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玉龙经》 中风瘫痪经年月,曲鬓七处艾且热。 耳聋气闭听会中,百会脱肛并泻血。 承浆暴哑口喝斜,耳下颊车并口脱。 偏正头疼及目眩,囟会神庭最亲切。 风劳气嗽久未痊,第一椎下灸两边。 肺疼喘满难偃仰,华盖中府能安然。 喉闭失音并吐血,细寻天突直无偏。 瘰疬当求缺盆内,紫宫吐血真秘传。 霍乱吐泻精神脱,艾灸中脘人当活。 食积脐旁取章门,气癖食关中脘穴。 脐上一寸名水分,腹胀更直施手诀。 关元气海脐心下,虚惫崩中真妙绝。 呕吐当先求膈腧,胁痛肝腧目翳除, 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养老并肩髃, 泄泻注下取脐内,意舍消渴诚非虚, 气刺两乳中庭内,巨阙幽门更为最。 忽然下部发奔豚,穴号五枢宜灼艾。 肺俞魄户疗肺疾,疟灸脾腧寒热退。 膏肓二穴不易求,虚惫失精并上气. 五痔只好灸长强,肠风痔疾尤为良. 肠痛围脐四畔灸,相去寸半当酌量. 赤白带下小肠腧,咳逆期门中指长. 大敦二穴足大指,血崩血衄宜细详。 项强天井及天柱,鼻塞上星真可取。 人门挺露号产疒贵,阴跷脐心二穴主。 妇人血气痛难禁,四满灸之效可许。 脐下二寸名石门,针灸令人绝子女。 肩髃相对主痿留,壮数灸之直推求。 腹连殗殜骨蒸患,四花一灸可无忧。 环跳取时须侧卧,冷痹筋挛足不收。 转筋速灸承山上,太冲寒疝即时瘳。 脚气三里及风市,腰痛昆仑曲月秋里。 复溜偏治五淋病,涌泉无孕须怀子。 阴中湿痒阴跷间,便疝大敦足大指。 癫邪之病及五痫,手足四处艾俱起。 风拄地痛足髃疼,京历付阳与仆参。 心如锥刺太溪上,睛痛宜去灸拳尖。 历节痛风两处穴,飞扬绝骨可安痊。 脾虚腹胀身浮肿,大都三里艾宜燃。 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 臂疼手痛手三里,腕骨肘髎与中渚。 目骨更取穴譩嘻,肩背痛兼灸天柱。 腰俞一穴最为奇,艾灸中间腰痛食。 醉饱俱伤面目黄,但灸飞扬及库房。 秋季艾灸养生 秋意渐浓。天气虽然变得舒爽,但早晚仍让人感觉“嗖嗖”凉意。一冷一热,交替刺激,有些市民就觉得自己的胃里泛酸水、恶心、上腹饱胀、腹泻等问题。消化内科专家提醒市民,天气转凉之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特别容易复发,因此,此时“老胃病”在饮食上要格外小心,同时别忘给胃保暖,小心呵护以免胃病复发。 秋季养生先养胃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天下养生网)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1、主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胃俞。关元和气海两个穴位是养生灸的基础穴位,因为它们是补元阳的穴位,就像给生命之火加了一把柴 2、配穴: 上腹饱胀: 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 内关; 大便稀溏: 神阙、天枢; 消疫乏力: 关元 ; 发热: 曲池; 大便潜血: 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 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操作方法: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疗程 秋季养生节气施灸 大肠、肺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庚辛金,秋季金旺,因此在秋季中,大肠经和肺经处于最旺状态。胆、肝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甲乙木,(天下养生网)由于秋季金旺克木,因此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取穴 白露日:取用腧穴为期门,下脘,章门,曲泉,中封。 白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京门,带脉,阳陵泉,悬钟,丘墟。 寒露日:取用腧穴为肾俞,膀胱俞,中极,昆仑,束谷。 寒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肾俞,下脘,关元,复溜,太溪。 立冬日:取用腧穴为中脘,关元,小海,阳谷,后溪。 立冬第二日:取用腧穴为膻中,巨阙,章门,少海,灵道。 施灸方法 1.将艾条点燃后,用所产生的温度刺激腧穴,温度与距离以人体能够承受热度为准。 2.按照取用腧穴的排列顺序施灸,施灸世间除章门和足三里为10分钟外,其余都为5分钟。 3.双穴者,男士先灸左穴,后灸右穴;女士反之。 艾灸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天下养生网)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2.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3.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4.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5.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6.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7.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天下养生网)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8.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艾灸疗法。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艾条温灸双耳的功效
人的耳廓集中了耳穴约二百个,它是一个独立而重要的生物全息场。以艾灸双耳进行保健养生及治病,简便实用,易于操作,比较艾灸大椎、神阙、(天下养生网)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等传统保健穴位来说,尽管不能取而代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能“一石数鸟”,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