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9个特效贴敷方,专治哮喘
2023-02-13 17:30:45
导读
哮喘是一种很有特点的病,发作起来能要命,不发作时一点事都没有。这种不能呼吸的痛,时作时止,反复无常,令人不省心!面对各种各样的哮喘,该怎么办?不妨看看本文分享的几个贴敷妙方!
一、概述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哮与喘都会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症状表现略有不同。“哮”是指喉间有哮鸣音;“喘”是指呼吸急促困难。正如明代虞抟的《医学正传》说:“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临床所见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两者每同时举发,其病因病机也大致相同,故合并叙述。哮喘多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等。
本病之基本病因为痰饮内伏。小儿每因反复感受时邪而引起;成年者多由久病咳嗽而形成。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偏嗜咸味、肥腻或进食虾蟹鱼腥,以及情志、劳倦等,均可引动肺经蕴伏之痰饮,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常,而发为痰鸣哮喘。发作期可气阻痰壅,阻塞气道,表现为邪实证;如反复发作,必致肺气耗损,久则累及脾肾,故在缓解期多见虚象。
二、辨证
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呼出为快,表现为实证,需辨寒热。兼见喉中如水鸡声,咯痰稀薄,形寒无汗,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为内外皆寒,称冷哮;兼有胸高气粗,咳喘痰黏,咯痰不爽,胸中烦闷,咳引胸胁作痛,或见身热口渴,纳呆,便秘,脉滑数,苔黄腻,为痰热阻肺,称热哮。
缓解期:表现为虚证,主症为病程反复发作或当哮喘间歇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脉象无力。兼见喘促气短,喉中痰鸣,语言无力,吐痰稀薄,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而无力,为肺气不足;气息短促,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为久病肺虚及肾。
三、贴敷治疗处方
复方麻黄散(《脐疗治百病》)
主治:哮喘,症见胸闷气紧,咳嗽,吐清稀白色痰,喉间痰鸣,伴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滑。处方:麻黄15g,细辛4g,苍耳子4g,延胡索4g(醋炒),公丁香3g,吴茱萸3g,白芥子3g,肉桂3g。用法:诸药共研为细末,取药末适量,用脱脂药棉薄裹如小球,塞入患者脐孔内,以手压紧使其陷牢,外以胶布贴紧。隔2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一般贴药1~2个疗程可痊愈。如贴药未满1日,脐孔灼热发痒时,应立即揭下贴药,待过1~2日,脐孔不痒时再换药球续贴之。
加味麻膏散(《敷脐妙法治百病》)
主治:热性哮喘。处方:麻黄、生石膏、甘遂、杏仁、白芥子、明矾各等量,米醋适量。用法:将前6味药物混合共碾成细末,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陈醋调和如泥状,敷于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次为1个疗程。
麻萸芥姜糊(《中华脐疗大成》)
主治:支气管哮喘。处方:麻黄、吴茱萸、白芥子各15g,姜汁适量。用法:将前3味药共碾成细末,过筛,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调和成糊状,塞入脐孔内,外以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6次为1个疗程。
止咳平喘膏(《穴位贴敷治百病》)
主治:哮喘。处方:黄芩、大黄各30g,麻黄20g,细辛6g,葶苈子24g,丹参15g。用法:将上药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用鲜生姜汁调拌成糊状,制成约0.5cm×1cm×2cm大小,敷于大杼、定喘、肺俞(双)、天突、膻中穴上(每次6~7穴),贴8~12小时取下。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茸桂膏(保肺膏)(《中国膏药学》)
主治:哮喘(支气管喘急)。处方:鹿茸60g,上肉桂12g,防风90g,生绵黄芪90g,党参90g,炮姜18g,酒炒黄芪18g,苏叶12g,母丁香18g,明附片60g,白术30g。用法:肉桂、丁香研末,余药用清水280mL浸一宿,次日入锅中煎,至水干之后,再将药倾入菜油2000mL同煎至药枯,过筛去渣,再煎沸,入黄丹610g,然后将肉桂、丁香末加入和匀,收膏摊布上。贴背部第4、5胸椎体交界处两侧。
复方桃仁糊(《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哮喘发作期。处方:桃仁60g,杏仁6g,栀子20g,胡椒3g,糯米2g。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制成糊状。将药糊分成4份,贴敷于双侧涌泉及与涌泉相对的足背阿是穴处,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敷灸12小时后去药洗净,然后隔12小时再贴敷第2次,贴敷3次为1个疗程。
复方炙白芥子膏(又名冬病夏治消喘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哮喘发作期或缓解期的治疗。处方:炙白芥子21g,延胡索21g,甘遂12g,细辛12g。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装塑料袋备用。以上为1人1次用药量,在夏季三伏天使用。使用时每次用上药1/3的药面,加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并加麝香少许,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处,最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4~6小时,如果敷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感,可提前取下,如果敷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也可多贴敷几个小时,等药物干燥后再揭下。每隔10日敷灸1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共敷灸3次。可用于哮喘发作期或缓解期的治疗,一般连续贴敷3年。
毛茛膏(《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及轻度发作的患者。处方:取毛茛全草洗净阴干,研末,密贮备用。用法:每人每次取药粉4~6g,以鲜生姜汁调成稠膏状。用正中剪有绿豆大孔的胶布数块,将小孔对准定喘、肺俞、膈俞(脾虚者加脾俞,肾虚者加肾俞)等穴位贴好。再取药膏如绿豆大,放于穴位上,上贴敷胶布以防药膏脱落,至局部有灼痛感,即可揭下药膏。于夏季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1次,晴天中午12点前后贴疗效最好,一般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
白芥子糊(《中国灸法集粹》)
主治:喘息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处方:生白芥子末适量。用法:用清水或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于上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敷灸时患者局部皮肤红晕、发热、微痛,有时可起泡。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