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京城名医施今墨这样治多年糖尿(消渴)病
2023-05-12 10:37:31
今日通过一则验案为大家介绍施师之论治经验,供各位读者朋友学习参考。
施今墨验案
满男,四十八岁。
病已多年,铁路医院检查空腹血糖 265mg%,尿糖(+++),诊断为糖尿病。现症:烦渴引饮,小便频数,多食善饥,日渐消瘦,身倦乏力,头晕心跳,大便微结,夜寐不实,多梦纷纭,舌苔薄白,脉数,重按不满。
辨证:
心火不降,乱梦纷纭;热灼肺阴,烦渴多饮;脾胃蕴热,消谷善饥;肝阴不足,头晕目眩;肾阴亏耗,小便频多。综观脉证,气阴两亏,精血不足,三消俱备,五脏皆损,证候复杂。
治法:益气阴,滋肝肾,补心脾。
处方:
生黄芪 30g,野党参 10g,麦冬 10g,怀山药 18g,五味子 10g,玄参 12g,乌梅肉 4.5g,绿豆衣 12g,花粉 12g,山茱萸肉 12g,桑螵蛸 10g,远志 10g,何首乌 15g,云茯苓 10g,生地黄 12g。7剂。
二诊:
服药后烦渴解,尿次减,饮食如常,夜寐转佳,精神舒畅。空腹时血糖已降至155mg%,尿糖(+),效不更方,前方再服 7~10剂。
按:
本例为三消俱备气阴两亏之证,患者日渐消败,病情证候复杂。
张景岳云:
“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沦上、中、下急宜治肾为主,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而日见消败,益以困矣。”本例虽有三消之证,但阴虚乃为根本。
《沈氏尊生书》有“阴虚者,肾中真阴虚也”。故施师以滋肾阴为主,益气为辅图治,阴复津回,水升火降,五脏可安。
方以梅花取香汤(《德生堂方》)及麦门冬煎(《三因方》)加减为主;
佐以玄参、何首乌、桑螵蛸、远志、绿豆衣等味,并加用了施师常用的生黄芪、山药这个药对。
全方组织周密,阴阳兼顾,所用之药均考虑到对肺、脾、肾三经,上、中、下三焦的作用,以此达到滋肾水、涵肝木、泻心火、除燥热、济精血之目的。
热去津生,燥除渴止,阴平阳秘,水火既济,诸症自解。
本例病已多年,只服药七剂,症状大减,血糖、尿糖也均下降,效果十分明显。
施今墨辨治消渴
施今墨先生认为糖尿病的症状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消渴病,多食而瘦、多饮、多尿等主要症状均与脾胃有关。
消渴辨证以虚、实、寒、热为主,临床观察以虚证、热证为多,实证、寒证较少。
虚证又有阴虚、阳虚之别,尤以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最为常见。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滋肾阴以降妄炎之火,补脾气以助运化之功,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糖代谢即可恢复正常。
故在糖尿病治疗中,健脾补气实为关键。
糖尿病兼有胃肠病者,不宜妄用槟榔、建曲等消导诸药,克伐胃气,宜用参、芪、术等健脾和胃,尤其重视生、熟地黄补肾阴。
先生对本病分期治疗,早期擅长以养阴清热药,如用天花粉、绿豆、黄芩、知母等,辅以益气健脾如黄芪、山药治疗消渴;
晚期则以健脾益气为主,如
黄芪、党参等,辅以养阴敛精而补虚之品,如五味子、沙蒺藜、麦冬、天冬、鲜石斛等,蒺藜、白薇清肝热,肉苁蓉温补肾阳等。
施先生善用药对,他根据多年实践创制黄芪伍山药及苍术配玄参药对,一阴一阳,一脾一肾
(黄芪补脾,山药益肾;苍术健脾,玄参滋肾),有降低血糖、减除尿糖之功。
糖尿病二阳结热蕴毒,以绿豆衣伍薏苡仁,清凉止渴解毒益肠胃。
渴饮无度为伤阴之象,习用增液汤和生脉饮加石斛等药。
饮一溲二为肾阴亏损之症
,用黄精、玉竹、山茱萸肉、枸杞子、熟地黄等多汁滋补之品。
治疗糖尿病有2个关键点,很多人忽略了第二个
施师曰:
糖尿病之症状,见于中医论述之消渴病。《内经》及《古今医志》论消渴病甚多,均以饮多、食多、溲多而论之,故以消渴、消瘅等定病名。
虽《新唐志》内消渴论一卷业佚失,但就《普济本事方》引用之语,即可证明我国在唐宋时对于消渴病之糖尿症状,已有明确记载。
宋以后以三多症状之轻重,多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为口干思饮,渴饮无度;
中消为消谷善饥,食不知饱;
下消为饮一溲二,尿频量多,夜间尤甚。
余认为消渴病虽因症现不同,分为三消,病机则应有共同之处,标虽有三,其本为一也。
吾人所以患消渴病者,盖因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既济所至。
真阴亏耗,水源不充,相火独亢,虚热妄炎——热伤肺阴,津液亏竭,渴饮无度;热伤胃阴,消谷善饥,肌肤瘦消;热伤肾阴,精气亏虚,尿频量多。
糖尿病从中医之辨证来看,临床中以虚证、热证为多,实证、寒证较少,尤以虚热之证最为常见。
治虚热证,习用白芍、五味子、生地、麦冬、元参、乌梅等药,甘酸化阴生津补液,且能除热。
如脉现洪数有力,则为实热,当以三黄石膏汤之类为主方,折其炎上之势。
所谓实者,是指邪实;邪实其正气必虚,毋使邪退而正气随之俱去,致犯贼去城空之诫。
故大量用石膏、知母时,余常佐以西洋参(若西洋参不易得北沙参代之亦可),仿人参白虎汤之意,配伍西洋参(北沙参)除养阴生津外,并能增强其他药力,治病且兼顾本元。黄柏不宜多用,防其泄肾气之弊。
糖尿病二阳结热蕴毒盛者,余喜用绿豆衣与苡仁米为伍。
绿豆衣清凉止渴解毒益胃肠,《本草纲目》称其甘寒之性在皮。
苡仁米甘微寒,健脾胃,性能燥湿,然陈藏器称其止消渴,且《本草纲目》内载:“消渴饮水不止以苡仁煮粥疗之。”
临床用之,确无燥阴之嫌。二者合用,既能除肠胃所蕴热毒,且健脾益胃,奏效颇速。
糖尿病之渴饮无度,为伤阴之象,习用增液汤合生脉饮加石斛等药。
饮一溲二为肾阴亏损之症,宜用汁多腻补之品,如黄精、玉竹、山萸肉、枸杞子、肉苁蓉、菟丝子、续断、熟地之类。
至于补肾阳之药,如巴戟天、破故纸、干姜、附片等药慎勿轻用,但属于阴寒证者,则用肉桂、附片、青娥丸等,方能奏效。
然必须辨证准确,用之始当,以其属于阴寒之病例较少。
糖尿病者,常以三消之证,为其主要表现,临床根据上消、中消、下消之分,用药遣方,有所区别,但历来都以滋阴、清热、生津为纲。
余认为,三消之表现,仅为糖尿病的一个方面,不容忽视的是:糖尿病人,大多具有气短神疲,不耐劳累,虚胖无力或日渐消瘦等正气虚弱的征象。
这就说明了,糖尿病人尽管多饮多食,但大量的饮食进入人体内后,没有能为人体所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饮食的消化吸收利用,其功主要在脾。
血糖者饮食所化之精微也;若脾运失健,血中之糖就不能输布脏腑营养四肢,积蓄过多则随小便漏泄至体外矣。
糖尿病者,气虚之证的出现,系因脾失健运,精气不升,生化无源之故耳。
脾者喜燥恶湿,一味应用甘寒、苦寒滋阴降火,常使脾功受损,中焦不运,造成病人气虚更趋严重,病情迁延不愈。
因此,治疗糖尿病,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滋肾阴以降妄炎之火,补脾气以助运化之功——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糖代谢即可随之恢复正常。
健脾余用黄芪伍山药,苍术配元参。
黄芪甘温,入手足太阴气分,补气止消渴,前世医家用之綦多;山药甘平,入肺脾肾三经,补脾阴之力著,明•周慎斋有:“脾阴不足,重用山药”之语。二药配合,气阴兼顾,补脾功用益彰。
苍术辛苦温,入脾胃二经,燥湿健脾,杨士瀛称苍术有“敛脾精不禁,治小便漏浊不止”之功;玄参甘苦咸微寒,入肺肾二经,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苍术性辛燥但伍元参可以制其偏而展其才,二者相伍,既能健脾又可滋阴。
有人谓苍术辛燥,虑其伤阴,不敢在消渴病中用之。东垣先生生津甘露饮子内有藿香、豆蔻、荜澄茄等辛燥之品,佐以取之,亦无辛燥之嫌。前世医家治消渴病,每于甘寒、苦寒药味之中,佐以辛润芳香之品。
据余多年实践,黄芪伍山药,苍术配玄参,一阴一阳,一脾一肾
(黄芪补脾、山药益肾;苍术健脾,元参滋肾),应用于治疗糖尿病,可有降低血糖减除尿糖之功。余治疗糖尿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多加用这两对药味(按: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苍术、黄芪、玄参等药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治糖尿病,辨证应细。根据临床之证,有宜寒、有宜热,有宜健脾多于滋肾,有宜养阴多于益气,比例安排恰当,疗效方高。
处方用药,宜为活用,切忌偏一,阳性药中少加阴性药,阴性药中少加阳性药,则协调阴阳,主次分明,其效益彰。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