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海桐皮12克,细辛3克,祈艾12克,荆芥9克,吴茱萸15克,红花9克,桂枝9克,川断9克,归尾6克,羌活9克,防风9克,生川乌12克,生姜12克,生葱连须5条。【用法】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日2次。【功效】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主治】肢节疼痛,风寒湿痹,瘀痹。注:此方为家传方。
【处方】当归18克 丹参30克 鸡血藤21克 制乳香9克 制没药9克 香附12克 延索胡12克 透骨草30克。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1)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2)偏热者,加败酱、丹皮。(3)气虚者,加黄耆。(4)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病例】刘某,女,16 岁。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口卡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证属外伤瘀血,覆感寒湿,经脉闭阻。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 3 克、桂枝 9 克、川牛膝 9 克、木瓜 18 克、薏仁30 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 15 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随访一年未复发。
【处方】守宫粉63克。轻粉2l克、月石54克、白芷72克、花椒45克、大黄180克、槐花90克、桑枝90克、黄蜡45克、猪油3000克。
【用法】上药研末调匀,敷患处。
【功能】功能祛腐生肌。
【主治】开放性骨折后伤处腐肉溃烂。
【验证】治疗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5岁;病程最短20分钟,最长10天。骨折部位:胫腓骨19例,肱骨2例,尺桡骨8例,股骨l例。分型:Ⅰ型(伤口在1厘米以内而清洁者)3例;Ⅱ型(伤口在1厘米以上,污染明显又广泛性损伤者)17例;Ⅲ型(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肌腱,血管损伤,软组织损伤广泛者)10例。公众号行之医话编辑内容 治疗结果:伤口无感染,2周内愈合者23例,伤口有浅表感染,在3-4周内愈合者3例;伤口深部感染,软组织坏死,在2-5月内愈合者4例。本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22天,最长155天,平均50.4天。本组随访病例均无骨髓炎或骨不连现象发生。
【说明】伤口感染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愈合,故有效地处理感染伤口,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对感染伤口应用中药制剂外敷,对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着疗效高、疗程短的特点。如果能适当地加服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内服药,则疗效更佳。但值得注意的是因软组织损伤广泛、感染时间过长,又长期固定而造成肢体关节僵硬的问题,仍需十分重视。
此方应用多年,疗效显著。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腓肠肌痉挛;特别是老年人缺钙引起,效果最好。
方法:威灵仙20克,煎水2碗,日2次,每服1碗。连续7天。最快当天即见效,一般2-3天见效。我连襟的母亲,60多岁,经常患腿抽筋,夜间加重。到大医院看,专家诊断:老年性缺钙引起。开一大堆补钙药。服之无效。问于我;遂开威灵仙100克,嘱每日20克,回家煎水饮之。5天后,来电话,第一天便见效,5付服完,无再发作。几天后,她又领一老年男性来诊所,说:此老汉患“腿抽筋”多年,他儿子在市里某大医院当内科主任,曾开补钙药无数,但无效。我一听,此主任我认识。市内某甲级医院内科主任,大内高手。可是,对他爹这个“腿抽筋”没办法。仍开威灵仙100克,嘱服用5天。后来再没复发。
处方:天麻20克 。钩藤30克(后下)。石决明 20克。川芎30克 。白芍30克。葛根20克。白芷20克。细辛5克。丹参30克。白蒺藜2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头风不外乎风扰於停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而引发头痛。中医归纳为阴虚阳亢,风扰清空,淤血气滞,脉络失和,经气逆乱,维系失常。
本方就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镇静止痛之功。天麻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石决明、钩藤潜阳熄风,宁静清空;川穹昂、丹参散血中之风,行络中之於;白芍养血缓急;葛根、白芷、白蒺藜祛风通窍;细辛止痛。本方有风祛风,有寒散寒,有痛止痛,治标固本,效果显著。
随症加减:阴虚火旺加羌活15克,遇热疼重加黄芩12克(酒炒),血虚而痛加当归15克(酒炒),年深月久、久痛不止者加全虫12克、大蜈蚣4条。
国医大师裘沛然的几则名方
一、补泄理肾汤
组成:黄芪30~50g 巴戟肉15g 黄柏15g 黑大豆15~30g 大枣5~10枚 牡蛎30~50g 土茯苓20~30g 泽泻15~20g
用法:每日煎服1剂。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适应征: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二、头风宁方
组成:制半夏30g 大蜈蚣5条 细辛12g 川芎60g 当归45g 熟地60g 枸杞子30g 山药50g 生白术45g 白芷30g 龙胆草30g 熟附块24g 全蝎15g 远志15g 茯苓6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2次,每次4.5g,开水送服。
功能:燮理阴阳,祛风清头目。
适应征:正偏头痛,眩晕。
三、慢性胃炎方
组成:党参18g 甘草6g 高良姜9g 制香附12g 黄连9g 制半夏15g 延胡索15g 牡蛎30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疏肝和胃,降逆消痞。
适应征:各种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四、小青龙汤加减方
组成:麻黄12~15g 桂枝10~20g 细辛6~12g 干姜9~15g 龙胆草9~15g 黄芩12~30g 甘草9~15g 五味子9~12g 桃、杏仁各12g 制半夏15g 紫菀15g 前胡12g 枳壳15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温肺化饮,清化痰浊。
适应征: 。
五、炙甘草汤加味方
组成:炙甘草30~45g 党参12~30g 生地30g 桂枝9~30g 阿胶9~15g 麦冬12~15g 麻仁10~12g 大枣7~10g 生姜3~9g 苦参15~20g 丹参15~30g 黄连9~12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宁心定志,调整心律。
适应征:各种心律紊乱,心肌炎后遗症,及各种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