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补食,铁质或叶酸等营养成份投入量不足;或因肠胃吸收功能障碍,或因肠寄生虫、慢性腹泻等导致损耗过多等均司一造成营养不良贫血。 由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为大红细胞性贫血。根据血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病史可作出诊断。骨髓显增生象,呈典型巨幼红细胞性生成,周围血象呈大红细胞性; MCV大于100立方微米,MCH大于32微微克;白细胞和血小板在重症病例可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生化测定,如血清乳酸脱氨酶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测定、同位素B12吸收试验、血清叶酸浓度测定、组氨酸负荷试验等均可鉴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还是叶酸缺乏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小红细胞,低血色素,血清铁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骨髓铁减少或消失等,结合病史亦不难诊断。 现代医学对大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治疗原发疾患,补给维生素B12叶酸等,并使用糖皮质激素,补充血钾等辅助治疗,但疗效尚不修理想。对缺铁性贫血主要用铁剂口服或注射。效果亦不很满 中医文献对此类贫血多纳入“萎黄”、“黄肿病”、“血虚”、“疳证”、“魃病”子范畴。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或喂养失当,或调护失宜,或诸虫寄生,或药物损害均可造成本病。本病多属心脾亏虚,若久而不愈,则可穷及肝肾。而造成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如证属脾胃虚弱者,治宜健运脾胃,益气养血;证属心脾两虚者,治宜补脾养心,益气补血;证属肝肾阴应者,治宜滋养肝肾,补益精血;证属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养血。并强调改善喂养方法,慎用药治,预防治疗寄生虫病,及时医治各种病患,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小儿食欲和吸收功能。 方名:健脾生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