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应用风药治疗过敏性咳嗽经验
2024-03-15 09:11:55
杨思进教授是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二级教授,业医数十载,精于中医之道、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临床经验丰富。对内科疑难杂症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
过敏性咳嗽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简称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支气管哮喘。近年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和过敏体质人群的增加,成人发病率及确诊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达1个月,夜间或清晨加重,痰少难咳或呈痉挛性咳嗽,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伴有咽痒,少数有流涕和流泪等症状,或有家族、个人过敏史,气道可呈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呈阳性,常在感冒、运动,或吸入油烟、灰尘、冷空气等刺激后诱发。中医学的古典医籍中无过敏性咳嗽病名记载,但根据临床症状可归纳于“咳嗽”“哮证”等范畴。
风邪内动是过敏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属于“肝咳”“风咳”,多与风邪相关,外风引动内风而成本病。外风先受于肺,内风先生于肝。该病具有发病迅速、阵发性发作、易反复或呈痉挛性发作等临床特点。与风邪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及“其性轻扬,风盛则挛急”的特点相似。一般先感受外风,延误治疗或治疗失误导致外邪不解,郁迫于肺,日久引动内风,风动上扰,内外相合则金钟动摇,宣肃失司,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
清·王旭高言:“凡人必先有内风而后招外风,亦有外风引动内风者。”肝本身也是咳嗽的相关脏腑,如《内经·咳论》所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侧,转则两胁下满。”亦有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利生风,逆乘犯肺,使肺失宣降,痰气相搏,而致气道受阻,肺气阻闭,咳嗽气急而成本病。
重视风药使用确切提高疗效
风药的概念由金元时期的李东垣首次提出,风药具有升、散、透、行、窜、透、通的特点,是传统的解表类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治疗风邪致咳基本大法即“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从生理学上讲,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用药宜平和为贵;肺主气司呼吸,其性轻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宜疏而导之。风药的特点符合以上的治则。
风药辛散解表,祛风透邪 过敏性咳嗽因风邪侵袭,受外风而导致肺气不利,肺失宣发肃降者多见,亦可以与其他邪气相兼为患。但此时的疏风祛邪,当为治疗风邪咳嗽的第一要务。风药皆辛,其性辛温发散,质地芳香而轻薄,可通过药物的温热调畅之性,辛散发汗而将郁闭之表邪从毛孔腠理驱散,使肺卫调,宣降顺,咽喉疏利,疹痒消失,咳嗽自止。临床上多以麻黄、杏仁相须为用。麻黄长于宣肺行气,而杏仁则降气止咳平喘,二者一升一降,相得益彰,疗效显著。亦可因兼夹邪气之不同,加减应用防风、荆芥、羌活、蝉蜕、柴胡等,共奏辛散解肌、宣肺行气之效,使得肺气畅达,咳嗽自止,亦多为应用。
风药胜湿健脾,咳嗽尽早向愈 过敏性咳嗽一般病程稍长,反复发作达一月之久。易兼夹其他邪气,而以兼夹湿邪者多见。究其原因,多因肺主一身之气,且通调水道,肺气郁闭失宣发肃降,水饮不能散布周身,聚而化湿,湿邪聚集日久而成痰。亦因患者病程较长,损伤脾胃之气,脾失运化,内生湿邪,湿邪停聚日久而成痰。正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痰证》所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风药在去除风邪之时,亦能够胜湿,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以其辛散之性燥化凝聚的津液,增强水液的运行,水运行则湿邪退,进而减少痰的生成。如《丹溪心法》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李东垣亦云:“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有培土生金,益气健脾之法。因风药主升,可以升发脾阳,益气调中。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中提到:“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又能助阳气上升……助诸甘辛为用。”升麻、柴胡等升浮辛散之效彰,可鼓舞脾阳、助提中气,配伍茯苓、黄芪、甘草、党参等补益之品,可使其补而不滞,则脾气健,运化常而充营卫,丰肌表,固肺金,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风药药性清扬,引药上行 清·汪昂在《医方集解》言:“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鼻为肺之窍,与咽喉相关,位居人体的高位,需要轻盈之剂以利九窍。风药轻浮升散,疏邪解郁,燥湿化痰,引药上行而利咽开窍,治疗风邪外感疾病疗效甚佳。风药多归肺、肝、脾经,具有调畅气机,通达经络,引气舒展生发之效。柴胡专入少阳经,可调肝气而助肺气的宣降;葛根、升麻等入阳明经,辅助胃中清气上升。临床上将紫菀、杏仁、枇杷叶、前胡及桔梗等与风药相配伍,从而载药上行而入肺络以达到化痰止咳之效;配伍黄芪、茯苓、党参等入肺经、脾经以补益肺脾之气。
典型病案
龚某,女,58岁,2016年5月29日初诊。因反复咳嗽2月余就诊。刻诊:阵发性咳嗽,时有痉咳,咽痒则咳,常因吸入油烟、冷空气等刺激性气味而诱发,伴有气急,少痰,口干,腰膝酸软,鼻塞,发热等症,夜间情绪激动时加重。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诊断:咳嗽(风邪犯肺,肺气上逆)。
治则:滋阴柔肝,祛风解痉,止咳。
方药:炒白芍15g,甘草12g,当归15g,熟地15g,升麻15g,桑白皮9g,地骨皮9g,防风15g,浙贝9g,炙冬花9g,炙紫菀9g,炙百部9g,僵蚕9g,徐长卿15g,钩藤15g,乌梅5g。
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
2016年6月4日复诊: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时有咳嗽,无明显气急,余尚可,舌脉同前,治以前法出入,加仙灵脾15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
2016年6月10日三诊:咳嗽已愈。再予上方3剂巩固疗效,随访2月未见复发。
风为六淫之首,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过敏性咳嗽以反复发作刺激性的干咳为主要表现,该病病机主要是风邪袭肺、气机升降失司。风邪为致病首要因素,故以祛风散邪、宣肺止咳为其治疗原则,《临证指南医案》曰:“若因于风者,辛平解之。”临床上使用风药,以便疏风祛邪、调脾益气、通窍利咽、解痉止咳、搜风透络。辨证配伍使用补益药、止咳药、化痰药等,可获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