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肺组织纤维性改变,肺循环阻力升高,导致右心房结构与功能改变,心肌扩大、增厚,严重者会诱发急性右心衰竭,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祛痰平喘、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方面,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通过对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评价自拟肺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4例,将患者按入组先后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61.9±4.4)岁。
病程(7.3±2.5)年,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FEV1.0%为(37.6±11.3)%;对照组5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62.5±3.9)岁,病程(6.5±1.9)年,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24例,Ⅳ级:10例,FEV1.0%为(38.2±13.5)%。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该项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与FEV1.0%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临床疑有肿瘤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其它严重影响治疗该病的患者;患者对试验用药有严重反应;患者在试验过程中中途退出者;临床随诊有困难的患者。
1.3方法: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肺心颗粒,由单味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而成。方药组成:黄芪2包(20g)、人参2包(10g)、太子参1包(15g)、当归1包(10g)、川芎1包(6g)、赤芍1包(10g)、防己1包(10g)、附子1包(6g)、桂枝1包(6g)、生姜2包(6g)、白术1包(10g)、茯苓1包(10g)、葶苈子1包(10g)、炙甘草1包(3g)。加减:痰黄稠,舌苔黄,加瓜蒌皮1包(10g)、薤白1包(10g)。痰白而量多者,去生姜、当归,加干姜3包(9g)。舌红少苔,口干欲饮,去桂枝、附子、生姜,加山药4包(40g)、玄参3包(30g)。每日1剂,开水冲服。疗程为1个月。
1.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1977年全国第2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优:咳嗽、咳痰、喘息、发绀明显改善,肺部音明显减少,血气分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基本纠正;良:咳嗽、咳痰、喘息、发绀减轻,肺部音减少,血气分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改善;差:咳痰、喘息症状未见减轻或者有所增加,肺部音减少不明显,缺氧无明显改善。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其余观察指标:肺功能。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为20(37.7%)例,良为24(45.3%)例,差为9(17.0%)例,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为11(21.6%)例,良为22(43.1%)例,差为18(35.3%)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