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对于疾病的诊断,传统医学有着不同于西方现代医学同一体系的理论,在阴阳、五行等的基础之上,联合身体脏腑、经脉,中国的传统医学医家们找到了独特的辨证诊断方式,比如张仲景就以六经辨证为作为外感疾病的诊断鉴别基础。
六经辨证是在人体三阴、三阳经脉的基础上,将疾病与脏腑经脉病位联系在一起,以症状、轻重区分的重要辨证方式。
在中医理论里面,疾病的发病有两个原因:正气不足和邪气太盛,无论哪种情况只要正气抵御不住邪气,就会表现出疾病症状和体征来。而六经病的发病并不一直都是单一经脉病位的发病,如果邪气太盛的话,很可能一次性侵犯数条经脉,两经或者三经同事发病,没有先后次第之分,这种情况一般叫作“合病”。
1.伤寒合病之——太阳与阳明同病
《伤寒论》条文中第36条的原文为:“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这里就是一处太阳与阳明合病的例子,如果发生合病,患者既会出现太阳伤寒的表证,也会有阳明经表证。当出现两经合病发病,在治疗的时候,也要先分清楚轻重、主次,以此作为论证的依据,就如此条文中所说病人会有“喘而胸满”的症状,因为太阳经主表,肺主皮毛,肺气如果得不到宣发肃降,就会出现上逆而喘,壅滞胸满的症状,说明此种合病以太阳病为主,于是就需要麻黄汤宣肺平喘。
2.伤寒合病之——太阳与少阳同病
伤寒第172原文“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此即为太阳与少阳两经同时受邪发病的例处所在。若是病邪同时伤到太阳和少阳,可能会出现邪入胆腑脏化热,胆热迫于胃肠,就会出现下利或者呕吐的病症。黄芩汤可以清少阳胆热,坚阴止利;如果再出现呕吐症状,就需要再加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合病”是六经辨证中邪气过盛同时伤及多处的疾病类型,在外感疾病中,也是十分常见的,此处仅举两例以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