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脑鸣与耳鸣辨治
2024-01-14 08:16:39
张洪义教授为天津市名中医,全国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究项目指导老师。对于脑鸣与耳鸣患者,张教授通过先定病位,次辨虚实,再别脏腑论治,临床收效甚佳。
1. 脑鸣与耳鸣病机
肾藏先天之精,补益脑髓,开窍于耳。诸髓皆属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故称“髓海”。肾开窍于耳,耳窍有赖于髓海的充养,肾气和则耳能闻五音。《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精不足可致髓海失充、耳窍失养,故见脑鸣如蝉、耳鸣如潮。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本开窍于舌,而舌并非为窍,故有“心寄窍于耳”之说。《严氏济生方·耳门》曰:“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聤耳,或为焮肿。”
《古今医统》曰:“心虚血耗,必致耳鸣耳聋。”故心火暴盛、心虚血耗时,皆可以有耳鸣表现。
肝气通于耳,胆经上络于耳,肝胆互为表里之脏腑。肝胆气机通畅,则耳聪能听。肝胆气郁,上逆冲犯两耳,可致耳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气郁化火、感受热邪、素体阳盛,则鸣声如风如雷,甚至突发耳聋。《杂病源流犀烛》曰:“肝胆火盛,耳内蝉鸣,渐致耳聋。”肝主藏血,耳受血而能听,肝血亏虚耳窍失养,亦可导致耳鸣。
2. 辨证论治
患者就诊时所述“耳鸣”症状,医者当辨其是脑鸣还是耳鸣。脑鸣多由肾精亏虚所致,常见于中老年人,多伴见一派肾精不足之虚象。患者常述鸣响之声自脑后枕部及两侧颞部传来,如蝉鸣声、风声、流水声、蟋蟀声,或有间杂,绵绵不绝,回荡不休。脑鸣的同时常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遗精滑泄等症状,舌象多见色淡红少苔,脉多细数。治疗肾虚脑鸣以补肾填精为主,兼顾补益气血。处方以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由于脑鸣常于夜深人静时发作,患者心烦躁扰,夜寐不安,精气无以充养,长此以往更加重了脑鸣症状。故方中常加入磁石、朱砂、夜交藤、合欢皮等药物以安神定志助眠,夜寐得安,精气有所充养,则脑鸣症状可迅速缓解。
耳鸣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病机也较复杂。张教授认为诊治耳鸣首当由其兼证辨明虚实。耳鸣之实证,患者常述耳中突发鸣响,声调高、音量大,如雷轰鸣,如擂战鼓,躁扰难忍。虚证耳鸣则起病较缓,鸣声弱而缠绵,如蝉声,如风声。实证耳鸣常伴有实火表现,若心火亢盛,则有面赤口苦、心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若耳鸣由肝胆二经而起,或肝气郁滞,或胆火上炎,可有口苦咽干、胁部疼痛、情志躁怒、脉弦有力等表现;而肾虚之耳聋,则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滑泄等症状。在治疗虚证耳鸣时,常使用具有升举清阳之气的四味药物升麻、柴胡、葛根、黄芩,使得清气升提,耳道气机通利,耳窍得以濡养,则耳郭清静,不闻噪声。心火亢盛、心阴亏虚者,张教授惯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莲子清心饮,清心养阴,避免过用苦寒耗伤人体津液正气。肝胆火旺者,多用龙胆泻肝丸加减,尤喜用川楝子一味药物,疏肝泻火,《神农本草经》言其“引火毒下泄”,使得耳窍郁火得清。肾虚耳鸣者,则治以补肾填精,气血并补。耳鸣常于夜间静谧时扰人安眠,张教授亦于方中配伍安神助寐之品。
3. 病案举例
3.1
女,60岁。2013年3月6日初诊。
患者自诉脑鸣如蝉,时有时无,午夜尤甚。平素气短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刻诊形体消瘦,面色黯淡少华,舌暗,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肾精不足,气血亏虚。
治法:益肾填精,养血益气。
处方:蔓荆子12 g,杜仲30 g,怀牛膝30 g,白芍30 g,炙甘草12 g,太子参30 g,炙黄芪12 g,知母12 g,黄柏12 g,赤芍20 g,红花12 g,鸡内金12g,清半夏12 g,夜交藤30 g,合欢皮30 g,石菖蒲12 g,龙骨30 g(先煎),生石决明(先煎)30 g。日一剂,水煎服。嘱其调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二诊(3月14日):药尽七剂,患者诉脑鸣夜间减轻,舌淡,脉细弱。原方加地骨皮12 g,磁石(先煎)30 g,山茱萸30 g。医嘱同前。
三诊(3月20日):续服药七剂后,诉脑鸣减轻,睡眠改善明显。舌淡红,脉细。仍本前法,随证加减治疗两月,仅偶有脑鸣于劳累后出现,面色润泽,精神状态良好。
按:
患者在脑鸣夜甚的同时出现腰膝酸软等肾精不足的表现,由于精血同源,气血相互滋生,故肾精亏虚日久,气血亦有不足,见神疲、少寐、纳差诸症。故张教授以填精益肾、气血并补为法。蔓荆子味苦辛,性微寒,可清利脑窍,张教授临证常用蔓荆子作引药,直达脑鸣症结所在,疗效确切。杜仲、怀牛膝补益肾经,追本溯源。芍药、甘草、黄芪、太子参共奏益气养血之功,化生后天之精以充先天。鸡内金、清半夏理气和中,改善纳呆症状的同时,亦防诸补药之滋腻。患者因脑鸣日久,精神衰惫,长期少寐,以合欢皮、夜交藤、石菖蒲宁心安神,龙骨、生石决明潜神助寐。久病或有气滞血瘀,赤芍、红花以行气活血,疏通络脉。后期诊治加入磁石,加大安神之力。
3.2
男,63岁。2013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自诉耳鸣3月余,发如潮涌。平素口干口苦,失眠多梦,暴躁易怒,两胁下胀痛,时有吞酸,大便难,两日一行。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辨证:肝火亢盛。
治法:清肝泻火。
处方:黄连12 g,吴茱萸12 g,川楝子10 g,大刀豆12 g,煅瓦楞子30 g,野菊花30 g,金银花30 g,酸枣仁30 g,全蝎6 g,地龙10 g,川牛膝30 g,远志12 g,夜交藤30 g,合欢皮30 g,龙骨30 g(先煎),生石决明(先煎)30 g。日一剂,水煎服。嘱其调畅情志,勿动怒,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二诊(4月17日):药尽七剂,患者诉耳鸣明显减轻,口苦已有改善,舌红,脉弦数。原方加黄芩12 g、青蒿12 g。医嘱同前。后依原方随证加减续服一月,耳鸣消失,睡眠明显改善。嘱其闲暇时可饮绿茶。随访至今状况良好。
按:
本例患者属一派肝经火郁气滞的表现,法当疏肝泻火,兼以安神。方以疏肝经火郁之左金丸为基础,加用川楝子疏泄肝气。大刀豆、煅瓦楞子则针对患者的吞酸表现,此二味药为张教授临证解决吞酸症状所常用,颇见奇效。野菊花、金银花药性清轻,可清头目之热。因患者常烦躁少寐,故用酸枣仁、全蝎、远志、夜交藤、合欢皮以宁心,龙骨、生石决明潜志安神。全方共奏清肝泻火之功。考虑春季为肝气生发之时,故二诊加黄芩、青蒿清利浮火。愈后嘱患者闲时饮绿茶,意在取绿茶色青,有入肝经、清肝火之用。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