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咽痛辨证施治
2024-10-05 08:26:45
咽喉疼痛
作者/李今庸
咽喉疼痛指以咽喉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不包括喉痈、喉瘤、喉痧、喉息肉等病所致的疼痛,也非外感时兼有的咽喉疼。咽喉连于肺胃,为肺胃之系属,又是诸经行聚之所,故不论感受外邪,还是内伤脏腑,病变常反映于咽喉。从病理上分析,一般可分为风、火、痰、虚四种类型,宜分别情况,辨证论治。
1、燥热咽喉疼痛
咽喉干燥疼痛,口渴欲饮,大便干,小便黄,或兼有声音嘶哑。
因燥热内蕴,或用嗓音过度,热邪上炎,燔灼咽喉,耗伤津液,故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嘶哑、口渴等症。大便干、小便黄亦为燥热引起。治宜清热滋阴,润燥利咽,用玄麦甘桔汤加味:
玄参10g,麦冬10g,桔梗10g,甘草10g,升麻10g,薄荷8g(后下),胖大海10g。
上7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以玄参、麦冬清热滋阴;薄荷、升麻疏散风热;桔梗、甘草、胖大海清利咽喉。本方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疼痛症状较轻者。
2、火毒咽喉疼痛
咽喉刺痛,起病急促,咽喉肿胀炽红,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
火毒内蕴,上出于咽喉,故咽喉刺痛,肿胀。火毒结于咽喉,气机不利,故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俱为火毒内盛,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拟方:
连翘12g,栀子10g,黄芩10g,升麻12g,射干10g,桔梗10g,甘草10g,木通10g,白芍10g,羚羊角0.5g(研末冲服)。
上10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兑入羚羊角粉,适量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用连翘、栀子、黄芩清热;升麻、射干、甘草解毒;桔梗开提肺气;木通通经络,开闭塞,导热从小便出;白芍和营利下;羚羊角既清热又解毒。本方清热解毒之力较强,适用于咽喉疼痛症状较重者。
另外在治疗时,还可配合针刺。在两手大拇指内侧端少商穴放血。
3、痰湿咽喉疼痛
咽部隐痛不适,似痰阻于咽喉,咳吐不爽,伴头晕,胸闷,舌苔腻。
因痰湿壅盛,阻于咽部,气机不畅,故咽部隐痛不适,并有头晕、胸闷等症。治宜化痰降气,用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贝母10克,射干10克。
上6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以半夏、陈皮化痰理气降逆,茯苓淡渗利湿,射干清利咽喉,贝母化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可化痰散结,降气利咽。
4、肺痨咽喉
疼痛
素有痨病,又见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口渴,脉数。是为肺阴虚,水源枯竭,肾中相火旺盛,虚火上炎,故咽喉疼痛,嘶哑,并口渴,脉数。治宜清热泄火,引火归元,用滋肾丸:
知母30克,黄柏30克,肉桂3克。上3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以知母滋补肺肾之阴,黄柏清下焦之热,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本方药虽简单,组方严密,为滋肾阴泄相火之名方。
5、肾虛咽喉疼痛
咽喉微痛,病程日久,伴口干,头晕耳鸣,腰酸,虚烦失眠,小便清长,两足不温。
证因肾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浮,故咽喉微痛,口干,头晕耳鸣,虚烦失眠;阳虚于下,不能温化,故小便清长,两足不温。治宜补益肾气,用肾气丸加味:
熟地18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地骨皮10克。
上9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剂,服2次。
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六味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上浮之阳;附片、肉桂温补肾阳以化气,并引上浮之火归元;加地骨皮清虚热,助上药阴阳平衡。全方滋阴补肾,清热制浮阳,适用于肾虚之慢性咽喉疼痛。
案例
患者某,男,56岁,干部,住武汉市,于1991年12月下旬某日就诊。发病已2年,咽喉不舒,有微痛感,左下大齿松动微痛,齿龈不红,小便清长。两足较冷,脉浮虚。病乃肾虚阳浮,上热下寒;治宜温补肾气,引火归元;拟方肾气丸加味,改丸为汤:
熟地20克,山药12克,枣皮12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炮附片3克,上油桂3克,淡大云10克,地骨皮10克。
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5剂而病愈。
按:
《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跗内……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肾气亏虚,肾阳不藏而浮越于上,郁于肾脉循行之喉咙,下无阳气以温养,故见咽喉不舒而微痛,下则两足不温而寒冷。《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灵枢·五味论》说:“齿者,骨之所终也。”是齿乃肾之所主,肾阳上浮,故其齿不固而松动,脉亦浮虚。病因虚热而非实火,故齿虽松动而齿龈不红。阳浮于上而下无阳热之化,故小便清长。此所谓“上热下寒”之证也。
肾气丸方加味,用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附片、肉桂引火归元,助肾阳蒸动肾阴以化生肾气,加大云(肉苁蓉)补精以益肾,地骨皮补肾以清虚热,从而增强肾气丸方温补肾气以收敛浮阳之效,故药服5剂而病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