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中医常用效方百首
2022-12-01 08:40:52
61
三花二香胃苓汤
处方:玫瑰花3克,’厚朴花3克,白扁豆花3克,陈皮3克,桂枝3克,广木香3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茯苓9克,制香附6克,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化湿,开郁和中。
主治:素体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湿滞中焦,兼夹食滞,腹痛便溏,呕吐胸满,舌淡苔黄稍腻,脉软。
按语
此方以平胃散燥湿和中,五苓散通阳利水,加香附行气开郁,广木香行气化湿止痛;白扁豆花升清止泻,清暑热;玫瑰花调肝脾,和气血。亦可用于夏秋湿困脾阳,低热困倦之症。
62
醉乡玉屑散
处方: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鸡内金9克,砂仁粉1.5克(吞),公丁香1 .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中消滞。
主治:大人及小儿多食瓜果成病,久利不愈,时发时止,腹胀,纳差,脉迟,舌淡红,苔白。
按语
此方中之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能健脾燥湿,理气化滞,加鸡内金消食助运;公丁香温暖脾胃,散寒消胀;砂仁温中止泻。用于寒湿内停之下利证。
63
升葛调中汤
处方:升麻3克,葛根9克,白芍6克,炙甘草3克,党参9克,苍术9克,茯苓9克,柴胡3克,生黄芪9克,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
主治:中虚湿阻,心情抑郁,胸胁隐痛,便溏,肛门胀坠,神倦乏力。
按语
此方由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来,去当归、陈皮、白术,加苍术、茯苓、葛根、枳壳理气,健脾,化湿,升清;加白芍合柴胡调和肝脾,解郁缓急。与东垣原方比较,其补中益气之功未逊,但开郁化湿,调和肝脾之力则增强,故中虚兼有气郁湿滞者尤为适宜。
64
升葛解毒汤
处方:升麻3克,葛根3克,炒白芍3克,生甘草3克,黄连3克,黄柏6克,黄芩6克,焦山桅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止泻。
主治:热泻,暴注下迫或有呕吐,脉数舌红苔黄。
按语
此为升麻葛根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既能清解肠热,又能升清降浊。若呕吐甚者,加制半夏9克。
65
保元化滞汤
处方:生黄芪60克,飞滑石30克,白糖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中举陷渗湿。
主治:久痢脱肛,脉弱,舌淡无苔。
按语
此系《医林改错》方。经近代名医范文甫及魏老临床运用验证,确系治疗久痢脱肛之良方。药虽三味,但功用涉及.上,中、下三焦。其中黄芪益气举陷;白糖甘润和中;滑石渗湿利尿,起利小便即实大便之功。
66
生化白术汤
处方:藿香3克,木香3克,葛根6克,党参9克,茅术3克(炒),带皮苓9克,生甘草3克,苦参3克,二七粉4.5克(吞),白芍9克(炒),银花9克,地榆炭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肠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痢疾反复发作,便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面色不华,神倦乏力,胃纳呆钝,脉沉弦,舌淡红,苔白而糙。
按语
本方系由钱仲阳七味白术散与张锡纯解毒生化丹化裁而成。前方原治中虚食少,腹痛腹泻,今以苍术易白术,增强燥湿理气之功;后方由银花、甘草、三七、白芍、鸦胆子组成,今因鸦胆子味至苦易伤中,易令人作呕,而改用清肠凉血兼涩肠之地榆炭。适用于积滞未净,脾气已虚之慢性痢疾或结肠炎。
67
加味温脾汤
处方:淡附子6克,西党参9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生大黄9克,苦参3克,焦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健脾,攻下寒积。
主治:患休息痢日久,便下黏液,少腹胀满,纳呆,食后不适,倦怠乏力,脉沉迟,苔白黄腻。
按语
休息痢多因初起未予根治,病邪潜伏留恋肠道,正气日虚而成。其所现之症为中阳不足,寒积内停,故以参、附、姜、草温补中阳,大黄通下导滞,复加苦参清余热,祛伏湿,山碴消食导滞,化瘀。民间常用山楂加红糖作治痢之单方。
68
五参汤
处方:丹参30克,党参9克,苦参3克,北沙参9克,玄参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气血,和脏腑,消积滞。
主治:适用于体弱,虚热不解,腹胀,纳钝,或有疼痛,或肝脾肿大,脉弦滑,舌深红者。
按语
本方以丹参入心,活血化瘀;党参入脾,益气补中;苦参入肝,清热除湿,消胸腹积气;北沙参入肺,养阴清热,益气开胸;玄参入肾,清热凉血增液。相互配合,共奏调气血,和脏腑,扶正祛邪,消积化滞之功。
69
当归四逆加姜萸枳桔汤
处方:当归9克,桂枝6克,炒白芍9克,细辛1克,炙甘草6克,通草3克,吴茱萸1.5克,红枣12枚,生姜6克,枳实9克,桔梗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主治: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为仲景治疗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而内有久寒之方。
按语
其中当归辛香补血活血,专入血分;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吴茱萸、细辛温肝散寒止痛;枳实,桔梗、白芍三味即《金匮要略》排脓散。其中枳实行气宽中散结;芍药柔肝止痛;桔梗上开肺气,下消肠积。日本汉医认为可用于治疗慢性腹膜炎证。两方合用能疏通瘀滞,消散寒凝,以奏“通则不痛”之效。
70
血余茅根汤
处方:血余炭9克,白茅根30克,淡竹叶9克,大生地15克,甘草梢3克,知母9克,怀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利水,通淋止血。
主治:适用于肾阴不足,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涩痛、色赤,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苔黄,脉弦滑或滑数者。
按语
本方由导赤散加减而成。其中血余炭消瘀止血通淋;白茅根养阴凉血利尿;生地凉血止血、补肾滋阴;竹叶、甘草梢清心通窍;知母清膀胱之热而坚肾阴;怀牛膝引热下行。合奏滋阴利水、通淋止血之功。
兼有结石者
,加金钱草、海金砂。
71
消石利水汤
处方:瞿麦9克,萹蓄9克,当归9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9克(包),金钱草30克,大生地30克,小茴香3克,白茅根30克,泽泻9克,郁金1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利水化石,养阴止血。
主治:石淋腰背酸痛,小便淋涩不畅,少腹时有胀痛,痛后或有尿血,面色萎黄,精神困倦,眠食如常,舌红润,脉缓,X线摄片示尿路结石,肾盂肾盏积水。
按语
本方瞿麦、萹蓄、金钱草清热通淋,利水化石;车前子、泽泻通利小便;土茯苓清热化湿,散结解毒;大生地、白茅根养阴凉血止血;小茴香理气止痛;当归、郁金活血止痛,二药与它药同用,既能使气血畅通,助结石之排出,又能以温和之性味,制它药之苦寒。(此方方名由《名医妙方精华千首》一书根据魏老治验医案所载而拟。)
72
导水茯苓汤
处方:茯苓24克,麦冬9克,泽泻9克,白术9克,桑白皮9克,苏叶3克,槟榔6克,木瓜6克,大腹皮6克,陈皮3克,砂仁3克,广木香3克,灯芯草1束。
用法:水煎服。
功效:扶脾和中,理气行水。
主治:水肿遍及头面手足,按之凹陷,小便量少,脘腹胀满纳呆,气短。
按语
此为《证治准绳》方,推测其组成由五苓、五皮、鸡鸣加减而成,其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泽泻、大腹皮利水消肿;陈皮、苏叶、砂仁、木香、槟榔温中理气,健脾散滞;麦冬、桑白皮清肺润肺,恢复肺之宣散肃降之功;木瓜化湿通络。魏老用此方治疗
水肿喘胀
有效。
73
麻附胃苓汤
处方:生麻黄3克,淡附子3克,苍术3克,厚朴3克,陈皮3克,生甘草3克,桂枝3克,茯苓皮24克,地枯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利水,退肿消胀。
主治:肾炎水肿、腹胀,面浮足肿,尿少无汗,胸脘痞满,纳谷不香,脉沉迟,舌淡红。
按语
本方以麻黄发汗利尿;附子、桂枝温经通阳;平胃散理气消胀,和中化湿;茯苓皮健脾利水;地枯萝疏通三焦,助运消滞。
74
附子六皮控涎汤
处方:淡附子6克,生黄芪皮15克,茯苓皮24克,陈皮3克,冬瓜皮9克,生姜皮3克,干蟾皮3克,大枣10枚,控涎丹1.5克。
用法:前八味药水煎二汁,分吞控涎丹。
功效:利水退肿,温肾健脾。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蕴,虚中挟实之水肿症,遍体浮肿,腹部膨大,按之尚软,气急痰稠,大便或闭或溏,小便短少,面白虚浮,脉迟舌淡。
按语
此为疏补并进之剂。以附子温肾壮阳;黄芪皮益气;陈皮、姜皮温中理气;茯苓皮、冬瓜皮、干蟾皮利水退肿消胀;控涎丹降水气,泻水湿;又仿《伤寒论》十枣汤之法,以大枣培中以制控涎丹之毒。
75
济生肾气玉壶汤
处方:大熟地24克,茯苓24克,丹皮3克,泽泻9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9克,淮牛膝9克,肉桂3克,淡附子3克,扁鹊玉壶丹3克(吞)。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腹膨大,尿少气短,大便或见溏薄,畏寒,脉迟,舌色淡红有津液。
按语
济生肾气汤系治疗
阳虚水肿
常用之剂。魏老从实践中体会到,此方阴药仍较多,为此增加附、桂温阳之力,复加玉壶丹。该丹系由独味硫黄所制成,能温补命门定喘祛水。
76
瞿附通阳汤
处方:瞿麦9克,淡附子6克,怀山药9克,茯苓24克,天花粉9克,椒目3克,沉香3克(或以路路通15克代),车前子9克,怀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煦脾肾,行气利水。
主治:适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及心源性水肿之阳弱气困,水停不行,上喘、中胀、下癃闭,肢体浮肿,脉迟弱,舌淡红者。
按语
本方由《金匮》瓜蒌瞿麦丸加味而成。方中天花粉生津润燥;怀山药补脾肾;瞿麦渗泄利水;茯苓健脾化湿;附子温阳化气;车前子、怀牛膝通利水道;沉香、椒目降气行水、消胀开闭。合成温煦脾肾,行气利尿之剂。
77
麻杏薏草汤加绛矾丸
处方:生麻黄3克(去节),苦杏仁9克,生薏苡仁30克,生甘草3克,黄病绛矾丸3克。
用法:水煎服,分吞丸剂。并以饭后服为宜。
功效:化湿补血。
主治:湿热黄胖症,面色皮肤萎黄,兼有浮肿之象,目睛不发黄,常有轻微寒热,胸满足肿,或有腹痛,或嗜异物,或有腹胀痞块走窜。
按语
此方有驱表湿,化里湿作用。除治疗湿热黄胖症外,兼治脱力劳伤,湿困食积成萎黄。麻、杏发汗透伏湿;薏、草达下,使湿从小便而泄;佐以绛矾丸消积杀虫,养血调中。该药中药铺有售。方由锻绿矾、川厚朴、陈橘皮、茅术、甘草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据现代药物实验,用少量绿矾有补血作用,火锻透,色变红,故名“绛矾”。
78
十全大补加胶枣汤
处方:生黄芪12克,西党参9克,冬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当归9克,熟地1克,川芎3克,白芍9克,肉桂粉3克,阿胶9克(另炖炀冲),红枣8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消斑。
主治:气血虚弱患紫癜病,皮肤有出血点,两大腿尤明显,无热度,脉缓,舌色淡红,无苔,腹部隐痛,面容萎黄,唇舌色淡。
按语
《内经》有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之说,
紫癜病
是血分病,与心肝脾三脏有密切关系。此证有实热与虚寒之区别。此方专治脾不统血所致虚证,故以温暖和脾以助消化,健脾补气以助摄血。用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增加驴皮胶养血止血,红枣养血消斑。
79
苏槟汤
处方:槟榔9克,苏叶9克,陈皮9克,生姜9克,生苡仁9克,郁李仁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化湿消肿。
主治:湿脚气,两足微肿,软弱光亮,寒热往来,腹部胀满,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苔白腻。
按语
此系魏老收录的近代名医范文甫的临证处方并经临床运用证实有效。苏叶、生姜解表发汗;郁李仁通便;苡仁化湿舒筋;槟榔、陈皮行气消胀。全方旨在使湿邪从汗下而解,中焦之气得以畅行无阻濡养下肢。若
便溏者
去郁李仁。
80
蓣芡肾气汤
处方:肉桂1.5克(吞),淡附子3克,茯苓9克,山萸肉15克,大熟地15克,淮山药60克,芡实30克,旱莲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摄精。
主治:糖尿病下消症,尿频数,形瘦,脉沉细,舌淡红。
按语
此为金匮肾气丸之变剂,以旱莲草易丹皮清肝肾浮阳,滋肝肾之阴,重用淮山药、芡实培补脾肾元气,使脾能散精,肾能摄精。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