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芎芷石膏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022-10-30 08:43:10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患病率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8人/10万,多发于成年及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2.7岁,女性多于男性,右侧疼痛占61%,左侧38%,双侧仅占1%。回顾性分析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反复发作次数少。芎芷石膏汤治疗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之功,治疗风热上犯型三叉神经痛效果颇佳。
1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三叉神经痛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等“扳机点”都会导致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常使患者痛苦不安,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缓解,周期性发作,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骨质畸形等对神经的机械压迫、牵拉和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关,国内外诸多学者亦证实微血管减压术的有效性,从而证实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是TN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托吡酯、奥卡西平)、外科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神经根切断术、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及物理疗法(伽马刀治疗、超激光照射、冷冻疗法)为主。上述疗法,各有弊端,药物治疗副作用大、容易反复,外科及物理疗法治疗后期承担风险较大。
2中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
在中医典籍中虽未见三叉神经痛这一病名的记载,然而,类似于本病的描述久远而详尽,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有独到之处。《素问·奇病论》:“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灵枢·经脉》认为少阳“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颌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也就是头面部及眼部的疼痛,即三叉神经痛,以少阳为主。东汉光武帝刘秀及曹操均患有头风,根据文献的描述,很可能就是三叉神经痛。《北史》和《新唐书》亦载有本病,称为头眩或风眩。总之,关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部位和发作性疼痛特点,与历代医籍记载的“面游风”“齿糟风”“厥头痛”等相似。
3从野风邪冶野火热之邪冶论述三叉神经痛
风邪是指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发病较急,来去疾速,变幻无常,与三叉神经痛的骤发骤停之短暂性疼痛特征颇为一致。《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常伤及人体的头面部,使腠理开泄,出现头痛、恶风等症。明·龚廷贤认为头风上攻可导致面痛,《济世全书》:“醉散治头风攻冲,牙痛、面痛”。结合历代所载三叉神经痛的中医病名,亦可看出风邪与三叉神经痛关系密切。
火热之邪是指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其为阳邪,性燔灼趋上,头面位于人体的最上部,故易受之侵袭。古人论“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热是全身性症状,火是局部性反应。三叉神经痛与火热之邪的关系,古籍早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痛疮疡,皆属于火”,《证治准绳·杂病》中亦有“面痛皆属火”的言论以证之。明·王肯堂认为面部疼痛主要是火邪为患,“盖因诸阳之会皆于面”,又因“火者阳类,心者其华在面,心君火也,暴痛多实,久痛多虚”。《景岳全书》亦记载头痛是由火邪灼炼经络,气血受损,横逆作乱,证属于火。《医学入门》认为“眉棱框痛或羞明,无非痰与火热甚”。明·吴有性《温疫论》“如浮越于阳明,则有目痛、眉棱骨痛、鼻干”“如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也”故阳明热盛可导致面痛。三叉神经痛常遇风得热而发,面部痛如火灼,遇热加重,结合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与火热邪之特性,可知二者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4芎芷石膏汤治疗风热上犯型三叉神经痛
芎芷石膏汤首载于《医宗金鉴·四十三卷》,主治头痛眩晕,头风盛时发作,日久不愈,或外感风热头痛。症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由川芎、白芷、石膏、藁本、羌活及菊花组成。方中川芎味辛性温,《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白芷《本经》载其“主风头(头风)侵目泪出”,《名医别录》载其能疗“风痛头眩”,《温病条辨》:“杏苏散,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石膏性辛,大寒,味甘,《药性论》云其“治伤寒头痛如裂”。以此,辛能止痛,温能散寒,甘寒切热,加用藁本、羌活祛风散寒止痛,以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故不论内外邪,汤药中必加风药以上引之。菊花疏散风热,祛风明目,六药合用共治风热上犯所致的三叉神经痛。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