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针灸,大家并不陌生,脑海中浮现出的可能是一根根银针,或者是气味芬芳的艾草味。在我国古老的针灸疗法中,包含的针具种类各种各样。《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九针”的记载。九针中的锋针,发展至今成为了“三棱针”,是刺络放血疗法的必备品。
据《灵枢》中记载,刺血疗法操作方法主要有7种,包括络刺、大泻刺、毛刺、豹文刺、赞刺、缪刺、阳刺等。现代一般将操作方法分为点刺法、刺络法、散刺法和挑刺法。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最常用,也最容易学习操作的方法——点刺法。
点刺除了可以使用三棱针,还可以使用市面上常见的采血针。点刺前,可在被刺部位或其周围用推、揉、挤、捋的方法,使局部充血。点刺时,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3-5mm,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并迅速出针。点刺后可放出适量血液或黏液,也可辅助以推挤等方法增加出血量或出液量。
点刺法出血量相对较少,相对比较安全。多用于指趾末端、面部和耳部的腧穴,如井穴、十宣、印堂、攒竹、耳尖、四缝等穴位。
放血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泄热、消肿止痛等作用,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均可使用。
目前较常用于发热、咽喉肿痛、麦粒肿、口腔溃疡、痤疮、中暑、扭挫伤、头痛、指(趾)麻木等等,是一项实用且有效的中医操作。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们会为大家选取一些常用的穴位进行讲解。
我们平时自行进行点刺放血的时候,除了选取合适的穴位,还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
(1)操作之前要严格消毒,以防止污染。建议使用酒精和无菌棉签进行消毒。
(2)操作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要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而导致损伤。如果针刺过深,可能会伤及动脉,因此千万要注意用力的适中。
(3)除四肢、耳部以外的位置,建议不要自行针刺放血,应当咨询专业人士。
(4)对于体质较弱、贫血、低血压、怀孕状态和产后者,都要谨慎使用。
(5)有出血倾向、血管瘤者,不建议使用本法。
点刺放血是一项常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掌握了这项技术,很多小病都可以迎刃而解啦。在今后的推送中会有一系列常用穴位刺血的科普,敬请期待!
撰稿:王心意 徐浩
美编:赖润民
本头条号已开通私信输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欢迎在私信对话框中输入“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颤”、“心梗”、“心动过缓”、“心肌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糖尿病”、“眩晕”、“心悸”、“亚健康”、“穴位”、“检查”、“用药”、“中药”、“预防”、“饮食”、“养生”、“运动”、“睡眠”、“住院”、“就诊”、“挂号”等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关提示信息。
注意:咨询具体病情的问题,因涉及病史、症状、检查、用药、诊疗经过等详细资料,故不能在此处回复,请在徐浩大夫网站(https://drxuhao.haodf.com)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后咨询,谢谢您的理解!
关注“徐浩大夫”今日头条,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联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