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尿血一年,120g甘草梢一剂愈;尿血4月余案
2024-11-14 07:28:52
甘草梢治血尿
作者/郭博信
甘草梢为治血尿的要药,为加深读者的理解,兹举我恩师黄杰熙的一个案例,聊供参考。
那时黄师20来岁时,遇国民党军的一个师长带其10岁的儿子来诊,言其儿患尿血1年多,尿血时小便疼痛难忍,且尿到地板上的印迹都冲洗不掉,曾服过别的中医大夫开的导赤散、八正散等,均无效,并言患儿越服利尿药病情越重。
黄师见此患儿又黄又瘦,诊其两手脉数,言此病好办。用一味药即可,
遂开甘草梢120克,其水煎分4次喝。
这位师长很傲慢,认为黄师在吹牛,脸上露出不以为然、将信将疑的表情,连诊费都不给就走了。不料过了两天这位师长拿来一包点心、两斤肉,还用红纸包了10块现大洋(即银圆,当时1块现大洋可买45斤大米)登门来谢,说这个药特别灵,他的儿子刚喝了一剂即不尿血了,小便也不黄了,真让他太感谢了。
黄师对我说,甘草清热解毒,而其梢利尿作用颇强,不用引经药即可直接进入膀胱、阴茎,凡阴茎中的病皆可放心去用。之所以用此大剂量,盖因此患儿病重且久,量小了难以胜病。
尿血4月余(案)
作者/姚光华、苏瑞君、苏燕 等
患者,郭某,男,8岁,1992年5月3日就诊。
该患儿4个月前卒感外邪,始有身热,腹部剧痛,自服西药,症状不见好转,继之双足部出现片状紫色瘀斑。20日后出现眼睑浮肿,尿中有血,尿血鲜红,心烦口渴,头晕目眩,有时心悸,耳鸣,腰膝酸软,便干。在吉林省某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消炎对症治疗,症状不见改善,仍有头晕,腰酸,尿血。特来我院住院诊治。
现症:尿血,黄赤尿,有时尿色如茶,时有尿后腹痛,1日排尿3次,身无热,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纳差,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大便干。望诊:皮肤散在紫斑,面色㿠白,舌质红,舌苔白腻,舌瘀血点大如高粱米粒,双脉数。
诊断:尿血(紫癜性肾炎)。
考虑患儿卒感外邪,发病初期外邪未解,郁而化热,热壅脉络,迫血妄行,血出于肌腠之间,故见皮肤紫斑,热邪盛于下焦,见小便黄赤,毒邪伤于肝肾之阴,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以致血不循经,内渗膀胱而致尿血。手足心热、便干、脉数为阴虚所致。肾阴亏虚,则虚火上扰,上扰清空故头晕目眩。耳为肾窍,肾虚失于滋养而有耳鸣。腰为肾府,肾虚故见腰膝酸软。考虑该患儿的中医诊断为尿血,证属阴虚火旺兼血瘀。治疗拟滋阴清热凉血为主,兼以活血化瘀。
主方以化斑汤加减化裁:知母10g,生地15g,玄参15g,黄柏10g,丹皮15g,大小蓟各20g,丹参15g,赤芍10g,仙鹤草15g,坤草(编者按:益母草)20g,甘草10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效果:服药5剂,尿血止,尿色转黄,手足心热等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正常,脉数有力,舌质暗,瘀血点略减。考虑血瘀证明显,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生地2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5g,仙鹤草15g,丹皮10g,白茅根20g,旱莲草15g,柴胡10g,牛膝10g。水煎服。连服半月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尿止,舌瘀点变小变少、色变浅,紫斑明显减轻,苔薄白,脉数。
考虑患儿仍有腰酸耳鸣等症,治疗原则以补肾活血法为主,处方如下:黄芪30g,当归20g,红花10g,枸杞子20g,白茅根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党参10g,茯苓20g,丹参30g,赤芍15g,生地20g,甘草10g。水煎服。以此方为基础加减连服20剂,紫斑消除,尿血止,头晕、耳鸣、腰酸等症消失,二便正常。随访1年未再复发。
【学生】本病应归属于中医的何证进行辨证?主要病因病机是什么?
【老师】本病中医一般归于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尿血明显者则按血证中的尿血辨证论治。盖血由水谷之精气所化生。《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液生化于脾,藏受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脉为血之府,血液生成后,循行于脉中,以充润营养全身。当某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引起血液溢出脉外形成血证,而尿血是血证中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风、湿、热、毒邪有关。病机可以认为患者素有血热内蕴,外感内邪或食物、药物等动风之品,风热相搏或热毒炽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内迫肠胃,甚则及肾,故有腹痛频作、皮肤紫癜,甚则便血、尿血。如寒邪外侵,内滞于血络,亦可发为紫癜,气不摄血或虚火灼络均可出现尿血。
【学生】该患儿面色㿠白,又以尿血为主,为何不以补血止血为主,而着重活血化瘀治疗?
【老师】此乃舍证从舌脉治疗。本病以尿血为主,治疗仍以活血而不宜以止血为主。《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活血三法,第一即“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唐容川《血证论》提出通治血证之大纲有四,其中以消瘀为第二法,认为“以去瘀为治血之要法”。即使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在治本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当配用化瘀之品,以防止血留瘀。因此为紫斑及尿血患者的治疗着重扶正化瘀,或寓止血于化瘀之中,即可收到较好疗效。
【学生】尿血的主要病位在肾和膀胱,为何其他脏的病变也可引起尿血?
【老师】清·李用粹《证治汇补·溺血》认为尿血的病位虽在肾与膀胱,但其他脏器的病变也可引起尿血,“或肺气有伤,妄行之血随气化而下降胞中,或脾经湿热内陷之邪,乘所胜而下传水府。或肝伤血枯,或肾虚火动,或思虑劳心,或劳力伤脾,或小肠结热,或心胞伏暑,俱使热乘下焦,血随火溢”。因而他概括道,“是溺血未有不本于热者,但有各脏虚实之不同耳”。唐容川《血证论·尿血》中提出对部分尿血病人需要从肺论治的新观点。唐氏以导赤散加味治“心经遗热”之尿血,以龙胆泻肝汤加味治“肝经遗热”之尿血,若“尿血治心与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肺为水上之源,金清则水清,水宁则血宁,盖此证原是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热蓄肾与膀胱是尿血的主要发病机理,而心、小肠、肝脏腑之火热,亦能下迫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血溢水道而形成尿血。
【学生】尿血病因多种,转化不一,治疗各异,其辨证要点是什么?
【老师】中医辨证根据四诊八纲,通过病因病机分析,首先正确诊断,以便确立治疗原则。而引起尿血的病因应辨明内因与外因,即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尿血,属于实证;内伤尿血则多属虚证。由外感所致者,以邪热为主,初起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发病较急。内伤所致者,一般为久病或体弱,气血亏虚或脾肾虚衰的全身症状,其后表现尿血,起病较缓慢。其次辨血色,出血量少者,尿色微红;出血量多者,尿色较深;尿中亦有挟血丝、血块者属瘀血内停;热盛迫血时一般尿血鲜红;气血亏虚,气不摄血者尿血淡红。再者结合其他伴发症状、舌苔、脉象等合参诊断易明。
【学生】尿血与血淋都有小便出血,尿色赤红,二者如何鉴别?
【老师】尿血与血淋都是尿中带血,其鉴别要点有三。首先血淋是热伤阴络,渗入膀胱,多为实证,与心和小肠的病变有关,心主血而合小肠,心火炽盛,移于小肠,热迫膀胱,血热伤络,故血与溲俱下,血淋乃作。而尿血多为虚证,且与心、肝、小肠、肺等脏腑有关,虚火下迫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而尿血。其二血淋症状除尿血外,尚有溲频短急,灼热痛等症状。尿血则无尿痛症状。《丹溪心法·淋》说:“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其三治法上血淋当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尿血虽依据外感、内伤、虚实不同而论治,因虚证较多,故益气养阴止血的同时应重视活血化瘀的应用。
【学生】本例属阳虚火旺之尿血,与痨伤气阴之尿血及脾肾不固之尿血主要区别是什么?
【老师】本例阴虚火旺之尿血已如前述。痨伤气阴之尿血多为痨病初起,病变多以肺为主,但日久常易传变,累及他脏。痨伤于肾,损伤精血,耗散气阴。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有尿血。其症状除尿血外,尚有腰酸膝软,或有潮热,手足心热,盗汗,乏力,面色潮红或萎黄等阴虚症状。而脾肾不固之尿血多由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或肾阳亏虚,火不化土,致中气虚弱,脾虚统摄无权,血无所主,因而尿血。此外尚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体倦食少,头晕目眩,心悸腰酸等症状。
【学生】尿中带血的疾病中较常见者还有石淋,与尿血如何鉴别?
【老师】石淋经常尿中带血,但与尿血有明显区别。石淋系由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淤积水道,石伤脉络而有尿中夹砂石,小便滞涩不畅,尿中带血,甚者腰痛如绞,牵引少腹等症状可与尿血相鉴别。治疗涤除砂石、通淋利尿。因此从病因、病机、症状等方面特点,仔细询问病史,四诊合参鉴别不难。
另外尿血久病不愈多由实证向虚证转化。一般外感所致的尿血,初起多属实证,尿血色淡,病情较轻,大多容易治愈。如失治或误治则病情加重,则向虚证转化。尿血色深,伴随症状重者预后严重。因此尿血病因多种,病机复杂,变化多端,治疗时应按具体病例辨证分析,确立方药。就单一病例而言亦应根据病变进展情况及时辨证施治,不可固守单一,殆误病人。如本例病人治疗中亦因先后病情不同,立法处方各异。故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治疗,方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