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2000年8月~2002年3月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儿童睾丸鞘膜积液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年龄3~12岁,病程2个月~8年。主要表现为阴囊内有卵圆形肿物,逐渐增大无痛,
但有下坠感,局部检查肿物边界清楚,上端细窄呈囊性感无压痛,液量多时不易扪及睾丸,液量少时可于其后下方触知.透光试验常为阳性。
治疗方法:
荔枝核8~10g,白蔹8g,小茴香10g,橘核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此为8~12岁患儿用量,可根据年龄加减药量。
治疗效果:
本组经10~20天治疗均获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
典型病例:
李某,男性,9岁。左侧睾丸鞘膜积液5年,逐年增大,曾就诊于大医院认为须做手术治疗,因患儿恐惧手术而来要求中药治疗。予上方服用12剂后,积液消失而愈。
体会:
儿童睾丸鞘膜原是腹膜内囊内物的伸延,从腹股内环和睾丸上方两处开始闭合,使精索部变为纤维索。仅留下睾丸部的鞘突而形成鞘膜囊,囊内有微量液体。当囊内积液过多或精索鞘突未闭合或咳嗽用力过度而发生积液时,即形成鞘膜积液。本病属中医水疝范畴,因水湿潴积所致。荔枝核有行气,散寒之功效;白蔹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小茴香可理气止痛,调中和胃散寒;橘核能理气散结止痛。上药共用起到理气散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本疗法简单方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附
验方1:肉桂8g,煅龙骨12g,五倍子12g,枯矾12g,加水600ml,煮沸30min,滤出药液,冷却后浸湿纱布,敷于患侧阴囊,每次30min,每日2次,连用7日。
验方2:五倍子30g,枯矾30g,焙干共研细末,分为10份,加适量氮酮,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患侧阴囊,外加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5~10日后多数患儿鞘膜积液消失或减少,再巩固治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