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治痤疮的效方:结节囊肿、顽固难愈,标本兼治,内外同调
2022-11-02 10:11:51
孙丽蕴教授应用内消连翘丸方
治疗痰瘀互结证结节囊肿型痤疮经验
痤疮属于临床常见的损容性皮肤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颜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见于青少年。西医对痤疮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大致与雄激素作用下皮脂分泌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功能障碍、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炎症反应与免疫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常采用外用维A酸类、抗生素类、过氧苯甲酰及壬二酸等抗菌药物,内服异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激素等,配合红蓝光、激光与光子治疗、化学剥脱治疗等物理与化学治疗凹,短期内疗效显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暂时得到缓解,但仍易反复发作。痤疮属于祖国医学“粉刺”“肺风粉刺”范畴。中医药疗法是治疗痤疮的特色疗法,历代医家在治疗痤疮的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寄希望于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本病具有广大潜力。赵炳南教授为燕京赵氏学术流派宗师、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者,其创立的内消连翘丸是北京中医院的传统院内制剂,方药组成为连翘、夏枯草、射干、泽兰、天花粉、漏芦、沙参、核桃仁等,功能豁痰散结、活血消癥,原用于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淋巴结核等痰湿凝结、血瘀瘿肿证甲。结节囊肿型痤疮辨证属痰瘀互结证,燕京赵氏学术流派孙丽蕴教授运用内消连翘丸方加减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痰瘀互结证痤疮
1.1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云:“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肺风粉刺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当代医家一般认为,本病初起多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血热壅于肤表。此外,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致使肺胃湿热蕴积;或情志失畅,肝气郁结,木克脾土,水液运化不利,也可导致湿热内积。湿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阻于颜面、胸背,即发为痤疮。孙丽蕴教授指出,痤疮病情日久未复者,经络中血行郁滞不通,加以肺胃中积热久不疏解,进而化湿生痰,瘀血与痰液互相搏结,外现于皮肤,表现为粟疹日渐增大,甚则出现结节、囊肿,形成本病之重症结节囊肿型。《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郁乃痤。”本型是痰郁、血郁结聚不散的表现,证属痰瘀互结。
1.2临床表现:
结节囊肿型痤疮,因病程日久,皮疹较严重,在毛囊性丘疹、白头粉刺、脓疱的基础上,可见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囊肿、结节,高突不平,色暗红至紫红,挤压可见脓血或黄色胶样物,伴有瘙痒刺痛,破溃后遗留瘢痕,且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消。患者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2内消连翘丸治疗痰瘀互结证痤疮
本型多由于热邪久留、耗炼津血,使痰凝、血瘀,故当代医家多认为其治宜化瘀散结。孙丽蕴教授继承赵炳南教授学术思想,认为湿邪是皮肤病的重要病机,水液代谢失常,则生痰饮,其停滞经络、浸淫肌肤,导致结节囊肿发于肌表,又因为湿性黏腻,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故当治以利湿化痰。另外,经络阻塞、血行凝滞,也可引起有形肿物,适用燕京赵氏流派皮科内治八法中的“活血破瘀、软坚内消法”,正如《证治准绳.杂病》所论,“须用融化滞血,使得流通,滋生新血,可以运化,病乃可愈”。内消连翘丸同时符合利湿化痰、活血破瘀的治则特点,故可加减运用治疗痰瘀互结证痤疮。
2.1内消连翘丸治疗痰瘀互结证痤疮分析:
2.2内消连翘丸方的临证加减应用:
临床上,痰瘀互结型患者可出现“痰”证或“瘀”证偏盛的倾向;基于痰瘀互结的基本证型,可兼夹血热、气滞等证候;局部皮损表现各不相同,还常有消化系统及女性经带等方面的症状。孙丽蕴教授在诊治痰瘀互结型痤疮中,侧重于皮损辨证,又兼顾整体辨证,以化痰散瘀为基本治法,在内消连翘丸组方的基础上,对其灵活化裁加减。
3病案举隅:
患者,男,24岁,2020年6月29日初诊。主诉:面部反复多发丘疹3年,加重伴疼痛1月。现病史: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半年前面部起红色丘疹,有白色脓头,曾至他院治疗,口服中药联合外敷药治疗,皮疹反复发作。近1月来,患者症状加重,部分丘疹逐渐形成绿豆大小结节,伴疼痛,遂至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现症见:面部泛发丘疹,刺痛,偶有痒感,间断咳嗽,咯少量白黏痰。纳欠佳,眠可,小便黄,大便尚调。舌红,有齿痕,苔黄厚腻,脉滑。查体:面部泛发红色至暗红色毛囊性丘疹、囊肿、结节,部分化脓,皮脂渗出较多。西医诊断:结节囊肿型痤疮;中医诊断:粉刺,痰瘀互结证。治以清热化痰、健脾利湿、活血散结,方用内消连翘丸加减。组方:连翘15g,夏枯草15g,射干10g,天花粉15g,漏芦10g,枇杷叶10g,浙贝母10g,生牡蛎15g,白芨6g,桔梗10g。上药14剂,每日1剂,水煎服。2020年7月19日二诊:患者初诊后未规律服药,复食辛辣油腻之物,二诊见面部原有丘疹消退,口周零星新出,疼痛、瘙痒感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前方去枇杷叶、桔梗,加莪术10g、虎杖10g,继服14剂。向患者健康宣教,嘱其清淡饮食,规律作息。2020年8月11日三诊:患者面部皮疹明显减轻,未见新发,遗留色素沉着斑。在上方基础上,去漏芦、浙贝母,加赤芍10g、玄参6g,继服14剂。
按语:
该患者以面部反复多发丘疹为主要症状就诊,诊断为痤疮。患者平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导致湿热内生。病程长,迁延不愈,经络不通,痰生血瘀,两者相兼为病,凝结于肌肤中,形成多发结节。辨证为痰瘀互结证,故选方为内消连翘丸加减。药用连翘、夏枯草、射干、漏芦清热散结,枇杷叶清肺经热邪,天花粉养阴透脓,白芨消肿敛疮,生牡蛎软坚散结、安神助眠,浙贝母、桔梗祛痰排脓、润肺止咳。二诊时症状改善,湿热较前减轻,而遗留部分顽固皮损,是为邪滞之象,故去百部、苦参,加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虎杖散瘀止痛,增强逐瘀祛邪之力。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疹消斑留,故去部分清热消肿之品,加赤芍凉血活血消斑,配合玄参滋阴培元,以竞其效。
4小结:
痤疮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常因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又损及容貌,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造成一定影响。痰瘀互结证是痤疮的常见证型,表现为结节、囊肿等,常顽固难愈。孙丽蕴教授勤求古训,并结合丰富临床实践,对内消连翘丸方加减变化,应用于痰瘀互结证痤疮的治疗,不仅针对本证型局部皮损血郁、痰郁的特点,更兼顾其发病之脏腑经络辩证特点,标本兼治,内外同调,疗效显著。内消连翘丸方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