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民间祖传】潮汕中草药100秘方 上 啥病都治
2022-12-18 17:36:41
潮汕中医药同祖国各地一样,源远流长。潮汕的民
间医疗及单方、偏方、验方、秘方等临床治病疗效卓著,此
乃是凝集了潮汕医务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经验的
结晶。
脓性指 (趾) 头炎 (指目蛇、蟹叉、脚目蛇)及脱疽
【主要症状】
初起发炎指(趾)头有针刺感,后肿胀,发热,持续痛,手垂时加剧。此为脓性指(趾)头炎,俗称蛇头。生于指头者称指目蛇;生于脚目者称脚目蛇;于手丫者称蟹叉。因筋脉受寒湿火毒侵犯,指(趾)端发冷、刺痛,夜间尤甚,多见下肢,重者引起指(趾)骨节坏死脱落,称脱疽(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方法】
(1)初起:
①外贴,鹅屎、生桐油,捣贴痛处。或涂藤心,捣红糖贴。
②内服,尖刀草25克、土黄莲15克,水煎冲红糖服。
(2)通治:
①外贴:蛇舌草、天文草、节节花、葫蝇翼各等量,捣烂:如痛处无红肿者和酒贴,有红肿者调鸡蛋清贴。
②内服,带藤苦栋、淹水芽江、倒盖菊、山白菊各25克,水煎冲红糖服。
(3)手指蛇:黄花仔、黄花蟛蜞草各等量,捣烂加酒贴。
(4)蟹叉:
①外贴,水蟹脚3只、雄黄10克,捣烂贴痛处。或用刺刁叶,捣酒头糟贴。
②内服,刺刁根150克,浸酒500克,每次一杯,日服三次。
(5)脚目蛇:水竹草捣烂加酒贴。
(6)足趾蛇疮:倒盖菊、独脚莲、带藤苦栋各等量,捣烂加酒贴。
(7)脱疽:菊花叶、芙蓉花叶、大麦、茶叶渣各等量,捣烂贴。
淋巴结炎(生犊、瓜、串、痰结、瘰疬)
由细菌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为淋巴结炎。常见腹股沟、腋窝、颈项等处。若单个淋巴结肿大,微痛者,称生犊;若肿胀较大,可为多发,疼痛较剧者,称生瓜(多发性脓肿);若数个相连,累累如贯珠,称生串;若生于颈项、耳后,单个或多个,无红肿而坚实,推而能动,病呈慢缓者,称痰结;若粘连成饼,推而不动,慢性进行者,称瘰疬(淋巴结核)。
(1)生犊:
①一枝香、鼠乳根各50克,水煎取汤和乌豆煮服。另取适量和埔银叶10克、酒头糟适量,捣烂外贴。
②埔银根 15 克,水煎取汤再煮青皮鸭蛋一粒 (带壳),单吃鸭蛋,若发现鸭蛋有破损、变色,均不能吃。
(2)生串:
①饭蕉芋、独脚莲各等量,捣冷粥贴。
②钮茄叶、茶籽籶适量,捣烂外贴。另用钮茄根25克,水煎冲红糖服。
③猪哥刺头100克,叶下红50克,水煎冲红糖服。
(3)生瓜:
①瓜仔草 100 克,水煎加酒少许服。或将瓜仔草捣烂,炖酒内服。外贴:用豆腐渣捣芒硝,或瓜仔草和埔银叶捣泥加酒贴。
②马鞭草、涂藤叶、声下仔、芙蓉叶各等量,捣酒头糟外贴。
(4)生疬:
①粉藤卵、黄枝根、刺刁根、虎姆刺根、猫仔刺头各25克,水煎取汤,和猪肉煮食,连服多次。
②粉藤头25克,山甘草50克,水煎服,连服数天。
痈疽肿毒
化脓性细菌引起局部急性炎症,致局部红、肿、热、痛,形成脓头,若脓头呈多个者且范围较大,外观如蜂窝,称为痈;若局部炎症范围较大,脓肿形成,有波动感,伴寒战发热,称蜂窝织炎。若脓肿波及皮肤表层,称浅在性脓肿,波及肌肉深层者,称深肌脓肿。若生于足部由下向上穿破者,称串盘,不穿破于足跟部者为后瘾。
(1)浅表疮疡脓肿:
①龙胆草、四方枝苦草、六角英、耳勾草、粉藤叶、芙蓉叶、四方枝苦栋、埔银、独脚莲、消山虎、叶下红、带藤苦栋、天文草、倒盖菊、毛射、山麻,任选两种或三种,捣烂和红糖或蜜,外贴。
②大号乳汁草、烟丝、甜饭各适量,捣烂外贴。
③粟草(稀签草)50克至100克,水煎取汤和青皮鸭蛋煮服。
④疮肿溃瘙,久不收口:龙船花叶,烫沸米汤后贴疮面。
(2)深肌脓肿:属阴症(未穿破),钮茄叶、马鞍藤叶,若患者不发热,捣酒贴,有热者加盐及臭风咸菜捣贴。属阳症者,芙蓉叶、稀签草、鸡绸叶,捣烂和鸡蛋清贴。
(3)包裹痈、蜂窝织炎:
①外贴,龙鳞草,鸡绸叶捣烂和蜜、鸡蛋清贴。内服,龙鳞草、绿豆各50克,水煮和红糖服。
②内服:龙鳞草、蛇舌草各25克,刺刁根、芙蓉根各15克,鲎脚菜5克,共浸酒500克,饭后分服。外贴,生荖叶、田石榴、耳勾花、宝珠草,捣烂和红糖贴。
(4)枕头痈:臭风仔25克,龙鳞草、蛇舌草各150克,捣,浸酒半小时,喝酒,渣捣泥贴。
(5)背部痈:
①外贴,虎姆刺头、六月雪、鸡绸树叶各适量,和冷粥捣烂贴。
②内服:山葡萄根50克、带藤苦栋25克,土银花藤叶、蒲公英各20克,水煎服。
(6)对口痈:
①内服,蛇舌草、龙鳞草、关刀芼、淹水芽江各 100 克,金狮藤、刺刁根各25克,捣碎,浸米酒500克,分多次服。
②外贴,白饭菜、涂藤叶、生荖叶、黄花山鸭舌草各适量,捣烂和红糖服。
(7)肩部糜烂:毛射50克、午时花40克、水蟹一只,水煮内服,外贴午时花。
(8)肝尾痈:蛇舌草100克,独叶芼、鸡骨草各50克,捣碎,浸米酒250克,取汁分4次服。渣捣烂贴。
(9)串盘:
①三稔萄草头、肥皂、盐,捣烂贴。
②白花猪母菜,捣烂取汁服,渣贴。
(10)后瘾:粉藤头、苦栋叶、生地、白芷,捣烂贴。
(11)臁疮:猪脚筒骨、茶籽籶煅存性和茶油调抹。
消化疾病
(1)胃炎、消化不良
1
.处方:香附子15克,伤寒草(消山虎)25克,酢酱草(鹁鸠酸)25克,过山香(山苍树)25克,风沙藤(鸡公髻佗)25克,陈皮10克。
功用:温胃消滞,散瘀止痛。
主治: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溃疡病早期。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白银树(救必应)皮50克,过山香50克。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消化不良,胃肠炎。
用法:干药加水碗半煎成半碗内服。
3
.处方:风沙藤根15克,鸡屎藤15克,雷公茨(香附子)15克,消山虎15克。
功用:温中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
用法:水碗半煎成一碗内服。
(2)胃、十二指肠溃疡
1
.处方:两面针25克,红大风藤(大号冷饭团)25克,香附子15克,牛大力25克,石菖蒲25克,陈皮10克。
功用:温胃消滞,行气定痛,制酸止呕。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两面针25克,香附子15克,牛大力25克,陈皮15克。
功用:健脾理气,温胃解痉,制酸止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3
.处方:两面针15克,香附子15克,干羌10克,竹茹25克,陈皮10克。
功用:活血散瘀,驱风止呕。
主治:早期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胃胀、胃痛不止加救必应或过山香25克。
4
.处方:白小娘根50克。
功用:收敛生肌。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法:加水一碗煎成半碗内服。炖鸡服更佳。
5
.处方:侧柏叶,仙鹤草,大叶铁树叶(或花)、旱莲草各25克,香附草、酢酱草各50克,两面针15克。
功用:止痛止血。
主治:胃溃疡并发出血。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2—3次服。
(3)急性胃肠炎
1
.处方:雷公头(香附子)、水拖沙(火炭母)、田基黄各25克,山苍树叶(过山香),柑皮各15克。
功用:清热渗湿,行气消滞。
主治:急胃胃肠炎,胃溃疡。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溪杨梅果15克或干叶50克。
功用:清热解毒,止泻。主治急性肠胃炎,肠功能紊乱。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4)肠道寄生虫病
1
.处方:广木香15克,使君子25克,梹榔50克,苦楝子25克,枳壳15克。
功用:驱虫消疳。主治蛔虫症。
用法:水一碗煎七分,每日一剂,二次分服,连服二剂。
2
.处方:梹榔50克,使君子25克,苦楝皮25克,枳壳15克,细辛15克,广木香25克,黄柏25克,乌梅20—30枚。
功用:散瘀消肿,解痉止痛,理气驱虫。主治胆道蛔虫症。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三次分服,共3—5剂。
注:小儿用量酌减,疼痛不严重细辛、黄柏减量或不用,如有感染发热配伍榄核莲、水杨梅。
3
.处方:两面针、穿破石各25克,土黄莲(十大功劳)50克。
功用:解痉驱虫。主治蛔虫症,胆道蛔虫。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呼吸系统疾病
(1)急、慢性支气管炎
1
.处方:枇杷叶50克,桑叶(或天门冬)50克,旱莲草25克,崩大碗25克,白茅根50克,柑皮15克。
功用:清肺止咳,润喉化痰,消炎清热。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咳嗽。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金樱子25克,枇杷叶25克,薄荷叶10克,野菊花15克,干羌3片,陈皮15克,荔枝核5个,桑叶25克。
功用:消炎解毒,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急性支气管炎(痰多,有气管痉挛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注:有喘息者加木贼草(用锅炒黄)可代替麻黄作用。干羌、荔枝核减去。
3
.处方:五指毛桃根25克,石橄榄25克,十大功劳叶15克,石菖蒲15克,牛大力25克,白茅根50克。
功用:补肺、润肺,理气祛痰,止咳,镇静,利尿。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剤。
4
.处方:葫芦草50克,鸡屎藤25克,蛇舌草25克,六角英15克。
功用:清热止咳。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加水一碗煎成半碗加盐少许内服。
5
.处方:鸡屎藤50克,百部25克,枇杷叶15克。
功用: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
用法:加水一碗煎成半碗加盐少许内服。
6
.处方:白苏叶、山白芷叶、乌心鸡屎藤、倒扣草、柑皮、五月艾心、香附子各25克。
功用:宣肺通络,化痰止咳。
主治: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5)胸痛
1
.处方:虎舌红50克。
功用:舒肝、解郁、止痛。
主治:胸部积伤作痛,咯血。
用法:加水一碗煎成半碗加盐少许内服。
2
.处方:苍蝇翼50克(干用25克)。
功用:散瘀止痛。
主治:急性胸痛。
用法:水煎,冲酒服。
禁 忌:孕妇禁服。
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1)高血压
1
.处方:野油甘根25克,酢酱草50克,伤寒草(消山虎)50克。
功用:清热止痛,解痉降压。主治高血压,血管性头痛。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15—30天为一疗程。
注:野油甘根量大有恶心,头晕反应,量适宜无忌。
2
.处方:野菊花25克,钩藤15克,益母草25克,桑枝25克。
功用:镇静止痛,平肝降压。主治高血压,头晕,头痛。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加苍耳草对头晕、头痛效果较好。或加土细辛15克也可。
3
.处方:消山虎、地斩头、崩大碗(钱凿口)、五合梅、绿豆草各50克;马蹄金、生姜各100克。
功用:舒筋活络,凉血降压。
主治:高血压,高血压引起的瘫痪。
用法:上药浸米酒1000克,按酒量分多次内服,渣外擦患部。
(2)贫血
1
.处方:血风根50克,岗稔果(当梨)或根25克至50克,金樱子15克,铁包金根50克。
功用:滋养补血,壮腰肾。
主治:贫血。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金英子25克,老人根50克,益母草15克,地稔50克。
功用:活血调经,补血安胎。
主治:贫血,孕妇贫血。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
1
.处方:酢酱草(鹁鸪酸)50克,消山虎50克。
功用:活血散瘀,镇静止痛。
主治:神经衰弱,美尼攸氏综合症。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钩藤10克,铁包金25克,台乌钱,酢酱草25克,消山虎25克。
功用:镇静镇痛,活血散风。
主治: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目眩,血管性头痛。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3
.处方:金英子25克,石菖蒲25克,野油甘根15克,含羞草根50克。
功用:镇静镇痛,涩精壮阳。
主治:神经衰弱(伴遗精、早泄、腰腿痛),神经官能症。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4
.处方:五指毛桃根(干)100克,酢酱草50克,金英根50克,五月艾根25克,老虎泡根25克。
功用:镇静镇痛。
主治:神经官能症,头晕心悸,四肢酸软。
用法:水煎,毎日一剂,二次分服。
尿生殖系统疾病
(1)急、慢控肾炎
1
.处方:白茅根1两,车前草50克,白花蛇舌草25克,半蹄草25克,野菊花15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主治:急性肾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榄核莲25克,白茅根50克,旱莲草50克,车前草50克。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3
.处方:金英子25克,野菊花25克,白茅根50克,海金沙藤25克,白花蛇舌草50克。
功用:理气补肾,去湿利水。主治:亚急性肾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4
.处方:白茅根50克,车前草25克,老人根25克,肉苁蓉15克,白花蛇舌草50克。
功用:强壮补血,温肾壮腰,消肿利尿。
主治: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尿蛋白较多加野菠萝根50克,无肉苁蓉可用牛大力代,尿红血球较多加旱莲草50克,无老人根可用地稔果或岗稔果代,如尿道灼痛或刺痛加刺黄连。蛇舌草不能久服,不必要时可减去。
5
.处方:钩藤根50克,白花鬼点火40克,五月艾15克,田基黄(黄花一枝香)7.5克,苏叶5克。
功用:清热解毒,去湿利尿。
主治:肾炎。
用法:水一碗煎取半碗配糖内服,每天一次。
(2)泌尿系狡感染,肾盂炎
1
.处方:榄核莲25克,旱莲草50克,酢酱草50克,刺黄莲25克,白茅根50克。
功用:清热解毒,益阴止血,消肿利尿。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用于慢性肾盂肾炎,根据病情进行加减,酢酱草可减去。如体弱伴贫血加老人根或地稔果。腰痛加金英根。发热者加水杨梅。尿蛋白较多加野菠萝根。有浮肿,尿赤加车前草或石苇。头晕、耳鸣加十大功劳叶。
2
.处方:白花鬼点火25克,田基黄15克,车前草25克,钱凿口(崩大碗)15克。
功用:凉血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肾盂肾炎,膀胱炎。
用法:加水碗半煎取半碗配糖内服。
3
.处方:红心热痱草50克。
功用:消炎退肿。
主治:肾盂肾炎,膀胱炎。
用法:加水一碗煎取半碗,每日一剂,半月为一疗程。
(3)尿路结石
1
.处方:车前草50克,野菊花25克,白花蛇舌草25克,羊蹄草25克,崩大碗25克,白茅根25克。
功用:清热解毒,通淋化石。
主治:尿路结石并发感染。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
2
.处方:海金沙藤50克,黄毛草(猫毛草)25克,车前草25克,白花蛇舌草25克,珍珠草25克,白茅根50克。
功用:清热利尿,通淋排石。主治:适用一般尿路结石。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
3
.处方:金钱草100克,车前草50克,石苇50克,海金沙藤50克,地龙3—5条(芭蕉树下肥大者为佳)。
功用:清热利尿,通淋消坚。
主治:尿路结石,胆道结石。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上药洗净后放水二碗,煎至七分滤过后加蜜糖或白糖适量温服。地龙性寒腥味微咸,内含脂肪、脂肪酸、胆硷、各种氨基酸及核酸分解产物,有清热利水,舒展平滑肌作用,治疗头痛,关节痛,排尿困难,喘息,高血压血管硬化等。
4
.处方:金钱草50克,海金沙藤25克,车前草15克,白茅根25克,滑石25克。
功用:清热利水,通淋化石。
主治:尿路结石,肾盂肾炎。
用法:加水三碗,煎至一碗,二次分服。
5
.处方:穿破石15克,两面针15克,千斤拔100—200克,车前草50克。
功用:通淋,利尿,排石。
主治:尿路结石
用法:水二碗煎至一碗,二次分服。
(4)前列腺炎
1
.处方:簕苋菜根100克,旱莲草50克,龙葵25克。
功用:消炎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配合前列腺按摩效果更好。
2
.处方:野菠萝根,五指毛桃根,旱莲草各50克。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炖猪肉酒作内服。
(5)阳萎、遗精
1
.处方:金英子25克,肉苁蓉15克,巴戟15克,旱莲草25克,白茅根25克。
功用:壮阳益气,补肾涩精。
主治:遗精,早泄,阳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肉苁蓉有强壮补精、催情欲、暖肾坚腰,润五脏作用;巴戟内含维生素丙,并有增强脑力,恢复性机能作用。
2
.处方:金英子、络石藤、松节、盐酸基(鹁鸠酸)、陈皮各50克,米酒2000克。
功用:固肾涩精。
主治:遗精,对早泄、阳萎亦有效。
用法:上药入酒浸七天,每晚服二匙,15—30天为一疗程。
3
.处方:韭菜头下的蚯蚓9条。
功用:壮阳。
主治:阳萎,早泄。
用法:将蚯蚓用新瓦焙干,研末睡前冲黄酒或米酒服。
(6)血尿
处方:杉树二层皮50克,旱莲草50克,车前草50克,穿心莲25克。
功用:凉血解毒,利尿止血。
主治:尿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运动系统疾病
(1)风湿性腰腿痛
1
.处方:半枫荷、过岗龙、过山香、九节茶、三加皮(苦簕檧)各25克,楠竹根节(茜竹根节)7个。
功用:去风胜湿,散瘀止痛,活血顺气,舒筋活络。
主治:急性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过岗龙(穿心菊)采集后切片蒸熟晒干,否则用后引起呕吐腹泻。无三加皮可用五加皮或檧木代。
2
.处方:过岗龙25克,老人根25克,络石藤25克,楠竹根节7个,老桑枝15克。
功用:去风胜湿,舒筋活络,强壮筋骨,散瘀止痛。
主治: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老人根采后切片蒸熟晒干备用,生用仅有健胃,不能活血补血止痛。
3
.处方:铁包金25克,红小娘50克,吊风根(钩藤根)50克,白心乌桕树20克,当归20克,苏叶15克。
功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炖猪脚配酒内服。
4
.处方:半枫荷50克,白心乌桕树根25克,白花龙船花(沙桐冇)25克,枫树根25克。
功用:去风除湿,活血壮筋骨。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炖猪脚配酒内服。
5
.处方:红小娘50克,铁包金25克,倒吊金钟25克,血风根25克,布惊寄生25克,细号春根藤20克。
功用:去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注:以上用药如属背部加杜仲15克,骨碎补25克;手部加桂枝15克;脚部加牛七15克,走马胎15克。
6
.处方:消山虎50克,苍耳草50克、牛大力50克,血风根50克,地斩头50克,生姜150克。
功用:活血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捣烂浸酒二斤,每日二次,每次2—3匙内服,渣外擦。
7
.处方:消山虎75克,地斩头50克,血风根75克,细号春根藤50克,马蹄金75克,崩大碗75克,当归50克,生姜150克。
功用:去风除湿,活血消肿,散瘀止痛。
主治: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捣烂浸酒1500克,浸2天后按酒量服,渣炒热外敷。
8
.处方:半枫荷、钩藤根、倒水莲、老人根、穿破石、络石藤各25克,豹皮樟根15克,当归20克。上身加五加皮,下身加走马胎。
功用:活血理气,舒筋活络,去风湿。
主治:风湿腰腿痛,产后腰痛。
用法:风湿关节炎加猪脚炖服,产后风加鸡炒后煎服。
(2)慢性腰腿痛
1
.处方:倒吊金钟25克,金锁匙(有毛拐子藤)15克,金钮头根(簕茄)10克,老人根25克,走马胎根25克,络石藤25克。
功用:强壮筋骨,活血散瘀。
主治:慢性腰腿痛,产后风瘫(腰痛,两肢麻木,肌肉萎缩)。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2
.处方:老人根50克,岗稔50克,络石藤25克,石楠藤25克。
功用:通经活络,强壮腰膝,祛风止痛。
主治:妇人腰腿痛。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