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
2017-10-07 阅读 194
回归自然
原因:胆囊摘除的人往往都是胆胃上逆的体质,胆火不降,导致肾水中不能潜藏相火,引发君火不升。必然引发心脏疾病。
治法:降胆胃,养心活血,宁神行气。
小柴胡加减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12克、大枣10枚、紫苏子30克、川椒10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瓜蒌30克、生牡蛎30克。
增高丸”
發育長高良方
【配方】:
人蔘四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三錢 白芍三錢 川七三錢 冬蟲二錢 杜仲三錢 枸杞三錢 紅花一錢 大棗一兩 淮七二錢 木瓜二錢 碎補二錢 炙草二錢 三稜錢半 莪朮錢半 桂枝三钱 生龙骨五钱
生牡蛎五钱
组成:酸枣仁20克,刺五加20克,桑葚20克,灵芝10克,远志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百合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合欢花10克,柏子仁10克。
功能: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潜阳安神。
主治:失眠(肝郁气滞、肝血不足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液混匀,每次400~500毫升,分2次温服。
方解:本方是王净净40余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方。王净净认为失眠的治疗,关键在于调营卫、和阴阳、引阳入阴以求“阴平阳秘”;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故因肝气郁滞、条达失疏而加重失眠的情况不可忽视,因而王净净临证之时总以平调阴阳为总则,施以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潜阳安神之法而奏效。滋阴养血当从心、肝论治,盖心为神之所寄,阴血得养,则心神方安,神有所寄,阴阳调和而阳能入阴。肝为刚脏,主情志,藏血储血,条达气机,妇女郁而不寐及年轻人之压力大而长吁短叹之难以入寐等情况多责之肝,故行柔肝养血、疏肝解郁之法能解郁潜阳,而达阴阳平衡、条达气机以安神定志、易睡安眠之目的。
方中酸枣仁本具养肝、宁心、安神之功,又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可养心阴、益肝血、宁心安神而为君药,以统帅全方。臣以刺五加、桑葚、柴胡。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脾胃健运而除“卧不安”之源,肝肾充养而绝“阳不入阴”之虑;桑葚一味善于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清虚火,故用治失眠患者尤相宜;柴胡走肝胆,既具和解之功,又有疏肝之用,合酸枣仁而增强其养肝之效,配伍刺五加而突出其益气之功,合桑葚而使其滋养肝肾阴血之用而不呆腻。佐以灵芝、远志、百合以补养肝肾、安神催眠,并用郁金、合欢花合柴胡而增强其疏肝解郁之功,合酸枣仁而增强其安神之效;益以龙骨、牡蛎以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潜浮阳以益心阴。柏子仁养心安神,多可用于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并可引药归心而行使引之功。综观全方,药味平和不峻,药性有动有静,药量有轻有重,补而不腻,疏而不烈,既具滋养心血、补益肝肾之功,又有疏肝解郁、潜阳安神之效,终达平调阴阳而安眠之目的。
加减运用:血虚失眠者加用熟地黄、龙眼肉、当归、白芍;虚火扰心而致失眠者和交泰丸,并加用生地黄、玄参、白芍、鸡子黄,甚则加用朱砂;瘀血阻窍而致失眠者加用桃仁、红花、丹参、三七粉;痰浊中阻而致失眠者加用法半夏、陈皮、竹茹、胆南星;胆虚心怯而失眠者加用人参、川芎、知母、茯神;妇人郁火内扰者加用香附、白芍、薄荷、菊花;年老体虚、髓空脑虚者加用紫河车、益智仁、鹿角霜、熟地黄。
,中医常用“蝇毒草透骨法”对关节炎、颈椎病和类似骨病效果很好,有效率可达九成以上。药材:蝇毒草200g、红景天100g、藏红花20g、川芎100g、山甲100g、独活150g、续断80g、三七50g。
做法:将以上药材味研为细粉,在一起熬制成膏状,每天敷用在患处3-8小时,连续使用一个月即可治愈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等病,本方可活血舒筋通络,糖尿病、孕妇、月经者慎用。
每天10分钟小课 主题: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怎么调
心动过速症状:指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可以出现心悸、胸痛、头昏、眩晕、昏迷或半昏迷等症状。发生心动过速时,心律可能规则或不规则。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心动过缓症状:成人每分钟心跳频率在60次以下者称心动过缓。自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伴有呼吸不畅、脑闷,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出量不足而突然昏倒。
中医怎么看待:
心动过速是心阴不足,可以服用冠心生脉丸。
心动过缓是心阳不足,可以服用参附强心丸。
失眠一病,临证极为多见,余经数年摸索筛选,自拟治疗失眠便方三则,用之颇感应手。
1.酸枣仁15g~30g,麦冬9g,五味子5g。
主治:气阴不足,夜寐不安,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酸枣仁15g~30g,生地12g,五味子5g。
主治: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五心烦热,夜难成寐,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3.酸枣仁15g~30g,半夏9g,五味子5g。
主治:心气不足,痰热内扰,失眠惊悸,口干黏腻,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金匮要略》之“茯苓饮“和”半夏厚朴汤“ 原文: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饮组成:茯苓30 人参30 白术30 枳实20 陈皮25 生姜40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20厚朴30茯苓40 生姜50 紫苏叶20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三袋,早、中、晚饭前各一袋。 两个方子合方:茯苓40 人参30 白术30 枳实20 陈皮25 生姜40 半夏20厚朴30 紫苏叶20 紫苏籽30 饭后胃疼的人加大枣5枚,白芷15、白芨15. 功能作用:这两个方子合方能消除胃胀、吐水、呕吐、反胃、咽喉部有痰、咽部有异物感和不愿意吃饭。对于胃炎、胃下垂以及胃部的溃疡有很好的效果。治疗胃溃疡时加白芨12。 该方特征:这两个方子合方所治疗症状,一般很少有便秘不通,往往大便溏稀。如果有便秘不通,也可以加大陈皮的量到40—100克。 茯苓20g 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 枳实10g 陈皮15g 姜半夏10g 厚朴15g 紫苏叶10g 紫苏籽15g 白芍15g 元胡10g 鸡内金10g 生姜40g 桂枝15g
扶阳固肾汤
附子25 炒白术20 淫羊藿15 肉桂10 葫芦巴15 巴戟天15 益智仁15 生黄精15 柔螵蛸15酒菟丝子15g 生杜仲15 炙甘草10 枸杞15 生姜20 (紫参20 黄柏15 白芍15)
卤药:三萘30g 八角20g 芦巴12g 干姜60g 陈皮60g 小香30g甘松30g草果30g白叩30肉桂30g甘草60g砂仁30g白芷30g白果12g丁香30g青皮30g花椒30g胡椒30g打粉红椒100g适量
制附片30g 淫羊藿20g 炒苍术20g 炙甘草10g 砂仁25g 安桂15g 补骨脂20g 蔻仁15g 焦三仙各20g 生姜30g(干姜30g) 木香10g 茯苓20g(40g)

阅读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