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高立山谈针灸治痛三则与十法
2023-06-21 20:48:35
针灸治痛的三则与十法
作者/高立山
本人从事中医针灸临床30余年,治疗大量疼痛病人。现将自己针灸治痛的经验,简介如下。
一、针灸治痛三个原则:简称“三则”
1.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古人从病机方面认为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
,因此治疗时就要疏通经络、调和脏腑达到气血通调疼痛可止。这就提出了以下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气血不通?是哪个脏腑、哪条经络气血不通?这对治疗疼痛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我总结针灸治痛十法的根源。
2.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经络病而致的疼痛,应当选取与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贯穿的经络的穴位来治疗。也就是说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这是很重要的。
古人也有进一步的具体指教,如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也就是
由于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疼痛时,可取相交、相贯经络的原穴、络六、交穴、会穴来治疗
。这是由于经络病而引起的疼痛的治疗原则。
3. 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
脏腑气血不调时,用带门字(如期门、章门)或海字(如气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脏六腑的俞穴、募穴来治疗,通过这些穴位来调和脏腑气血,达到治疗因脏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疼痛常影响到人的精神,病人烦躁、坐卧不安、失眠等。这就是疼痛影响到人的神明,影响到心。也有一些疮疡疼痛,兼有红肿,而又烦躁,是疼痛影响到血脉,而心主血脉、主神明,也同时影响到心的表现,因此
病机十九条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依据此理,在治痛时不论因脏腑还是因经络,只要病人出现坐卧不安,精神烦躁,脉数尿黄,均配以清心之法(穴如:大陵、间使、心俞。药如: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连翘、黄连),均能取得满意止痛效果。
二、针灸治痛十个立法:简称“十法”
1.疏风止痛法
风为阳邪,性主疏散、伤人肌表,荣卫失调,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风邪,调和荣卫。
穴用:风池、风府、风市。
风池可祛风解表,风府祛风清神,风市祛风通络。此法以治外风为主,疼痛可遍及全身各处,不是固定一点疼痛为特点。有汗、脉缓、头痛、腰痛、四肢痛因外风者都可应用。
2. 散寒止痛法
寒为阴邪,性主收引,伤人皮毛,腠理收缩,经络失畅,以致疼痛,治用散寒通络,行气止痛。
穴用:大椎、后溪、昆仑。
大椎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能助阳以散寒。后溪是八脉交会穴,能通督脉。昆仑经足太阳膀晩经由上向下夹脊循背,寒邪伤人,首犯太阳。三穴共奏宣散寒邪,行气止痛之效。
3. 祛湿止痛法
湿邪粘腻,易阻气机,滞在上常见头晕,滞在躯干常胸闷、腹胀。湿流四肢则胀痛,治疗均应祛湿消肿止痛。
穴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中脘、三阴交可祛湿健脾,足三里升清降浊,消肿祛湿。三穴共奏健脾、行气、祛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4. 行气止痛法
气滞则痛,古有形伤肿,气伤痛之说,此处气滞,一指肝气郁结,二指思则气结,治当疏肝行气止痛。
穴用:肝俞、期门、阳陵泉。
肝俞、期门为肝的俞募配穴,可疏肝理气止痛。阳陵泉是胆经合穴,可舒肝利胆。以上配合可治胸胁疼痛、胃气痛、四肢走注疼痛。
5. 活血止痛法
跌打损伤、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发为疼痛,多为刺痛,其痛有定处,昼轻夜重,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穴用:尺泽、委中、膈俞。
上肢及上半身瘀阻,常用尺泽放血,下肢及下半身瘀阻,常用委中放血,膈俞为血之会穴。三穴能活血化瘀,何处瘀阻,再配合局部取穴。
6. 温中止痛法
寒邪直中,或从内生,常致脘腹疼痛,治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如胃脘痛、腹痛、痛经因寒者,均可使用。
穴用:中脘、气海、脾俞。
灸中脘、气海,可温中下二焦,散寒行气;脾俞针灸并用,温运脾阳,散寒行气止痛。
7. 消导止痛法
食滞中焦,或停肠胃,常致便秘、腹胀、脘腹疼痛、嗳腐吞酸,故须消导食积,通肠导滞,腑气通畅,胀痛可止。
穴用:中脘、天枢、足三里。
中脘调胃,天枢通肠,足三里能升能降,通胃腑以下行,增胃肠之蠕动,饮食积滞可下行,脘腹疼痛可以消除。
8. 养血止痛法
外伤手术出血,或产后失血过多,常致筋脉失养而疼痛,有时疼痛游走无定处,治要养血荣筋止痛。
穴用:肝俞、脾俞、阳陵泉。
肝藏血,脾统血。肝俞调肝血以养筋,脾俞益脾而增饮食生气血。阳陵泉为筋会,可舒筋利节止痛。何部痛甚再局部配合选穴。
9. 清热止痛法
诸痛痒疮,皆属心火。火邪热盛,肌肤肿胀,血行不畅,则易疼痛,诸如炎症的红、肿、热、痛。
穴用:十宣、大陵、丰隆。
十宣放血泻脏腑热,丰隆从阳明以泻六腑热。热去肿消,经通痛止。
10. 补肾止痛法
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损,则筋骨疼痛,外受寒邪,则疼痛加重。治应补肝肾,强筋骨,肾气充实则筋骨不痛。
穴用:肝俞、肾俞、太溪、大杼。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损,筋骨失养,常致腰膝疼痛。若兼见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脉沉细弦,则可应用此法。
小结
以上“三则”、“十法”,仅是个人经验之总结,不是针灸治痛之全部,选穴亦为自己常用穴为例。
读者不必拘泥,也可依法再立穴位。
如因风寒而致腰腿痛,可用大椎、后溪、风池、秩边,取相贯之经的原穴京骨。如痛的精神不安者,再配大陵、间使。举例供参考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