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告诉你,其实中医治疗失眠并不难
在现今社会失眠可以说是个常见病,困扰着很多朋友,甚为痛苦。西药安眠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人们已普遍认识,所以,就有很多朋友喜欢用中药来调理,效果好、副作用还小。
中医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是“阳不入阴”,神不归宅。究之,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有邪,邪扰而神不安,人仍在兴奋,所以失眠;虚者,阴不敛阳,神仍时而游荡在外面,不能很好地安宅,所以也失眠或眠浅、易醒;再复杂点的往往是虚实夹杂。总之,常见的大致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入睡困难,说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临时因工作生活琐事导致心中有事,思绪万千,人兴奋、脑子安静不下来,这种情况下,要清心、入静,暂时性的没没什么,可以,“数羊”意念守一,使脑子静下来即可入睡;长久地入睡困难是有火,实火心火、肝胆火、少阳郁火或虚火,热扰心神不得眠,甚至彻夜不眠,这时要清火,肝火用龙胆泻肝、夏枯草,胆火用丹皮、栀子,少阳郁火用柴胡、黄芩,心火用黄连、莲子心、连翘等;虚火就滋阴潜阳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第二、睡得浅、易醒,这样的患者大多脉象偏细,睡眠浅是阴血亏虚,阴不敛阳,特别是老年人,当然还会健忘,是衰老的表现,这时需要养血安神,滋阴潜阳,可用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龙骨牡蛎(潜镇浮阳);还有一种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血不敛神,就用归脾汤加减。
第三、如果感到身体很沉重,很累,头脑昏沉,但又睡不着,往往见舌苔厚腻,是痰湿阻滞,心肾不交,神不归宅,这时就用温胆汤,苔黄有火加黄连,梦多加龙骨牡蛎。
第四、睡不着、烦躁易怒、多梦,这样的患者大多脉象偏弦,多是肝郁化火,火热扰心,这时的病根在肝郁,所以,要疏肝解郁,镇肝潜阳,可用丹栀逍遥散加龙骨、牡蛎、珍珠母等。
专治失眠的偏方,秘方验方:加减柴龙牡汤
【组成】 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茯苓、桂枝、大黄、龙骨、牡蛎、炒枣仁(研冲)、琥珀(研冲)、生姜、大枣。
【功效】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主治】 用于治疗失眠兼见恐惧、抑郁者。
【用法】先煮龙骨、牡蛎约20分钟,再加余药,大黄后下。分中午饭后和晚上临睡前30-60分钟前两次温服。炒枣仁、琥珀研面,临睡前随汤剂一次性冲服。
【方解】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解少阳,疏肝解郁,以治寒热往来、身重、胸胁苦闷;龙骨、牡蛎、琥珀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里热,和胃气;炒枣仁、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养营,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
【点评】本方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琥珀而成,治少阳枢机不利、三焦不畅,气火交郁,心神被扰的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等证。方用小柴胡汤去甘草和解少阳,畅三焦;龙骨、牡蛎镇惊潜阳,起到收纳心神的作用,龙骨、牡蛎、琥珀镇肝安魂;大黄泻内结之热,推陈致新;桂枝通阳化气,疏解肝郁;茯苓利三焦之水,健脾安定中焦。务使内外之邪热能解,肝胆之气得以调畅为宗旨。用于阴阳乖逆,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浊邪填膈,神明内乱,治节不行的错综复杂证甚效。加炒枣仁以治标,使本方成为了标本兼顾之剂。
失眠是当前社会中最常见的疾病,多年来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失眠兼见恐惧、抑郁病例甚多,效果颇为理想。
【验案举例】
张某某,女,32岁,形体中等,面色欠润泽,临城县某局工作人员。
2019年3月16日初诊时,张某述自去年冬季,公婆从农村搬来一起生活后,小矛盾时有发生,导致自己情绪不佳,睡眠质量差且易惊醒。2019年3月,又因工作变动,工作量剧增,导致压力极大。
望诊:患者精神欠佳,抑郁寡欢。自述刻下睡眠质量极差,呈似睡非睡状态,且恶梦纷纭,常常于睡梦中惊醒,晨起口苦,常常自觉乳房胀痛,烦躁,纳可,大便二日一行,先干后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较弱以右关为甚,左关稍弦。
处以加减柴龙牡汤:柴胡、炒黄芩、姜半夏、党参、干姜、茯苓、生白术、桂枝、龙骨、牡蛎、酒大黄、红枣、炒枣仁、琥珀。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调畅情志。
3月23日复诊时,患者的工作压力丝毫未减,家庭环境也没有变化。但是在服药6剂后,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每天能睡8小时,口苦减轻,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而不成形,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仍以右关为甚。上方改茯苓为茯神、生白术用量加倍。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该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家庭生活环境时有小矛盾发生,导致患者情志不畅,同时伴有口苦、乳房胀痛等,显为肝郁少阳枢机不利,故方用加减柴龙牡汤标本兼施。又因患者大便初硬后溏,右关脉弱为脾虚明证,故加白术以健脾。
仅服药7剂,睡眠基本转为正常,在工作、生活环境均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如此好的疗效,患者感到相当满意。故二诊时,效不更方,稍事调整以巩固之。
本偏方献方人:治骨以来。
【郑重声明】本站分享的相关中医方药仅用于学术分享、交流经验。文中所述方法、中药、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