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脉证辨析
左足大趾骨处暗红肿胀疼痛,夜间加重(凌晨3点左右),不能活动,口干夜间较甚,舌淡舌体特别胖大,苔白水滑,脉弦,左寸浮紧关尺沉,右沉,辨为少阴病,寒饮(湿)滞表(脉弦紧为寒)。
左足大趾骨处红肿热痛,口干,须喝一点水润口,心烦焦虑,舌苔中部较深裂纹并罩薄黄苔,辨为阳明病,寒饮(湿)滞表化热,热伤津液,津伤不养。
口干夜间甚(凌晨3点左右),须喝一点水润口,舌下青筋瘀紫,辨为太阴病,瘀血阻络。
腰酸沉不适,舌淡,舌体特别胖大,苔白水滑,舌苔中部有较深裂纹,脉弦,左寸浮紧,关尺沉,右沉,辨为太阴病,胃虚停饮,水不化津,水湿滞表。
治疗思路
该案主要脉证为左足大趾骨处暗红、肿胀、热痛,口干夜间甚(凌晨3点左右),须喝一点水润口,舌体特别胖大,舌下青筋瘀紫,脉弦。证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六经(病)辨证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因为存在寒热瘀饮(湿)互结之证,是为属厥阴病。
主机为胃虚津伤而湿瘀热互结郁闭表络,所以方疏桂枝芍药知母汤。该方方证病机为风寒湿痹阻于筋脉关节,营卫气血不通,兼夹阳明津伤。用之温阳祛寒,化湿除痹,通透营卫气血,兼清热补津。
加细辛在于通达内外,入阴蠲饮,除痹止痛,通窍解痉。《本经》论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可见细辛是一味温通除痹、通络止痛的良药。
加川牛膝在于活血祛瘀、通利关节,引血下行。《本经》论牛膝:“味苦,主寒湿痿痹,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放血疗法在治疗急性疼痛发作时有很好的疗效,因为肿痛的局部有溶度比较高的尿酸盐淤积,放血疗法一是有助于疏通局部经络,二是能使局部尿酸盐排出一部分,短时间内可以止痛。
针刺选穴: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降逆除痞、通络止痛之功。痛风、足趾麻痛可配公孙、太白、照海穴,有特效。
针刺大椎、命门、中脘、关元四穴,我谓之调和阴阳、通经活络的阴阳四关穴,凡见比较严重的风湿痹痛等证必刺之,以从整体入手调和阴阳气血,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