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湿滞互结证,如何辩治?
2023-09-12 19:00:49
张西俭平脉辨治湿滞互结证经验
全国名中医张西俭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辨证论治,辨在病机,而病机之明,在于结构,法随机立,方随法定,强调脉诊在病机结构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提出按脉气脉质统论28脉,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总结了新的脉象,如郁脉、梭形脉、糊脉、亢脉、劲脉等。
湿滞互结证的临床表现
湿滞互结证临床有主症和兼症之分。主症为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胃脘痞满、口臭、纳呆、大便溏黏等湿浊中阻和伤食证混合的特征,其主脉以关、尺部和中沉位脉气郁束内壅为特点;其舌苔无论厚薄或多寡,必见腻象,而且大多腻而粗糙少津。化火上炎者表现为头面、心胸、耳廓生疮红肿、面部痘疹;懊憹、头目昏胀、心烦易怒;肢体关节的红肿热痛、手足心发烫;尿浑、尿浊、崩漏、外阴发肿;皮肤风团,丘疹累累,出血红斑、紫癜;口干舌燥、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其兼症则根据外感,内伤之不同,变化各异。
湿滞互结证诊断要点
张西俭明确提出了湿滞互结证的诊断要点:①脉象:郁和(或)弦和(或)细;有力和(或)耐重压;尤以郁脉的出现为典型,郁脉的具体表现为脉体扩张和回缩时幅度受限,有一股内力抵抗脉道的张缩运动,从而在指下产生一种脉道运动郁束的感觉。②舌象:苔黄糙腻和(或)少津;③水湿、食积互结停滞中焦:脘腹胀闷,胃脘胀痛,头身困重,不思饮食,大便不爽,恶心反酸;④中焦气机逆乱:口干口苦、头晕、耳鸣、心胸烦闷等上焦症状,或如小便黄赤,月经过多、带下浊赤、水肿等下焦症状。符合上述四项中任意三项即可诊断。
典型医案
李某,男,72岁,2017年1月31日初诊。
脉象:双手脉缓滑下盛,寸部脉细,关尺部脉趋盛,尺部脉气尤盛,呈滑大兼小满,但重压尺脉无,余力不足。苔薄微黄腻,少津,苔面布纵向细纹,舌红。4个月来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心烦,坐卧不安,中脘灼热,伴恶心欲呕,大腿、髋关节酸痛不宁,曾至重庆某三甲医院检查,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具体不详,询大便正常。
诊断:(湿滞互结,化热化燥化风型)懊憹。
方药:柴胡10g,黄芩18g,法半夏10g,茵陈30g,蚕沙15g(包煎),莱菔子30g,佩兰10g,川厚朴15g,石菖蒲10g,淡豆豉15g,栀子10g,生山楂15g,石斛30g,鱼腥草30g(后下),淡竹叶15g,排风藤15g,4服,1服/天,水煎服,嘱其清淡饮食。
2月4日二诊:双手脉缓滑,关尺部脉象已无下盛和满象,仅左侧关尺部脉象滑气较其他部位为重。苔薄黄略糙腻,仍少津,药后诸症显减,湿滞互结未消尽。方药:上方加荷叶15g,北沙参30g,天花粉15g,2服,1服/天,水煎服。
3月5日三诊:仅近半月中,曾呕吐两次,余无所苦,脉舌相似,程度减轻,予清热化湿,和胃调气方善后。石斛30g,茯苓15g,佩兰10g,法半夏10g,苏叶10g,黄连10g,竹茹15g,枇杷叶10g,三棱10g,莪术10g,佛手10g,生山楂10g,蒲公英30g,芦根15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4服,1服/天,水煎服。
按:
患者初诊双手脉缓滑下盛,缓为气机郁滞,滑为阴性而有形之邪(湿、痰、滞等)内盛;寸部脉细是气机受阻不能升畅上焦;下盛提示有形邪气痹滞交争于中焦,下焦气血留滞郁结;同时,阴邪久稽,化热伤及正气,故而有余力不足之感。苔薄微黄腻,少津,苔面布纵向细纹是中焦积滞,湿热相互胶结,进而化燥伤胃阴所致。患者平素多食油腻之物,又少动,且年老之人元气不足,升腾无力,致使湿滞盛于下,郁而化火、进而化风、化燥。其心烦,坐卧不安皆是火性炎上,风性主动,扰动心神所致;中脘灼热,恶心欲呕为湿滞互结于中焦化热上攻所致;大腿、髋关节酸痛不宁为湿热下趋,脉络不通所致。符合前述湿滞互结证之诊断要点,故其核心病机为湿滞互结于中下焦,郁而日久化热,邪热上攻,灼伤津液化燥,邪热亢奋不宁则化风,形成湿热积滞壅于下,化生热、燥、风攻窜于上。治疗大法当为燮理枢机使气机流动,兼以清化湿热、消食化滞,其化热、化风、化燥则酌加清热息风润燥之品。处方以柴胡入肝胆,条达疏发,解肠胃心腹间结气。黄芩苦寒入肝胆,降泻清热,自里达外之热,两药合用,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共为主药。半夏温散,降中焦逆气而和胃健脾,茵陈、蚕沙、佩兰、厚朴、石菖蒲化湿清热,气味芳香,条畅气机;莱菔子、生山楂消食滞;淡豆豉与栀子取栀子豉汤意,《伤寒论》云:“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用栀子豉汤加鱼腥草清化胸膈郁热,石斛润燥,排风藤祛风。湿滞互结则阳气不通,“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故加淡竹叶清热利尿通阳。这样全方达到燮理阴阳枢机,清化湿热,阳气通畅之功。
患者服四服后症状明显好转,心烦坐卧不安等症状消失,关尺部脉象已无下盛和满象,仅左手关尺部脉象滑气较其他部分为重。提示互结的湿滞已经明显松解。脉仍缓滑是湿邪仍在,阳气受困,加荷叶以升发阳气,加北沙参、天花粉清热润燥,和胃调气善后。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