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足疼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足跟骨质增生、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糖尿病足等,其中中老年人发病所占比重大。采用中药煎剂泡洗治疗寒证腿足痛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来自医院门诊,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56 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2年;临床可见腿痛、足跟痛或足底痛,活动时加重,喜暖怕凉,痛处得温痛减,舌暗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
处方:透骨草30克,桑寄生、穿山龙各20克,红花15克,艾叶10 克。
加减:肢寒者,加炮附子10克,桂枝15克;肢麻者,加鸡血藤30克;痛重者,加丹参30克;足跟痛者,加威灵仙30克。
用法:煎约2000毫升药液,放入盆中,泡脚(以不烫伤皮肤为准),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2次。
皮肤感染者及热证忌用。
疗效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
治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
体 会
腿足痛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医学认为,肝主筋,肾主骨,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逐渐减退,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行走过度或动作不当导致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另外在人体气血不足,卫阳不固的情况下,风寒湿邪易乘虚侵入而发病,出现腿或足跟疼痛、遇冷加重。治宜补肝肾壮筋骨、温通经络止痛。方中透骨草善治风湿痹痛;穿山龙有舒筋活血、祛风的功效,治筋骨麻木、风寒湿痹;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艾叶理气血、逐寒湿、温经。通过物理热力及药物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温通经脉,解除瘀滞。诸药合用,具有舒筋、活血、止痛的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