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疗耳鸣思路
2023-09-22 18:03:34
阮士怡治疗耳鸣思路
国医大师阮士怡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年,常化裁经方,自创效验方,形成了独特的诊疗风格,尤其对冠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多数中医学者支持耳鸣为肾虚证,治以补肝肾为主,亦有从肝、胆、脾、心、气血辨治耳鸣者。阮士怡治疗耳鸣,不局限于肾虚,既重视心、肝、肾三脏精血亏虚之本,又不忘胆火、痰热、瘀血等标实,标本兼顾、多脏同调,临床多获佳效,现将阮士怡治疗耳鸣的临证思路介绍如下。
耳鸣多重肾、肝、心
《黄帝内经》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脱精者则耳聋。”《杂病源流犀烛》载:“耳鸣者,聋之渐也,惟气闭而聋者则不鸣,其余诸般耳聋,未有不先鸣者。”均提示耳聋与肾虚关系密切。《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络肝,属胆,循胁里……”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故致耳鸣,均说明了耳与肝胆的联系,因此,临床中不少医家从肾、肝胆论治耳聋、耳鸣疾患。
《黄帝内经》曰:“心通窍于耳,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清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曰:“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心血濡养耳窍,心血健旺则耳聪目明,若心虚血耗,心阴亏虚或久病耗伤阴血,阴血不足,血不达耳窍,耳脉不充,神不内守,则耳失静谧,发为耳鸣。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如心肾两亏,肝阳亢逆,与内风上旋,蒙而为耳鸣暴聋者……因症施治,从虚从实,直如庖丁之导空矣。”故而心火旺盛、心阴不足、心肾不交等均可致耳鸣,可见心与耳鸣的发生关系密切。阮士怡认为,耳鸣的发生责之肾、肝、心三脏,应首辨虚实。耳鸣以虚证者为多见,虚证耳鸣,多起病缓,病史长,多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辨证不忘痰、火、瘀
王节斋《明医杂著》曰:“耳鸣证……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提出耳鸣不可拘泥于肾虚,阮士怡临证多重视患者肝气不舒、肝胆火旺等因素对内科疾病的影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杂病源流犀烛》曰:“有怒气厥逆,气壅于上而聋者。”故而临证治疗耳鸣,不忘肝胆疏泄失调之因。肝胆枢机不利,引起气壅不通,经气闭塞,壅则窍闭神匿,内外不通,亦可致耳聋耳鸣,治当以清肝泻火、行气活血为主。《医林改错》载:“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临证常配当归、赤芍、丹参、川芎、路路通等,养血活血通窍。
久病患者病程较长,精神情绪多受影响,睡眠饮食也受波及,因而亦可见肝郁脾虚之证,加之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又多夹瘀、夹郁、夹痰、夹湿。故虚证耳鸣虽以虚为主,但又兼夹实邪,虚实夹杂,多脏同患致病。
治宜标本兼顾,多脏同调
《古今医统大全》云:“凡用清痰降火之药,须兼味辛行气通窍之药,方得治法之要……有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亦不能开其塞;有急补气虚则火愈上,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细细平治,自然痊愈。”盖耳为清空之窍,清阳交会流行之所,如有水衰火实、肾虚气厥者,或受风热火郁之邪侵袭,或痰热、瘀血阻滞,则皆可致耳鸣失聪。阮士怡治耳鸣,多以滋补心、肝、肾之阴治本,兼顾清热化痰逐瘀治标,标本兼顾、多脏同调,使清静灵明之气上走清空之窍,则耳鸣除矣。
典型医案
患者,女,44岁,2014年6月12日初诊。诉耳鸣伴眩晕1年。患者1年前患突发性耳鸣,呈高音调,耳部堵塞感、胀闷不适,伴眩晕,劳累、饥饿后加重,平日性情急躁易怒,发作时以右耳明显。2013年10月15日检查听觉功能正常,前庭功能检查示:垂直半规管高频功能减退。后给予针灸、中药治疗,处方以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类,未见明显缓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5年余,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病史,平素血压偏低。末次月经2014年5月26日,周期28天,月经先期6天左右,行经3天,量中等,有血块。血压:80/55mmHg。现耳鸣,呈高音调,耳部堵塞感、胀闷不适,伴眩晕,纳可,寐后易醒,口甜,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诊断:(心肾阴虚、胆火上炎型)耳鸣。
方药:党参10g,天冬10g,五味子10g,葛根15g,女贞子20g,墨旱莲15g,鹿衔草10g,川芎10g,地龙15g,茜草10g,酸枣仁30g,合欢花10g,甘草6g。7服,每日1服,水煎服。
6月19日二诊:
耳鸣症状较前减轻,时耳鸣如蝉、头晕,每于劳累后耳堵、头晕明显,纳可,夜寐差、易醒,二便可。舌暗、苔少,脉沉细。血压:90/60mmHg。
诊断:(心肾阴虚、气血不足兼血瘀型)耳鸣。
方药:炙黄芪20g,阿胶15g(烊化),银杏叶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百合15g,女贞子20g,墨旱莲15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15g,甘草6g。7服,每日1服,水煎服。
6月26日三诊:
耳鸣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偶于夜间耳鸣持续性发作,耳部堵闷感,伴头晕,听高音频后不适,汗出,纳可,夜寐欠安,大便不成形。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血压:90/60mmHg。
诊断:(心肾阴虚、气血不足兼血瘀型)耳鸣。
方药:党参10g,麦冬10g,炙鳖甲30g(先煎),三棱10g,莪术10g,川芎10g,刺五加10g,沙苑子10g,女贞子20g,墨旱莲15g,地龙15g,蝉蜕6g,甘草6g。
上方对症加减,继服3个月余,耳鸣症状明显缓解,急躁易怒情绪、低血压及月经先期症状亦随之逐渐改善,经期3~5天,经量可,血压维持在90~100/60~70mmHg。
按:
《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心肾两亏,肝阳亢逆,故阴精走泄,阳不内依,是以耳鸣眩晕。病虽在肾、心、肝,然其实由于郁,故平日性情急躁易怒,郁则肝阳独亢,令胆火上炎。患者病情每于劳累与饥饿后加重,说明耳鸣属于本虚为主之证。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皆为心肾阴虚、胆火上炎之象,故治宜滋补心肾之阴兼清少阳之郁火,以“胆经亦络于耳也”。
初诊方中党参、天冬、五味子益心气,养心阴;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肾阴;鹿衔草甘温,可养阴补肾,强筋健骨且可止血;葛根轻清升散,药性生发,升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与川芎相伍,活血通络,引药上行;地龙性走窜,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效;茜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止血而不留瘀,且苦寒清肝泻火;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合欢花解郁安神,理气活络;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二诊辨为心肾阴虚、气血不足兼血瘀之证。方中重用炙黄芪以益气补血,黄芪补气,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盖气无形,血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将黄芪用于补肾、补血药之中,为血中之气药,血得气而速生,自能助之以生血。重用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当归补血活血,《本草正》谓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可活络。阮士怡将黄芪与阿胶、当归配伍使用,以求气血双补。加用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银杏叶活血化瘀,止痛,与川芎、地龙相伍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全方共奏滋养心肾、益气养血兼活血化瘀之功。
三诊气血不足兼血瘀,方中沙苑子补肝益肾,明目固精,与女贞子、墨旱莲相合,滋补肾阴之效倍增。刺五加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鳖甲滋阴清热,软坚散结,味咸入肾,具有滋阴益肾、散结消痞、强筋健骨之功效。然世人只重其软坚散结之功,而轻其补肾强筋骨之效。阮士怡方中重用鳖甲除取其软坚散结、滋阴清热之效,同时收到补肾填精之功,用于本案耳鸣堪为妙用之法。三棱、莪术破血行气,与川芎、地龙四药相合,活血作用倍增。后经3个月余巩固治疗,诸症逐渐改善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