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正常体温是36~37℃(腋下),若超过这个指标即为发热。常常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发热,这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可以说这是疾病的一种信号。轻度发热对人体危害并不大,但一旦出现高热,或持续长时间不退,则会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对肝、肾、脑组织等主要器官造成损害,影响小儿健康。孩子出现发热,首先用体温计先测一下,记下所测度数,以后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以便把这一情况反应给医生,同时也要注意一下孩子发热时还伴有其他什么症状,这一点非常重要。如发热伴有咳嗽,呼吸短促,气粗,应注意是否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所造成;另一最常见的原因是肠炎和痢疾。
如发热很重,持续不降,又有腹泻,大便臭味大,有粘液或兼有脓血者,大半是痢疾,应及时去医院作便的化验检查,尤其是那些症状重,病情急,合伴有中毒症状时,应注意伤寒、副伤寒、急性菌痢等肠道传染病。如是冬、春季节或夏末初秋季节出现高热,又有呕吐,小儿状态差,面色灰暗或孩子颈部发硬(项强),应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这时尽早去医院急诊。有时需做腰椎穿刺,抽取一点脑脊液作化验,能够帮助尽早确定诊断,对及时治疗有积极意义,不然不能尽早确诊,也影响及时治疗。应当知道,腰穿是非常必要的检查手段,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相反,如果脑炎得不到尽早确诊,影响治疗,则会因脑炎而留下后遗症。(以上内容摘自《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