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学教授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裴老从事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50余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首创“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擅长治疗恶性肿瘤、肝病、血液病、自免病等疑难病症,尤其在结肠癌的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跟随裴老,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裴老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裴老对结肠癌的认识: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此病采用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强调“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特别是免疫功能状况,肿瘤生物学特点,合理、有计划地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已成为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
裴老引用《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的观点,指出“正气亏虚”是结肠癌根本病机,“扶正固本”是其治疗大法。他在“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以西医诊断为前提,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用中医扶正固本法配合西医手术、放化疗治疗该病,通过50余年的临床积累,形成了治疗此病的经验方——裴氏健脾益肠汤。
该方由黄芪、炒白术、炒苍术、厚朴、陈皮、防风、当归、白芍、木香、枳实、槟榔、生薏苡仁、甘草组成。方中黄芪、炒白术健脾益气,炒苍术、厚朴、陈皮运牌化湿,生薏苡仁祛湿排脓、防风祛风胜湿,当归、白芍、木香、枳实、槟榔调气和血,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健脾益气,理气化湿,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特点。若热毒炽盛,合用裴氏癌症五味消毒饮(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虎杖,夏桔草,蚤休);脾肾两虚,合用兰州方(人参须、太子参、北沙参、潞党参、生地黄、山药、山萸肉、麦门冬、五味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浮小麦)。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证实,在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运用该方加减治疗结肠癌疗效显著。
2典型病例:
案1:张某,男,45岁。患者于2012年1月5日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全麻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中分化腺癌,溃疡型,肿块大小为4.5X2X3cm,上下切缘来见癌组织,癌组织侵犯浆膜外脂肪组织及脉管,淋巴结见癌组织(1/12),分期为T4bN1M0.IC期,术后应用FOLFOX方案化疗2周期,于2012年3月13日就诊于裴老门诊。主诉:腹痛,黏液便伴次数增多10天。现病史:腹胀,腹痛.點液便,每日10余次.少气懒言,体乏无力,纳呆,舌淡,苔腻微黄,脉沉细而滑。西医诊断;结肠癌术后(中分化腺癌T4bN1M0IMC期)。中医诊断:积聚(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益气,理气化湿。方药:裴氏健脾益肠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黄芪20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厚朴10g,陈皮6g,防风10g,当归10g,白芍10g,木香10g,枳实10g,槟榔10g,生薏苡仁30g,黄芩10g,黄连6g,草豆蔻10g,党参10g,茯苓15g,法半夏10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按期行下程FOL-FOX方案化疗。
2012年4月1日二诊:服用前方期间化疗1次,腹胀、腹痛较前减轻,黏液便明显好转,每日2~3次,乏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复查肿瘤标志物(CEA):正常。血常规示:WBC3.1X109/L,中性粒细胞1.48X109/L。前方加兰州方核心药物(北沙参、太子参、人参须、潞党参、生地、山萸肉)补肾填精,继服半月。
2012年4月17日三诊:腹胀、腹痛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日1~2次,无黏液,疲乏、纳差,舌脉同前,复查血常规正常。前方加入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以健脾开胃,15剂,2日1剂,水煎服。6次化疗结束后疗效评价稳定,此后,患者坚持裴老门诊服用中药治疗至今,期间多次复查未见复发、转移。
2016年3月28日复查胸腹盆CT、CEA均正常。
按:此例为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病理诊断明确,辨证属脾虚湿盛,初诊予裴氏健脾益肠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理气化湿,因其舌苔微黄,兼有郁热,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药后腹痛、腹泻明显减轻,但患者反复化疗,损伤肾气,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数下降,遂合用兰州方核心以补肾填精生血。张元素谓“盖积聚癥瘕,必由元气之不足,不能运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以收平复之功”,故于三诊方中加入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子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力。纵观全案,治疗始终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补肾填精之法,同时配合西医化疗,扶正祛邪,终获显效。
案2:李某,女,63岁。患者于2010年3月18日因“低热、腹胀、腹痛、脓血便2周”就诊于兰州军区总医院,行结肠镜检查,考虑为结肠癌,病理检查示:管状腺癌。CEA>1000。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遂行XELOX方案化疗1次,化疗后胃肠道反应较重,遂于2010年3月26日就诊于裴老门诊。主诉:间断发烧,腹痛伴脓血便1月余。现病史:反复出现发烧,最高体温达39.3℃,腹胀,大便每日7~8次,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恶心,纳差,疲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结肠癌(管状腺癌)。中医诊断:肠覃(脾虚湿热型)。治法:健脾益气、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方药:裴氏健脾益肠汤加味:黄芪15g,炒白术15g,炒苍术10g,厚朴10g,陈皮6g,防风10g,当归10g,白芍10g,木香10g,枳实10g,槟榔10g,生薏苡仁30g,黄芩10g,黄连6g,冬瓜子3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槐花15g,山慈菇12g,丹参20g,水蛭粉3g(分冲),莪术10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3日二诊:患者发热、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均好转,大便每日2~4次,恶心消失,纳差减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前方加虎杖15g,夏枯草15g,蚤休15g,继进14剂。
2010年4月29日三诊:患者服药期间化疗1次,复查血常规正常,发热、脓血便消失,里急后重减轻,大便日2~3次,疲乏、纳差,舌质红,苔白腻,脉滑略数。继续给予裴氏健脾益肠汤加味:黄芪20g,炒白术10g,炒苍术10g,厚朴10g,陈皮6g,防风10g,当归10g,白芍10g,木香10g,枳实10g,槟榔10g,生薏苡仁30g,黄芩10g,黄连6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炒莱菔子10g,甘草6g。14剂,日1剂,水煎服。
此后以此方为主加减治疗,如热毒较重时,合用裴氏癌症五味消毒饮;脾肾两虚时合用兰州方核心,或改用兰州方治疗。期间6次化疗后复查CEA为150,结合CT及肠镜结果,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
2012年6月复查腹部CT及肠镜示病灶消失,病告痊愈。随访至今,病情末见复发。
按:此例患者确诊为结肠癌,拒绝手术治疗,西医采用姑息化疗后胃肠道反应较重,发热、腹胀、腹痛、脓血便等症状未见改善。中医辨证属脾虚湿热,予裴氏健脾益肠汤加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之品,药后症减,因舌红苔黄,热毒仍重,故合用裴氏癌症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抗癌。三诊时发热、脓血便消失,里急后重减轻,热毒渐清,转用裴氏健脾益肠汤健脾益气、扶正固本。此后,以此方随证加减,配合化疗,不仅减轻化疗毒副作用,而且增加了化疗疗效,使病情得到部分缓解,最终得以痊愈。
3讨论:
结肠癌属于中医学“肠覃”范畴。裴老积50余年临床经验,依据《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及《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的观点,认为正气亏虚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扶正固本是其治疗的基本法则,西医手术、放化疗是祛邪安正的必要手段,中医扶正固本配合西医手术、放化疗是扶正祛邪思想的体现,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运用裴氏健脾益肠汤加减配合手术、放化疗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裴老认为西医重视局部、微观、病原的致病性,中医重视整体、宏观、机体的反应性,两者在疾病的认识上各守一端,导致其在治疗上都存在缺陷。西医手术、放化疗对肿瘤局部治疗有效,但不能根除癌细胞,多次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又增加了肿瘤的复发、转移的风险。中医扶正固本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其临床疗效,但对肿瘤局部的抑制效果较差。因此,在临床中必须合理、有计划地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结肠癌发现较早,病程较短,有手术指征者,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及放、化疗以祛邪安正,同时配合中药汤剂扶正固本以减轻其毒副反应,增加疗效;病程较长,经手术、放化疗等反复治疗者,多见脾肾两虚证候,故治以健脾补肾、扶正固本为主,根据病情变化,适时选用西医疗法。实践证明,以西医明确诊断为前提,中西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疗效,才能达到结肠癌治疗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