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是火神派公认的开山祖师,名寿全,清朝同治年间,开创了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回阳救逆药物著称,人称“郑火神”。郑钦安曾经拜刘止唐为师,专门学医,刘氏号称槐轩教主,是蜀地有名的一代通儒,见郑钦安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赞其必将医学发扬光大。
光绪年间,成都知府夫人得了吐血病,已经一年多了,医药无效。府属十六个州、县地方官都把本地的名医找了来给夫人治病,六个名医有的认为是火热妄行,有的认为是阴虚火旺,要不就气血亏虚,众医议论纷纷,处方个个有理有据,可不管什么药吃下去,有如杯水车薪,不见一点影响。夫人的病越来越重,现在气息奄奄,知府急得够呛,这时候有人推荐:城中有一个大夫,人称“郑火神”,常常病起沉珂,不过脾气古怪,非得用烫金红帖,蓝呢大轿请才来,知府听完,顾不了那么多,能治好就行,遂请郑钦安。
当日郑钦安见到夫人,夫人面色苍白,虽然是夏季,却盖着厚厚的丝棉铺盖,十分怕冷,再看舌质,淡红苔白,诊脉脉沉,心里有了数,于是处方: 制附法四两,炮干姜四两,灸甘草二两。
知府一见大吃一惊,附子,干姜都是大热药物,而且剂量还这么大,却要治疗吐血这样的疾病,怎么能治好?!心里没底忙去找那六个名医商量。六个名医虽早有耳闻郑钦安,却不知道他会怎么治疗,见这处方开的如此出格,纷纷劝说这是害人性命,决不可服!郑钦安笑而不语,示意自己在此,夫人可以放心服用,这药喝了以后,一更天、二更天、三更天,夫人竟然没在吐血,再问夫人,她自觉周身清爽,安慰睡了过去。知府听完大喜,特意书写“医宗仲景”牌匾一块,表示谢意。
郑钦安回到自己诊所已经是第二天,门徒问其为何开如此重剂,郑钦安答:夏天夫人却面容苍白,困倦喜卧,不思饮食,又盖厚被,畏寒可知,舌象淡白,脉沉无力,种种症状,皆是阳虚,而前医所治疗皆三攻四补,任意胡为,今病家真阳欲脱,已经认定是阳虚危候,若不用重剂回阳,恐有不测!
郑钦安能力排众议,以四逆汤挽救患者于危难之际,不亏为火神派开山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