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术饮
【组成】苍术20克。
【用法】滚开水冲泡,少量频饮代茶。每日1剂。
【功用】升清运脾,益胃除湿。
【主治】胃下垂多属脾虚中气下陷之候。
【方义】茅苍术辛苦温,入脾、胃二经,为燥湿健脾、解郁辟秽之要药。朱老受许叔微用苍术丸治“膈中停饮……已成癖囊”之启示,遂用苍术饮治胃下垂,竟效如桴鼓。
朱老认为,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所云:“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疾除”,确有至理。
盖脾虚之证,运化失健,势必夹湿,湿浊不得泄化,清气岂能上升。而胃下垂多属脾虚中气下陷之候,故恒嘱患者每日以苍术20克泡茶饮服。服后并无伤阴化燥之弊,盖以其能助脾散精也。
病案1
孙某,男,33岁,干部。1979年1月25日来诊。宿有胃疾,形体瘦长,肢乏神疲,得食脘痛,且感坠胀,辘辘有声,平卧稍舒。
消化道钡剂透视:胃下垂,胃小弯在髂髀连线下11cm。苔薄舌淡,脉象细软。
证属脾气虚弱,中气下陷。
治宜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
①苍术20克,10包,每日1包,泡茶饮服。
②炙黄芪20克,淮山药30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炙升麻、柴胡各5克,茯苓、炒白芍各12克,炙甘草5克。7剂。
二诊(2月1日):
药后自觉脘部稍舒,精神亦振,纳谷渐馨,余无特殊,苔薄脉细。
药既获效,率由旧章。上方继服10剂,嗣即单服苍术50剂后,诸恙均除,消化道钡剂透视:胃小弯在髂骨夸连线下3cm。
病案2
秦某,女,62岁,家庭妇女。
1980年8月2日诊:恙延半载,脘腹坠胀,纳减便难。
消化道钡剂透视:胃下垂在髂骱连线下7cm。苔薄舌红,脉象细弦。
证属中虚气滞,胃阴不足。
治宜补中行气,兼益胃阴。
处方:
①苍术20克,10包,每日1包,泡茶饮服。
②炙黄芪15克,淮山药30克,川石斛、火麻仁各12克,炙鸡内金、刺猬皮各10克,甘草5克。10剂。
共服药45剂,症情平复。
消化道钡剂透视: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2cm。
体会
一味“苍术饮”何以另包,每日代茶,分多次少量频饮?
门徒昔日曾不解朱师巧思妙用、峻药轻投之意,将苍术直接加入汤药中入煎,结果除有伤阴化燥之弊外,疗效亦不满意。
故悟温运利水,非大剂苍术莫属,温宣湿浊,助脾散精,当取重药轻投,暨峻药少量频投,俾清气频频升举,湿浊接连降泄,此乃妙用香燥辛烈药之巧也。
考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太阴、阳明二经,功能强胃健脾,助脾散精,暨发散水谷之气,能迳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湿滞,解诸郁。
因其性辛烈,燥湿力大,故朱师重用苍术除湿醒脾,平调中土,意在去中焦湿浊郁滞之障碍。且苍术香能醒气,燥可胜湿,颇有宣化中焦湿浊,升举清阳,解郁举陷之殊效。
黄元御的《玉楸药解》云:“苍术燥土利水,泄饮消痰。”又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止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
朱师指出,苍术辛香发散,外可祛风湿,内可燥脾湿,治疗胃下垂不必拘于辨证有湿浊之象,才可应用,投苍术饮泡茶频服,乃是辨病用药,加之汤药配伍得当,均能收到满意疗效。
治疗胃下垂,一味“苍术饮”用法之秘,乃朱师辨病用药之独特之处,亦是朱师主张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学术思想的具体运用之见证。
朱老在临床上还常以苍术和升麻为对药治疗胃下垂。指出:“升麻升举清阳,苍术运脾散精,两药合用,可振奋气化,有起痿、振颓之功。”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朱良春精方治验实录》,朱建平、马旋卿、强刚、王惟恒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