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外敷疗法
2024-05-20 07:34:08
操作方法
外敷方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1.如果所用的药物属于干品,不含有汁液,就将药物研为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调和剂(如鸡蛋清、酒、水、蜜等),调成干湿适当的糊状敷用。如果所用的药物本身含有汁液,如大蒜,就将药物捣成糊状敷用。
2.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先将所要敷药的部位用水洗净,待干后将药敷上。若所敷部位毛发较密,可先剪去一些毛发再敷药。有的敷后接治疗要求,还要用纱布或胶布固定,以防药物脱落。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皮肤过敏,易起血疹、水泡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
二、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确定用外敷疗法作主要治疗还是作为辅助治疗。
2.注意调好药物干湿程度,以既不易流脱,又可以粘着为适当。若药物变干,则应随时更换,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3.敷药的温度要适当,一般治寒证宜热(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治热证宜凉。
4.在穴位敷药时,要尽量对准穴位。
5.如果敷药后出现血疹、水泡等,则应洗去药物,暂停外敷,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若水泡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去积水,再涂上龙胆紫药水,盖上消毒敷料。
目翳
穴位:列缺
操作方法:取鹅不食草叶适量捣烂,敷寸口列缺穴,包扎固定。
目赤红肿
方法一
取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生南星、生大黄各30克,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双)。本方适用于新生儿目赤红肿。
方法二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黄连研细末,每次取适量,用水调成糊状,敷于涌泉(双)。
方法三
穴位:囟门
操作方法:取巴豆仁1粒、黄丹1克,研细末,用麻油或蜂蜜调成药膏,敷囟门穴。每天l-2次。
小儿疳积
方法一
穴位:印堂
操作方法:取巴豆仁1粒、甜瓜子7粒、朱砂1.5克,研细末,用麻油调为糊状,敷印堂穴。每天2次。
方法二
穴位:印堂
操作方法:取蓖麻子2粒、杏仁1粒、朱砂1克,捣泥,贴印堂穴。每天2次。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白矾30克研细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敷涌泉(双)。本方适用于虚寒型疳积。
小儿急惊风
方法一
穴位:囟门
操作方法:将皂角数枚放童便内浸泡后,取出烘干研末,用乳汁调成糊,敷囟门上。每日2次。
方法二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代赭石末30克,用醋调成糊状,敷在两涌泉穴,包扎固定,可以镇惊。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杏仁、桃仁、栀子仁、胡椒、糯米各7粒,捣烂,加少许面粉,用鸡蛋清调匀,敷两涌泉穴。如敷药处皮肤出现青色,即可取下药物。
子宫脱垂
穴位:百会
操作方法:蓖麻仁30克捣烂,用热粥拌匀,在临睡前将患者头发分开,敷于头顶百会穴。约2小时子宫缩入后,可将药洗去。
胞衣不下
穴位:人中
操作方法:花蕊石2克、沉香1克,研细末,酒调成糊状,敷于人中穴。
蝎螫伤
取位:咬伤部位
操作方法:取鱼腥草或七叶一支花适量捣烂,外敷伤口。每天l-2次。
海蛇咬伤
取位:咬伤处
操作方法:取鲜鲥鱼成鲜青鳞鱼肉捣烂,敷于伤口,同时蘸醋吃鲜鱼肉,可暂时阻止蛇毒扩散。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丹毒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黄连末30克,黄芩末、黄柏末、大黄末各90克,用水蜜煎成糊状,候冷,敷于患处。每天3次。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伏龙肝(灶心主)250克,研细末,用熟鸡蛋熬油,调伏龙肝末成糊状,敷患处。每天3次。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将寒水石20克、滑石30克、黄连30克,研细末,以米醋调匀敷患处。本方直用小儿丹毒,皮肤热赤。
肠痈
病因见肠痈
方法一
取位:麦氏点(脐和有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作为标志。)
操作方法:取生石膏50克,研细末,用桐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本方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
方法二
取位:麦氏点
操作方法:木芙蓉叶500克、大黄500克、黄芩450克、黄柏450克、黄连450克、泽兰叶450克、冰片10克,研细末。每次用200克药未与黄酒煎成糊状,摊在油纸上,厚约3毫米,外敷患处,外加纱布固定。每天换药2次。
本方适用于较重的阑尾炎,或阑尾脓肿早期合并轻型腹膜炎患者。
方法三
取位:麦氏点
操作方法:取生半夏、天南星、川乌、猪牙皂、浙贝母、广姜黄、黄芩、大黄各30克,黄柏、败酱草、木芙蓉叶各60克,穿山甲50克,白芷15克,研细末,装瓶备用。按3:7的比例加凡士林或蜂蜜调成膏状,摊于油纸上,外敷患处,再以纱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本方宜用治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
足心痛
方法一
取位:脚心
操作方法:蚯蚓粪适量,加少许水调敷脚心。每天一次。本方运用于远行或久立引起的足心肿痛。
方法二
取位:脚心
操作方法:红芽大戟去心30克,加酒捣研为糊,敷于患处。每天1次。本方适用于足心发热疼痛。
胸膜炎
病因见胁痛
取位:胸部疼处
操作方法:香附30克捣烂,用醋调匀,敷在胸部疼处,以纱布包扎。每天换1次药,可以止痛,每天1-2次。
盗汗
穴位:乳头(双)
操作方法:黄柏3克研细未,用水调成糊状,敷双乳头。每天2次。
中风昏迷
病因见中风
取位:后颈
操作方法:取苎麻根30克、大蒜30克,同捣烂,敷于后颈。约20分钟后可渐苏醒。本方只适应于中风闭症。
便秘
病见便秘
穴位:气海
操作方法:取大田螺3个,捣烂,加少许青盐,敷于下气海穴。每天1次。本方适用于热秘。
眼球突出
取穴:后颈哑门穴
操作方法:取鱼腥草50克、田螺1个,捣烂,敷后颈哑门穴。每天2次。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见腮腺炎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将赤小豆50-70粒研末,用温水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患处。每日2次。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相思子不拘多少,用文火炒成黄色,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摊于油纸上,厚3-5毫米,敷于患处,面积要略大于肿处。每天换1次药。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末5克、生大黄末3克,制胆星末3克,用醋将上药调匀成糊状,敷涌泉(双),用纱布包扎固定。24小时后取下,再换新药,连用3-4天。
方法四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生大黄60克、白及30克、赤小豆30克,研细末,将米醋煮沸,调诸药成糊状,敷患处。每天2次。
方法五
取穴:患处
操作方法:取生侧柏叶30克、鲜地龙30克、青黛粉30克、梅片或薄荷少许,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每天2次。
小儿夜啼
方法一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将吴茱萸12克研细末,用醋调匀,敷两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本法适宜于阴虚发热心烦的小儿夜啼。
方法二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铝粉、朱砂各10克,用蛋清凋匀成糊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本方适用于暴受惊恐所致的小儿夜啼。
方法三
取位:双手桡动脉搏动处
操作方法:取桅子仁1粒研细末、面粉9克、白酒5毫升,调匀做成2个药饼,敷于患儿双手桡动脉搏动处,24小时后取下。
小儿支气管炎
穴位:肺俞
操作方法;取山栀子6克、桃仁6克,苦杏仁7粒、白胡椒7粒、糯米10粒,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敷背部三四椎处,宽度要达两边肺俞穴。每天换1次药,6次为1疗程。
外阴溃疡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把马前子适量放清水中浸泡几天,剥下马前子皮,将皮晾干后油炸,再研成细粉,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天1-2次。
漏肩风
取位:患病部位
操作方法:取白凤仙根200克、臭梧桐200克、生姜200克、大蒜头200克、韭菜200克,同捣为泥汁,用文火煎成膏状,敷患处。每天3次。
蜈蚣咬伤
取位:咬伤处
操作方法:鱼腥草、番薯、马齿苋、鲜扁豆叶,任选一种,捣烂成泥,敷伤口。每天l-2次。
寻常疣
取位:疣
操作方法:取鸦胆子适量捣烂,加水少许,调成糊状,敷于疣上,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早晚各1次。
湿疹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枯矾、煅石膏各20克,雄黄8克,冰片1克,研细末,加凡士林200克,调匀外敷。每天3次。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青黛6克、黄柏3克、煅石膏12克、滑石12克,研细末,用麻油调匀,敷患处。每天3次。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一见喜3份、枯矾2份、川连1份、雄黄1份、冰片半份,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涂敷患处。每天3次。
方法四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龙胆草、马齿苋、黄柏、紫花地丁,任选l种,水煮15-20分钟,待温,将药渣敷于患处。本方适用于急性湿疹。
方法五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密陀僧10克,黄柏10克,冰片、轻粉各3克,研细末,用猪油调匀,涂敷患处。本方适用于顽固性湿疹。对轻粉过敏者,应先小片试敷,无反应后再大片应用,每日3次。
痈疽
取位:痈疽处
操作方法:取活癞蛤蟆数只(眼红、腹部无八字纹者勿用),洗净放桶中备用。先取1只,以其腹部敷痈疽上。半天后癞蛤蟆受毒必死,再换1只敷上,可连换3-4只。本法宜用于痈疽未成脓者。
半身不遂
病因见中风
取穴: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取穿山甲60克、大川乌头60克、红海蛤60克,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15克,用葱汁调成半寸大小的药饼,贴涌泉穴(双),以纱布固定。再将双脚浸热水中,待身麻汗出,马上去除药饼。治疗时要避风。每半个月敷1次。
脱肛
病因见脱肛
方法一
取位:肛门脱出部分
操作方法:取蝉蜕(焙黄)2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研细末,用菜油调匀,涂敷患处。每天2-3次。
方法二
穴位:百会
澡作方法:取生南星30克,捣碎敷百会穴,肛门回缩后洗去。
方法三
穴位:百会
操作方法:取鸭脚板根10克、蓖麻仁10克,同捣烂,敷于百会穴。每天2次。本方并可治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自汗
穴位:内关
操作方法:郁李仁30粒,研末,用生梨汁调为糊状,敷两内关穴。每天2次
癃闭
病因见癃闭
方法一
穴位:气海
操作方法:取大田螺3枚、食盐6克、麝香1充,捣泥,敷于气海穴。每天l-2次。
方法二
取位:脐下1寸3分处
操作方法:取甘遂末10克,用水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下1寸3分处。每天2次。另用甘草10克,水煎汤内服。
视神经萎缩
取位:眉心
操作方法:取老姜50克垠热捣烂,敷眉心,每天1次。
口糜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15克、胡黄连6克、川大黄6克、生南星3克,研细末装瓶备用。l岁以下每次用3克,l岁以上每次用6-12克,用醋调成糊状,待晚上患儿睡熟后,敷于两足心涌泉穴,以纱布包扎固定,次日晨去掉。连用3晚。
小儿泄泻
方法一
穴位:囟门
操作方法:绿豆粉适量,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囟门。止泄后将药去掉。若呕吐,可以用同药敷足心。
方法二
穴位:囟门
操作方法:取糯米粉适量,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囟门,泻泄停止后去掉药物。若呕吐,可用上药敷涌泉穴。
方法三
取位:劳宫(双) 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桃仁、杏仁、生栀仁、白胡椒、糯米各7粒,研细末,加1茶杯面粉和匀,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劳宫(双)、涌泉(双)。本方用于小儿吐泄转惊风。
方法四
取位:劳宫(双) 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附子(盐水炒)、肉桂各10克,研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于劳官(双)、涌泉(双),四肢转暖为度。本方适用于小儿久泻,四肢发凉、颜面发青而嗜睡者。
小儿感冒
方法一
取穴:囟门
操作方法:将苦参20克研末,与米饭10克捣成饼,敷患儿额头。本方适用于风热感冒。
方法二
取穴: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白芥子10克研末,加鸡蛋清调成糊状,敷足心源泉穴。本方适用感冒发热,每日2次。
产后阴户痛
方法一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桃仁2个,冷开水浸泡2小时,然后剥去皮,并去尖头,捣烂如泥,敷患处。本方适用于产后外阴肿痛不可忍者。
方法二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乳香15克、葱白15克,捣成泥,敷痛处。此方适用于产后外阴肿痛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病因见功能性子宫出血
方法一
穴位:百会
操作方法:蓖麻叶1张捣烂,敷于百会穴。每天换药2次。
方法二
穴位:百会
操作方法:红蓖麻仁15克捣烂如泥,敷贴百会穴。血止后洗去。
扭挫伤
方法一
取位:受伤部位
操作方法:取生栀子30克、明乳香30克、生大黄30克,研细末,新伤用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敷面要略大于肿痛面,药厚0.5厘米,用纱布包扎。每天或隔天换药1次。
方法二
取位:受伤部位
操作方法:紫荆皮15克、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黄柏20克、草乌20克、川乌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乌药20克、补骨脂20克、白芷20克、刘寄奴20克、牛膝30克、桑白皮20克,研细末,用饴糖调成糊状外敷肿痛处。每天2次。本方适用于新伤,伤处肿而未破者。
方法三
取位:受伤部位
操作方法:取生大黄60克、芙蓉叶60克、生黄柏30克、黄芩30克、天花粉50克、滑石50克,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敷患处。本方宜于折骨伤筋初期,伤处焮热红肿作痛之时,每天2次。
酒渣鼻
方法一
取位:患鼻
操作方法:取硫磺30克、轻粉3克、密陀僧3克、白矾3克,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敷患处。每天2-3次。
方法二
取位:患鼻
操作方法:取乳香30克、硫磺30克、巴豆15克、轻粉15克,研细末,用蜜调匀,敷于患处。每天2次。
方法三
取位:患鼻
操作方法:取黄丹30克、冰片2克,研细末,用麻油调匀,涂敷息处。每天2次。
臁疮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煅甘石180克、煨寒水石45克、樟脑12克,分别研细末。再把猪板油90克熬化,加入黄蜡、白蜡各120克溶化,投入煅甘石及煨寒水石末熬煎搅匀成膏,取下候冷,加入樟脑末调匀,厚敷患处。l周换1次药。此方适用于臁疮久不收口。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杜仲30克、冰片1.5克、炉甘石8克,分别研细末,用60克熟猪油调匀,敷于疮面。每天换1次药。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将橡胶适量烧成灰,加菜油调成糊状,继将疮面用茶叶水洗净,敷药。每天换1次药。
疖肿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露蜂房1个、黄连粉3克、黄芩粉5克、黄柏粉5克。将露蜂房烧存性,研细末,与三黄粉混匀,用茶油调和,敷患处。每天2-3次。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天花粉150克,黄柏90克,大黄90克,甘草30克,姜黄、白芷各75克,天南星、苍术、陈皮、厚朴各30克,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蜂蜜或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本方适用于疗疮未化脓者。
方法三
取位:颜面疔疮患处
操作方法:取全蝎3克,僵蚕、公丁香、干地龙、白芷、大黄、金蝉脚、地鳖各6克,五谷虫5克,研细末,加入蜜糖调成糊状,敷患处。本方用治颜面疔疮。
方法四
取位:口唇疔疮患处
操作方法:将生蒲黄10克、黄连5克、冰片5克,研细末,用麻油调匀敷患处。本方适宜于口唇疔疮。
方法五
取位;口唇疔患处
操作方法:取雄黄3克、吴茱萸30克,研细末,用熬熟的香油调匀成糊状,敷患处。本方适用于口唇疔。
方法六
取位;肩疔患处
操作方法:猪蹄壳l只、明矾末9克,将明矾末放猪蹄壳内,置火上将明矾煅枯后,一同研成细末,用茶油调匀,涂敷患处。本方用治肩疔。
方法六
取位:手指疔疮
操作方法:取干半边莲末5克、推黄粉0.6克,再取鸡蛋敲破,去黄留白,加入上药搅匀,装入略大于手指的塑料袋内,插入手指。用治手指疔疮
方法八
取位:患指
操作方法:把蜈蚣l条、雄黄6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敷涂患指。如患指发热甚,可将调好的药物装原蛋壳内,将患指插入,敷药发热后,抽出患指,冷后再插。用治指疔初起。
方法九
取位:患手指
操作方法:取芙蓉叶100克,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以蜂蜜调成糊状包敷患指,每天1次。
脚气
方法一
取穴: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乌头100克、樟脑60克,研细末,用醋调成药饼,贴在涌泉穴,用布包扎固定,再以小火烘烤脚心。每日1次。本方适用于寒湿脚气。
方法二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将附子30克研细末,用盐水调成糊状,敷涌泉穴。每天1次。本方适用于脚气冲心。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苍术6克、黄柏10克、防己6克、海桐皮10克,研细末,以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1次。本方适宜用于湿热脚气。
咯血
病因见咯血
方法一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取大蒜30克捣为泥,敷两足心涌泉穴,以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
方法二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用附子1枚捣烂,用醋调成饼。以热水洗脚,在足心涌泉穴敷上药饼。每天l次。
中暑
病因见中暑
穴位:气海
操作方法:大田螺3枚、青盐2克,同捣烂,敷于肚脐下气海穴。
阳强不倒
取位:两手心
操作方法;取皮硝60克,放在患者两手心,嘱握紧,待皮硝自然溶化。每天2次。本方并可治疗遗精。
麦粒肿
穴位:太阳穴
操作方法:取生地黄30克、南星30克,研细末, 加凡士林配成30%的软膏,每次取黄豆大小药膏,敷在患侧太阳穴,再用纱布及胶布固定,24小时换1次药。
口角流诞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南星30克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在临睡时敷在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次12小时,5-7次为1疗程。
小儿肺炎
方法一
取位:胸剑突部
操作方法:取黄芩、黄连、大黄各10克,研细末,用热酒调匀,敷于前胸剑突部。约2小时后去药,重症可换药再敷。本方用治小儿肺炎、高热、喘促痰鸣、鼻翼煽动,可退热定喘。
方法二
取位:胸部
操作方法:取生石膏12克、明矾3克、枳实6克、瓜蒌霜6克、蚕砂6克、头发灰3克,研细末,用酒调敷胸部。每天2次。
方法三
穴位:膻中 鸠尾
操作方法:取吊扬尘60克、葱白7根、生姜3片、甜酒曲2粒,捣烂和匀,用热酒调匀,敷于膻中、鸠尾部。本方适用于小儿肺炎高热喘促。
方法四
取位:背部第三、四胸椎处
操作方法:取炒白芥子末30克、面粉30克,用水调成糊状,以稀纱布包好,敷于背部第三、四胸椎处。每天1次,每次15分钟。敷后检查2次,如见皮肤发红,可将药去掉。连敷3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肺炎后期,痰多不净者。
退乳
取位:两乳房上
操作方法:取芒硝200克,纱布包好,分敷两乳房上,用胸带固定,24小时后取下。如1次效不明显,可连用几次。
产后腹痛
方法一
穴位:印堂
操作方法:取牙皂2.5克、细辛1.5克,研细末,继将葱白3根、生姜3片捣烂,加入药末调匀,用酒调成糊状,敷于印堂穴。本方适用于产后小腹疼痛,恶露未下者。
方法二
取位:腹痛处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15克、栀子10克、桃仁10克、沉香10克,研细末,用酒调匀,加热后敷痛处。本方适用于产后血瘀腹痛。
方法三
取位:腹痛处
操作方法:取个麻根120克,洗净切极碎,用酒炒后,趁热敷痛处。本方适用于产后恶露未尽,少腹有硬块作痛者。
落枕
取位:患病部位
操作方法:取木瓜60克、地鳖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栀子30克、乳香15克、没药30克,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患处。本方适用于肿痛较重者。
铁器刺伤
取位:受伤部位
操作方法:取蟑螂4个,加红糖少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隔3小时换1次药,每天2次。
漆疮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抗粉30克、石膏20克、轻粉20克,研为细末,用韭菜汁调成糊状敷患处。每天2次。
瘰疬
病因见瘰疬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蓖麻子10克、没药10克、大枫子10克、松香12克、木鳖子9克,捣烂,敷患处。每天2次。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生半夏6克、生南星6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2次。
乳痈
病因见乳痈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鲜蒲公英100克、鲜野菊花30克、鲜葱白头10枚,加少许蜂蜜或红糖,捣烂,敷于患处。每天2次。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大黄粉60克、黄柏粉60克、白芷粉60克,用陈醋调匀,敷在患处,每天2次。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蒲公英60克、连翘60克、乳香30克,研细末,再将米醋加热调药末,趁热敷患处。6小时敷1次。
方法四_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生侧柏叶30克捣烂,加蜂蜜60克调匀,敷患处。每天2次。
方法五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公丁香15克、麦芽10克、蒲公英10克、瓜蒌实10克,研细末,用红糖水调为糊状,贴患处。每天2次。
方法六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山慈菇3克、大麦芽10克,研细末,用茶水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每天2次。
面神经麻痹
病因见面神经麻痹
方法一
取位:患侧腮上
操作方法:取黑鱼头1个,捣烂,再将南星5克、天麻5克、草乌5克,共研为细末,与捣烂的黑鱼头和匀,敷于患侧腮上。每天l-2次。
方法二
取位:患侧部
操作方法:用蔓荆子10克、黄芪10克、炙甘草5克,研细末,以开水调成糊状,贴于患例。每天1-2次。
方法三
穴位:劳宫穴
操作方法:鲜蓖麻叶1张,捣烂,敷于患侧手心劳宫穴。每天换药2次。
方法四
取位:患侧部
操作方法:将生马钱子略用水泡,刮去毛,切成薄片,先贴在胶布上,将胶布贴面部患侧,7天换药1次。
方法五
取位:患侧部
操作方法:取鲜鹅不食草30克,捣成泥,摊纱布上,敷面部患侧。2天换1次药。
方法六
取位:患侧下颌关节 口角处
操作方法:取蓖麻子去壳,揭为泥状,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处,再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七
穴位:太阳 下关 地仓
操作方法:取白芥子研细末,用蜂蜜调成膏,取蚕豆大3份,分别贴于患侧太阳穴、下关穴、地仓穴。有烧灼感时去掉。
方法八,
穴位:太阳 牵正 劳宫
操作方法:取蓖麻子30克、冰片2克(冬季可加干姜与附子各3克),捣泥,稍加醋调成药膏,敷于患侧面部太阳穴、牵正穴、手心劳宫穴,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1次。
头痛
病因见头痛
方法一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将白附子3克、川芎3克,研细末,再将葱白一段捣成泥状,加入药末中调匀,摊在纸上,贴于两太阳穴,1小时后可止痛。每天1-2次。
方法二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取川芎3克、白芷3克,研细木,和大葱共捣烂为泥,敷两太阳穴。每天l-2次。
方法三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生川乌20克、南星20克,研细末,用鲜大葱汁或鲜姜汁调成糊状,敷太阳穴。每天2次。
方法四
穴位:囟会
操作方法:胡椒20克、艾叶20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为糊状,敷囟会穴。每天1-2次。
方法五
取位:头痛部位
操作方法:用荜拨3克、细辛6克、干姜10克,研细末,用酒调为糊状,敷于头部痛处。本方宜于虚寒性头痛。
方法六
取位:前额
操作方法:用生石膏6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栀子仁15克,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敷于前额。本方宜于热盛头痛。
方法七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草决明60克、石决明10克,研细末,用浓茶汁调成糊状,敷两太阳穴。本方适用于肝风头痛。
方法八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子16克、生姜30克,将吴茱萸子研细末,生姜捣烂,一同炒热,摊在纸上,再向药上喷1口白酒,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处,包扎固定。本方适用于下午及夜间剧痛的阴虚头痛。
方法九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取川乌6克、草乌6克、薄荷1克、细辛1克、生石膏12克、胡椒1克,研细末,白酒调为糊状,敷太阳穴。每天1-2次。本法适用偏头痛。
方法十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取蓖麻仁3克、生乳香3克、食盐0.3克,共捣成泥状,分两份摊纸上,敷两太阳穴,1小时后可取下。本方适用于阵发性头痛。
方法十一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取斑蝥30克、红娘子30克、白芷30克、栀子30克、巴豆45克、朱砂21克、信石15克、雄黄15克、轻粉9克、冰片3克,研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再将直径约3毫米的塑料软管剪下3毫米长,取适量药物纳入塑料管内,敷两侧太阳穴,然后用胶布固定。本方用于治脑炎后遗性头痛。
水肿
病因见水肿
穴位:涌泉
操作方法:蓖麻仁10粒、蒜1个,同捣烂,贴于两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天1次,每次8小时,7次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而体质较佳的患者。
痢疾
病因见痢疾
方法一
穴位:涌泉(双)、脐中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6克,研细未,醋调为糊状,敷脐中穴与双涌泉穴。每天1-2次。
方法二
穴位:印堂
操作方法:取雄黄、巴豆,朱砂、麝香、蓖麻子各10克,先把雄黄、朱砂、麝香研为细末,再与巴豆、蓖麻子共捣,制成药饼,每次取像蚕豆大一团贴印堂穴,贴后出现红晕时去掉。每天1-2次。适用于寒湿痢。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大蒜头1个捣烂,敷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适应于疫毒痢。
方法四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20克,研细末,以醋调匀,敷双涌泉穴,纱布包扎固定,2小时后取下。每天2次。本方适用于细菌性痢疾不思饮食,四肢发凉者。
解颅
方法一
取位:颅裂部位
操作方法:取柏子仁120克、天南星30克、防风30克、白芷30克、羌活30克,研细末。每次用60克,取猪胆汁调匀,摊纱布上,敷颅裂部位,包扎固定。药干则用醋湿润,3天换1次药。
方法二
穴位:囟门
操作方法:取未经水煮的狗骨500克焙枯存性,研细末,继取蓖麻仁5粒捣烂,以麻油调匀,敷于囟门。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30克、附于30克,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双)。每天2次。
方法四
取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黄柏15克研细末,用水调成糊状,敷在涌泉(双)。本方适用于初生儿胎热,囟门肿起。
鹅口疮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枯矾20克、五倍子30克,先将五倍子炒黄,加白糖2克,再炒至糖完全熔化,倒出晾干,与枯矾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次。
小儿慢惊风
方法—
穴位:囟门
操作方法:取新鲜蚯蚓7条洗净、白糖100克,捣为泥,继将囟门处的头发剪去,敷上药。24小时换药再敷。
方法二
穴位:剑突
操作方法:取胡椒、生栀仁、公丁香各7粒,连须葱白7根,面粉少许,先将前3味药研细末,葱白捣为泥,再用鸡蛋清调上药加面粉和匀,摊在青布上,置火上烤至微热,贴患儿剑突处,24小时后洗去。如效不明显,可再敷1次。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劳宫(双)
操作方法:取白矾3克、吴茱萸3克、白芥子3克、全蝎3克,研细末,将1块附桂紫金膏剪成4块,每块中放1/4药未,将膏药烘热后敷在患儿双涌泉及双劳宫穴。四肢转暖后,即可去除药物。每天2次。
产后缺乳
方法一
取位:乳房上
操作方法:取鲜蓖麻叶250克,加水500毫升,煎1小时,用布浸药汤敷乳房上。每天2-3次。
方法二
取位:乳房上
操作方法:取三棱15克、桃仁15克,水煎,用布浸药汤敷乳房上,并熏洗乳房。每天2-3次。
产后发痉
取穴:手心
操作方法:取黄丹21克、火硝15克、胡椒10克,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醋调匀,敷患者手心,汗出生效。本方适用于产后发症,牙关紧闭者。
宫外孕
取位:腹部包块处
操作方法:取樟脑6克、血竭10克、松香10克,研细末,用时加热即成糊状,再加入麝香0.1克,摊在白布上,趁热敷于腹部包块处。每天2次。
外伤出血
方法一
取位:外伤出血处
操作方法:生黄柏300克、北细辛30克,研细末,干敷伤口。敷后3天内不可着水。
方法二
取位:外伤出血处
操作方法:龙骨30克、白及25克,研细末,干敷伤口,然后用纱布包扎。
方法三
取位:外伤出血处
操作方法:取车前草叶洗净捣烂,敷于伤口,用手轻压几分钟,即可止血。本方适用于刀、斧等砍伤的外伤出血。
带状疱疹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大黄10克、鲜黄柏10克、地龙粪10克、赤小豆15克、雄黄10克、冰片10克,将鲜黄柏捣成糊状,余药研细末,用新汲水调诸药末成糊状,敷于患处。若疱疹已破溃,疼痛较重者,可去掉黄柏,赤小豆量加至30克;如果干燥痛痒,可去掉赤小豆,生黄柏量加至16克,并再加入栀子10克、芙蓉叶10克、苦参6克。
肛裂
取位:肛门
操作方法:将冰片、煅龙骨各6克,朱砂7克,煅甘石60克,锻石膏150克,研细末,用620克凡士林调匀成膏,敷患处,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12小时内暂不大便,次日排便后用高锰酸钾水坐浴后再换药。8次为1疗程。
疝气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牡蛎6克、干地龙3克,共研细末,用鸡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本方适用水疝(小儿鞘膜积液)。
方法二
取位:睾丸
操作方法:取凤凰衣连壳焙干,研细未,用醋调匀,敷患处。本方适用于睾丸暴肿,牵引少腹痛者。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枳壳10克、山楂10克、荔枝核10克、黑山栀10克,研细末,用醋调为糊状,敷于患处。本方适用于热疝。
方法四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莲须10克、葱白60克、灶心土适量,捣烂和匀,作饼敷患处。本方适用于水疝、阴汗,或瘙痒出黄水,可以收水
痹证
病因见痹证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白胡椒15克、杉木炭30克,研细末,用糯米稀粥趁热调成糊状,候温,敷于患处,外用塑料布裹好,绷带包扎。每天1次。本方用于关节冷痛。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川乌、草乌、生南星、附子各30克,炮姜、赤芍各90克,肉桂、白芷各15克,细辛12克,研细末,装瓶中备用。用时根据患部面积,取适量药物,用热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厚约0.5厘米,再覆盖上油纸,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1次药,重者换2次药。本方对风寒湿痹急性发作者适宜,热痹禁用。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生半夏30克、生栀子仁60克、生大黄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研细末,用醋调匀,敷于患处。每天1次。本方适用于关节红肿热痛之热痹。
方法四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15克,肉桂、樟脑各10克,研细末,用醋调匀,敷于患处。本方适用于寒痹。
注意: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俱是生风,有很大毒性,操作时切防入口。
方法五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草乌、川岛各10克,白术5克,当归、牛膝、生香附各10克,鸡血藤、独活、郁金各6克,木瓜、川芎各12克,细辛3克,研细木。再将生姜250克搞碎,与以上药未和匀,用70%的酒精调成糊状,适当加热后敷患处,敷 前宜在敷处薄涂1层凡士林。每天或隔天敷1次,每次2-4小时。本方适用于关节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
疟疾
方法一
穴位:身柱
操作方法:用甘遂15克、甘草15克,研细末,在疟疾发作3小时前取0.6充药末,用醋或麻油调成糊状。先将身柱穴用鲜姜擦红,然后敷上药膏,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天1次。
方法二
穴位:大椎
操作方法:
用白胡椒研碎,在疟疾发作前3小时贴在大椎穴,以胶布固定。3天换1次药。
三叉神经痛
病因见面神经痛
穴位:太阳穴(双)
操作方法:用全虫21条、地龙6条、蝼蛄3个、五倍子15克、生南星30克、生半夏30克、白附子30克、木香9克,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药未适量,加上1/2的面粉,用酒调成两个药饼,敷太阳穴。每天1-2次。
胃脘痛
病因见胃痛
方法一
取穴:心窝鸠尾穴
操作方法:取射干10克、蜘蛛香10克,捣烂,敷于前心窝鸠尾穴。冷痛热敷,热痛冷敷,每天2次。
方法二
取位:胃痛部位
操作方法:取大黄30克、元明粉30克、栀子30克、香附30克、郁金30克、黄芩15克、甘草15克、滑石60克,研细末,加姜汁调成糊状,敷于痛处。每天2次。本方适宜于肝气犯胃,饮食停滞引起的胃痛。
方法三
取位:胃痛部位
操作方法:将青黛30克、雄黄15克、密陀憎30克、铅粉15克,研细末,用2个鸭蛋的蛋清调匀,敷在痛处。每天2次,本方适用于胃痛并有热感的患者。
小儿重舌
穴位:印堂
操作方法:取巴豆1粒研为细末,用竹沥调成糊状,敷于印堂穴。待皮肤发红后去掉。
小儿呕吐
病因见呕吐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明矾30克,加少许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双)。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不能服药者。
麻疹
方法一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把牵牛子15克、明矾30克,研细末,加少许面粉,用醋调成糊状,敷双足涌泉穴。本方适用于麻疹并发肺炎者。
方法二
取位:剑突下
操作方法:取明雄黄30克、元明粉20克、栀子仁30克。蓖麻仁9克,研细末,白酒调匀成糊状,敷于剑突下。
方法三
取位:剑突下
操作方法:取白芝麻6克、绿豆6克、金银花10克、雄黄10克,研细末,用浓茶汁调敷剑突下。40分钟后去掉药物。
小儿高热
方法一
穴位:劳宫(双)
操作方法:取桃仁5克、杏仁5克、栀子仁5克、枣仁5克,焙干研细末,加面粉10克,用鸡蛋清调为糊状,分作2份,敷在两手劳宫穴,纱布包扎固定。
方法二
穴位:涌泉(双) 劳宫(双)
操作方法:取生石膏30克、绿豆30克、栀子仁30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成糊状,分成5份,分敷于两足心涌泉穴、两手心劳宫穴及前胸剑突下,包扎固定。热退后洗去。
方法三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吴茱萸10克、白矾3克,研细末,加面粉6克,用醋调成糊状,分2份敷于双足涌泉穴。此法适用于小儿高热不退而手足发凉者。
方法四
穴位:涌泉(双) 劳宫(双) 剑突
操作方法: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剑突及两涌泉和两劳宫穴。本方适用小儿高热,烦渴汗出、尿黄、苔黄、脉洪数者。
难产
方法一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蓖麻仁七粒捣烂成泥,分为2份,分贴双足涌泉穴。产后即洗去。本方适用于宫缩无力之难产。
方法二
穴位:气海(双)
操作方法:取醋龟板3克、火麻仁7个,麝香0.3克,捣为泥,敷子气海穴。
方法三
穴位:三阴交(双)
操作方法:乌梅1个、白胡椒7粒、巴豆3粒,研细末,用白酒调为糊状,分别敷双三阴交穴。本方适用于足月顺产,产道正常,而宫缩无力者。
方法四
穴位:涌泉(双)
操作方法:取大麻子10-25克剥去皮,捣成泥状,摊白布上,敷双涌泉穴
烫伤
取位:烫伤部位
操作方法:取大黄30克、黄连30克、地榆30克,研细末,用麻油调敷患处。每天3次。
乳头皲裂
取位:乳头
操作方法:取甘石20克、花蕊石20克、寒水石20克,研细末,加少许冰片和匀,装瓶中备用。用时以茶油调敷患处。每天2-3次。
神经性皮炎
方法一
取位:患部
操作方法:取土槿皮30克、蛇床子30克、百部根30克、五倍子24克、密陀僧18克、轻粉6克,研细末,用原醋调成糊状。继将患处用皂角水洗净,敷上药,每天1次。初用有轻微刺激感,2-3天后自行消失,不要中断治疗。
方法二
取位:患部
操作方法:取韭菜、大蒜各等量,捣为泥,敷于患处。一般敷2-5次。开始时患处有痛痒感,3次后可消失,患处并开始结痂,后脱痂而愈。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肉桂适量研细末,用酒精调成糊状,继用胶布将周围健康皮肤贴住,敷上药。敷后患处可有灼热感,2小时后可将药去掉,去药后可见皮肤发黑,数天后脱痂而愈。
癣疮
方法一
取位:患病部位
操作方法:取五倍子60克、枯矾30克、硫磺15克,研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本方用治干癣。
方法二
取位:患病部位
操作方法:取百草霜50克,用麻油或菜油调成糊状,继将患处用硼砂水洗净,敷上药。每隔2天换药l次。本方适用治癣。如痒甚,可将川椒16克研末,掺入和匀敷用。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红皮蒜去皮捣烂,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3-7次可见效。
痈肿
方法一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大叶芙蓉花叶100克,加适量红糖、赤小豆捣为糊状,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适用于乳痈初起。
方法二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黄连30克,黄芩、大黄、黄柏各90克,研细末,用蜜水煮成膏状,敷于患处。每天1次。本方适用于痈肿成脓期。
方法三
取位:患处
操作方法:取松香10克研细末,加酒精调成稀糊状,装于碗或杯中,隔水加温,待溶解后,敷于患处,将痈肿全部覆盖,再盖上油纸或蜡纸,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本 方对乳腺炎、腮腺炎、疖也可应用。
哮喘
病因见哮喘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胡椒7粒、桃仁10粒、杏仁4粒、栀子仁3克,捣烂,用鸡蛋清调匀成糊状,男左女右,敷于脚心。
高血压
病因见高血压
穴位:涌泉穴(双)
操作方法:吴茱萸20-30克研细末,用醋调敷两足心涌泉穴。临睡时敷上,用纱布固定,次日起床时去掉,每天1次。
鹤膝风
方法一
取位:患病膝肿处
操作方法:取白芥子10克、乳香3克、白芷10克、生牛膝20克,研末,用60克蜂蜜调成糊状,敷于膝肿处。然后盖上棉被,待微汗出后去掉棉被。每天1次,连敷数天。
方法二
取位:膝部
操作方法:取生草乌20克、甘松根20克、细辛10克、肉桂10克、麻黄20克、干姜100克、白芥子20克、川芎50克,研细末和匀,装瓶备用。每次取少量药末,掺在普通膏药中,贴膝部。本方适用于膝部冷痛,得热觉舒的患者。
方法三
取位:内外膝眼上
操作方法:取砒霜0.6克、轻粉l-2克、冰片l-2克、千夫土(行人经常踩踏的泥土)1小撮。将1枚独头蒜捣成泥,调入以上4味药末中,做成2个药饼,敷在肿起的内外膝眼上,用纱布包扎固定。本方适用于寒性的鹤膝风,对其它各种阻寒凝结的关节疾病也适宜。注意本方有剧毒,切勿入口。
方法四
取穴:患处
操作方法:取白芥子60克,研细末,用烧酒或黄酒调成糊状,摊布上包敷患处,干即换,敷至局部发泡为度。每天2次。
百日咳
病因见百日咳
穴位:涌泉穴
操作方法:先将大蒜捣烂备用,再将双足底薄涂上一层猪油或凡士林,然后将大蒜泥敷在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临睡时敷上,次日清晨去除。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