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从行气活血化瘀论治皮下脂肪瘤的临床体会
2022-10-17 16:05:59
脂肪瘤属软组织良性肿瘤,在临床上极为普遍。脂肪瘤多见于皮下脂肪组织,也可发生于肌肉内及肌间隙处,以臀部、股部和腹膜后间隙为多,本文论治范围是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一般为圆球形、扁圆形及分叶状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如皮下多发者,称为脂肪瘤病。临床上因皮下脂肪瘤而求治的患者较多,尤其以青、中年患者求治的心情最为迫切。对于较小的皮下脂肪瘤西医医生建义患者无需治疗,以观察为主,较大的皮下脂肪瘤以手术切除为治疗方法。
以上两种措施在临床上均难以被患者接受,患者会抱怨前者建议不负责任,小病不治,等严重了才作处理。针对手术切除患者接受程度更难,原因有二:其一有碍美观,其二皮下脂肪瘤一般为多发,手术切除只能针对大的病灶而小病灶依然存在,让患者感觉治疗不彻底。基于以上患者的需求,笔者查阅资料在临床治疗中不断收集病例,总结经验,从“行气活血化瘀”立法治疗皮下脂肪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下面从行气活血化瘀论治皮下脂肪瘤做以下阐述。
1病因病机
皮下脂肪瘤应属于中医“瘤”的诊断,《诸病源候论》说:“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为瘤。不治,乃至苣大,则不复消,不能杀人,亦慎不可辄破。”指出瘤是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的局限性肿块。
瘤的分类,《灵枢经》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属于癥瘦范围。生于体表的外科肿瘤,宋代《三因方》分为骨瘤、脂瘤、气瘤、肉瘤、脓瘤、血瘤六种。明代《薛氏医案•外科枢要》、《外科正宗》等书,按瘤所在的组织(皮、脉、肉、筋、骨),配合五脏,分为气瘤、血瘤、肉瘤、筋瘤、骨瘤五种,以后文献均按此分类。皮下脂肪瘤应归属“气瘤”、“肉瘤”范畴。
瘤的发生原因,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症见瘤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而有弹性。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痰聚肉里,症见肿块软如棉,肿如馒,如肉之隆起。中医外科明确指出肉瘤是脂肪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肿瘤。
关于瘤的病理,《外科正宗》作出了简要的归纳:“夫,人生癭瘤,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现代医学对软组织肿瘤的致病原因仍不甚了解。多数学者认为和内分泌因素有相关性。
2气结,血瘀,痰凝是皮下脂肪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前面谈及瘤的病因病机归纳为:瘤内源于五脏,引起气结、血瘀、痰凝停留于体表组织而产生赘生物。皮下脂肪瘤根据其局部特点对应中医骨瘤、筋瘤、气瘤、肉瘤、血瘤、脂瘤六种,应属于“气瘤”、“肉瘤”范畴。肺主气,由劳倦过度,肺气损伤,卫气失固,腠理不密,外为寒邪所搏,气结为肿。或长期优思不解,肺气郁滞,卫气不行,气结为肿。脾主肌肉,思虑过度,郁结伤脾,脾气不行,津液聚而为痰,痰气郁结为肿。气滞不散,痰凝不化,久则络阻血瘀。由上述分析可见气结、血瘀、痰凝是皮下脂肪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3行气、活血、化瘀是治疗皮下脂肪瘤的有效方法
瘤内源于五脏,引起气结、血瘀、痰凝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要针对病变的脏腑和不同的病因选方用药,前面已阐述,皮下脂肪瘤应归属“气瘤”、“肉瘤”范围,针对“气瘤”、“肉瘤”的病因病机,作者认为治疗皮下脂肪瘤应着眼于行气活血化瘀。气聚可以为肿,气病既可以引起血瘀,也可使津液凝结为痰,所以行气是治疗瘤病的重要方法。气滞不散,痰凝不化,久则可以络阻血瘀,所以活血化瘀对于消散瘤肿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确立以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皮下脂肪瘤,并将该法用于临床实践,取得满意疗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