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病原因是饮食过剩、酗酒、过度劳累和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痛风的临床变化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中医名词统括起来,中医讲求整体观念,根据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来灵活调治。
1. 苍术15克,黄柏15克,蚕沙12克,木瓜10克,牛膝6克,丹参15克,白芍12克,桑枝12克,五灵脂9克,延胡索15克,路路通15克,槟榔10克,茯苓15克,升麻3克,甘草3克,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2. 虎刺鲜根或花30克(干根10~15克),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3. 钩藤根250克,加烧酒适量,浸一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4. 牡丹藤1500克,牛膝30克,钻地风60克,五加皮250克,红糖250克,大枣250克,烧酒5000毫升,密封1个月。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5. 鲜五色梅根10~20克,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血止痛之效。
6. 凌霄花根(紫葳根)6~10克,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7. 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克,丹参30~120克,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8.黄柏6克,威灵仙6克,苍术10克,陈皮6克,芍药3克,甘草10克,羌活6克,共为末服,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9. 党参60克,白术60克,熟地黄60克,山药30克,海浮石30克,黄柏60克,锁阳15克,天南星30克,龟甲30克,干姜灰15克,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10.红花、白芷、防风各15克,威灵仙10克,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肢疼痛。
11.金果榄30克,水煎服。本品含有秋水仙碱成分,能有效地缓解痛风发作,用于痛风发作期。
12.土茯苓30克,水煎服。用于痛风发作期和缓解期,能够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