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可并发肺心病。慢阻肺并发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气喘、憋闷、心慌及水肿等表现。临床上对慢阻肺并发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多进行对症治疗。有学者认为,使用肺心汤对慢阻肺并发痰瘀互结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使用肺心汤对慢阻肺并发痰瘀互结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阻肺并发痰瘀互结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n=40)和B组(n=40)。在A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5例;其平均年龄为(60.18±2.24)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6例;其平均年龄为(60.23±2.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低流量吸氧,将其氧流量控制在3L/min。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将2g的头孢噻肟钠、10mg的酚妥拉明与500ml的生理盐水相混合后,使用此混合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共治疗7天。使用4000U的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2次/d,共治疗7天。让患者口服1g的舒弗美,3次/d,共服用7天。让患者口服20mg的呋塞米,1次/d,共服用2周。
在此基础上,使用肺心汤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肺心汤的药物组成为:红参20g、人参20g、附子20g、桃仁20g、白术20g、红花20g、当归20g、黄芪15g、黄芩15g、茯苓15g、赤芍15g、丹参15g、葶苈子15g、车前子10g、陈皮10g、苇茎10g。将上述中药用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400ml,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温服,共服用2周。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B型脑尿钠肽的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的效果。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对其进行听诊的结果显示其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对其进行听诊的结果显示其肺部啰音有所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对其进行听诊的结果显示其肺部啰音未减少。
1.5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后,B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均小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血B型脑尿钠肽的水平:治疗后,B组患者的血氧分压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B型脑尿钠肽的水平均低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治疗期间,B组患者与A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可并发肺心病。临床上对慢阻肺并发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多进行对症治疗。中医认为,肺心病属于心悸、水肿等范畴。慢阻肺患者并发肺心病与其存在肺肾虚弱、气虚血瘀有关。有学者认为,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肺心汤对慢阻肺并发痰瘀互结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在本研究所用的肺心汤中,红参、人参具有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安神补脑等功效;附子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效;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益气补中等功效;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等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除烦安神、凉血消痈等功效;葶苈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等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等功效;苇茎具有清脏腑热、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等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喘泻肺等功效。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肺心汤对慢阻肺并发痰瘀互结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