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皮肤科必效单方,整理收集的奇效良方,海内外秘方选 冻伤 斑秃 酒糟鼻 阴囊湿疹 湿疹 银屑病 皮肤瘙痒症 白癜风 花斑癣 体癣 足癣 甲癣 手癣 扁平疣
2023-04-03 09:21:36
一、面部色斑
本病于祖国'文献记载的“面尘”、“黛黑斑”、“黛黑黑干黯”、“肝斑”相类似:俗称''妊娠斑”。“蝴蝶斑”多发于面部。呈对称性,淡褐色至深褐色斑,大步不定,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晰。无自觉症状。
1、白术适量。用酸醋煎煮,每日外搽。主治黑刊黯。或苍耳叶适量。焙干研末,米汤送服,每日。3次,连用1个月。主治黑干黯(《奇难杂症古方选》)。
2、桃花,杏花各1升。上两味用东流水浸7日。洗面。主治黑干黯斑点(《男女奇效良方》)。
3、李核仁、鸡蛋白各适量。用李核仁去皮,研为极细末,用鸡蛋白调如泥状。夜间涂面上,展起洗净。用浆水洗更妙。忌见风。主治面黑干(《男女奇效良方)。
4、上等朱砂适量。将朱砂,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粉末,和白蜜,令其均。每夜临睡时以之涂面,晨起以浆洗之。主治黑干子(《男女奇效良方》)。
5、干柿每日食之!干柿即我们日常食用的柿饼,它由生柿曝晒而成。主治面黑干(《男女奇效良方》) 。
图片
二、 带状疱疹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的“腰缠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似。是…种带状分布的急性癌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多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或因脾湿日久。湿热内蕴外,外感毒邪所致。
1、板蓝根30克,煎汤代茶用。主治带状疱疹(《海内外秘方选》)。
2、雄黄、吴萸、苡仁各等分,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主治带状疱疹(《海内外秘方选》)。
3、十滴水,脱脂棉蘸药涂患处。主治带状疱疹(《海内外秘方选》)。
4、山药适量,于新瓦片上磨为泥,涂患处。主治带状痘疹(《海内外秘方选》)。
5、桑螵蛸(不拘多少,蛹未出更好),放文火上烧焦,研成一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羽毛涂患处,每日3~4次。主治带状疱疹(《新医学)。
. 6、雄黄9克,蜈蚣(瓦焙)3条。研末后香油调涂撩患部,每日3次。主治带状疱疹(《验方汇编》)。
7、雄黄、明矾各等分研来备用。将上药用浓茶调涂于患部,每口l~2次,3日内见效。主治带状疱疹(《新中医》)
8、鲜飞扬全草捣烂取什,加雄黄末1-5克调匀,涂抹患处。主治带状疱疹(《福建中草药≯)。
9、鲜阴石蕨根茎,捣烂绞汁,调雄黄末少许,搽抹患处。主治带状疱疹(《福建中草药》)。
1 0、龙胆草30克,丹参1 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主治带状疱疹(《河北中医》1984.2)
11、烟熏法,取梳头油或食用菜油若干,市售黄草纸1张,直裁4份,取l份卷成纸卷,蘸油待用。充分暴露患处,点燃油纸卷;距病灶约5厘米,内外向内反复旋转。患者有热爱感时即停止。早晚各1次。主治带状疱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lo)。
12、蜈蚣3条。置瓦上焙干,研末,加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涂在皮掼处,每日5~6次。主治带状疱疹(《浙、江中医杂志》1984·4)
13、雄黄、白芷各等份。共研细末,以陈醋调匀,外敷患处。主治带状疱疹(《江苏中医杂志1986-2)。
14、海金沙鲜叶连同孢子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同时配服以下中药,热盛者以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连翘各31克,紫草1 5克,湿盛者同上方加苍术,厚朴、猪苓、滑石二车前草各9克。水煎服。主治带状疱疹(《新中医》1976.一2)。
15、鲜马齿苋120克。洗净后,用刀切碎放人蒜臼内,捣烂成糊状为止,涂敷患处。日换2次。主治带状疱疹(《新中医》1981-)。
l6、蜂胶15克。加入95%酒精1 00毫升内,浸泡7天(经常震摇),用定性滤纸过滤后即得蜂腔酊。用棉签蘸蜂脏酊涂患处I每日1次,涂药期间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主治带状疱疹(《河北中医>1984-3)。
17'柿油1 00毫升:雄黄5—8克;调匀后备用或现调即用,用时以鹅毛或软的小刷子,将雄黄油涂搽在疱疹局部,第一天5~10次,次日涂搽次数可减少;用此药可停止使用任何药物。一般用药4~7天。主治带状癌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0)。
18、雄黄、明矾各8克,蜈蚣2克。共研细末,用香油或冷开水调成糊状搽敷患趾,每日3~4改,3天为1疗程。主治带状疱疹(《湖南中医杂志》1989·4)。
19、石灰3 0克,浸入盛有50%酒精100毫升之瓶内,密贮24小时。使用前振荡。摇匀。外敷患处。每日4~6次,敷后待干包扎即可。主治带状疱疹。(《江苏中医杂志》1987,2)。
20、冰片60克,朱砂10克。共研极细末:加入麻油l00毫升调戚_糊状备用。先以消毒棉签用3艋双氧水loo毫升反复擦洗带状疱疹区皮肤,将水疱挑破,使疱液流尽,再用消毒棉签将药物均匀涂于患处,1日2~3次。主抬带状疱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9)。
21、生南星、草河车各l0克,山慈姑12克,上等好酒200.毫升.将酒放入粗碗内,再用上药磨,磨完后用药擦患处,每日3处。主治带状疱疹(《江西中医药》1如o.4)
22、升麻30~50克.浓煎升,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部、保持局部湿润。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主治带状疱疹(《四川中医》1 988.)
23、鲜马齿苋。将其洗净,切碎,捣如泥,每日2次,敷于患处。主治带状疱疹(《偏有大全))。
24、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主治带状疱疹(《中草药新堪疗法资料选编》)。
25、鸭儿芹、匍伏董、按叶各30克,酢浆草60克。共为细末,醋调敷。主治带状疱疹(《常用中草药配方》)。
26、竹青1 0克,雄黄1- 5克;菜油30克,竹青烧炭存性加雄黄合调茶油或菜油30克即成。以清洁鸭毛蘸上药涂于患处,每日数次。主治带状癌疹(《四川中医》198/;·7 L.
2 7、老茶树叶适量。将茶树叶硒干、研细、以浓茶汁调和,涂患处,每日2~3次,主治带状疱疹(《偏方大全》)。
28、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主治带状疱疹(《广西中草药》)。
图片
三、扁平疣c
- 本病是由于病毒接触传染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为:皮肤上有微微隆起的米粒大或芝麻大的扁平丘疹,常散在或集群分.布,呈淡黄色或淡共色;好发于青少年,多见手背或颜面部。
1、臭牡丹根、鲜猪皮同煎30分钟汤150毫升,加食盐适量温服:日-2次,连用3日。主治扁平疣(新中医》1990·2)。
2、红花6克。沸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连服1 0日为1疗程。主治扁平疣(《人民军医》1977·4)。
3、苍耳于30~60克。水煎,洗息处,日2次。主治疣(《浙江中医杂志》)。
4、生(干)桧花蕾10-20个,川芎9克,盐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6 --10天停服。胃痛时可停服2~3天,止痛后继续服用。上药亦可加猪肉适量同煎;。主治疣(《新中医Zl 978.1)。
5、鸦胆子数枚。去壳,捣仁至泥。先用肥皂水冲洗疣疮及周围皮肤,酒精局部消毒。将一块大小合适的胶布中间剪1孔如疣大,固定在疣疮周围的皮肤上,暴露出疣疮。然后用消过毒的梅花针敲打疣疮',令其出血,再将鸦胆子泥涂沫在疣疮上,用一消毒敷料块覆盖、固定。若母疣周围还有小疣者,一般只处理母疣。1~2天后,病人自觉局部疼痒,随即发生溃疡,揭去敷料,照一般感染处理即可。主治疣(《四川中医b1990.lo)。
6、新鲜芝麻花适量。揉擦患处,每日3次。如为于品芝麻花,可先用水浸3 0分钟,煎沸,冷却后涂攘患处。主治疣(《湖北中医杂志b1988·3)。
7、鸦胆子去皮,取白仁之成实者,杵为末-以烧酒和涂少许,小作即愈。主治疣(《医学衷中参西录》)。
8、骨碎补2 0克。浸泡于70%酒精loo毫升中,48小时后过滤即可.,含量为20%。用此酊涂于疣体上,每曰2次。主治传染性软疣《陕西中医)。
9、嫩南瓜1个。用针刺几个孔,步顷即有液体从针孔流出,收集备用。此液涤患处,1-日3~4次,以愈为度 主治扁平疣(浙江中医杂志》1989-9)。
10、将患部用温开水洗净擦干,然后取新鲜茄子十刮开,外擦疣部表面,直至有微热感为度。每次约4~5分钟:早晚各1次,连续坚持擦至疣脱落与为止。主治扁平疣(《浙江中医杂志》1980.6)。
11,红花6克。开水冲泡内服,外用鲜鸡内金反复外擦皮损处5~1 0分钟。如为干鸡肉金,可用温水泡软后使用。1个月为1疗程。可连续治疗2~3 个疗程。主治扁平疣(《浙江中医杂志a1990·5)。
12、香附、木贼草各约200克。加水150毫升,煮沸、过滤,将不太烫时以小毛巾浸药液洗涤患处,边洗边揉,亦可用作湿敷。每日洗涤1~2次。主治扁平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4)0
13、大黄、黄柏、山栀、寒水石等分为末。水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者,用当归膏。或清烛油调,尤效。主治一切毒疮 风疹、痒痛(《万病验方》)。
14、大金银花,地丁草各9克,土茯苓、夏枯草各1 2克,山花椒根6克。水煎服。主治一切疮毒。
15、牛皮胶21克,炖化。穿山甲9克(毒在上,甩甲贴肉赴者;在下,甩甲抓痒处者),炙,研末,入化过胶内。酒冲,和匀服、之。毒甚者,三服无不奏效。主治诸般肿毒(《万病验方》)
16,生干地黄3合,白及,白蔹、甘草(生锉)各1 5克 白芷1克。猪脂(炼)250克。上六味除脂外,捣罗为末,入脂内熬成膏,候冷,日3次,主治诸疮不合,生肌(《圣济总录》)。.
17、铁浆频涂之。主治蛇皮恶疮(《谈野菊试验方》)。
18、白胶香1 5克,轻粉6克。同谓猪膏或猪骨髓敷之,数次可治愈。主治诸疮久不愈(《万病验方》)。
19、牛蹄甲烧灰,油调敷之,主治玉茎生疮(《奚囊备急方》。
图片
四、手癣
本病中医称“鹅事风”。是由于真菌侵犯手部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初起紫白斑点,瘙痒,以后叠起白皮而脱,日久剥皮肤粗糙变厚延及遍手。本病入冬易皱裂疼痛。
1.皂角为粗末,将鹅孵石烧红,小瓦1块,盛在升中,上加皂角末烧烟熏之,其皮痒甚,再熏数次。自愈。主治鹅掌风。
2.糯米1升,捣为糟。鲜土茯苓白者500克,去皮,杵为泥。用蜜500克,稍加入水和匀如糕样,以砂锅蒸熟,日进3服,即用蒸糕水送,食完全盘。主治鹅掌风(《万病验方》)。
3、雄黄、朱砂为末,以茄蒂蘸擦,其风可治。主治紫癜风(《应验良方》)。
4、用硫黄、白矾等分为末,每以黄丹、津液和涂之.1月见效。主治紫癜风<《宣明方》)。
5、豆腐泔水2碗,透骨草6克。用豆腐泔水煎透骨草,数沸后稍温。用此水洗洗手并十浸泡每日1次,敷_日即愈。主治鹅掌风,用治鹅掌风、手掌发痒、脱皮且痛《偏方大全》)。
'6、艾草12 0~15 0克。加水3~4碗,煮沸5~6次,装入大口瓶内,用双层麻布缚瓶口,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药已冷则加温后再熏。主治鹅掌风(《奇难杂症古方选》)。
7、苍耳子仁适量。研成细末,调麻油搽患处。主治鹅掌风(奇难杂症古方选)。
8、侧柏叶120~150克,儿茶10克;明矾12克,水煎。温浸患处,每次10~20分种,每日数次。主治鹅掌风(《辽宁中医杂舌:}1980 -2)。。
9、千里光、苍耳草全草等分。煎汁浓缩成膏,搽或擦患处。治鹅掌风,头癣,干湿癣疮(《江西民间草药》)。
10、大麦芒。点燃大麦芒,用其烟熏手掌:7天内手不沾水即愈。主治鹅掌风(《偏方大全》)。
11、白矾、皂矾各30克,儿茶1 5克,侧柏叶1 2克。煎汤乘热先熏后洗患手,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1剂可洗3~4次(若无皂矾可用五倍子50克代替之。主治鹅掌风《内蒙古中医药》1986.2)o
.12、醋,用塑料袋装醋,将手抱在醋中l夜。数次可愈。主治鹅掌风,甩治鹅掌风、灰指甲(《偏方大全》)。
1 3、黄连60克,黄芩、黄柏、山栀子各30克。上药共研细末,1日2次,每次6克,儿童减量。主治鹅掌风(《浙江中医杂志》1985·2)。
1 4、海带丝1 2 0克,白肥猪肉100克。白水煮熟j不放任何调料。连汤及海带、自由同食。主治鹅掌风(《偏方大全》)。欢迎关注行之医话微信公众号
15、一枝黄花,每天用30~60克,煎取浓汁,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l—2次,7天为l疗程。主治鹅掌风,灰指甲,脚癣(《上海常用中草药》)。
16,鲜仙人掌60克,白藓皮20克,苦参2 0克,地肤子12克。将药物捣烂取汁,调拌葱汁,将手浸泡在水中。主治手癣。
17、鲜仙人掌2 0克,枸杞嫩叶尖60克,地骨皮12克,地龙1 2克。将药物捣烂取汁,搽手部患处。主治手癣。
18:鸡冠花20克,鲜柏叶20克,夏枯草.3勺克,地龙20克。将药物煎水加热后,外搽洗患处。主治手癖。。
l9、土大黄根180克,75%酒精360克。将土大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棉棒蘸药水涂于患处。慎勿入日。主治手癣、甲癣、落屑性脚癣、体癣、干癣(《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zo、桑枝(锉)5公斤,益母草(锉)1 500克,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5升.滤去渣,入小锅内,.熬为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用半合。主治紫癜风(《圣惠方》)。
图片
五、甲癣
本病与中医药的“鹅爪风”、“油灰指甲”相类似。俗称“灰指甲片。是手足指(趾)甲的一种真菌病。其临床特点为:爪甲失去光泽,增厚变脆,凸凹不平。呈褐色或者灰白色,甚者指。甲与甲床分离。
l、凤仙花(全草)60克,土槿皮60克,花椒30克加米醋500克,浸泡一周后取滤被备用,用此药浸泡患处,每次浸泡1 5分钟,每天1次。(如有甲癣,浸泡5分钟后,用刀片割除灰指甲,再行浸泡。主治手癣、甲癣(《海内外秘方选》)。
2、每日取风仙花连根蒂叶捣敷指甲上,用布包好,1日1换,月余愈。主治油灰指甲。
3、川楝子10枚。去皮,加水浸泡至软,手捏成浆糊,浸泡局部1小时以上。每天1次。亦可用川楝子加水捣膏,加适量凡士林调匀,厚涂患指(趾),外用纱布胶布固定,2天后更换,直至痊愈。主治甲癣(《浙江中医杂志"s>1987·2)。
4、生大蒜10瓣,食酷30~60毫升。将生大蒜捣烂,用醋浸泡2小时后,将患指伸到蒜液里,每日浸泡3~5次,每次10~15分钟。主冶甲癣(《家用偏方》)。
5、斑蝥5个,血竭花6克,紫剂皮1 5克。上药共为束,用60度烧酒浸泡之,以酒擦患处。主治甲癣《家用中医灵验便·方》)。
6、羊蹄根180克,75%酒精500克。将羊蹄根碾碎置酒精内,浸泡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毛刷蘸药水外涂。主治甲癣。
图片
六、足癣
本病与粗国医学的"臭田螺”、''田螺皮包?相类似,俗称“脚气”。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一般发生于足底及趾间。其病因多因湿热下注,或固久居湿地染毒而成。其临床特点为:足趾间糜烂发白,奇痒难忍,抓破后露出红润面,常继发感染。 。
l、苦李根3 0克,石榴皮30克,大飞杨1 2克,透骨草20克。煎水后,外熏蒸双足。主治足癣。
2、艾叶60克,蒜头20克,刘寄奴根2 0克,米糠1 2克。煎后浸泡双足,每次15分钟。主治足癣。
3、断肠菜30克,虎耳草30克,马齿苋30克,淘米水2 5 0克。将药物煎后加热,浸泡双足。主治足癣。
4、酒药花叶数张。研末,加白矾少许_擦患处,或取鲜叶揉烂擦患处。主治脚癣((《贵州民间药物》)。
5、马尾黄连1 5克,黄柏30克,新鲜猪胆1个,冰片1克。先将马尾黄连、黄柏水煎成糊状,去渣,再下猪胆汁,微火煎1~2分钟,离火,待温加冰片搅匀,每晚擦患处。主治脚癣(《新疆中草药手册》)。
6、鲜飞扬革90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3~5天取浸液外擦。主治脚癣。
7、樟脑15.克,黄腊30克,将黄腊加热,摊在消毒的纱布上。樟脑为末,撤在黄蜡面上,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换1次。主。治脚癣(《中国秘方全书》)、
8、土大黄120克,枯矾3 0克,共为细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调上。主治趾闻足癣、体癣、股癣,汗疱足癣(《中医疮科皮肤压案集》)。
9、蚌蛤份干搽之。主治脚指湿烂(《寿域神方》)。
10、乌韭全草水煎熏诜。治脚癣糜烂(《福建中草药》)。
11、花木瓜1个<切下顶作盖,去穰),附子1只,炮去皮,晒,为细末。。上将附子未安在木瓜内,再以熟艾实之,将顶盖之,用竹签签定,复以麻线缚之。用米醋不拘多少,于瓷器内煮烂,石器中烂研为膏,以匙摊于碗内,自看厚薄得所,连碗覆于焙笼上慢火焙,时时以手摸,如不粘手,以匙抄转依前摊开,勿令面上焦干,恐成快子,如此数次,看干湿得所,方可为丸,空心用温酒迭下三五十丸。主治一切脚气,腿膝疼痛(《魏氏家藏方》)。
1 2、大腹皮1枚,紫苏0. 3克,干本瓜0、3克,甘草(炙).o.3克,木香o.3分,羌活0.3克。细锉为饮子,分作3服。每服,用水l升煎至3分,通口服之。主治脚气冲心,胸膈痞滞,烦闷(《传家秘宝方》)。,
1 3、草乌1 50克,水浸二日,生去皮,切片,入盐油炒至赤色为度,全蝎35枝。共为细末,煮清糊候冷,入麝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空心温酒下,极妙。主治脚气(《类编束氏集验方》)。
14、盐1500克,炒热,包裹痛处。、另以一包,以脚踏之,冷则随换,夜夜用之,以脚热透为度,加槐白皮同炒,更妙。主治脚气《食疗本草》)。
1 5、甘遂末,水调敷,内用甘草汤。常以杉木或萝卜煎汤洗,可除根中主治脚气。
. 16、小麦麸、醋蒸、熨手足、_互易,至汗出,并良。主治脚气(《本草纲目》)。
1 7、牵牛子捣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主治脚气<《肘后方')。
'18、葱茎叶煮汤:渍之,日3~5次,主治脚气(《独行方》)。
19、槟榔仁为末。.以槟榔壳煎汁:或茶饮,或紫苏汤,或豉汁调服6克,甚效。主_治脚气(《外台秘要》)。
20、牛乳5升,硫黄90克。煎取3升,每服3合,羊乳亦可。或以牛乳5合煎,调硫黄末30克服,取扦,尤良。主治脚气(《肘后方》)。
21、桐叶煮汁渍之,并饮少许。或加小豆,尤妙。主治脚气(《圣惠方鲁)。
22、取猪蹄膀之大骨1根,切陈香橼数片,加水,煎至骨髓出,香橼烂。将水倾入盆中,浸脚入,上覆以布,连日如法,即愈。主治脚气(《寿域神方》)。
23、陈扁豆l升(愈陈愈佳,新者忌用),通草30克。同煮烂,将豆与水额频饮食之,2~3日便愈。主治脚气《必效方》)。
24、陈葫芦、生姜、麦秸各适量。入水煎滚,盛桶中先熏后洗,五六次即消。主治脚气(《外台秘要》)。
25、不食米饭,改用赤豆与薏苡仁,煮熟代饭,临时略加砂糖,数日便愈。主治脚气(《芝隐方》)。
26、将五倍子火烤后研末,每日撒于有脚气的趾缝内,一般5天可愈。主治脚气。
27、以猪胃1个洗净细切,加蒜椒酱常食之即愈。主治脚气。
28、青黛30克,石膏1 20克,黄柏6 0克,滑石粉120克。将上药混合研末,撒于脚趾缝处,每日1~2次.3日后即可见效。主治脚气。
29、猪牙皂角(不蛀者),南木香各等分,为细末,黄子醋浓-调。先于肿痛之上不痛处,用药周围涂之,阔2~3寸。若圈然截住毒气,勿便冲上,次涂下面肿痛者,止留脚趾尖不涂,仍修事脚指甲,以出毒气,时时用醋润湿。主治脚气(《类编朱氏集验方》)。
30、白矾或枯矾2 5克,干葛2 5克。将上药碾碎,水煎2次,留药液1500毫升洗脚(药禳禁用铁器盛),每日3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主治脚汗。
31、白萝卜500克,切碎先在适量水中温泡一段时间后再煎之,然后倒入盆中,先熏后洗;每日熏洗l—2次;每次1~2小时。主治脚汗(《生活百事通》)。
32、麻黄根15克,白矾20克。水1 00 0毫升煮开,连续洗脚数次(每次洗时加温)。主治脚汗。
33、五加皮(酒浸)12 0克,远志(去心)120克(酒浸令。透,易为剥皮)。上曝干,为末,春秋冬用浸药酒为糊,夏则用酒为糊,丸如梧子大。每服40~50丸,空心。用酒送下。主治男人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进饮食,行有力,不忘事(《瑞竹堂经验方》)。 ..
34、干菖蒲1 5克,白矾9克,樟脑1 5克。共为末,先以车前草煎水洗净,将药掺之,即不臭矣。主治脚臭(《男女奇效良方》)。
3 5、甘遂1 5克,术鳖子仁 个.为束,猪腰子1个,去皮膜,切片,用药1 2克,掺在内,湿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饮下。服后便伸两足,大便行唇,吃白粥2~ 3日。主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本事方》)。
36、番木鳖(去立、磨细粉)1.8克;甘草(细粉)1. 8克.,炼蜜为丸40粒,每日3次,每次1~2粒,食后温水送服,连服7日,停7日再服。.主治脚气,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禁或自遣(《现代实用中药》)。
3 7、威灵仙末,每服6克,酒下。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主治脚气入腹!胀闷喘急《简便单方》)。
38、乌柏根为末敷:主治脚气湿疮,极痒有虫(《摘元方》)。
39、萝卜煎水,频洗散次,即愈。主治足上臭汗(《儒医集要》)。
40、仙桃草1 80克,白茅根1 20克,煎水洗。主治酒风脚气。
41、桑条60克。炒香,以水1升,煎2合,每日空心服之。主治水气脚气(《圣济总录》).
42、干木瓜1个,明矾30克,煎水,熏热熏洗。主治干脚气,痛不可忍者(《奇效良方》)
43、天麻(生用)150克,麻黄(去根,节)300克,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1 5 0克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 每服1丸,_茶酒嚼下,日3服,不拘时。主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圣济总录》)。
44、搜山虎全草,狼鸡叶各60~90克。煎水洗。主渔风湿脚气。
45、蓖麻子7粒,去壳,研烂,同苏台香丸,贴足心,痛即止。主治寒湿脚气(《外合秘要》.
46、石砖烧红,以陈臭米泔水淬之,乘热布包三块,用膝夹住,棉被覆之,3~5次禽。主治寒湿脚气(《挟寿精方》)。
47、商陆根;切小豆大,煮熟,更以绿豆同煮为饭,每日食之,以瘥为度,最效 主治寒湿脚气t'斗门方》).。
48' 穿山甲前两足,烧存性,研细,入麝香、当门子少许,多少随人斟酌。要服此药,须去他事,至晚不可进饮食,接至深夜腹空时调服。坐卧随意,及鸡鸭,又一服,痛立止。过一二日,便能步履如常,极妙如神。主治寒湿脚气(《千金方》)。
4 9、牛皮腔1块、细切、以面炒成珠,研末。每服3克,酒下,其痛立止。主治寒湿脚气(《万氏方》)。
50、团鱼两个,水之斗,煮1斗。去鱼,取汁,加苍耳、苍术、寻风藤各250克,煎至7升,去渣,以盆盛熏蒸,待温浸洗,神效。主治寒湿脚气(《乾坤生意》):
51、牛皮胶1块,细切,面炒成珠,研束,每服3克,酒下。主治寒湿脚气(《纲目》)。 .
52、黄花铁线莲50~100克,将黄花铁线莲切碎,放脸盆,内,加生水2500毫升.置文水熬20分钟;把脚放在盆内熏洗,每日2次。主治脚湿气(《山西医药杂志》1979.'2)。 。
5 3、木瓜(干者)30克,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0克,人参(去芦头)30克,桂心15克,丁香15克,槟榔60克。共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30丸。主治湿脚气,上攻心胸,壅闷痰逆(《圣惠方》);
54、黄丹、五倍子(煅)各等份。将黄丹研成细末,再将五倍子用微火垮千研为细末,将二药混合即成,装瓶备用。使用时用温水洗脚后立即涂上药粉,不须包扎。主治脚湿气(《新中医>1977·4)。
55、土墙上的白螺蛳15克(锻烧研束),枯矾7.5克;冰片o.7克。共研成细末,外搽患处,主治脚趾缝烂疮(《奇难杂症古方选》)。
56、鲜鹅掌黄皮适量:阴干,烧灰存性,研成细末,搽患处。主治脚趾缝烂疮(《奇难杂症古方选》)。
57、细茶研束凋烂敷之:治脚趾缝烂疮,及因暑手抓两脚烂疮《摄生众妙方》),
七、 体癣
本病与祖国文献记载的“园癣”、“金钱癣一上类似。是发生于头皮、毛发、手足及指(趾)甲以外部位的皮肤真菌病。其临床特征是;初起为淡红色斑点,以后开展呈鳞屑红斑,并逐渐扩大成同心环状。
1、腊梅树嫩叶。每次4~5片。洗净,用手掌揉碎发潮后,在患部涂擦即可。每日1~2次,直到痊愈。主治体癣(《新中医》1980·3)。
2、用独茎羊蹄根<又名牛舌草根)。白矾为末、一处,以极 酸米醋调之。先用苎麻刮热'或破,搽药,候癣至痛即止。常刮常搽,到结痴皮似愈,仍刮擦15~30日,方出根。或加飞盐,花椒末,腻粉。或加朴硝:南星及胆矾、巴豆诸末入内,攘之,皆效。主治遍身生癣(《万病验方》)。
3、在桑树上用小刀划一深痕,等待有白汁流出(亦可接在小瓶子中备用。但以新鲜效果为佳)。即取汁均匀地涂在患处,用药后切勿用水冲洗,每日1~2次,l D日为1疗程。主治癣(《浙江中医杂志》1990·9)。
4、新鲜榆钱1 00克,将榆钱浸泡于75%酒精5 00毫升,密封6 4小时,.压榨击渣,洗净患处,涂攘该药液,每日3N5次。若用干品,先用开水泡涨,再渍酒精内。主治癣(《陕西中医》1989 - -lo)。 :
5、生麦芽4 0克,加入7 5“乙醇100毫升,在室温下浸泡一周,或密闭后于70~80℃温水中浸泡-3~4天取上清液过滤,得橙黄色澄明液体备用。每日外擦2次,早晚各1次,一般用药4周左右即可。对其接触物每周消毒1次。主治癣(《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4)。
6、盐麸本子,王不留行。焙子,研末,麻油搽,主治年久顽癣(《湖南药物志并)。
7、白马蹄。煅存性÷为末。取马齿苋杵烂!加水煎成膏,调前末撵之。主治一切癣(《外科大成》L
8.胡粉。盛绢袋中。扑之,能绝根。主治癣(《张文仲备急方》)。
9、狼毒末涂之。主治癣(《圣惠方》)。
10、皂角。和醋熬煎成膏。涂敷患处,数次便愈.殊验。主治癣(《法生堂经验方》)o
1 1、羊蹄根。杵绞汁,入轻粉少许。和如膏涂之。主治癣(《简要济众方》)。
1 2、五倍子适量。 研末。加陈米醋熬成膏。将癣抓破,敷上药膏。干了即敷,直至不痒为止。主治多年顽癣(《奇难杂症古方选t) . .
13、鸡子4枚。和香油、葱、椒(炒)作饼子。乘热贴患处,乃效。主治一切顽癣(《男女奇数良方》)。
'1 4、荔枝核30克,米醋60克。将荔枝核晾干,捣碎,研细与米醋调匀。涂擦患部-,每日换药1次。主治癣(《偏方大全》)。
1 5、绿核桃(未成熟者,在白露节前摘取)。将绿核桃用小刀刮去外面的薄皮,趁湿用力涂擦癣疮。每日3~5次,一般用1 0枚,约半十月可见效。或将绿核桃皮剥下晒干,煎水擦洗患部亦有同等疗效。主治各种癣(《偏方大全》),
1 6、用鸡蛋1个。开一小孔,去白存黄.入硫黄末9克,川椒末9克,将湿纸封固火灰内煨熟为束。先以麻线将癣刮破,以皮树浆或羊蹄根计调药末,搽上效。皂矾不拘多少,炒极干为末。猪油调敷,妙不可言。多年竹灯挂一个,火上垮出汁,如-胶者为妙。另将五倍子去虫,炒研为末,__昧和一处,用陈醋火上温热和匀';搽之甚效,如神。主治癣(《男女奇效良方》)。
1 7、腊梅树嫩叶6片,老柑皮10克,五倍子6克,芝麻油3克。将药物捣烂取汁,调拌芝麻油。外敷贴患处。主治顽癣。
1 8.蹄根6 0克,风仙花60克,苦楝根60克,酒精40克。将药物浸泡酒精,然后涂搽患处。治顽癣。
1 9、苦参20克,鸦胆子12克,杏仁14克,川楝肉30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患处。治顽癣。
20、石头磨铁锈。用大蒜(紫皮蒜为佳)沾铁锈末擦癣,1日3次,七日即愈。主治癣。
21、鸡蛋2枚。煮熟剥皮。取出蛋黄放在铁勺中慢慢炒煎,熔化成蛋油涂于患癣处.1次可除根。。主治顽癣(《陕西农民报》1983·5.13)4
22、强的橙片研末拌雪花膏涂患部,一般3次即可消除顽癣。主治癣(《医疗集锦》)
23、扫炕条帚。用其最后残留端烧成灰,然后甩小锅育油调成糊状涂患部,最后用油纸包之。经4人用全部有效。主治神经性皮炎及癣。
24-腔布(防水胶布最好)。贴患处。每7天换1次。主治牛皮癣(《生活百事通》)。
25、巴豆5一6个。去皮捣碎,纱布包之,然后擦患部(切不可擦在正常皮肤上)。主治癣。(股癣)。
26、鲜丝瓜叶。洗净研细后在患处摩擦直到局部发红甚至见隐止为止。每7天1次,2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主治癣(《中医杂志》1983.2)。
27、伤湿止痛膏数张。贴在阻温水洗净的患处。抹平。3~4天后换1次。皮层增厚者可先涂1~2次水杨酸酒精后再贴上药。 .
28、龙骨风鲜品乳汁。撩患部。主治癣症(《广西实用中草药新;《6i》)。 .
29、桃叶。捣汁,敷之。主治身面癣疮(《千金方》)
30、皂角。煎汤。每日冼2~3次,如此半月,即愈。。主治遍身风癣(《万病验方》)。 ,
31、用乌鲤鱼,俗名黑火头。去肠,以苍耳子填实黑鱼腹内,先铺苍耳,或根叶亦可,在锅中,顿鱼于上,仍用苍耳罨之。少着水,慢火熟,去苍耳,井鱼皮骨,勿用盐酱,淡。吃,食三四.淡,有大效。若患大风症者,依此法常食此鱼,久之自愈。.主治遍身风疮、远年顽癣(《万病验方》)。
32、砒石0. 3~0,-6克毛研极细,以米汤5~6匙稀调。以新毫笔以癣圈涂之。主治遍身生云头癣(《本草汇言》)。
3 3、大枫子肉9克,土硫黄6-克,枯矾3克,明雄黄6克。共为末,灯油调搽。主治癣痒各疮《血证论》): .
34_、韭根'。炒存性,捣末,以猪脂油调,敷之,三度差。主治五般癣疮(《经验方》)。
3 5、文蛤_(炒)80克,硫黄33克。为细末。米醋调如糊,先以穿山甲略.刮去顽皮,敷药如膏一层,外吐皮纸贴之,遇晚揭去,3次全愈。主治干湿顽癣。
36、糠皮。烧油搽之。或温汤洗软,韭菜擦之。主治干湿顽癣。
37、艾叶不拘多少。'醋煎如膏,先以穿山甲片刮破癣后擦之。主治干湿顽癣。
38、硫黄24克,生矾12克,点红川椒6克。共为末。用土大黄裉捣汁,和调成膏?碰器贮收。新癣抓损擦之,多年顽痞加醋和擦,妇日久药干,以醋调搽。牛皮癣,用穿山甲抓损撩之妙,主治干湿顽癣(《万病验方》)。
39、千里光。水煎2次。'过滤,再将两次煎成之汁混合,文火浓缩成膏,用时稍加开水或麻油,稀释如稀糊状,搽擦患处,1日2次。婴儿胎癣勿用。主治干湿癣疮,湿疹a久不愈(《江西民间草药》)。
40、砒霜0. 3克,硫黄1克.密佗憎1克,腻粉0.6克。.上药细研为末。癣千即以生油调涂,若癣湿,即用药末掺之。.主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差(《圣惠方》)。
4_1、土大黄根汁1 8克,米醋18克,枯矾末3克。调匀蘸攘患部。主浩干性癣和湿性癣(《闽东本草》)。
42、大蒜10瓣。捣烂如泥状.,放入杯中,加入100~150克食醋,再加上盖密封,浸泡一周备用。每晚唾前将手足用温水洗净擦干,再将生大蒜浸涂于患处,自然晾干。1月为1疗程。主治手足癣。 '
43、一枝黄花62克,旱莲草31克(均为干品)。浸泡白酒7天后,用棉花蘸药抹搽患处,每天数次直到痊愈。复发可再抹见效,常抹亦无碍。主治手足癣(《新中医》1978-2)。
44.新鲜仙人掌适量。洗净,捣烂,用生白布拧汁,取汁涂于患处,每日2~3次。主治手足癣。
45、鲜公英、鲜败酱草各500克。洗净切碎?放在盆内加水1 500毫升,煮开后再煎1 0分钟,离火待温后浸泡患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凉后再加热浸泡,每剂如此反复即可。主治手足癣。
4 6、海螵蛸(清水浸漂2周,去掉腥味,晒干二研成极细末)2份,陈松花(马尾松球果上的黄花粉)l份。拌和均匀,密封贮玻璃或瓷罐中。啊时先将患处洗净,揩干,用脱脂棉蘸上药粉扑上即可。日J~3次。主治手足癣(《浙江中医杂志》1978·3)。
47,土瑾皮30克。泡入7 5%酒精3 0毫升中,袍7天后,外涂患处(或用成药土槿皮酊外搽。主治体癣(<海内外秘方选》)。
48、苦瓜1 2克,茄子1 2克,韭菜1 2克,鸡蛋清1个。捣烂,调拌后外敷贴患处。主治体癣。
49、苦楝于6个,五倍子20克;桑椹子1 2克,野菊花60克。捣烂取汁,外棘搽患处。主洽体癣。 .
50、紫草根20克,白头翁20克,猪苦胆1个,土槿皮30克。水煎服,外洗患部,1日3次。主措体癣。
5王、石灰(刚风化的)半碗。加水至1碗,搅拌后沉淀3分钟?取上层乳状液.;然后加入桐油四滴,用力搅拌;去掉多余水分使成膏状,外搽患处。主治体癣(《奇难杂症古方选》)。
5 2、蜗牛3 0只。煮水3碗。洗患处,每次浸洗1 5分钟,每天2~3次。主治体癣(《奇难杂盎古方选》)。
5 3、鸡蛋L十。浸在好米醋内7天,其蛋白自化 。用醋化蛋白涂患处,每天3~5次,主治面癣(《奇准杂症古方选》)。
54、绿豆适量。捶碎,用纸盖碗口。,针刺多孔,将碎豆敷纸上,钳炭火一块烧豆,豆灼尽纸将焦,去豆揭纸,取碗中留下的绿豆水涂患处。主治面癣(《奇难杂症古方选》)。
55、生白果仁。切开频擦。主治头面癣疮(《男女奇效良方o)。
56、术槿皮适量。研成细末,调醋后,隔水炖如胶-,敷患处。主治头面钱癣(《奇难杂症古方选》)。 .
57、核桃叶。擦之可瘥。或腊梅花叶擦之亦瘥。如两腿阴面湿癣,以荸荠蘸镘线粉擦之立瘥。(铁线糖即火炮中刮之锈粉)主治颈面花癣(《男女奇效良方》)。
5 8、用生白果仁。切断,频搽取效。主治身面癣疮。
59、鹿梨根,刮皮捣烂,醋和麻布包搽之,干者为末,以水和捣。治一切癣。主治身面癣疮(《男女奇救良方》)。
.60l榆树上的小黄虫(俗称榆虱) 5 ---7个。活着放患处撩烂,抹1~3次即愈。主治鳞片癣。
61,黑豆皮、扁豆皮、蚕豆皮各等量。三皮加水沸后+煎煮30分钟。等温,用软毛巾浸液敷患处。日用2次,可连续使用。主治鱼鳞癣(《偏方大全》)。
62撤尔沙根30,克,茴香.1.5克,薄荷叶o.-3克。汤煎,分作3日报,数周愈。主治鳞屑癣。
63、白矾、花椒、硫磺、火硝、食盐各等份,共研成粉末,用醋调成糊状,用硬鸡毛蘸着抹于患处,每日3次,3天痊愈。主治体癣。 .
64、汞粉、大水风子肉等分。为末。涂之,即好。主治杨梅癣疮(《男女奇效良方》)。
65、无患子酌量,用好醋煎沸,趁热搽洗患处。主治厚皮癣(《岭南草药志》)。
66、八角香:磨酒或醋,搽患处。主治癞癣。
67、土大黄根口以石灰水浸2小时,用醋磨搽。主治癞癣(《湖南药物志》)。
68、羊蹄根。杵绞汁,A轻粉少许,调如膏,涂之,3~5次即愈。主治湿癣或年久癣疮法(《男女奇效良方导)。
6 9、芦荟6 0克,炙甘草30克。研成极细末。先用温水洗净患处,然后撤上药粉。主治湿癣(《奇难杂症古方选鲁)。
70、荷叶心、左缠藤叶。同为末,麻油调涂。厚者加砒少许和匀,水调涂。主治风癣(《类编朱氏集验方》)。
71、白降丹3克,巴豆油4. 5克,青黛末适量,羊毛脂30克,凡士林120克。搅匀戚膏,外敷患处。对汞过敏者及急性皮肤病不宜用。主治顽癣、松皮癣(《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72、狼毒,酷磨涂之。主治干癣积年生痂(《圣惠方》)。
7 3、栀子30克,雄黄、朱砂、轻粉各12克。共为细末,用黄瓜把,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用溃疡疮面匆用。主治干癣、顽湿疡(慢性湿疹) (i(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74、嫩马草,捶烂后,取汁点患处。主治铜钱癣(《贵州民间药物》)。
75、土豆。去皮、捣如泥。敷在患部,上盖油纸并用绷带包扎,每日换药5次。主治黄癣(《偏方大全》)o
76,大蒜。去皮捣烂如泥,调香油或凡士林软膏将患者头发剃去,敷药,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敷后有灼热感觉。主治各种头癣(《偏方大全》)。
7 7、用皂荚炭30克,枯白矾3克。共研细末,香油调敷。主治头上生癣(兼治耳眉)。
78、马桑嫩叶3 0克。捣绒。加琉黄粉9克,花椒粉3克,用菜油适量调匀,搽患处。主治头癣(《贵州草药》)。
79、苦参2 00克,陈醋5 00毫升,将苦参加入陈醋内浸泡5天备用。同时将患部抓后用温水洗净再用消毒棉蘸药搽患处,每日早晨1次。3~5天见效。主治神经性皮炎(《经验方》)。
80 斑蝥3克。放入3%碘酒1 00毫升内,浸泡4~10天,击渣即成,装瓶备用。患部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1日3~4次涂抹斑蝥碘酒,直到痊愈。斑蝥有剧毒,切忌污染饮食。涂抹时尽量不要扩大至健康皮肤,以免发生水池。主治神经性皮炎(《湖北中医杂志b1984·6)。
81、天名精草1 0 0克。切碎与樟脑40克合并浸于7 5%酒精500毫升中,浸泡一周即成。以棉球蘸药液椽搽患处÷1日3~4次,连用10 日为l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赤脚医生杂志*1977·9)。
82、雄黄3克,巴豆(去外壳)30克。捣碎拌和即成。用四层纱布包扎后,擦患部,每日3~4次,每次1~2分钟,直到痒感消退为止。主治神经性皮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6)
83、鲜茅膏菜全草适量。捣烂外擦患处,擦至皮肤有灼热感、轻度疼痛时为止,每口外擦1次; 7日为1疗程。无鲜茅膏菜时,可用干全草(包括块根)加黄酒捣烂外擦患处,外擦后要求保留24小时方可洗去药汁;主治神经性皮炎(《福建中医药21987·2)。
84、新鲜猪蹄甲、黄1酒各适量,将新鲜猪蹄甲洗净、烘干,研成细末备用,取15 - 30克,用黄酒60~90冲服,服后盖被发汗,直到病灶汗出为止。每周l~2次,10次为l疗程。主治神经性皮炎(《四川中草药通讯》1975 -2)
8 5、鲜丝瓜叶。将丝瓜叶搓碎在患部摩擦,发红为止。每7天1次,2次为1疗程,2个疗程可见初效。主治神经性皮炎(《偏方大全》)。
86、艾绒、蒜汁。将艾绒捏成火柴头大小之炷形若干粒,皮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炷于涂蒜汁的皮肤上,每炷间距1.5厘米,点燃烧净后,扫去艾灰,覆盖消毒敷料即可,每1 0天1次,至皮肤正常停止,一般灸1~3次即显教。注意:灸后不可用酒精、肥皂等刺激物攘洗患处,忌食刺激性食物。主治神经性皮炎(《中医杂志y1980·6)。
87、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干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主治渗出性皮炎(《新疆中草药手册》)
88、猪胆1个。将胆汁倒在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清洁1次,每天1次。主治脂溢性皮炎(《新医学>->1984·5)。
89、腹蛇胆0.5毫升,雪花膏500克。将其充分词匀即成,外涂攘患处。主治脂溢性皮炎(《辽宁中医杂志》1984·3)。
90、采马樱丹之花、叶。用手搓烂或捣烂,挤出汁轻轻涂于患处(切不可擦破患处皮肤)。若接触2~3小时后才得到治疗者,每隔1小时涂药汁1次。主治松毛虫皮炎(《新中医》1980-1)。
91、黄柏30克,黄连15克(或马尾连30克)。将两药浓煎,去渣,候凉,以纱布蘸药湿敷患处,每日4~6次。主治放射性皮炎(《黑龙江中医药blg80 -4)
92、茶叶、甘草各lco克,加水4~5碗浸泡一夜或煮2小时,下地割麦时在易受麦芒刺激处涂擦1~2次。主治麦芒性皮肤炎。
93、癞蛤蟆(活蟾蜍)。将其嘴撬开,取其唾液,涂搽刺毛虫叮咬处。主治桑毛虫皮炎(《江苏医药》1979 -1)。
9 4、生大黄1 00克,冰片20克,食醋2 50克。于密封瓶中浸泡17天后外涂患处。每日3~4次。禁用硷性化妆品。主治脂溢性皮炎(避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9)。
95、硫黄、生大黄.苦参等份。用温水洗头,再将此粉9克用水调成稀浆糊状洗头,5~10分钟后,再用香皂或硫磺肥皂将头发洗净。隔日1次,一般用7~11次。主治脂溢性皮炎(《上海中医药杂志争1988·5)。
9 6、鲜姜250克。捣碎,用布包拧取全汁盛杯内,再用10%盐水looo毫升洗净患处,擦干,然后用棉棒蘸姜汁反复涂搽到姜汁用完为止。每周1次,连用2~3次。主治脂溢性皮炎(《四川中医》1987·5)。
9 7、大黄、硫黄各等份。共研细末外用。先用温水洗湿头发,然后把颠倒散搓到头发上,2~3分钟后用温水洗去药粉:或再用琉黄香皂洗一次头,并用清水洗净便可。每隔3—5天用1次。主治脂溢性皮炎(《新中医》1986·3)。
图片
八、花斑癣
本病与祖国医学“紫白癫风”相类似。俗称“甲斑”。是一种皮肤上出现紫斑、白斑交叉的浅表性真菌皮肤病。多由热体被风湿所侵。郁于皮肤腠理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固形成不规则形斑疹,数量不定,境界清晰,褐色,好发于胸背部及腋下,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刺痒。
1、良姜5 0克。将良姜50克放入7 5%酒精25 0毫升混合浸泡7天备用。用此药渡涂擦患处,每日2次,涂擦后有隐刺痛感觉,几分钟后自行消失。主治花斑癣。
2、紫皮蒜2枚,捣烂贴患处、效。主治花斑癣。
3、密陀僧适量。研细末。用醋调戚糊状,敷于患处。每日l—2次。主治花斑癣。
4、硼砂。研极细末,用黄瓜头蘸而擦之。数次即愈。永不复发。主治汗斑(《活人心镜》)
5、鲜黄瓜、硼砂适量。将鲜黄瓜捣烂,根据汗斑面积取汁适量,将硼砂研细后徐徐投入黄瓜汁内,直到饱和为止。用时以温开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将药液均匀涂于患处,每日1次,无需包扎。主治花斑癣。
6、密陀憎9克,硫磺6克。研末,以黄瓜蒂蘸搽。主治花斑癣(汗斑)《常见中医验方汇编》)。
7、硫黄30克,醋煮1日,海漂蛸2个,同研为末,先浴,后以生姜蘸药热擦患处.须谨,风步时,数度断根。又以知母磨醋搽亦炒,主治紫癜风(汗斑)。
8、硫黄、雄黄、蛇床子各7克,煅密陀僧4克,轻粉1.5克。共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搽患处,连续用药10天以上,每天搽3~6次。主治斑癣(《奇难杂症古方选》)。
9、刺蒺藜适量。研成极细末,过筛去刺,用醋调和,以手指用力推搽患处。连搽5~6次。忌食飞禽类食物。主治汗斑(《奇难杂症古方选》)。
10、水粉、硫黄等分。合研,唾调茶数次,出汗则止。主治汗斑。
11、密陀僧18克,雄黄9克,硫黄9克。先以姜攘斑,次用药末搽之。次日即焦,永不发。主治汗斑(《男女奇效良方》)。
1 2、夏枯草汤.须浓。日洗数次,神效。主治赤白汗斑(《男女奇效良方》)。
1 3、秋海棠叶擦之,治汗斑风痒(《胃女奇效良方》)。
1 4、 木鲜叶30克。捣烂,酌加开水擂取汁服。主治紫斑病(江西《草药手册》)。
1 5、苦瓜1个(约60克),信石o.6克。将苦瓜的另一端用小刀剖一切口,把信石粉从切口放进瓜内,表面用湿草纸包裹两层,以文火煨熟不度。取出后除去草纸,再用纱布包裹苦瓜,用劲外搽患处(或榨取药液涂布亦可)。用药前一天先用热皂水洗澡,第二天方用药外搽,连续2~3次即愈。治愈后继用药1次,以巩固疗效。以药为剧毒,切忌入口。用药后污染的手必须洗干净,以防中毒。如久用过量,可发生药物性皮炎,轻者不用处理自行消失。重者可服绿豆汤解之。主治汗斑(《新中医》1974·4)。
1 6、鲜山姜20克。洗净,放入罐内捣碎,然后放入100毫升酸醋浸泡1 2小时即可用(密闭保存以防挥发),用肥皂洗净.患处,用毛刷沾药水涂患处每日1次,连用3次即愈。治疗期间勤换内衣、被子、以免再感染。主治汗斑(《新中医》1976 -2) -
1 7、黄精。稍打碎,以100克浸泡于95%乙醇500毫升内,3周后可用,浸泡时间愈久愈佳。川芎醇浸液:取川芎100克浸于9 5%乙醇500毫升内,3周后可用,浸时间愈久愈佳。
配制:取水杨酸6克,加入15毫升黄精醇浸液,搅匀,使水杨酸溶解,再加川芎醇浸液70毫升,磺酒T5毫升混和.最后滴入适量薄荷油,装瓶备用。暴露汗斑区域涂擦药液,自干后再滁第二避,此为1次。每日涂1次,个别严重的可用2次,连用3~5日为1疗程。1疗程后可见涂攘部位有细小脱屑,若个别部位脱屑不佳,待一周后继续1疗程。主治汗斑(《新中医》1980-2)。
. 1 8、密陀惜5 0克,硫黄40克,轻粉1 0克。将上药研末为粉,先以食醋擦洗患处,然后取鲜生姜1块切成斜面,以断面蘸药粉擦及患处,1日2次。主治汗斑(《湖北中医杂志》1980·5)。 图片
九、 银屑病
本病又称牛皮癣。屑祖国医学中的“白疱”“松花癣”、“蛇风”、“疱风等范畴。是一种皮损“红斑、鳞屑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红斑上堆集很厚的银白色鲜屑,抓去脱屑,可见到呈筛状如露水珠样的出血点,为本病主要特征。
1、牛膝9克,寒水石9克,白矾(水飞)6克,花椒4.5克。以上为末,以熟猪油同鸡蛋清调搽即愈。主治牛皮癣(《男女奇效良方》)。
2、白茅根60克,韭菜根60克,芝麻油30克,冰片3克。将药物捣烂取汁,外涂搽患处。主治牛皮癣。
3、金银花60克,乌梅20克,土茯苓20克,金钱草60克。将药物捣烂取汁,外涂搽息处。主治牛皮癣。
4、石榴皮3 0克,金毛狗脊20克,千年健2 0克,葱白12克,煎后外浸洗患处。主治牛皮癣。
5、旧鼓皮l块,小米糠油适量。将旧鼓皮炙烧成炭,研末,与小米糠油调和。敷患处,每日3次。主治牛皮癣(《偏方大全》)。
6、鲜荸荠l o枚,陈醋7 5克。荸荠去皮,切片浸醋中,放锅内文火煎10余分钟,待醋干后,将荸荠捣成糊备用。将糊少许涂患处,用纱布摩擦,当局部发红时,再敷药糊,贴以净纸,再包扎好。每天1次,至愈为止。治牛皮癣(《偏方大全》)。
7、生驴皮l块,入皮硝腌之,烧灰,油搽,即可治愈。主治牛皮癣(《万病验方藩)。
8、鲜鸡蛋lo个,陈醋适量。将鸡蛋用醋浸泡7 -- 10天,取出,去蛋壳,将蛋黄、蛋清调匀贮于瓶内。用时以棉花球蘸涂患处,每日涂抹数次,每次2分钟。主治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偏方大垒》)。
9、川槿皮3 0克,半夏1 5克,大枫子仁1 5个。上锉片、河、井水各1碗,浸露7宿,取加轻粉3克,任水中,以秃笔蘸涂疮上,覆以青衣,夏月治尤妙。但忌浴数日,水有臭涎更效。主治牛皮癣(《扶寿精方》)。
10l硫黄2-7克,白信0.3克,巴豆9克,为细来,菜油调。主治牛皮癣(《男女奇效良方》)。
1 1、官挂、良姜、细辛各1.5克,斑蝥10个(研碎,白酒1 5 0毫升,浸渍7天,每天震摇1次),浸出有效成分,滤取清汁,为缓和白酒的局部牵!激,加入甘油30毫升。先将患处用温水洗软,再用药水涂擦,每日或隔日1次。不宜饮酒和吃刺激性食品。主治牛皮癣。
12、苏明雄、净轻粉、地风各9克,樟脑、梅片各3克,茱萸6克。共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主治牛皮癣(《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13、上植皮(勿见火,晒燥磨末)500克,烧酒500毫升,榆面120克,浸7日常搽。年久者,搽一年断根。主治牛皮癣癞(《男女奇效良方》】。
14、石榴皮蘸明矾末抹之,自愈。主治牛皮癣(雌直指方>)。
15、柠条籽。熬油外涂。或将柠条籽靛炭存性,研末撤于疮面。牛皮癣亦可用鲜拧条树皮直接擦。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黄水疮。
图片
十、白癜风
本病与中医“白驳风”相类似。是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在皮肤上的局限性或泛白性白色斑片,大步不等,园形或椭园形,以及不规则形,表面平滑,无痛无痒的一种疾患。病程慢而时间长。
1、白蒺藜。去刺,研为细末。水调为丸。每日3次,每次服9克,白开水送下。儿童酌减。主治白癜风。
2、细辛6克,白芷3克,雄黄3克。将上药研末后放陈醋搅拌均匀,涂擦患部,每日1一2次。主治白癜风。
3、小毛菜瓜(未成熟皮上有毛者)。将其切开,取其汁于小盏内,涂擦患部,每日多涂几次,一般5~10天即愈。主治白癜风。
4、桑柴灰2斗,于大甑内蒸灰气溜,取釜中汤淋汁热洗。主治白癜风(《圣惠方》)。
5、蒺藜果实。采下晒干。炒黄去刺,研为细末。用时以汤冲服,每日2次,每次6克。主治白癜风。
6、硫黄、密陀僧、轻粉各3克、麝香o.01 5克。共研成细末,用清水加姜汁数滴调匀,外搽患处,每日4~6次。主治白癜风(《奇难杂症古方进》)。
7、白蒺藜子180克。生捣为末。每次汤服6克,日2服。服至半月,白处风红,服至1月,主治白瘢风(《男女奇效良方》)。
8,白蔹90克,天雄(炮裂去皮脐)90克,商陆3 0克,黄芩60克,干姜<炮裂、锉)60克,驿氍花(酒拌炒令干)30克。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6克。主治白癜风(《圣惠方》)。
9、补骨脂30克!前胡20克。浸泡于75%的酒精1 00毫升中,密闭浸泡7天,另取防风10克,浸于氯仿50毫升中,密闭浸泡7天;两液混合,再密封浸泡7天,用2~3层纱布过滤,去渣取滤液,装瓶避光备用。用对外搽患处,每日2次。主治白癜风ft浙江中医杂志》1980·6)。
1 0、雄黄3.5克,密陀僧10克,白芷6克,白附子6克。上药共研细面后去粗末?用切为平面的黄瓜尾(趁液汁未干)蘸细药末用力撩患处,每日2次,主治白癜风(《山东中医杂志》1985·3)。
11、硫黄、密陀懵各9克。共研末,以茄蒂蘸药束在患处反复擦之,直到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次,连用7~10日即愈。注意:有毒,切忌内服。治疗期间禁服一切刺激性食物。主治白癜风(《新中医》1976·3)。
1 2、茄子1个。破开,A人言3克于中,煨熟取去人言,以热茄擦之即消。主治亡癜风。
1 3、白鳝鱼。油擦之。无则取白鳝鱼晒干煎枯,取油搽之?即愈。主治白癜风。
1 4、土蒺藜子180克.生磨为末,忌铁器,每服6克,每日2次,开水送下,外用小麦摊石上,烧铁器,压出油搽之,半月后白处现有红点,~月后断根。主治白癜风。
1 5、青胡桃皮1个,硫黄1皂子大。研匀。日日掺之,取效。主治白癜风。
1 6、萝蘼草。煮以拭之。主治白癜风(《广济方》)。
1 7、生姜。额擦之良。主治赤白癜风(《易简方曲)。
1 8、马齿苋20克(鲜品加倍),红糖lo克,醋70毫升。将药混合后煮沸,过滤,取药液入有色瓶内备用。或将马齿苋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包扎后拧出汁液,装瓶备用(每1 00毫升药加硼酸2克)。用时,以棉签商药液涂患部,每日1~2次,配合患部日光浴,从每天1 0分钟开始,逐日增加,至每天1~2小时。主治白癜风。
图片
十一 皮肤瘙痒症
本病与祖国医学的“痒风”相类似。是一种自觉瘙痒,百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该病先是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引起痕,血痂,舌藓样等皮损。阵发性瘙痒,无原发性皮损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l、取蒺藜子苗洗患部即效。主治皮肤瘙痒症《华佗神方》)。
、2、取西瓜皮涂擦患部(溃疡有疹者亦能用)每日S~4次,数日可愈。主治皮肤瘙痒症。
3,马尾松针60克。水煎服之。主治皮肤瘙痒症(《浙扛中医杂志》1978·2)。
4、一箭球鲜草煎水洗。(常用中草药色彩图谱)。主治皮肤瘙痒。
5、红花、冰_片、樟脑各10克。装瓶内,用50%酒精或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每日振荡数次,一周后过滤去渣备用。每日涂3~4次。皮肤有破损流水则不宜用。主治皮肤瘙痒症(《浙江中医杂志》1989.11)。
6、食盐、米坩(浸泡生米的水)。取米泔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于铁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1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搽洗1~3分钟,一般l~2次见效(《新中医》1986 -7)。
7、艾叶、防风各6 0克,雄黄、花椒各6克。水煎。外洗。主治皮肤瘙痒症(《常见病中医验方汇编》)。
8、小飞扬鲜品适量,煎水洗患处。主治皮肤瘙痒,皮炎(《文山中草药》)。
9、生菜籽油。外搽患处,每日数次;治疗期间禁用水洗患处。主治肿毒风疹(《偏方大全》)。
1 0、鲜大叶蛇总管。水煎。洗患处。主治脓疱疮、湿疹、皮肤瘙痒(《广西中草药》)。
11、胡桃树皮煎水洗。主治全身发痒(《湖南药物志》)。
1 2、茶叶60克,明矾60克。先用5 00毫升水将上述二味浸泡半小时,然后煎煮半小时。下水田前用此水将手脚浸泡10分钟,不用布擦,令其自然干燥。主治稻田皮炎,皮肤瘙痒(《偏方大全》)。
13、土香葡(鲜草)250克。熬水淋浴。主治皮肤湿热瘙痒(《贵州民间药物》)。
14、升麻适量煎汤饮,并洗之。主治热瘙痒(《:千金方》)。
1 5、茵陈蒿30克,荷叶15克。上二昧捣罗为散。每服3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主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圣济总录》)。
16、胡椒适量。研粉。外敷。主治慢性、急性皮肤瘙痒症(《中医疮科皮肤医案集》)。
17、豆腐皮、香油各适量。豆腐皮烧存性,研成细末,以香油调和匀。涂患处,每日2次。主治皮炎瘙痒。
18、臭茉莉鲜叶适量。煎水洗患处。主治皮肤瘙痒(《经验方》)。
19、七星剑适量。煎水。洗之。主治慢性皮肤湿瘙痒(《岭南草药志》)。 图片
十二、湿疹
本病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困索引起过敏反映的急性、亚急性等皮肤病,临床证见:急性湿疹为红斑、丘疹、水痘、脓疱、奇痒等,并在皮肤上呈弥漫性分布: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患部皮肤呈暗红色及有色素沉着,呈苔藓样,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冬季较常发生。
1、绿豆粉30克,蜂蜜9克,冰片3克?醋30克。将绿豆粉用锅炒成灰黑色,同蜂蜜、冰片醋共调和为胶状,摊油纸上,当中留孔。敷于患处。主治湿疹、疮疖、痈疽(《偏方大全》)。
2、土荆芥鲜全草适量。水煎,洗患处。主治湿疹(《福建中草药》)。
3、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冼患处。主治湿疹(《福建中草药静)。
4、鲜大叶香薷、鲜旱莲草、鲜山矾叶、鲜志木树叶。共捣烂,绞汁外搽。主治皮肤湿疹《<常用中草药配肯》)。
5、大叶按叶。煎水。洗患处。主治湿疹,烂疮(《广西中草药》)。
6、大铜钱菜适量。捣绒。搽患处。主治湿疹(《贵州草药》)。
7、土大黄适量。煎水冼。主治皮炎、湿疹《<常用中草药手册j)。
8、煅石膏6 0克,白及末30克,密陀僧2. 1克,轻粉1 5克,枯矾9克。共为末。人凡士林1 20克。调匀外敷。主治慢性湿疹、皮肤粗糙(《常见病中医验方汇编)。
9、乌梢蛇1~2条。宰杀后作菜。喝汤食肉,连吃3~4次。主治皮肤湿疹反复发作(《中国秘方全书》)。
1 0、胡桃仁适量。将其捣碎,炒至焦黑出油为度,研成糊状。敷思处,连用可痊愈。主治皮炎湿疹(《偏方大全》)。
1 1、毛老虎全草煎水洗患处。主治皮炎,皮肤湿疹(《常用中草药手册》)。
12、诃子(打烂)1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500毫升,再加人术醋500毫升煮沸即可。取药液浸渍患处,不能浸渍地方可用纱布垫蘸药液温敷,略加压,使之皮损面紧贴,干后再加药液。药液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能浸渍地方每天浸渍3次,每次约3 0分钟,每日1剂,重复用时需将药液再次煮沸后使用,一般3 -5天显效。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辛辣。主治急性湿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7)。
13、芒硝150~300克。加适量冷开水溶化,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湿敷患处,每次3~4次,每次敷30分钟或1小时。主治急性湿疹(《新中医》1990 -9)。
14、黄柏、五倍子各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敷。主治急性湿疹、水痘、湿烂。
1 5、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车前草30克,龙胆草2 0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风热湿疹。
1 6、紫草6 0克,菊花3 0克,金银花30克,蝉蜕30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湿疹。
1 7、鱼腥草30.克,野菊花20克,刺梨根2 0克,荷叶30克。捣烂,外敷贴患处。主治湿疹。
1 8、鞣酸粉35克,冰片末lo克,甘油loo克。搅拌调匀即可。患处常规消毒后以上药外涂,10~15分种后用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换药1次。主治慢性湿疹(《江苏中医杂志》1986·12)。
2 0、灯心草3 0克,冰片o.6克,雄黄1 0克,鸡蛋清6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鸡蛋清。外敷贴患处。主治湿热湿疹。
21、旱莲草3 0克,冬青树叶30克,紫背浮萍30克,米糠淮1 0克。将药物捣烂或调拌蜂蜜。外敷贴患处.主治湿热湿疹。
2 2.杨树嫩皮适量。焙黑,加等量枯矾,研细末,香油调合涂患处。主治干湿疹(《吉林中草药》)。
23、白藓皮20克,金钱草20克,地肤子1 2克,苦参1 2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血虚湿疹。
24、猪苦胆1个,猫爪刺30克.地胡椒3 0克,苦参2 0克。煎汤外搽洗,涂抹患处。主治血虚湿疹。
25、南瓜藤3 0克,丝瓜藤3 0克,苦瓜藤3 0克.鸡血藤30克。将药物捣烂取汁,或调拌凡士林,外敷贴患处。主治血虚湿疹。
图片
十三、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一种变应性皮肤炎症。临床特点为:剧烈搔痒,出现红斑、丘疹和小水疱、渗出、糜烂,及致皮肤肥厚、或硬皱如棱桃壳状等。并可反复发作为特点。中医又称肾囊风或绣球风。
1、绵黄芪。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主治阴囊湿疹。
z,板儿松香为末,纸卷作筒,每根入花椒3粒,浸油灯盏内,3宿取出,点烧,淋下油擦之。先以米汁洗过。主治阴囊湿疹(《男女奇效良方鲁)。
3、桴炭、紫苏叶。研束扑之。即愈。主治阴囊湿疹。
4、密陀僧、蛇床子。共为末。敷之,效果极佳。主治阴囊湿疹(《男女奇效良方》)。
5、硫黄5克,樟脑3克,大枫于1 0克,生杏仁克。研末加油外涂。主治阴囊搔痒。
6、石菖蒲、蛇床子各等量。共研成细末。搽患处,每日2~3攻。主治阴囊湿疹(《奇难杂症古方选》)
7、桴炭(投入水中而浮于水面之炭),紫苏叶各适量。共研成细末。扑撤患处。主治阴囊湿疹<《奇难杂症古方选》)。
8、鲜鱼腥草loo克或干草1 5克)。将鱼腥草放人烧开的1000毫升沸水中,煎煮3~5分钟,待其稍凉后,用纱布蘸药液洗刷阴囊,每日早晚各洗刷1次,连续用5~7天即可治愈.主治阴囊湿疹。
9、黄柏、知母各6 0克,肉桂6克。共研成细末,和为丸。每日6~1 2克,分两次温开水送服。主治阴囊出汗(《奇难杂症古方选》)。
1 0、乌梅1 4个,盐3摄。以苦酒2 50克,在铜器中浸9天。洗患部。主治阴囊湿疹(《实用致富集锦》)。
1 1、蜈蚣1 0条,土 虫6克、地龙6克。共研末,加香油搅匀调糊状,装瓶备用。敷药前用苦参30克、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各1 0克,黄芩15克.煎水洗患部,最后用消毒的棉球蘸药膏涂擦患部。主治阴囊瘙痒。
1 2、鲜土豆或红薯,去皮榨汁,每日搽2~3次。主治阴囊檀}痒。
1 3、白果仁,嚼细末。频搽之。主治阴虱奇痒。
1 4、用百部革。水煎,加烧酒少许,洗之,甚效。主治阴虱奇痒(《男女奇效良方》)。
1 5、牡蛎、枯矾、白矾各3 0克;上药研末后撇于出汗处。主治阴囊出汗不止(《古今验方》-。
16、取风仙花子、甘草各等量。研末。麻油调匀贴患部;主治阴囊破烂。
1 7、桉树叶、麻柳树叶、艾叶各1 00克。用水先净,放入砂罐内加水500毫升,煮沸2 0分钟,滤出药液备用。以干净布蘸洗患部皮肤,每天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煎煮3次。治疗期间,保持患区清洁,忌用冷水洗患部,忌食易动风及油腻食物。主治阴囊湿疹(《中医杂志l>1984.1)。
1 8、鲜鸡蛋数个,轻粉2克。取鲜鸡蛋,煮熟剥壳去蛋白,将慢黄搅碎,置小铁锅内,文火煎炒,用小锅铲边炒边挤压,待蛋黄焦黑t始有油熬内,至蛋黄油完全熬尽为度(1只蛋黄一般可熬油4毫升)。取此油20毫升加轻粉(研细)和匀,贮瓷瓶内密闭备用。用复方蛋黄油涂抹患处,每日4~5次.3~5天可愈。禁用热水、肥皂水等烫洗;忌食辛辣激性食物及河海鱼虾类发物;尽量避免搔痒及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主治阴囊湿疹(《浙江中医药a1973·1)。
1 9、艾叶3 0克、千里光30克。加水浓煎后,温洗患处1 0~15分钟,每日1次,1 0次为l疗程。治疗期间避免局部搔抓和肥皂、热水擦洗。主治阴囊湿疹(《浙江中医杂志》1984·1)。
20、虎刺全草1 00克、蛇床子、土槿皮、十大功劳叶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毫升左右’!凉后坐浴浸泡患赴3 0分钟,每日2次,连用5~7天。主治阴囊湿疹糜烂型(《中医杂志'b1987·1)。
21、苍术、黄柏各1 0克.每日1剂,水煎服。主治阴囊湿疹(《四川中医》1988 -1)。
22、肥皂1十,火烧存性,研细末,用香油调搽,即愈(《男女奇效良方》)。
23、术银、黑铅、元粉各200克,轻粉100克,冰片1 0克。将黑铅在铁耳锅内熬化,加永银,将锅离火,自然冷却,甩乳钵研细,再下冰片研细,加入元粉和匀,外搽,如阴囊较干处,另兑菜油调搽中主治阴囊湿疹(《四川中医》王987.1)。
24,粉团花7朵。水煎。洗患处。主治肾囊风。
25、芒硝30克,食盐3克。将2药入盆中加水煮沸。候温浸洗患部,每日2~3次。主治阴囊湿疹(《新中医》1984.1)。
26、山野豌豆、花椒,艾叶各9克。煎水,熏洗,。每日1次。主治阴囊湿疹(《吉林中草药》)
27、绵黄苠。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主治阴囊湿疹《济急仙方》)。
28、三角泡9C克,蛇床子3 0克。水煎,洗患处。主治阴囊湿疹(《广西中草药》)。
2 9、蛇床子15克。煎水。洗阴部。主治阴囊湿疹(《江西草药手册》)。
30、茶麸6 0克,青 l5克,熟烟15克。煎水洗患处。主治阴囊湿疹(《岭南草药志》)。
31、黄蜡30克,少壮男人头发1 5克,真香油1 20克。先将油同发熬至焦枯?击发渣。又熬。至滴水不散,入黄蜡,再熬数沸收贮。冷定摊贴,疗效极好。主治阴囊湿疮皮破、睾丸如欲坠者(《万病验方》)。
3 2、用蜂密涂之。每隔2小时用热水洗净抹干后再涂蜂密,数天即可根治。主治阴囊湿疹(《中国秘方全书》)。
3 3、生姜.切片擦之,一擦即愈。展试屡验。主治阴囊湿疹(《叶}:秘方全书》)。
34、熟香蕉。擦患处。3天即告痊愈。主治阴囊湿疹(《中国秘方全书》)。
35、吴茱萸50克。加水15 00毫升,煎汤熏洗(趁热骑在盆上先熏,待药液温后泡洗阴囊)每日3次,连洗半月,每剂药液可连用5天,药液少时,可直接加水。主治阴囊湿疹(《浙江中 .医杂志》19 90.1))。
3 6、蜈蚣1 0条,地鳖虫、地龙6克。上药烤干研成极细粉末,加香油或麻油适量搅匀,调成糊状油膏,用玻璃瓶贮藏待用。对患部洗净涂药。主治阴囊湿疹。
3 7、白糖1 2 0克。锅内放2公斤水,下白糖,煮沸滚翻倒入盆内。趁热蘸患处,候水温适度,再洗患处。每日2次,连用2天可愈。主治阴囊湿疹(《偏方大全辛)。
3 8、自死龟板(瓦上炙灰存性,研细)1个,加冰片少许。麻油调敷。主治肾囊风(《男女奇效良方》》)。
3 9、独棱肥皂数个,用乳香120克装入。外将湿草纸包煅,火须先文后武;以烟尽为度。出火气,研末。每服4.5克,3服即愈。主治肾囊风。
4 0、五倍子同石灰,炒黄色,去灰。摊地出火毒,砂盆内研细末,不犯铜铁。干掺疮上5~7次,即可。主治肾囊风。
4 1、凤仙花子、生甘草各6克,研末。麻油调敷,即生肌肉。主治阴囊湿疹。
图片
十四、酒糟鼻、
本病中西医同名。又称“鼻齄”、“赤鼻”多见于中秋,好发于鼻部,其临床特点为:鼻部发红,上起粟疹脓疱,状若酒渣。多因肺胃积热,血瘀凝结所致。
l、硫黄、大黄粉各1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拌匀密封一周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搽1次。主治酒渣鼻(《湖北中医杂志》1985·5)。
2、生大黄。打粉,每晨晚各吞服大黄粉6克左右;每晚用4 t l的开水,蜂蜜调和大黄粉敷鼻。同时戒烟酒,忌辛辣,少食油腻和糖。主治酒渣鼻(《浙江中医杂志》1989·6)。
3、硫黄,大黄各等份÷上药研细拌匀,取5克加涂水调糊状,睡前涂鼻部,次晨洗去,每晚1次,2周为1疗程。主治酒 ..糟鼻。
4、马齿苋。煎汤。日洗,极效。主治酒糟鼻(《圣惠方导)。
5、马兰子花杵涂敷佳。主治鼻赤《肘后方》)。
6、海螵蛸、白胶各9克,轻粉1-5克。为末,先以油润净,乃将末搽之?2~3次即愈。主治酒渣鼻(《卫生易简方》)。
7、雄鸡头3个。烧灰研。和水敷之,约数次愈;主治酒糟鼻。(《养生立论》)。
8、六黄、朴硝等分。为末。用津涂鼻上。主治酒糟鼻(《养生立论》)。
9、密陀僧2 0克,杏仁1 0克,轻粉5克。研细如泥。外用香抽调敷擦。忌油腻辣,酒。主治酒渣鼻(《医话医论答要》)。 图片
十五、斑秃
本病属中医学之“鬼剃头”、“油风”等范畴。又名园形脱发。系突然发生于头部的无炎症的局限性脱发。本病常无意中发现,发病于各种年龄。其特点是:头发呈斑片状脱落。脱发呈圆形、椭园形或不规则形,脱发处,无炎症。无任何自觉症状。有些患者疾病呈进行引发展,乃至全秃。
1、茯苓500~looo克。研成细末。每次6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坚持服药,直到长出头发为止。主治斑秃(《奇难杂症古方选》)。
2、凤尾草根适量。浸油。涂患处。主治斑秃(《奇难杂症古方选》),
3、鲜槲蕨15克,斑蝥1只,烧酒90克。没浸1 2天后,过滤擦患处,每日 2~3次。主治斑秃(《福建中草药')。
4、桐子核15克。开水浸泡。每日擦2~3次患处。主治斑秃(《中国秘方大全弟)。
5、侧柏叶120克,全当归6 0克。上药焙干,共研细末,水调为丸,如梧桐子大。每天早晨,以淡盐汤送下9克,1日1次,连续服用20天为1疗程。主治斑秃(《上海中医药杂志》1960·2)。
6、白倍石o.6克,新鲜生姜3块(大拇指头样大小),高度白酒6 0毫升。将上药装瓶浸泡2天后取用。取浸制的生姜擦患处,边擦边蘸药液。每日3次,每次1~3分钟。擦的力度须轻重适中,太轻则药力发挥不佳,太重则易于擦破皮肤。如擦破皮肤,可用紫药水涂于患处,待愈后再擦。7、8、9月天气炎热,不宜使用本药。本药有毒,只能外用,切忌内服(<浙江中医杂志》1986·3)。
7、鲜侧柏叶32克,75%酒精loo毫升。将拍叶放人酒精.中浸泡7天。用棉花球蘸药汁少许,局部搽试,每日3次,坚持使用,一般2—3月可获疗效。主治斑秃(《浙扛中医杂志》1989·1)。
8、鲜柳对枝、芝麻梗、鸡矢藤各适量。煎水洗头,每天早晚各1次,第一次药液洗完头后可留下加入药渣复煎再用。主治斑秃(斑新中医}1981·1D)。
9、用新鲜嫩枣树枝条1 0条。枝捆成柬,将一头用火燃烧,使另~头有油汁摘下,以容器盛之备用。先用清洁的温水洗头擦干,再用生姜反复擦秃头处,到皮肤擦红,再将枣树枝汁涂擦在奥妙发处,每日3~4次。主治斑秃(《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2)。
1 0、清油1碗。用小竹子烧灰,入诎内煎禳,加猪胆汁和匀,剃头后搽3日效。勿令日晒。主治梅花秃癣(《男女奇效良方》)。 .
1 1、芝麻油1碗,猪苦胆汁1个,麻油1碗。用小竹子烧火入内煎沸,再将猪胆汁沥入和匀。剃头后擦之,勿令日晒,数次可愈。主治梅花秃癣(《偏方大全》)。
1 2、鸡内金(炒研.) 1 n0克。研极细末。每服1.5克,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迸服。主治斑秃(《中医杂志》1988 -2)。
1 3、藤黄、骨碎补各1 5克,桐油适理。共研细末,放入桐油中浸泡1昼夜成药油,备用。用时先取鲜生姜1块,切片。蘸药油用力燕息处,每日3次。主治斑秃。 图片
十六、冻伤
系拄寒冷侵袭人体肌肤引起局部或全身损害的疾患。临床证见皮肤红肿、灼痛、瘙痒。重者出现水痘、肿块,甚而肢体坏死,四肢僵直等。往往须经气候转温方可痊愈,在寒冷季节从事室外工作的人多发。
1、谷糠(即碾小米时扇出的糠)。将谷糠放盏内点烧,烘烤患处。每日烤1次,数日即可生肌。主治冻疮(《偏方大全》)。
2、胡椒1份,白酒9份。把胡椒浸于白酒内,70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1次,主治冻伤(内蒙古《中草药新医 .疗法资料选编》)。
3、牦醋煮热。趁温用毛巾或纱布浸醋湿敷,每日3次,连 .用1周即消。主治冻疮初起未溃、红肿刺痒(《偏方大全》)。
4、鲜山药适量,篦麻子仁3~5粒。洗净,共捣烂。敷于患部,干即更换,数次即消。主治冻疮(《偏方大全》)。
5、大蒜1把,辣椒茎6 0克,陈皮2 0克。共煎水÷趁热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主治冻疮(《新中医》1984 - 9)。
6、茄子梗、蒜梗各适量。切碎、煎水。冼烫每晚1次。主治冻疮红肿、发痒(《偏方大全》)。
7,取树枝上未出虫的桑螵蛸(即螳螂的卵)。用时以锋利的小刀从桑螵蛸的一头先切去一小块,然后用小刀插进卵鞘中稍加搅动至卵子被破坏,再用小刀把卵液挖出来直接涂在冻疮的疮口上。涂药后不能沾水,也不需洗掉可连续涂抹,直到痊愈为止。主治冻疮(《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2·4)。
8、鲜生姜(切成片,每片约o.5公分厚)、艾绒30克。将鲜姜片放在冻疮上,姜片上放艾绒点燃,一壮燃完再燃第二壮,直到冻疮处有舒适的发热感后拿去姜片。1日1次。主治冻疮(《.卜海中医药杂志》1982·2)。
9、白萝卜(或胡萝卜)1根。将萝卜洗净,切大厚片,烘烤热。临睡前涂擦患处,至皮肤发红为止,连续至愈。主治冻疮,皮肤红肿未溃烂者(《偏方大全》)。
10、猪胰脏1~2具。用水洗净,剁成浆状,贮瓶备用。用棉球蘸胰浆涂擦患部,每次1~2次。主治冻疮。
11、用仙人掌数块,捣烂如泥,每晚睡前用棉球蘸搽患部。主治冻疮。
1 2、用干净猪毛适量。烧成灰,再加狗油适量,熬成糊状,贮瓶备用。用前先以温盐水洗净患处,再敷药膏,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主治冻疮(《四川中医》1986-1)。
1 3、山药适量。于新瓦片上磨为泥。涂患处。主治冻疮(《奇难杂症古方选》)。
14、辣面2~3匙。加水约3碗,煮10~15分钟,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将冻手足放入药液中泡洗,最后用辣面在冻伤处多擦,一般1次即愈。主治冻疮未溃。
15、干茄杆和辣椒杆各半把。剪成短节.用半脸盆水煎半小时。洗患部半小时,2~3次即愈。主治冻疮。
1 6、蜂蜜适量,用棉球涂患部,每日6~7次,一般1~3天即愈。主治冻疮。
17、生花生。用嘴咬烂成糊状。敷伤处纱布包之。主治冻疮。
1 8、用生南瓜切片。擦患处,觉热即换,早晚2次,行之数日,必愈。主治冻疮(《医林集要》)。
1 9、用隔年冬瓜皮及辣椒。伏日烧水洗之,即不复发。主治冻疮。
2 0、柿子皮。煅灰存性。熟菜油词服,7日必愈,甚验。主治冻疮(《小品方》)。
21-萝卜菜、橘皮。煎汤先冼。用蟹壳烧灰成末,麻油调服,神效。主治冻疮。
22、瓦愣于。煅研极细,以麻油调搽,湿则干掺;数日痊愈,此秘方也。主治冻疮(《至宝方》)。
23、皂萎寸许。入火炉,烧烟薰患处。未破者日薰3~5次,已溃者多至十数次,无不立愈,屡试屡验,奇妙无匹。主治冻疮<《寿域神方》)。
24、鲜橙针60克,桑枝30克,萝卜皮80克,红花1 2克々煎汤。外熏蒸或外湿敷患处。主治冻疮初期。
25、橄榄核数个。烧、研细末,油调。涂之。主治耳足冻疮溃烂(《男女奇效良方》)。
26、芒硝、黄柏。其比例未溃破者,芒硝用量大于黄柏1倍;已溃破者,黄柏用量大于芒硝1倍。两药共为极细末,同时用以冰水或雪水(冷开水欠佳),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局部症状轻微者,可按未渍破者用药比例,将黄柏水煎溶化芒硝外洗患处。主治冻疮(《中医杂志》1984 -2)。
27、蚌壳适量。将鲜蚌壳煅后研末敷患处。1周内治愈。主治冻疮(《辽宁中医杂志》1988·9)。
2 8、松花粉20克,螃蟹壳粉6克,冰片o.3克,鸡蛋清1个。将药物调拌.外涂于患处。主治冻疮溃烂。
2 9、瓦楞子20克,龙骨12克,白及6克,芝麻油6克。将药物研细末。外调芝麻油戚青,涂于患处。主治冻疮溃烂。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