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能治多种疑难杂症的名方——名老中医张显臣60年难病奇治经验
2023-06-21 20:48:35
补中益气汤的妙用
作者/张显臣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一)顽固性呃逆
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1979年8月17日求治。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脉虚无力,脉来五至,寸部几不应指。证属气血亏损,阴阳皆虚,只有补气方能止血。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50克,红参15克(切片),炒白术25克,炒当归15克,炙甘草15克,乌贼骨(煅末)30克,田三七10克(打碎块),鹿茸2克(炙,研粉,分2次随药冲服),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6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时月经刚来,服药3剂,月经即净。服完6剂后,又来求治。再开给上方10剂,嘱两个星期服完。三诊时精神、体质均大有好转。共服上方30剂,月经正常,身体恢复健康。
笔者用上方治疗因气虚下陷所致的月经过多症,计27人,时间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3年4个月,用药少则10剂,多则45剂,均告痊愈。在治疗时上方的药物分量应因人而异。
(三)眩晕
眩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补中益气汤所治者是气虚血亏、清阳不升所致的眩晕,诸凡老年脑动脉硬化、大脑供血不全、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所致者,均有很好的疗效。
刘某,男,50岁,中学教师。3年来眩晕常在坐起、大便后站立、劳累时发作,有时需卧床休息,连翻身都使眩晕加重,有时手足麻木,出冷汗。西医检查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治疗无效。后又请中医诊治,更医多人,服中药100余剂,收效不显。于1978年10月24日求治。见其体质尚可,饮食亦正常,自述怕冷,夜间手足麻木,此即气虚血亏,清阳不升所致。
处方:柴胡10克,升麻7克,生黄芪30克,陈皮10克,太子参20克,炒白术2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明天麻15克,生甘草10克,大枣10个,生姜5片。6剂,水煎服。
二诊时已不再眩晕,前方生黄芪增加至50克,加五味子12克,嘱其再服12剂。两年后陪同友人去我处求医,自述上方服12剂后,夜间手足麻木消失,自己又服了3剂,上述症状全无,一直很好。
(四)胃下垂
该病是指胃壁肌肉无力致使胃的位置低于正常的解剖位置而言。临床上以下垂的程度而分为3度。Ⅰ度:胃小弯低过髂嵴连线下0.1~1.5厘米,胃下极低于髂嵴连线下6~7.5厘米;Ⅱ度:胃小弯低于髂嵴连线下1.6~4.5厘米,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7.6~10厘米;Ⅲ度:胃小弯低于髂嵴连线下4.6厘米以上,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10.1厘米以上。胃下垂属于中医“胃下”“胃缓”的范畴。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胃部下坠感为主,且食后症状明显加重。病久者有心悸气短、头晕乏力、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因此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是首选之方,往往投药即效。
李某,女,58岁,农民。患者腹胀、腹痛、肠鸣、便溏、下坠感,食后和劳累后加重,平卧可使症状减轻,已2年3个月。经钡剂X线检查,诊为Ⅱ度胃下垂,以往经中西医治疗收效欠佳。于1985年12月求治。见患者身体痩弱,面色憔悴,精神困顿。诊脉四至,寸不应指,舌淡红。开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柴胡15克,炙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当归20克,炒白术30克,红参12克,炒枳壳5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5克,大枣10个,生姜5片。6剂,水煎服。
二诊时,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饮食、精神均大有好转。效不更方,嘱按上方再服12剂。
上方服完,症状消失,体力、饮食亦基本趋于正常。再经钡剂X线检查,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以上,胃下极在髂嵴连线下6厘米以内。
补中益气汤不仅可以治胃下垂,而且诸凡脏器下垂之症均可治之,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因为这些病的发病原因均与气虚下陷、无力举托有关。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升阳的好方子,用之得当,无不奏效。但在使用时如加上炒枳壳50克、桔梗10克,收效较原方更为理想。
(五)廿年哮喘一朝除
此节题目,是一位哮喘患者被治愈后所送锦旗上的赠言。
哮喘一症,甚为棘手,若要彻底治愈,真是谈何容易。常常是发作时就治疗,缓解后就停药,这样反反复复成了终生难愈之疾。哮喘一病,实分两端,即哮症与喘症。《医学正传》云:“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因临床上两者常相并存在故称为哮喘。其发病与肺肾的关系至为密切,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由风寒、痰饮、火邪阻塞于肺,致肺气失于宣降者属实;因素体虚弱或病程日久,元气亏损,致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者属虚。在临床上又分实喘、虚喘、寒喘、热喘等型。但临床上常是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多,单独出现者少。
笔者的临证体验是,如病程日久而又以喘症突出者,在治疗时应以补益中气为主,佐以化痰或清痰或涤痰之法。因为喘者为气促不足以息之谓,之所以要张口抬肩,是频频提气以自救也。若中气充足,能使肺之斡旋开合有力、有律、有序,哪里还会有喘促气急之患?笔者每遇哮喘以喘为突出病象者,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每每投药必中,而收事半功倍之效。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哮喘,遇热而喘者,加清热化痰之品,如北沙参、麦冬、百合等;遇寒而喘咯痰清稀者,加法半夏、干姜、辽细辛之类;若喘而痰多者加葶苈子、白芥子、牡蛎等。今举一例20年哮喘,服药50余剂而彻底治愈之案。
段某,男,25岁,四川人,深圳伟康公司工人,1993年5月27日求治。患者3岁时患麻疹,从此而得哮喘之症。20年来,一年四季少有宁时,每逢天气变化气喘就加重,特别是5~9月炎热季节,气急喘息明显。症见:面目黧黑,身体消瘦,两眼大而有点外突,颈微缩短,两肩上抬,前胸明显高隆,上至三楼就气不接续,说话气短无力,脉细数,舌淡胖有边痕。随身携带止喘气雾剂,每日至少要喷6~8次。大便时溏时干,饮食尚可。因病22年之久,久则必虚,中气不足,故时时提气。处补中益气汤加味。
处方:升麻10克,柴胡15克,生黄芪80克,焦白术25克,当归20克,陈皮15克,红参10克,北沙参30克,辽五味15克,甜百合50克,生甘草15克,大枣10个,生姜5片。
水煎,分2次服,早晚饭1个小时后温服。同时每日用淮山药粉40克,分2次,用开水冲熟成稀粥,加白蜜一匙服下。
二诊时上述各种症状均明显减轻。以后均以上方为主,加葶苈子、桑白皮二味,共服中药50余剂。症状消失,体重增加了5千克,自感精力充沛,爬山跑步不再有喘促气急的感觉。1993年7月20日,患者送来锦旗一面和感谢信一封。
(六)视力减退
这里所说的视力减退是指因平常不注意用眼卫生而造成的视力衰弱。如看书写字时的距离太近,或者姿势不良,或在光线不足的环境内看书写字时间太久,使眼睛过度疲劳,逐渐地令视力减退或变成假性近视。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收效甚好,多数患者可恢复原有的视力。
《内经》云“目得血而能视”,就是说眼睛的功能是靠血液滋养的。人的眼睛若使用不得当亦会造成劳损,使血液的供给不足,致使视力减退而且易于疲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盛则血亦盛。补中益气汤,功能补益中气,升发清阳,可以治疗视力减退,包括青少年的假性近视或轻度的近视。
邝某,女,15岁,广东省东莞市人,初中二年级学生。因看书写字的距离太近而变成近视,已戴上近视镜3个月。1989年3月求治。患者身体发育良好,令其去掉眼镜看5号小字的文章,眼睛离字15厘米左右方可看清楚。于是交待其以后看书写字应注意的事项,又给开方如下:
柴胡10克,升麻7克,菊花15克,生黄芪25克,生白术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太子参30克,大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生甘草10克,大红枣5个,生姜3片。每周5剂,每剂煎2次。
4月2日其母来代述,视力明显好转,嘱按原方再服10剂。服上方共20剂,去掉了近视镜,视力恢复正常。
笔者1985年在合肥开设门诊,由于室内的光线不足,大约3个月的时间,视力迅速下降,怕光、干涩,10米以外视人就感面目模糊,在阳光下走路几乎不敢睁眼。去眼科作检查,诊为“视神经萎缩”,心中着实有点紧张。对于一个惯于看书写字的知识分子来说,眼睛的功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开始服杞菊地黄丸,每次15克,每日2次,服半个月,毫无疗效;又服石斛夜光丸,并照说明书用量加倍服一个月,亦无效。沉思多日,受“目得血而能视”的启示,用补中益气汤和杞菊地黄丸两方合用,每周服5剂,共服30余剂,恢复了原来的视力,不再干涩、怕光,100米以外可以看清人的面目。以后每遇视力疲劳或干涩就服几剂补中益气汤和杞菊地黄丸,视力便很快恢复。今将笔者所服用之方开列于下。
柴胡15克,升麻12克,生黄芪30克,人参7克,生白术25克,当归15克,菊花20克,枸杞子30克,熟地30克,云苓15克,山药20克,泽泻12克,山萸肉15克,生甘草10克。
以上用量可因人而异,进行增减。
(七)抗衰老、
提高免疫
若用来抗衰老,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加上对症之药,如肥胖者可加生山楂,大便秘结者加决明子,血压高者加生山楂、葛根,血压偏低者加白芷、五味子等。
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疑难杂症,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历代医家记述甚多。清代医家陈修园对补中益气汤所写的歌诀可谓是出神入妙,可启迪后人。其歌曰:“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阳虚外感亦堪珍。”笔者受此歌的启发很多,临床体验,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等方面,确实有着独特的功效。
人体的防御功能之所以会减退,免疫功能之所以会低下,人体本身的老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原因,但劳伤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人的活动生息,一是体力劳动,一是脑力劳动,这两种劳动的强与弱,都要消耗人的精气神。精气神的产生于先天,充实发荣于后天,即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始之于父母,后天之气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实之。人过于劳神或过于用力气,首先造成的是内伤,使机体正气受损,这样疾病便会乘虚而入了。大病—次,人体的老化亦会加进—层。若在劳倦内伤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始,服补中益气汤就可使内伤不发生或始发之内伤很快得到治愈。下面叙述一下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机理。
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黄芪味甘,微温,入肺脾二经。其功能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具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笔者在处方时一般用量为20~30克,最大剂量用到150~250克,且未见过有什么毒副作用。
参、术、草健脾益气为臣。人参味甘,微温,亦入脾肺二经,功能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生津止渴,安神宁志。药理研究证实,人参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并有改善心肌的营养不良,消减冠状动脉硬化等作用,是治疗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的良药。
笔者在处方时常用量3~10克,若遇到肺有郁热咳吐黄痰者,加适量的麦门冬即可,也可代以三四倍之量的太子参或党参代替,但均不如人参功效好。白术味甘、苦,性温,入脾胃,功能健脾和中,燥湿利水。药理研究证实,白术具有降低血糖、抗凝血等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入肺脾,功能补脾和胃,祛痰止咳,解毒止痛,调和诸药。当归补血和血养血,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理研究表明,当归能调节代谢过程,增加肝脏的耗氧量,改善末梢神经和血管的功能,并有较明显的镇痛和降压作用。陈皮之用在于理气开胃,以消除参芪术草及当归之滞。升麻、柴胡为使,两药并用可升发脾胃之清阳,与陈皮合用,具有升清降滞之妙。
《医宗金鉴 • 杂病心法要诀》,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其歌诀深入浅出,笔者诵读,深受启迪,今照录于下。
补中益气升阳清,热伤气陷大虚洪;
头痛表热自汗出,心烦口渴畏寒风;
困倦懒言无气动,动则气高喘促声;
保元甘温除大热,血归气术补脾经;
佐橘降浊散滞气,升柴从胃引阳升。
若用补中益气汤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增强机体的功能,可小制其量,每周三四剂,连服三五周,自会大有补益。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