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一针疗法总结膝关节疼痛为针灸临床所常见。 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半月板损伤、脂肪垫劳损、其它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等等为常见病因。患者膝关节或红肿、或疼痛、或有功能障碍,不一而足——针灸治疗此疾有大优势。其中,一针疗法具有取穴精少、见效迅捷、安全可靠、易于操作之优点! 现将膝关节痛一针疗法的选穴总结如下,以飨针友,并请专家指正。
1.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阴陵泉附近,选穴取尺泽(对侧)或隐白(患侧)。
2.痛在内侧特别是疼痛靠近曲泉穴附近,选穴取内关(对侧)。
3. 痛在外侧特别是疼痛靠近足阳明胃经循行线上,选穴取曲池(对侧)或大巨(患侧)。大巨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天枢下2寸。
4.痛既在内侧又在外侧,而非全膝者,选穴取手逆注(肘关节与腕关节连线之中点)+曲池。
5.风湿性膝关节痛选膏肓腧灸之。
6.膝痛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
7. 髌骨软化症所致膝痛,选穴取阳陵泉透阴陵泉。
8. 膝上一点痛,用彭静山之法,取皮内针一枚埋之。方法:患者裸露膝关节上缘,再上2寸这一部分,曲膝以手抱膝使皮肤绷紧,用手指普遍按压,找出最痛点,埋皮内针一只,大多当时可止痛。
9. 委中穴刺络拔罐法。
10.膝关节之关节鼠(关节内的软骨游离体)所致疼痛选穴取手三里。
11. 以上九法在辩经取穴之前,宜让患者裸露双膝,医者细观之。局部若有青筋暴露、清晰可辨之浮络,此时用刺经之法难有效用,可用细三棱针点刺浮络,血变而止。 针灸选穴,务求精当。要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亦即,要知其出处。
如:
(1)膝关节不可屈伸,有功能障碍,选穴取大杼,源自《素问.骨空论》: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另,此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骨会大杼,膝为骨之属,故取之。
(2)选穴取曲池、尺泽,出自《治病十一证录》:肘膝痛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仅此三分泻气奇。《肘后歌》:鹤膝肿劳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针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
(3)选穴取内关,理由如下:
A. 《灵枢·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又及《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结合运动针法,取八脉交会之在上之内关穴,善调在下之脾经及冲脉病症。
B.内关为心包经络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C.内关穴通阴维脉:善解疼痛里急之苦。
D.内关(心经、肾经同气相求):故可接调肾经之气。肾主骨,膝为骨之属也。而心包经与肝经也同气相求,故取之。
E.治疗上足六经均过膝部,而本病以脾、胃经为主,符合《内经·终始》:“从腰以下者,足太阳、阳明皆主之”之意。
F.《窦文正八法流注》:内关配艮,足太阳、足阳明配八卦均为艮,二者同气相求。《易经》:彖日:艮,止也。象日:敦艮之吉,以厚终也。故取内关有止膝痛,恢复膝关节正常屈伸功能之意。
G.选膏肓腧治风湿寒性关节痛出自宋·庄绰《灸膏肓穴法》一书。通过此书并经实践证明:此穴可治诸虚皆损。膝关节痛大多为气血亏虚所致。临床体会,膏肓腧可攻可补。既有很好的补正作用,同时又有祛散外邪的功能。所以,对感受外邪的膝关痛大为适宜。
H.髌骨软化症选阳陵泉透阴陵泉治之是因为阳陵泉为八脉交会穴之筋会,膝痛为筋之病也。膝痛患者往往迁延日久,复感风寒湿邪,而阴陵泉善治湿邪重着之症也。故取二穴。
I.以上诸穴要辩证用之,不可拘于一端,否则非患者之福也,其为祸也!而且,各针灸方家务必重视补泻手法之运用,因为这直接影响针刺的疗效啊!《针灸大成》的作者杨继洲的医案可证明此言不虚也!
一针疗法世间稀,《灵枢》医家有所依。勤研古训多躬践,立起沉疴何足奇? 圆运动的颈椎整脊 颈椎病越来越常见,各门派的整脊手法很多。这一套颈椎正脊的方法,安全简洁,手到见效,更能锻炼你的指力和手感。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针灸药使用。 检查姿势----病人坐在无扶手的靠背椅上,背向医生。 施术姿势----依然背向医生,椅子靠背置于病人左侧。 定位: 颈椎一到七,头到手指头。 (症状的对应,如头晕头痛,多为颈椎一、二的问题;手痛手麻,多为颈椎六、七的问题。头颈肩肘腕手,对应颈椎一到七。即把颈椎看作一个圆、头到手看作一个圆。) 口诀: 一片中找一点,一点中找深浅。 ( 圆运动其实是球运动。说圆是平面,是为了便于讲解理解;说球才是立体,才更符合人体太极阴阳。找出一点的深浅,是我们正脊颈椎的最关键点。相当于我们说某个点的位置经度多少,维度多少,海拔多少。Xyz坐标。一次只针对一点。抓主要矛盾。) 动作手法: 一个“正”字。 病人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生理活动姿势。仰、俯、左右旋、侧弯。 医生要 抻抵顶、点推压、按端提, 以追求最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 在颈部找准点后,最重要的是两个拇指的配合。医生所有的动作,可以看着是双拇指间的一个圆运动。 (为什么用“抻”不用“撑”?这2个动作的方向不一样,抻的方向在前后,撑的方向是上下。云程万里,当以此为例,体会各个动作的力度、方向、协同。) 动中求“正”。好比手足三针的动针法。以效为师,不断提高。做到100例以上,你就会得心应手了,无他,熟能生巧尔。 (不要片面的追求响,要在病人的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水到渠成的圆运动中“正”过来。即使没有关节复位的响声,也能达到治疗目的。) 次日或者隔日,可重复找点,只要找到点就可以同上治疗。点消病即减,病点(穴)相应。 治疗目的: 消除症状,恢复功能。 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暴力。
比如针刺的体位: 多站着、坐着。体质差的,也有躺着的。 进针的速度, 快。 深度 在筋守筋,在骨守骨。 -这个应该是减轻进针疼痛,并保证针灸针不会走偏和失误。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