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此方治疗各类血管疾病,疗效挺好
2024-09-18 14:48:37
活化汤(自拟方)
著/门纯德
【组成】
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桃仁10g,红花12g,土鳖6g(研末冲服),山甲珠10g,地龙12g,水蛭6g,黄芪20g,桂枝12g。
【用法】
水煎服,以酒为引。
【主治】
血脉运行不畅,瘀滞凝聚,或血脉闭阻不通,气滞血瘀所致周围血管及其他血管类疾患。
【方义体会】
本方以当归、丹参、鸡血藤行血活血,养心血,补肝血;山甲珠、水蛭、地龙活血逐瘀,通经络,破瘀积;红花、桃仁活血化瘀,通利气血;配伍黄芪、桂枝温通行痹,温运活血。诸药以酒为引,入血脉,达病所,共奏“活化”之功。
【随证加减】
治疗周围血管疾患,若患肢局部热甚,感染较重者可加银花30g,公英20g,丹皮15g;患肢冷痛者可加附子6g,细辛3g;患肢肿胀明显者可加薏仁30g,益母草20g,川牛膝12g,赤芍9g。治疗胸中瘀痹,胸痛日久,心血管疾患,本方去水蛭,加柴胡12g,枳壳12g,薤白9g。治疗脑血管疾患,瘀血内阻,肢体不遂,本方加川芎12g,丹皮9g。
【临床应用】
一、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例:梁某,男,38岁。1980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右下肢内侧时发疼痛,两月前因体劳过多,疼痛加重,不能动作。医院诊为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见面色无华,低热烦闷,舌暗红,脉弦而数。右下肢大腿内侧皮色微红,触之脉管呈硬索条状,压痛明显。治以活化汤加夏枯草30g,令服六剂。
二诊,患肢疼痛减轻,肿胀明显。又以活化汤加益母草20g,薏仁30g,防己15g,令服十剂。8月14日,患者已能自行来诊,诊见:患肢肿胀基本消失,皮色正常,触之脉管索条较软,嘱其遵上方隔日服一剂。调治月余,已参加生产劳动。
二、急性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例:张某,男,21岁。1977年5月11日就诊。一年前,双下肢呈小面积紫红色索条,不痛不痒。近一月,双腿肿胀热甚,多数红色索条隆起曲张,疼痛拒按。诊为急性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潮红,舌胖嫩,脉滑小数。治以麻杏薏甘汤、自拟保元汤加味。
第一方:麻黄6g,杏仁9g,薏仁30g,甘草6g,水煎服。
第二方:银花30g,当归15g,黄芪15g,益母草20g,败酱草20g,甘草3g,水煎服。
上方交替服用,各三剂。
5月16日二诊,患肢热势已退,肿胀减轻,治以活化汤加银花15g,防己12g,薏仁15g,令服八剂。药后,疼痛基本消失,诸证见效。继服上方五剂。
6月3日复诊,患者喜形于色,抬腿示诊,诊见:双腿索条柔软平滑,诸病消除,皮表稍有色素沉着,遂令停药。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例:赵某,男,45岁。1978年2月19日初诊。该患者1968年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十年来,辗转多方求治,疗效不显。诊见:左足紫暗瘀肿、冷痛,内踝后侧破溃,常流稀水。触其寸口脉沉而紧,趺阳脉消失。诊为阳虚寒凝,气血瘀阻型脉管炎。处方:
第一方:附子12g,白术12g,党参15g,生白芍12g,茯苓9g,水煎服。
第二方: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地龙12g,甲珠6g,土鳖6g(冲服),桃仁10g,红花10g,黄芪20g,桂枝12g,水煎服,酒引。
上二方各五剂,令交替轮服。
复诊,药后疼痛减轻,余症如前。继以第二方加附子12g,细辛5g,四剂。
三诊,患者自述:服药后,周身活畅,疼痛大减,且破口流水增多,发痒。以上方去附子,细辛减至3g,与阳和汤两方,各十剂,令交替服用。
一月后,患肢局部肿胀消除,内踝破口已有新肉芽长出。触之趺阳脉可及,皮温略低。治疗仍以上两方,嘱其隔日一剂,巩固疗效。1978年10月随访,患者左足破口早已愈合,且行走自如,恢复日常工作。
四、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例:兰某,女,68岁。1981年4月诊。一年前,子宫肌瘤,手术治愈。术后下肢麻木,轻度浮肿。近两月右下肢小腿(腓肠肌)肿胀疼痛,足背肿胀明显。医院诊断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诊见:局部压痛明显,屈伸则痛剧。拟活化汤加防已15g,薏仁20g,八剂。服后肿痛减轻,继遵上方加减治之,服药三十余剂,疼痛消失,生活亦能自理。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例:崔某,男,64岁。患肺气肿八年,肺源性心脏病两年。长年哮喘。时值冬季气候寒冷,气急加重,呼吸困难。诊见:面浮肿,色泽晦暗,口唇青紫,呼吸短促。患者自述:每逢冬季此证加甚,且多伴心悸,胸闷烦满。诊其脉象弦而小数,寸脉略大,舌质瘀紫,舌胖大,舌苔少而不匀。处方以活化汤加减:
处方:当归30g,丹参30g,鸡血藤40g,黄芪20g,桂枝12g,枳壳15g,山甲珠10g,红花12g,杏仁6g,桃仁10g,薤白9g,水煎服,酒引。
嘱其按此方先服两剂,若见效可继续服用。
二诊,患者自持上方,先后服用十余剂,症状逐日减轻,浮肿消失,胸闷心悸大减。又令服上方三剂,并嘱其晚饭少食,自身调养。
翌年初夏,偶遇该患者,其云:此症一冬未再大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系指肺、胸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肺气肿,肺循环阻力增加,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中医认为,此症多属心胸气血瘀痹,血行不畅,久瘀成患。此若单以宣肺、平喘、通痹之法,恐难治本。余多年来,辨证辨病相结合,立活血化瘀为主,随证加减,治疗此病,颇有良效。
六、脊椎管狭窄并发症
例:蔺某,男,58岁。1982年3月初诊。患腰腿疼痛六年余,痛甚时不能行走,腰不能转侧,住院诊治。经查:脊椎未发现肿瘤、感染病患。后转至北京某医院,诊为:椎管狭窄。中西医治疗三月余,诸症未愈。诊见:形体较胖,面部潮红,精神疲惫。苦思病痛,询其发病诱发原因不明。每作腰部按摩,疼痛似减。结合西医诊断,余以为此乃器质改变之病症,恐难治愈。然而,其“狭窄”也必有其因,虽西医未作出明确诊断,进一步分析病因,但毕竟有所提示。
试以活血化瘀,通经、养经之血,拟活化汤、芍药钩藤木耳汤两方,令其交替服之,试服。患者服之即效,先后共服二十余剂,诸痛消失。不日恢复工作,已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久瘀为患,血脉运行不畅,经脉痹阻、失养。此例椎管狭窄诸症,正寓此理。故以活血化瘀,通痹养经,标本兼治,收效。此例提示:治“痹”必解其“瘀”,治“痛”必通其“经”。如此理论,或可成立。
七、中风后遗症
例:郭某,男,60岁。三年前,因突然眩晕、昏厥,入院诊治。经抢救脱离危险,继而出现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等症状。西医诊为:脑血栓形成。中西医治疗从未间断,奏效不明显。诊见:患者神色呆滞,肌肉消瘦,口唇紫暗,语言不清。家人代诉,自患此症,感情脆弱,常因小事哭哭笑笑。触其脉象弦细而缓,四肢不温。查血压正常。先予当归四逆汤通经活血,温运气血。
处方:当归12g,生白芍10g,细辛6g,桂枝12g,通草12g,炙甘草6g,红枣4枚,水煎服,六剂。
二诊,脉象略和,肢身麻木,自感瘫身有痛,下肢尤为明显。拟黄芪桂枝五物汤、活化汤两方,令交替服用,各十剂。并嘱加强锻炼。
一月后复诊,患者形若两人,精神很好,虽语言尚不太清,但谈吐不断,自云:服药后大有疗效,已能借杖行步五六米。高兴之余,家属搀扶就地行步、演习,让余亲眼目睹。见收此效,医患双方皆感高兴,遂与之讲解此病机及治疗道理,鼓励患者坚持服药,坚持锻炼。后继以活化汤加减,令其长服此方。经治半年后,已能借杖行走,并能外出旅游。
【体会】
周围血管及其他血管疾患,以其特有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分属为多类病证。然而,从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总是与血脉运行不畅或血脉闭阻不通紧密相关。气血的盛衰、血脉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该类疾病的转归。临证中,根据此类疾患的临床特征,余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办法,逐步确立了以“养”、“通”、“活”、“化”为主的治法,并且多选用虫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