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你会补肾吗?看看此六种补肾方法
2023-06-05 20:22:43
补肾,只有六味地黄丸吗?
学习补肾填精益髓的常用药对及对应的多个处方
作者/李卫民 邓中甲
熟地黄+枸杞子
此为滋补肝肾,益精补血的常用配伍。
熟地黄甘温质润,入肝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滋补力强,为滋阴补血之要药。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养血,长于明目。
二药归肝、肾经,都能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同类相求,相配滋补之功更著,同治一切精血亏虚之证
,包括肝肾不足之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形容憔悴、阳痿遗精、须发早白等,以及面色萎黄、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
治疗真阴精血亏损,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可配伍当归、杜仲、牛膝、肉桂等,如《景岳全书》大营煎。
治疗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或生翳障,视物不明,迎风流泪,可配伍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车前子、甘菊花,如《御药院方》七仙丸。
治疗
肾虚耳聋
,可配伍怀山药、茯苓、山萸肉等,如《不知医必要》地黄汤。
治疗肾水不足,精关不固之
滑精
,可配伍金樱子、山楂、莲肉、莲花心、芡实、茯苓、当归,如《医学正传》引丹溪方九龙丹。
若精血不足伴有虚热或兼有气滞,以生地黄和枸杞子配伍,可兼清虚热,生地黄以其“滑利流通之性”,合枸杞子填补精血而无滞气之弊。
如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滞,可以生地黄、枸杞子配伍沙参、当归、麦冬、川楝子,如《续名医类案》一贯煎。
若治疗产后骨蒸劳热,可配伍人参、当归、麦冬、石斛、柴胡、胡黄连、山药、黄柏,如《傅青主女科·产后篇》加味大造汤。
熟地黄+五味子
二药为滋补肺肾,纳气平喘的常用配伍。
熟地黄长于滋肾填精;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善于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遗,宁心安神。
熟地黄与五味子合用,肺肾同治,补中有收。滋肾润肺,润肺滋水上之源,滋肾补真水之源,金水相生,滋补肺肾之力倍增;而滋补肺肾同时能固骨精,敛肺气。
肾为气之根,主吸气;肺为气之主,主呼气,该配伍既滋肾固肾复肾纳气之职,又润肺敛肺复肺主气之职,上下同治,标本兼顾,久咳虚喘易平,共奏滋补肺肾,纳气平喘之功。
常用于肺肾两虚或肾虚不能纳气,咳嗽气喘,呼多吸少等,常配山药、山茱萸同用,如《症因脉治》都气丸、《医部全录》引《体仁汇编》麦味地黄丸。
二药补收配伍,还能补肾固肾,涩精止遗。
熟地黄甘温质润,长于填补肾精;五味子酸涩性温,能补肾涩精止遗,《本草备要》曰其能“强阴涩精”,合用补肾涩精,标本兼顾,常同用治疗肾精不固之遗精滑精,或肾精不足之耳鸣,腰膝酸软,阳痿,不育不孕。
若治疗阴虚火旺,精关不固之梦遗,可配伍黄柏、麦冬、枸杞子、山萸肉、天冬、莲须等,如《惠直堂方》梦遗方;
治疗男子精少难嗣,可配伍菟丝子、生地黄、天冬、麦冬、茯神、怀山药、莲肉、人参、枸杞子,如《叶氏女科》固本丸。
二药补涩结合还能滋阴生津,敛阴止汗,宁心安神。
熟地黄入心肾滋阴补血,五味子既能益气敛肺止汗,又能生津敛阴止汗,既能敛心气,又能敛心阴,合用滋补之力强,汗止阴复,血足神安。
可用治阴虚盗汗、大汗亡阳;或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等。
治疗阴虚盗汗,可配伍山茱萸、人参、白术、地骨皮、沙参等,如《辨证录》补阴止汗汤。
治疗大汗亡阳,津脱之证,可配伍人参、黄芪、麦冬、酸枣仁、当归等,如《类证治裁》收汗丹。
治疗忧思太过,耗伤阴血之健忘怔忡,睡多恐惕,梦涉峻危,自汗不止,五心烦热,目涩昏倦,梦寐失精,日渐消瘦,全不思食,可配伍茯神、人参、黄芪、酸枣仁、远志、柏子仁、朱砂,如《杨氏家藏方》养心丸。
熟地黄+山茱萸
二药为滋补肝肾,涩精固脱的常用配伍。
熟地黄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山茱萸酸涩温,补益肝肾,缩尿涩精,敛汗固脱。
熟地黄和山茱萸均能补益肝肾精血,然熟地黄偏于补肾,山茱萸偏于补肝,肝肾同源,精血相生,相得益彰,滋补肝肾之力增强;且一偏于补,一偏于涩,熟地黄长于益精填髓,山茱萸补阴之中又能助阳和秘藏精气,长于固摄肾精,二药补涩相合,肝肾同治,为滋补肝肾,涩精固脱之佳配。
故《济阴纲目》曰:“(熟地黄)补下焦之水,而配以山茱(萸)之温涩,是补水以生肝。”
该配伍可用于以下病证:
①肝肾不足的头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等症,常与山药同用肝脾肾并补,以增强其滋阴固精效力。如《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金匮要略》肾气丸,均两药合用滋补肾中阴精;
或再加枸杞子同用,如《景岳全书》之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均用此三味,共同滋补肝肾,填精补血。
②肝肾不足,冲任虚损之崩漏、月经过多、胎动不安等。熟地黄与山茱萸长于补肾同涩,故能固冲任,固经止血。常配伍当归、白芍等以养肝血、补肾固经,如《傅青主女科》加味四物汤。
治疗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可配伍人参、山药、远志、五味子、菟丝子等,如《景岳全书》固阴煎。
③治疗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阴阳不相维系之脱证。阳欲上脱,或见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或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张锡纯喜用该配伍治疗阴虚不能制阳之虚脱证。不同于前人治疗虚脱之首选人参、附子等药,张锡纯开后人之先河,认为山茱萸为救脱第一药,极为推崇其收涩固脱之功。
其曰:“山茱萸,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调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治肝虚自汗,肝虚肝疼腰痛,肝虚内风萌动、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
又云:“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脏腑相依,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
“凡遇元气之将脱者,必重用净萸肉四两,或兼用他药以辅之,即危之极点,亦能挽回,胜于但用参、者、术者远矣”;
“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生之气血阴阳将散者,皆能敛之。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张锡纯喜重用山茱萸数两治疗脱证,认为“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并“胜于但用参、芪、术者远矣”,同时又认为“阴者阳之守,血者气之配。地黄能滋阴养血,大剂服之,使阴血充足,人身元阳之气,自不至上脱下陷也。”
熟地黄与山茱萸合用能滋补肝肾,敛肝固脱,标本兼顾,张锡纯治疗阴虚不能制阳之脱证,常重用此二药配伍山药、龙骨、牡蛎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既济汤,方中熟地黄、山萸肉均重用一两。
重用该配伍治疗阴不制阳或阴虚不纳气之厥脱,体现了张锡纯对厥脱证的一些治疗思想:
其一,
治厥脱重视补肝敛肝
。
张锡纯曰:“夫暴脱之证,其所脱者元气也,凡元气之上脱必由于肝(所以人之将脱者,肝风先动),当用酸敛之品,直趋肝脏以收敛之。即所以杜塞元气上脱之路,再用补助气分之药辅之”。
“又有至要之证,其病因不尽在肝,而急者治其标,宜先注意于肝者,元气之虚而欲上脱者是也”。
指出了暴脱之证与肝气不敛关系密切,故宜突出补肝敛肝,熟地黄与山茱萸均入肝肾,补涩合用,能补肝敛肝,切合病机。
其二,
治厥脱重视标本兼顾
,有别于单纯治标救脱的治厥脱思想。
厥脱为标急之证,但人体正气已虚极,故张锡纯常用标本兼治之法,治标以救危,治本以绝源。
熟地黄与山茱萸补涩合用,熟地黄偏于治本,山茱萸标本兼治而偏于治标,二药相伍,标本兼顾。
其三,
治厥脱重证,用量宜
重
。
厥脱属急危重证,非重用不能治,如“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之既济汤熟地黄、山茱萸各用一两,体现了重证重药的治疗思想。这些治疗思想对临床治疗厥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熟地黄+山药
二药为滋肾固精,兼补脾益肺的常用配伍。
熟地黄大补阴血,填精益髓,为滋阴补血要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能平补肺脾肾,入肾益肾固精,平补阴阳;入脾既补脾气,又补脾阴;入肺既补肺气,又养肺阴。
山药补中兼涩,补肺脾肾三经之阴的同时,又能收涩止泻、收涩止带、收涩缩尿。
两药配伍,山药以其补肺脾肾之功助熟地黄滋补肾阴,入肾益肾固精;入脾补脾,脾为后天之本,山药补后天以实先天,有助于肾阴之复。
山药还入肺补水上之源,金水相生,亦有助于肾阴之复。
此外,山药又以其收涩之性助熟地黄益精血,山药可收涩止泻、收涩止带、收涩缩尿,防止精血津液之丢失耗损,并固涩肾精以助肾主封藏之职,使肾精足而能藏,增强滋阴补肾,固精止遗的作用。
二药配伍,常用于治疗肾虚精亏诸证,遗精,遗尿,尿频,盗汗,带下清稀,绵绵不止,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等;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所致虚喘者,肺虚喘咳;或脾肾两虚之泄泻,胎动不安等。
治疗肾虚梦遗,可配伍芡实、麦冬、五味子,如《医学集成》添精丹。
治疗脾肾两虚之晨泻,可配伍山茱萸、白茯苓、泽泻、五味子、补骨脂、菟丝子,如《冯氏锦囊·杂症》育脾固肾地黄丸。
治疗妊娠脾肾亏损,带脉无力,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坠之状,可配伍人参、白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扁豆等,如《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汤。
治疗肺肾两虚,阴虚不纳气,作喘逆,可配伍山茱萸、生杭芍、牛蒡子、苏子、生龙骨等,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纳气汤。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
三药为补肝脾肾,滋阴固精的组合,常合用治疗肾阴不足或肾精亏损诸证。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分别主入肾、肝、脾三经。
熟地黄味甘主入肾,偏于补肾,为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之要药,善于填补肾中阴精;
山茱萸味酸主入肝,滋补肝肾之中偏于补肝,使肝血足则能下充肾阴;
山药甘平,主入脾,平补脾肾之中偏于补脾,补后天之精以充养先天之精。
山茱萸和山药又均能涩精固肾,可防止肾精流失并复肾主封藏之职。
该组合常用于肾阴不足诸证,尤宜于肾阴不足而又兼肝阴或脾阴亏虚证,如补阴基础方《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即以该组合配伍泽泻、茯苓、丹皮治疗肾阴不足;又如治疗真阴不足之名方《景岳全书》左归丸、左归饮均使用该组合作为滋补肾阴的基本结构。
此外,该组合以其滋补肝肾精血之功,还常配伍温阳之品用于肾阳不足证,如《金匮要略》肾气丸、《景岳全书》右归丸、右归饮均使用该组合滋阴益肾,益精补髓,“阴中求阳”。
用该组合补肾滋阴益精为主时,宜重用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的用量比例可参考2:1:1,如上述之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均使用该比例。
但临证仍需根据病情病位调整用量,如阴虚不纳气,肺气上逆,作喘逆,宜重用兼入肺补肺又有收涩之性的山药,如《医学衷中参西录》薯蓣纳气汤生山药重用一两、熟地黄用五钱、山茱萸肉用五钱;
又如治疗真阴虚损,不能制阳,阴阳不相维系之脱证,山茱萸因其能补肝敛肝,收涩固脱而宜重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既济汤,方中熟地黄、山萸肉均重用一两。
熟地黄+鹿茸/鹿角胶
此为滋补肝肾,温补精血之常用配伍。
熟地黄甘温味厚滋腻,为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之要药。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本草纲目》载其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
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为动物类填补精血之要药,长于补肝肾之阳而益精血;熟地黄为植物类填补精血第一要药,善于补肝肾之阴而滋阴养血。
两药配伍合用能温补肝肾,峻补精血。
适用于精血不足之骨软行迟,神疲消瘦,腰痛,眩晕,耳聋,耳鸣;或肾虚阳痿,遗精,无子,妇女阴寒带下,胞冷不孕;或冲任虚损之崩漏不止,带下过多等。
治疗肝肾精血不足,筋无所养,挛缩不能步履,筋骨痿软,可配伍肉苁蓉、牛膝、天麻、木瓜、菟丝子、五味子,如《正体类要》四斤丸;
治疗诸虚不足,小便白浊,妇人子宫久冷,可配伍当归、附子、桑螵蛸、龙骨、茯苓,如《魏氏家藏方》胜金丸;
治疗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漓不绝,黄瘦虚损,可配伍赤石脂、当归、牡蛎,如《太平圣惠方》熟地黄散。
鹿角胶与鹿茸性味功效相似,亦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禀纯阳之性,具生发之气,能“补肝肾、益精血”,为补肾壮阳,益精填髓、强筋健骨之要药。
鹿角胶也长于补肝肾,益精血,只是功效不如鹿茸峻猛,也常与熟地黄配伍以滋补肝肾,温补精血,用于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神疲消瘦,腰痛,眩晕,耳聋,耳鸣;或肾虚阳痿,遗精,无子,妇女阴寒带下,胞冷不孕等。
常配伍龟甲胶、枸杞子、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景岳全书》之左归丸、右归丸。
熟地黄和鹿角胶还能温补精血,托毒起陷,可治疗肾虚精亏,托毒无力之阴疽,疮疡内陷不起,肤色暗淡,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或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等。
治疗阴疽,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可配伍肉桂、炮姜炭、麻黄、白芥子同用,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