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我用引火汤,有17种应用方法 实火宜泻,虚火宜温,是言其常。上浮之火毕竟是火
2023-03-23 15:27:11
引火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李荣光
(一)“引火汤”的溯源
“引火汤”源自清代名医陈士铎的《辨证录》,辜崇山所编撰的《身验良方》中收录之,并有所发挥。书中提到:
“(引火汤)治阴虚火动,火不归原,或元气素虚,火炎肺燥,微肿微疼,微红色淡,或咳吐痰涎,呼吸不利,舌苔白滑或黑而润,唇裂齿黑,脉洪数无力,或沉细而虚,皆阴证也”。
本方由
熟地90g,巴戟30g,茯苓15g,麦冬30g,五味6g
,共5味药组成,为治疗肾阴虚衰,虚火上浮诸证之方。
引火汤所引之火,是肾阴虚衰,虚阳上浮之火。此火非六淫之火,而是人固有之火,一般认为是肾火,即肾之“命火”,又称龙火。
肾火位居下焦,一旦上浮,可呈下真寒,上假热的证候。下寒,则腰酸,下肢冷,溲清,便溏;上热,则面色娇红如妆,口舌糜烂,单、双喉蛾,鼻衄,目赤。
在剖析寒热真假时,应该认真辨析欲饮与不欲饮。若出现口虽渴而不欲饮,身虽热而反欲得衣,以及脉虽浮大而无力,或两尺虚弱,或见细数,或上盛下虚,或舌虽红而胖嫩等,皆为本寒似热之象。
《评选静香楼医案》云:“真阳以肾为宅,以阴为妃。”因而,治疗上重用熟地、麦冬填补真阴,肉桂、附子引火就下,使炎归于水中而不再上行,如此则不降火而火自降,阴阳得以相配而收“阴平阳秘”之效。
余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感到疗效不够理想,入肉桂5~10g,附片6~30g,牛膝10g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名曰“加味引火汤”。
临床运用本方时,如阳虚不甚者,桂、附各5~8g;如阳虚甚者,附片亦可用至30g,但必须审证准确;如大汗亡阳者,附片必须重用,参、芪、龙、牡亦可加入。以上系余一得之见,或有未合于经旨,愿作引玉之砖,以求证于同道。
(二)“引火汤”的临床应用
据余多年临床实践,以下各类情形,均可用加味引火汤治疗。
1.肾阳虚衰,龙火循经于咽喉,导致阴证乳蛾(扁桃体炎)、喉痹(慢性咽炎)。其脉皆
沉细微或细迟,有时寸脉浮而虚数
,扁桃体肿大而色淡红,咽部色正常或稍红,舌淡或嫩红,齿痕。治疗加寒酸咸之牛膝、人中白助桂、附引火下行,若火焰甚者,加黄连少许开水泡兑服。
2.龙火夹肝阳上冲于目,导致两目红赤。见
尺脉沉细,肝脉弦大而虚,舌尖齿痕
,目虽赤但无羞明畏光,热泪盈眶。当用本方引火归原,加白芍平肝以治肝体;肝喜条达,故加桂枝少许以达肝用;白睛属肺,故用甘寒之桑皮泻肺以清余焰。
3.虚阳上浮导致鼻衄不止。常见于过服苦寒之药损伤肾阳,使阴寒愈甚,格阳于上。若纯以凉血止血治标,鼻衄必甚。本方引火于下,加甘、寒、涩、平之药,如入肺止血的茅根、藕节以清热凉血止血,甚者加知母。
4.肾虚及脾,龙火飞越导致口腔糜烂。表现为
尺脉沉细微或细迟,右迟无力
,口腔两侧、下唇、齿龈、舌体溃烂,初起小者如芥,大者如绿豆,先是淡红疹点,继则溃处呈灰白凹陷,舌淡齿痕。本方加牛膝、人中白引火下行;加砂仁温运脾阳;如欲加速溃疡愈合,则加山药、鸡内金内服助消化,外擦愈溃疡。
5.虚火上浮导致口发燎泡。症见上腭、两颊、舌下黏膜燎泡如豆,如指般大小,且上下左右彼消此长,并游移不定,朝轻暮重,色淡红,微痛,伴痰稠量多。可用本方加浮石30g,蛤粉30g,尖贝10g。
6.虚火上浮导致舌系带囊肿。舌系带囊肿小如枣核,大如指头,长约3cm,随时间不同消长,一般午时缩小,子夜增大。以本方加黄连3g开水泡兑服。
7.龙火上浮导致齿摇牙痛。症见冷热俱痛,不能咀嚼。本方加善治肾虚牙痛之骨碎补,祛风镇痛之露蜂房。
8.外伤性癫痫。脑部外伤,轻则无妨,重则损伤脑导致肾精暗伤,脑髓空虚。或操劳过度,或怒气伤肝,或房事不节,使肝血日耗,肝风必动,表现为
尺脉沉细迟短,舌淡而有齿痕
,腰痛,耳鸣,情绪易波动,鼻衄,目赤,继则痫作。当用本方加血肉有情之鹿胶20g,紫河车10g以补肝肾精血,温肾阳以实督脉;白芍15g以实肝体;桂枝8g以实肝用。
9.封藏失职导致尿血频频(运动性血尿)。此病大多因负重太过,损伤腰肾。症见体力劳动后出现血尿,初期色鲜红,肉眼能见,继则色淡量少,并伴腰酸痛,休息后痛止,耳鸣,但无尿频、尿急、尿痛,
尺脉细弱无力,舌淡有齿痕
。本方加甘、咸、涩、平之桑螵蛸20g以补肾助阳固精,或甘、淡、咸、涩、平之芡实30~50g。
10.肾阳虚衰,督脉失养,龙火夹肝阳犯肺之过敏性鼻炎。症见尺脉细弱,寸脉浮数,鼻腔和上腭奇痒难忍,必用舌舔舐方能忍受,晚上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舌淡有齿痕,尖部嫩红。本方加甘、淡、微寒之钩藤以平肝,或苦、辛、甘、寒之桑菊以治标。
11.虚火上浮,肺失肃降导致喘不得卧,痰稠如胶,咯吐不畅。可用本方加半夏6g,陈皮6g,尖贝10g,蛤粉30g,海浮石30g治之。
12.龙火夹肝阳之眩晕(如高血压病)。症见尺脉细弱,关脉虚弦,性情急躁易怒,稍劳动则头眩耳鸣,时而面部烘热,凉风拂之甚感清爽,舌淡有齿痕。当以本方加钩藤、石决明、龟甲以平肝潜阳;肾不纳气,气喘眩晕者,加沉香10g(细末兑药汁服);汗多者,重用山茱萸20~40g。
13.肾气不纳,龙火升腾导致气虚喘急。症见尺脉细弱或模糊不清,寸脉虚浮,膝以下多不暖,呼多吸少,喘息抬肩,甚则鼻唇舌皆冷,头汗如珠,瞬即亡阳。可在本方基础上重用桂、附,加沉香10g(细末兑药汁服),胡桃仁以补肾纳气,重则加人参20g,山茱萸30g,黄芪30g,龙骨30g,牡蛎30g。
14.肾虚火浮,冲气、肝气上逆导致喉中炙脔。症见尺脉细微,关脉弦,喉中如炙脔,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饮食如常,舌淡有齿痕,苔多薄腻。
15.龙火不潜,胃气逆之呃逆。张锡纯谓,“桂枝能抑肝木之旺,使不横恣,又善疏肝木之郁,使之条达,使胃气之逆者能降,脾气之陷者能升”。故本方可加桂枝以疏肝平肝降冲逆,加赭石降胃逆而不伤正,加党参助脾气上升。
16.虚火上浮导致口不能张。症见突然牙关拘急,口不能张,不红肿,张口则痛。可内服本方并外敷加味玉枢膏,清浮越之火以芳香开窍。
17.虚火上浮导致迎香生疮,服清热解毒药物和应用抗生素1周无效者。其疮初如粟,渐大如卵,如覆杯,边缘不清。本方加五味消毒饮,标本兼治,数剂可愈。
上述诸症,俱可配合外治法。如导热散:吴茱萸10g,白矾10g,生南星10g,青盐5g。上药研细末,每夜用药10g,面粉30g,热醋调敷涌泉穴,男左女右。
(三)“引火汤”的运用体会
1.谨守病机
肾之阴阳水火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人体才得以维持健康。如果久病及肾,或房劳伤肾,或久服凉药皆可伤其真阳。
2.把握关键
火分虚实,实火易辨易治,虚火难辨难治。临床可见“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阴证似乎阳,清之必毙;阳证似乎阴,热之反伤。或见本虚标实,或虚实互见,或虚多实少,以及真寒假热,假寒真热等。若非细心体认,是难于准确判断的。
3.掌握指征
肾阳虚衰,虚火上浮的指征是:
①舌淡有齿痕,苔白薄润者约占80%以上,舌嫩红有齿痕而润占10%左右。
②尺脉细弱,或细数无力,或浮大而虚,或尺弱寸大。
③大汗,非出自全身,多头汗,汗多质黏。
④身虽热而欲得衣,按其肌肤不热,且多上热下凉。
⑤面虽红,非满面皆红,而是两颧粉红。
⑥口虽渴但不多饮,且喜热畏凉。
⑦便秘而腹无拒按之象,溲频而色必清。
⑧眼虽红,无羞明畏光,热泪盈眶。
⑨呼吸促,常呼多吸少,常有肩息,口腔(咽、腭、颊、黏膜)虽红但色淡。
4.药物浅议
加味引火汤方中重用熟地60g为君;桂、附、戟为臣以温阳化气,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佐以五味潜浮阳,麦冬清肺宁心,茯苓甘淡渗下以防阴药碍胃;使以牛膝导火下行。
临床之际更当视病情轻重,辨标本缓急,灵活应变,随证选药,总以吻合病情为当。下列诸药可供参考。
固本药:①温阳药:锁阳、肉苁蓉、补骨脂、杜仲、山萸肉、淫羊藿、鹿茸或胶、紫河车、狗肾等。②补阴药:山药、龟板胶等。③纳气药:沉香、胡桃仁等。④封藏失职者,加芡实、乌贼骨、益智仁。⑤气虚欲脱者,加人参、党参、黄芪。⑥脾阳虚者,加砂仁。⑦疏肝平肝降冲胃之气者,加桂枝。
治标药:①清热解毒药:桑叶、菊花、知母、黄连、银花、紫黄二地丁(紫花地丁、蒲公英)。②清热泻肺,化痰止咳药:桑皮、尖贝、浮石、蛤粉。③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白芍、代赭石、牡蛎。
实火宜泻,虚火宜温,是言其常。上浮之火毕竟是火,纯投温药,反有格拒,用适当的清热药反佐,疗效更佳。
除介壳类药物,俱宜泡开水兑药汁服。
治标药只适用于头面五官、心、肺、肝等疾,治本药重在治肾阳虚衰,腰膝、二阴诸病。
总之,读古人书不能死于句下。引火汤所治之病,又难又易,难在辨证难,如抓住肾阳虚衰这一病机,多年沉疴也易于治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