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治疗咳喘,抓住这几种“痰”症
2024-07-29 07:29:40
印会河教授抓主症治疗咳喘的经验
作者/史书德 李淑华
印会河教授诊疾看病的特点是善于抓住主症,并有一套成熟的抓主症方。抓主症就是抓住病证之关键所在,识别本质,防止泥于表面,不分主次。“抓主症方”是针对主症拟方,方向既定,则不轻易更改。既是有的放矢,亦可一方多用,有时也随证小有加减。实践证明,抓主症治疗法比围着枝枝节节的症状转,要高明得多,这是印老几十年临床的经验结晶。下面以咳喘为例以说明之。
印老治疗咳喘病,首先抓住“痰”这个主症。痰是脏腑病理产物,但又影响脏腑功能。就狭义的呼吸道分泌之痰来讲,多责之于肺,因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如邪气伤肺,肺气膹郁不降,水道通调障碍,精气必渍肺成饮,聚而成痰,贮于肺中,阻塞气道。痰的色泽、稠浊的变化,反映了肺的寒热虚实。所以印老常说:“痰多的就让它少些,直至没有,痰少难以咯出的,就让它有一点,咳爽一点”。
慢性咳喘病人,大多吐白痰、黄痰、黄白相间痰,也有的吐皂沫样泡沫,印老称之为“吐白沫”。主症不同,治疗亦异。
一、白痰
咳喘病不论新久,吐白痰最为常见。
新感者
多是风寒袭肺,咳嗽不止,气急而喘。
久有咳喘者
,多因外感而触发宿痰。其共同点皆为白痰,但同中有异。有咯痰色白、稀薄、量多而爽者,印老惯用散寒除饮的
小青龙加石膏汤
化裁。咳甚加杏仁、炒苏子;喘甚者加地龙、蝉衣、僵蚕;胸膈满闷者加
三子养亲汤
降气化痰。必用石膏者,因有热可清热除烦,无热可制麻黄、姜、桂、细辛之温燥。如舌苔淡滑,下元虚惫者,可改用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加味。若痰粘量少、难咯、喉中痰鸣者,则多用
麻杏石甘汤
加葶苈子、桑白皮,临床辄效。
病例一 :刘××,女,25岁。
患者自幼有气管炎病史,感冒即发。1981年8月因重感冒咳嗽不止,又增气喘,张口抬肩,日夜不得安眠,并伴有胸闷、心悸。西医诊为喘息性气管炎,经多种治疗,时轻时重,反复无常。
1982年11月9日初诊。症如上述,唯痰色发白,质地稀薄,量多而爽,舌苔白而水润,脉滑而数,拟小青龙加石膏汤治之:麻黄9克,桂枝10克,细辛6克,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6克,白芍12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甘草10克。
11月16日二诊。服药七付,咳喘轻,痰量减少。原方加炒苏子10克,炒白芥子6克,以温化痰湿。
12月1日再诊,咳喘渐平,仅晨起有十多分钟轻微的气逆发喘。肺为娇脏,易因过敏而反复,于原方加蝉衣、僵蚕化痰开腠,以去络中之风,更用地龙通经活络,搜剔风邪,意欲消除其“过敏内源”。上方加减,共服药42付,诸证悉退,食欲倍增,睡眠安稳,身体康复,至今未复发。
二、黄痰
咳喘吐黄痰,屡见不鲜,甚则痰黄而稠,腥臭难闻,为邪热郁肺,灼伤肺津。轻者用泻白散加味,重者用
千金苇茎汤
加板蓝根30克,鱼腥草30克,效果很好。
病例二:魏××,男,21岁,于1983年2月7日初诊。
自述:咳喘吐黄痰,稠而腥,有时带血已近两月,每天下午发热,体温38℃左右,体倦、纳呆,日渐消瘦,经西医检查,诊为支气管扩张,要求服中药治疗。观舌苔,中间黄厚,舌尖赤红,六脉细数,大便尚好。印老以清肺凉血行瘀为法,处以千金苇茎汤加味:生薏米30克,桃仁10克,冬瓜仁15克,苇茅根各30克,鱼腥草30克,丝瓜络10克,丹参15克,北沙参30克,紫菀12克,冬花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枇杷叶10克。
上方加减共服药41付,诸症消失,饮食大增,已恢复工作。
三、黄白相间痰
咳喘病,十有八九吐黄白相间痰。印老认为,外为风寒所诱,内有痰热互结,肺气壅滞不宣,使用
定喘汤
宣肺定喘很得心应手。
病例三:苏××,女,37岁。
于1982年10月11日初诊。自诉,患咳喘病九年,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平时咳喘肩息,痰浊上涌,气喘吁吁,胸闷痰鸣,昼夜不安,晨起痰多,痰色时黄时白或黄白相间。平时怕热,热则咳喘加剧。脉弦数有力,舌尖红,舌苔黄腻。治以宣肺定喘,拟定喘汤加味:白果10克(打),麻黄6克,冬花10克,半夏6克,桑皮15克,炒苏子10克,杏仁10克,黄芩12克,生薏仁30克,冬瓜子30克(打),鱼腥草30克,紫菀10克,七付。
10月18日再诊,咳喘稍好,痰粘不易出,咽仍干燥。原方加竹茹12克,生石膏30克(先下)。
11月29日复诊。上方服用10天,咳喘日趋平和,仅早晨有十几分钟的咳喘,痰呈米黄色,有时是白粘痰。原方加白芥子6克,橘红10克,制南星6克。
12月28日,咳喘已稳定,仅早晨吐一两口痰,量极少,饮食增加,睡眠正常,气色转好。患者连续服药70余付,诸证悉愈,已正常上班。半年后,曾感冒发热一次,亦未诱发咳喘,至今仍安然无恙。
四、白沫
发病缓慢,气逆咳喘,咳引胁下作疼,吐大量皂沫样白沫,无块痰粘痰,喉干咽燥。印老讲:“白沫不能与泡沫痰混为一谈,泡沫痰,总是有痰的。白沫是小白沫子。”此属肺燥阴伤,治以清燥润肺,使肺金得以滋润,肺气之膹郁得以肃降,诸证自能随之而愈。印老坚认白沫不同于痰饮,须从燥论治,确有其独到之处。
病例四:周××,女,53岁。1982年9月6日初诊。
患者咳嗽气喘已六年余,吐大量白沫,从不吐痰,每天晨起要咳吐半碗沫子,咳后气喘吁吁,胁下引痛。其余时间也咳吐白沫,较早晨少些。平时口干咽燥,气喘行走困难。西医诊断为肺气肿。舌红、苔薄黄,六脉细数。近年余加重。印老诊为阴津不足之肺燥,拟
清燥救肺汤
加减治之:桑皮叶各10克,杏仁10克,沙参15克,寸冬12克,石斛15克,生石膏30克(先下),阿胶10克(胶珠亦可),黑芝麻10克,黛蛤散15克(包),杷叶10克,芦根30克,钟乳石6克(先下)。上方服用14日,咳喘明显见轻,白沫减少,白沫中出现粘痰扯丝,为津液初复之兆,有效续服。
10月8日,咳喘继续好转,行走气可接续,白沫减少一半,粘痰较前增多,仍咽干口燥。原方加花粉30克,服半月,咳喘大轻,仅早晨咳喘一阵。原方加蝉衣10克,地龙10克,又服半月,白沫已无,惟有少量粘痰。原方加僵蚕10克,全虫6克。
先后治疗两个多月,早晨咳喘已无,情况趋于正常,可以料理家务。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