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搜风止咳方
组成:炒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杏仁10g,生地黄10g,南沙参10g,炙枇杷叶10g,胆南星10g,紫苏叶15g,炙僵蚕15g,蝉蜕6g,桑叶20g,炙蜈蚣2条,生甘草4g。
功效:滋阴润肺,疏风散寒,搜风化痰。
主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阴不足、风痰互阻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250mL,分2次服。
方解:方中南沙参、生地黄养阴润肺;紫苏叶、蝉蜕、荆芥、防风疏风散寒;蜈蚣(或地龙)、僵蚕、桑叶、胆南星搜风解痉化痰;桔梗、杏仁、枇杷叶宣肺祛痰、止咳平喘。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肺、疏风散寒、搜风化痰之功效。
加减:胸闷苔腻者,酌加瓜蒌10g、厚朴10g、薏苡仁30g等宽胸、燥湿、化痰;咽痛者,酌加玄参10g、射干10g、锦灯笼10g等清肺、解毒、利咽;口干咽燥者,酌加麦冬10g、石斛10~20g等滋阴生津;咳嗽迁延不已,酌加赤芍15~30g、桃仁10g、百合20g、炙百部10g、炙紫菀10g、川贝母5g、旋覆花10g等化瘀、润肺、止咳、降逆。
2验案举隅
郑某某,女,36岁。2019年9月16日初诊。
按语: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又称隐匿型哮喘或咳嗽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或伴少量黏痰。咽痒则咳、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多数患者有过敏史。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风咳”“痉咳”“百日咳”等范畴,病位在肺,与脾、肾、肝相关,病机常为肺阴不足、风寒夹痰,病久亦可夹瘀。治疗以滋阴润肺、疏风散寒、搜风化痰为主。临床常从治风入手,适当运用虫类药。
本案患者慢性咳嗽病程较长,经西药及中成药治疗不效,故寻求中医治疗。初诊时证属肺阴不足、风痰互阻证,正合“搜风止咳方”之方证。二诊时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口干、痰黏色白,故去疏风之蝉蜕,加石斛滋阴生津,胆南星化痰息风。服药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故予养阴润肺之沙参麦冬汤加减以巩固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蝉蜕、地龙、僵蚕、蜈蚣均有抗过敏、解痉作用,旋覆花对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对抗作用。搜风止咳方既养阴润肺以治本,又疏风散寒以治标,故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