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仅三味药治愈慢性咽炎
2023-01-20 18:37:56
导读:
想到慢性咽炎,人们条件反射般就会想起胖大海,罗汉果之类清咽利喉去火药,却鲜有持久见效者,本文讲述朱进忠老师治疗慢性咽炎的妙方“半夏散”,尊仲景古义,用药辛温开达,使邪外解,治久用寒凉清咽不愈者,可谓医患之福音。
【作者简介】
朱进忠,河北定州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经典著作研究和内科教学,对疑难病证治规律和辨证论治方法有深入研究,学验俱丰。
喉咙干痒、异物感,总感觉嗓子干燥或者灼烧,自觉有痰咳不出来,特别是早晨刷牙的时候,总会出现恶心症状,却吐不出东西。如果你被这些症状全部或部分击中,那么你很可能是浩浩荡荡慢性咽炎大军中的一员。
老中医朱进忠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用《伤寒论》之方半夏散治疗慢性咽炎,药仅三味,但疗效显著。
【慢性咽炎经验方】
半夏散: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
若不能服散剂而需水煎服用者,则用小剂:半夏15克,桂枝15克,甘草15克。
半夏散出自《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病,咽中痛,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半夏散及汤主之。”
并列服药方法,云:“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鬯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据我多年临证观察,现代医学之急慢性咽炎多属少阴咽痛。因三阴中少阴主枢,少阴之经循喉咙,枢机失常,邪气怫逆不能外达而发生咽痛不适。
但目前对咽炎的治疗,一般来说用药以寒凉清咽为主,致使寒邪外束久久不愈者甚多。
半夏散药性偏温,且其中桂枝、半夏多被视为咽喉发红疼痛的禁药,故该方在当今多不被重视。但我临床仅用该方而治愈的咽炎患者甚多,其理为何?古今医家对此多有论述。
古今医家论述
清代医家尤在泾云:
“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
近人章虚谷更曰:
“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本草》∶
半夏治喉咽肿痛,桂枝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
唐宗海:
此言外感风寒,客于会厌,于少阴经而咽痛。此症吴见多矣,喉间兼发红色,并痰涎声音嘶破,咽喉颇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参散即愈,盖即仲景半夏散及汤之意也。
【验案举例一】
郭××,男,54岁。咽喉疼痛,时轻时重5年多。某院诊为“慢性咽炎”。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无效,后又配合中药咽喉丸、六神丸含化2个多月仍无效。不得已,又改请中医治疗,前后易医十几人,服药1000余剂仍无功。
细询其证,除咽喉疼痛外,并见痰多,咽喉、胸部憋胀,烧心泛酸,舌苔薄白而微腻,脉弦细缓。
再察其所服诸方,或认为是梅核气而予半夏厚朴汤加减,或诊为咽喉发热与清热解毒利咽之剂加减,或认为属阴虚火旺而予养阴清热之剂加减,或认为系热痰阻塞而与清热化痰之剂加减,种种不一,然终未见效。
综合脉证后,反复思考,开始略悟其机理。《伤寒论•少阴篇》云:“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尤在泾云:“少阴咽痛,甘不能缓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温发之,盖少阴寒邪,郁聚咽嗌之间,既不得出,复不得入,设以寒治,则聚益甚,投以辛温,则郁反通,《内经》‘微者逆之,甚者从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汤,甘辛相合,而辛胜于甘,其气又温,不特能解客寒之气,亦能劫散咽喉拂郁之热也。”
此证久用寒凉小效,舌苔又见白腻,脉弦细而缓。证脉合参,不正是少阴咽痛,寒邪闭郁之痰乎?
乃拟半夏散为汤小剂服之。处方:半夏3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共为细末,分30包,一日3次,一次l包,水煎,频频含咽之。1剂后,泛酸、烧心即解,咽痛稍减,继服2剂,诸证消失而愈。
【验案举例二】
郑××,女,40岁。三年前,突然发现咽喉疼痛。某院诊为“咽炎”。先与青霉素、喉片、六神丸等治疗2个月无效,继改用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之。
数月后,不但无效,反而日渐感到痰多,咽喉憋胀,乃易医治之。医云:梅核气,予四七汤加减治之,不效。其后,又易医十几人,然终未见效。
邀余治之,始以柴胡枳桔汤微效,继服20剂则无效。余审思再三.不得其解。
偶读章虚谷《伤寒本旨》,云:
“少阴之脉,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人里,阳不得伸,郁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温开达,使邪外解,则内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见咽痛而投寒凉,则反闭其邪,必致更重。”
始而大悟:此证正是少阴咽痛过用寒凉郁闭之证也,何不用半夏散及汤法治之。再思我20多年讲授《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时一节的讲授方法,大多宗《伤寒论释义》内容解释之错误,所谓“当有恶寒痰多等证”尤失原文含义,故以半夏散为汤含咽之。服用1剂,痛减几半,继服1剂,痛消而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