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什么也没吃,却总是口中“有味道”谈谈口感
2022-12-20 14:21:44
谈起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食物的味道通过味蕾和周围神经,传达到大脑,给予人们舌尖上的享受。但有一些人,口中美食佳肴,却“味同嚼蜡”;也有一些人正相反,什么也没吃,却总是口中“有味道”。
口味异常原因复杂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味觉是由舌头上的味觉感受系统感知,然后通过周围神经,将味觉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同时结合嗅觉、视觉所感受的信号,整合、形成对味觉的感知。从现代医学上来看,口味异常的原因十分复杂,如口腔黏膜病、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不良反应、微量元素缺乏、放化疗术后,以及神经内分泌、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等。
中医从“五行学说”认识与调理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反复检查,结果都正常,却还是存在味觉异常,原因不明。这些不适感虽然说不至于危及生命,但也还是会带来许多的烦恼。
中医是怎么认识“口味”的呢?根据五行学说,
五味“酸、苦、甘、辛、咸”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当五脏精气充盛、功能正常时,五脏精气上荣舌窍,就能灵敏地感受到食物的味道,且无异味。如果某一脏腑出现异常,影响到口腔、舌窍,就会出现口中异味的情况。
口咸
口咸是指不吃咸味食物,但觉口中有咸味,或自觉唾液或痰液味咸的情况。咸为肾水之本味,口咸多从肾入手调理。对于肾虚引起者,如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可辨证补肾调理。
肾阴虚者,
多伴有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唾液与痰液多稠厚、量少,舌质偏红,舌体瘦小;
肾阳虚者,
多伴有畏寒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唾液与痰液量多而清稀,舌质偏淡,舌体胖大;
若肾阳虚与肾阴虚症状兼见,则考虑为肾阴阳两虚。
治疗、调理方面,口咸者应尽量避免熬夜,于23点前入睡;避免过度劳累。
偏于肾阴虚者,可辨证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滋阴补肾,日常可适度食用山药、淡菜、桑葚等食物,有助于滋养肾阴;
偏于肾阳虚者,可辨证选用右归丸温补肾阳;
阴阳两虚者,可辨证选择金匮肾气丸。
此外,还可以每天练习八段锦中的“双手攀足固肾腰”一式,也能起到补肾的作用。
口淡
口淡,即口中发淡、味觉减退,多伴有食欲欠佳。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口淡多为脾胃气虚或痰湿困阻导致,后者也与脾胃功能下降、不能运化水湿密切相关。因此,口淡的调理,重在调脾胃。
偏于脾胃气虚者,
多伴有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舌淡脉弱等,治疗重在补气健脾,可辨证选用香砂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
偏于湿阻者,
多见口淡、黏腻,痰多欲吐,舌苔厚腻明显,治疗重在化湿、渗湿,可辨证选用参苓白术散。
此外,也可艾灸或穴位按揉,可选择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天枢穴、足三里穴、丰隆穴等,有助于健运脾胃、益气健脾祛湿。
脾胃为后天之本,平素应注意养脾、和胃。食疗对于口淡者尤为适宜,在此推荐一款食疗方——
山药扁豆芡实粥。
【材料】
山药30克,白扁豆20克,芡实2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将山药去皮,其余材料洗净,加入适量水煮粥。用大火将水煮开后,转为小火,继续煮20分钟后即可食用。
【功效】
补气健脾祛湿,适合口淡属脾胃气虚、痰湿困阻者。
口涩
口涩,指口中干涩,有不适感,进食或饮水不能缓解,常与口苦或口酸同时出现。口涩也多由脾胃功能欠佳引起,与口淡不同的是,口涩多与脾胃阴虚、津液亏损有关,同时多伴有肝胆郁热。
因此,对于口涩者,多从调脾胃肝胆入手。
偏于胃阴亏虚者,
常伴有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可适当多吃一点养阴生津之品,如玉竹、麦冬、沙参、石斛、淮山药、百合、莲藕、雪梨等;
偏于肝胆郁热者
,常伴有急躁易怒、胁胀口苦、脉偏细弦,治疗时,可在养阴生津的基础上疏肝清胆,可按揉侠溪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胃俞穴、阳陵泉穴等,每天2次,每次5分钟。另外,推荐一款食疗方——
芦根绿豆粥。
【材料】
芦根20克,绿豆30克,百合30克,粳米150克。
【做法】
将芦根、绿豆、百合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绿豆浸泡1小时。锅内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钟后取汁,然后把绿豆、百合、粳米加入芦根汁中,用小火煮至粥成,即可食用。
【功效】
养阴清热生津,适合口涩属脾胃阴虚兼有肝胆郁热者。
日常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调理方法,针对口味异常的人群,要注意以下几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尽量少摄入辛辣刺激和生冷寒凉的食物。
对于口淡、口涩者,即使“食之无味”,也要避免“重口味”,否则不仅会加重病情,还会增加心血管负担。
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饭后漱口,避免口腔细菌滋生,影响味觉。
总之,口味异常原因很多,如经自我调理效果不佳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