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就要到了,有句话说”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最近也在文章下面的评论看到了不少朋友在问:用了好多办法,也没什么效果,想减肥怎么都减不下来。今天就给大家说说一个祛湿健脾益气的名方《五苓散》。
五苓散是《伤寒论》里的名方,常用于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所致的诸多病症。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
组成: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其中,除了茯苓、泽泻、猪苓三味药是利尿剂,桂枝是五苓散的精华所在。人体内的水液过多,就会折伤阳气,抑制阳气的生发,桂枝有温通阳气的功效,帮助恢复阳气,蒸化体内的水液,并且防止以后的水液潴留。
肥胖多表现为以脾阳虚为主,与脾胃的关系比较密切。阳虚不一定会导致肥胖,但肥胖者绝大部分都是脾阳虚。
正常情况下食物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部分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朝百脉,通过血液将精微润养五脏六腑。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就会脾失去健运,营养物质全部堆积在身体内形成肥胖。
人体的虚有4种:阴虚,血虚,阳虚,气虚。而胖子们大多是第三种——阳虚。
脾阳虚会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而肥胖本身只是脾阳虚导致的其中一个问题。
阳虚导致的气虚会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四肢身体不温,怕冷又怕热,溏便(大便软,不成形),皮肤黄、松弛、暗哑、多油、多斑、没弹性、新陈代谢和消耗减慢、内脏功能衰退、失眠多梦、食欲强、多汗、容易疲倦、懒动、水肿以及中气下陷(内脏下垂)等。
一位患者赵女士,30岁,经常觉得浑身没劲,总感觉困;大便不成形;月经量少,特别怕冷;喝了水一会儿就要上厕所,每天都会上很多次,总感觉水一直在肚子里,肚子一圈很胖。
像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典型的脾虚。脾主肌肉,因为肌肉不给力,所以脾虚者很容易全身无力。大便不成形,是脾虚的标志性表现,因为肠道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因为脾虚,导致气血不足,要么月经量少,要么月经淋漓不尽,颜色变得很淡。至于喝了水就想上厕所,更是五苓散的适应症。
脾气属于中医所说的阳气范畴,脾气壮实的人,能充分地将水分吸收利用,水分也会充分地从体表蒸发出去。脾气虚弱者,就像釜底之薪不足,热力不够,水很难变成水蒸气,总在身体里汪着,只能不断以小便的形式排出去,即便喝了水也不解渴。
至于肚子一圈的胖,当阳气不足时,身体为了保护已经变得珍稀的阳气,不让它过多地散出去,脂肪就是保护阳气最好的“隔离层”,所以,越虚人就越胖,而且多是胖在肚子上。
五苓散适合于那些伴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尿酸、痛风的肥胖。这种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下半身胖大,肚子大,腰也粗,屁股也大,腿也粗,脂肪在腹部、臀部堆积,形状就像是一只秋天的大黄梨。人黄,水分也很多,这种肥胖患者容易腹泻,容易浮肿,属于“水胖子”。五苓散,能够很快降下体重,祛除湿气,将水分排掉,达到想减肥的目的。
女性35岁往往是一道坎,如果缺乏锻炼、阳气不足,就像《内经》中讲的“女子,五七阳明脉衰”,到了35岁时,女性的阳明脉(可以理解为脾经之气)开始虚弱,面容身材的走样往往在这个年龄前后就开始了。
很多人胖不全是因为脂肪过多,更不是因为肌肉发达,而是该代谢出去的水停留在了体内,因此显得胖胖的。五苓散很能通过补脾利水祛湿,把水湿尽快排出去。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中医是,辩六经,识八纲,随病症而施药,一人一方。任何方剂都有禁忌之处,还需在医师辩证,不可自行盲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