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散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症临床研究
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月,运用自拟骨刺散外敷治疗骨质增生症220例,并与骨友宁搽剂110例作为对照观察,兹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330例,随机分为骨刺散治疗组220例与骨友宁搽剂(辽宁本溪第三制药厂生产,辽卫药准字(82)第1356—56号)对照组110例。治疗组220例中,男136例,女34例;年龄:35~40岁2例,41~50岁26例,51~60岁82例,61岁以上者110例;发病部位:颈椎48例,腰椎112例,髋10例,膝8例,踝12例,足跟6例,肩16例,肘8例;病程:1年以内者84例,2~4年者90例,5~9年者20例,10~19年者16例;20~30年者6例,31年以上者4例。
对照组110例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35~40岁1例,41~50岁12例,51~60岁42例,61岁以上者55例;发病部位,颈椎22例,腰椎57例,髋7例,膝3例,踝5例,足跟4例,肩8例,肘4例;病程:1年以内者44例,2~4年者43例,5~9年者12例,10~19年者5例,20~30年者4例,31年以上者2例。
1.2 病例选择:依据《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增生性关节炎》和《临床疾病诊断标准与国家体检标准》修正。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有慢性劳损史;起病缓慢,好发于颈、腰椎及髋、膝、足关节;肢体关节疼痛,晨起、劳累、夜间或气候变化可致疼痛加重;关节活动受限或伴有肿胀、麻木、无力、头晕、目眩;舌淡红、脉沉细、或弱;X线摄片或CT片显示关节边缘锐利或有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13金氏单位以上,血磷1.0mmol/L以下,血钙正常或低下(正常值2.2~2.7mmol/L)。排出风湿类疾病,或动脉硬化引起之麻木、头晕等。
1.3治疗方法:
1.3.3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酸腐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淋雨、着凉。本方有大毒,严禁口服!
2 疗效观察:
2.1临床观察指标:主要观察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压痛、活动障碍及整体功能指标。
2.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血、尿常规,血沉,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X线摄片或CT检查。
2.3 疗效评定标准:
2.3.1西医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增生性骨关节炎》修正。
2.3.2中医标准:骨质增生证候疗效,根据主症轻重程度采用四级计分法。分轻〈+〉、中〈++〉、重〈+++〉、严重〈++++〉四级,符合辨证标准的舌象,脉象各计1个“+”,每个“+”号记1分,症状消失记“0”分(见表1)。统计积分=四级计分+有无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