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不足,百病蜂起!传奇古方补中气,延寿何止十年?
2017-10-07精诚名医汇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内外伤辨惑沦》、《脾胃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话说这一个人,生命之火之所以生生不息燃烧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有它的因由在。而维系生命运转和延续的诸多因素中,中气,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何以谓中气?在祖国传统医学的语境中,中气者,乃中焦脾胃之气也。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脾者,五行属土,生养气血之基本,故而有厚土之德。一旦脾胃之气衰败、不足,气血生化失常,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没有了滋养,仿佛万顷良田没有了肥沃的土壤,身体岂能安好?
这么说,列位看官或许还是不能明白。下面,我们就把中气不足的种种表现,和大家说一说。
中气不足,则四肢乏力、脸色发黄--脾胃生化气血,脾主肌肉。气血不能濡养周身肌肉,必然导致肢体的乏力、枯瘦。气血无法上荣面部,所以我们的脸色变得蜡黄,了无生机。
中气不足,则便溏、容易腹泻--脾主运化。二便有常,全赖脾的约束和运化。如果脾虚中气不足,大便就会不成型,常常腹泻。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降低、腹胀腹痛等现象。
中气不足,则懒得说话,声音不洪亮,底气不足--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中气不足,肺气就会虚弱。人语言声音,全赖肺气充盈作为发声之基,故而脾虚者,说话声音不响亮,甚至不爱说话。
中气不足,人会怕冷、四肢发凉,爱感冒--脾土不足,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这个时候人就比较容易感冒,皮毛没有足够的阳卫之气来温煦,患者就会四肢发凉、特别怕冷。由于肺卫不足,毛孔开阖失度,所以容易出汗。
中气不足,人会头晕、头痛、目眩、耳鸣、耳聋--脾阳不振,人体清阳之气不能上濡头面,水谷精微不能濡养官窍,所以会造成耳、鼻、眼等官窍功能的失常,同时人还会头痛和头晕。这种头痛,往往是时作时休。
中气不足,人会口渴--这是脾阳虚弱,水谷精微不能运化成水液而上濡口腔所致。这一点,在很多糖尿病人身上是比较常见的。
中气不足,患者多崩漏、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这是中气不足而下陷,升举无力,不能固摄内脏所致。
中气不足,人会感到莫名发热--中焦阳热之气不足,正气虚弱,则清阳下陷,流于肾间成热。这个时候的患者如果按照外感疾病发热来治疗,往往会走弯路。
由此可见,这中气不足,乃是人健康的大敌。甚至也可以说,人到了中老年以后,中气足不足,关乎寿命的长短。
中气不足了,我们该怎么办?今天在这里,“精诚名医汇”要告诉你一张传统的补益、理气方剂。它对于中气不足是有着非常好的调理效果的。组方如下--
黄芪15克,炙甘草5克,人参9克,当归9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9克。水煎服即可。
列位看官,此方化自大名鼎鼎的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它到底在中医的世界里边多有名呢?告诉大家,任何一部方论著作里,如果没有补中益气汤,可以说就是不完善的。正因为补中益气汤如此重要,所以“精诚名医汇”才把它用很大的篇幅介绍给看官。
此方如何补中气?说起来并不复杂。
其中的君药,乃是黄芪莫属。黄芪善于补中益气,大补脾肺之气,所以比较适合脾虚不振的人应用。《本草正义》就说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最主要的是,黄芪在补脾的同时,还能补肺气。而“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所以补肺气可以保护患者的元气,第一时间减少患者的损耗。古人用药,实在让人钦佩。
接下来,我们用人参、白术和甘草来大补脾胃之气。人参、甘草和黄芪,还构成了补气的铁三角。其中,黄芪补外气,人参补内气,甘草补中气,故而大补一身之气。其中的白术,能健脾助运,可以让脾胃更好地吸收如此多的补益良药。
气虚日久,必然伤及阴血。所以,我们用当归来养阴补血。有了血液的生化,阳气的补养不会浮越。另外,中土气机升降失常,日久必然气郁。所以,我们用陈皮来理气,使得全方补而不滞。
最后,我们有两味药十分关键,号称“方根”,这就是柴胡和升麻。这两味药都是升引之良药。你看《内外伤辨惑论》里说:“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其中,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升,它们如两根绳索,将下陷之中气提升起来。人体这个小天地,因为有了它们俩而气机一升,诸症悉平。
可见,这补中益气汤,十分有力量的补益剂。中气不足日久的人,用它调理,是十分不错的。此方原来是治疗气虚发热的。但是后来人经过反复实践,认为其对于中气不足所致的诸多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此方虽好,列位看官应用前,务必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切不可不顾自己的体质而盲目应用。一旦应用得法,延寿何止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