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前蝉汤治疗风寒咳嗽120例
2004-2006年,笔者采用麻杏前蝉汤治疗风寒咳嗽12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患者,男52例,女68例;年龄6—75岁,平均44岁;病程1~20日。全部病例均以咳嗽为主症就诊。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咳嗽声重,咽痒,咯清稀白痰,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周身酸痛、无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胸部听诊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可闻及散在干音;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正常或增粗。
1.3治疗方法:予麻杏前蝉汤加减。基本方:炙麻黄10g,杏仁15g,前胡15g,蝉蜕10g,炙紫菀15g,百部10g,桔梗10g,枳壳10g,甘草6g。
加减:鼻塞,流清涕加辛夷15g、苍耳子10g;恶寒甚加防风10g;痰多色白,胸闷加法半夏10 g、香橼10g;咽痒较甚加木蝴蝶10g、白僵蚕10 g、射干10g;若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则加地龙15g、钩藤10g;若出现咽干痛,咯黄稠痰,发热等则加黄芩15g、连翘15g、鱼腥草20g、浙贝母15g、芦根30g,同时减炙麻黄量为6g;大便干,难解者加知母10 g、瓜蒌皮15g、虎杖10g。各药剂量,12岁以下儿童减半。每日1剂,水煎服。5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咳嗽、咳痰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
本组120例,治愈98例,好转17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6%。
3讨论
外感咳嗽是肺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多由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六淫外邪侵入人体而致病,随四时季节的变化以及体质的不同,致病外邪会有所不同。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外感咳嗽多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等邪,但以风邪夹寒者居多。外感初期无论风寒、风热,都有风邪郁闭肺气的现象。此时若不及时疏风为治,往往易郁闭肺气,致肺气不宣,从而出现咳嗽。西医治疗感冒、咳嗽,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抗病毒药及一些对症用药。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抗生素类、抗病毒类药物多性寒凉,而不能及时解表散寒,驱邪外出。所以,感冒、咳嗽初期用大量抗生素及抗病毒药,易致风寒郁闭,肺气不宣,使咳嗽、咽痒、周身酸痛等症状持续不退。总之,风寒咳嗽多为风寒邪气郁闭肺气,肺气壅遏不宣。麻杏前蝉汤方中炙麻黄、蝉蜕、桔梗疏风散寒,开宣肺气,为君;杏仁、百部止咳平喘,前胡、炙紫菀降气化痰止咳,为臣;枳壳行气消痰,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宣肺止咳、降气化痰、利咽止痒之功。在临床应用中,个别患者因体质因素会对蝉蜕、白僵蚕等异性蛋白质产生变态反应,一旦出现要及时停药,并给予抗变态反应处理。麻杏前蝉汤治疗风寒咳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