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方治疗流感后咳嗽30例疗效观察
季节性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头痛、肌肉和关节痛,恶寒发热、咳嗽(通常是干咳)等严重身体不适。多数人在一周内康复,但流感可在高危人群中造成严重病症甚或死亡。一般来说,潜伏期约为2天,较普通感冒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感冒后多出现咽痒、咳嗽迁延不愈,对其治疗亦应重视。即便是予以抗病毒和(或)抗生素治疗(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及止咳镇咳药,效果不佳。每每中医药治疗可获良效。
祖国医学认为流行性感冒咳嗽多因肺的卫外功能失调,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且自身未随时调适的情况下,六淫外邪(感风热或风寒入里化热为主)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以致肺气宣降失常上逆而咳,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笔者以自拟方治疗感冒后咽痒、咳嗽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简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8岁~36岁14例,37岁以上16例;病程最长4周,最短6d;均为患流感后1d~4d出现咳嗽,伴有咽痒,干咳或呛咳,后期或有痰黄稠或清稀。用药疗程3-10天,治疗用药≥一周即视为无效。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诊断、疗效标准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发作期的诊断标准。
①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且好转后发生咳嗽。②阵发性咳嗽,先咽痒,痒即咳嗽,多因冷热空气或异味刺激而诱发。顿咳或呛咳,干咳无痰或少痰。③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
痊愈25例,平均服药6剂,咳嗽、咽痒、咳痰症状消失;好转5例,平均服药5剂,咳嗽减少或好转,咽痒、咳痰症状消失。治愈率为83.3%,总有效率达100%。
3典型病例:
咳嗽是呼吸系统病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有六淫外邪侵袭肺脏,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伤肺。感冒后咳嗽,主要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虽经发散,其邪未尽,故作咳嗽。治当清热解毒利咽、宣肺止咳化痰,并佐以疏散、祛湿生津之品,以驱邪外出。医家多有记述,河北的李可老先生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临床上多用止嗽散、苏黄止咳胶囊、清肺消炎丸等,临证之时需仔细辨别,斟酌用药,选药及用药比例可以随症调整,运用得宜,多有良效。自拟方系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百合固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组方顾及多方面,包括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毒利咽,生津祛湿凉血散结,可用于治疗多种咳嗽,尤其适用于外感咳嗽表邪未尽的病证,以咳嗽咽痒,微恶风发热,苔薄为证治要点。
现代医学认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直径80nm~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和离子通道M2阻滞剂类对流感病毒敏感且早期用药效果好,但往往因治疗失当使病情迁延不愈,症状以(咽痒)咳嗽多见。现代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方可显著降低甲型H1N1流感发热持续时间。
总之,目前流感,无论从症状、病因、病机等角度分析,均具备风温病症的特点,就其发病过程与损害特征也几乎与古籍记载雷同,故可以参照中医经典进行辨证治疗,但随着现在疾病谱的变化,也应做好调整用药,真正发挥中医药治疗流感后咽痒、咳嗽的疗效和优势,并加以学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