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男科医案
2019-06-17 06:44:37
案例
1
陈某,男,
34
岁,大学教师,初诊日期
2011
年
5
月
20
日。
腰酸
1
年余,近
2
月来加重。
2011
年
3
月
16
日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经
EPS
镜检,确诊为慢性
前列腺炎
,服用左氧氟沙星(
0.2
,
1
日
2
次)
6
周,行前列腺按摩
6
次(
1
次/周)。
2011
年
5
月
11
日复查
EPS
,结果
WBC30±5
个/
HP
,卵磷脂小体(十十)。
2011
年
5
月
20
日经西医泌尿外科专家建议,求治于我科。初诊:腰酸,全身乏力,脚心怕凉,大便溏,舌质淡,苔薄黄稍腻,脉弦稍数。前列腺指诊;前列腺偏大,压痛明显。
EPS
检查:
pH
值
7.0
,
WBC
成堆/
HP
,卵磷脂小体(十十),上皮细胞(十)。
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辨证:寒热挟杂证。
治法:清热解毒,散寒祛湿。
方药: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当归
10g
,浙贝
10g
,苦参
10g
,薏苡仁
15g
,败酱草
15g
,制附片
6g
,黄柏
l0g
,乌药
10g
,蒲公英
15g
,车前子
10g
(包煎),丹皮
10g
,水煎服。
6
月
21
日二诊,诉全身乏力、脚心怕凉症状消失,大便调,唯腰酸呈游走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前列腺指诊:大小正常,稍有压痛。
EPS
检查:
pH
值
6.8
,
WBC 0~4
个/
HP
,卵磷脂小体(十),上皮细胞(十)。继用上方。
7
月
5
日三诊,诉停药
1
周,复出现脚心稍凉,大便不成形,腰酸较前加重,舌质淡,苔薄黄,脉弦。前列腺指诊:大小正常,压痛。
EPS
检查:
pH
值
7.0
,
WBC l5~20
个/
HP
,卵磷脂小体(十十),上皮细胞(十十)。治疗:上方加鹿衔草、红藤。
7
月
26
日四诊,脚心稍凉症状消失,大便正常,唯略感腰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前列腺指诊:正常。
EPS
检查:
pH
值
6.7
,
WBC l~5
个/
HP
,卵磷脂小体(十十),上皮细胞(十)。上方巩固治疗
2
周。
8
月
16
日五诊,诸症消失,舌淡,苔薄白,脉缓。前列腺指诊:正常。
EPS
检查:
pH
值
6.4
,
WBC 5~8
个/
HP
,前列腺小体(十十),上皮细胞(十)。
9
月
6
日复查
EPS
:
pH
值
6.4
,
WBC 0~3
个/
HP
,前列腺小体(十),上皮细胞(十)。
案例
2
李某,男,
38
岁,已婚,干部。
2011
年
8
月劳动后出现溺血鲜红,但无疼痛、发热、畏寒等,病情时隐时现,进而出现性交后血精,阴部有不适感,肛门坠胀,性欲减退。未作任何治疗,
10
天后,经某医院直肠指检、膀胱镜检、精道造影、精液检查,诊为
“
精囊炎
”
。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于
2011
年
9
月来我科求治。患者述现同房精液仍为红色,腰时常隐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乏力,饮食尚可,大小便均正常,舌淡有裂纹,苔薄,脉弦细数。心肺听诊、腹部及生殖器检查均无异常。肛指检:右侧精囊区有压痛而稍隆起,前列腺正常而无触痛。精液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
2~8
个,诊断为精囊炎。本病其本是肾阴不足,以火扰精室为标,
阴虚
火旺,则迫血妄行,治以育阴清热凉血为主。方药:生地、丹皮、白芍各
l0g
,山萸肉、栀子各
12g
,白茅根、当归、仙鹤草、小蓟各
15g
服
10
剂后,头晕、耳鸣、口干减轻,腰无隐痛,失眠,多梦好转。原方去丹皮,加琥珀粉
3g
(吞服)。又服
15
剂后,同房
1
次,精液色白,诸症已除,精液常规检查正常。随访
2
年余,未复发。
案例
3
患者张某,男,
65
岁,因小便滴沥不通
10
天,于
2012
年
3
月
20
日就诊。曾在某大医院诊断为
前列腺增生
症,
B
超示:前列腺
6.0
×
5.4
×
4.7cm
。刻下症:尿频滴沥不畅,排尿无力,夜尿增多,且排尿时间延长难尽,逐渐加重,伴腰酸痛,膝软乏力,四肢怕冷,舌质暗淡,脉沉弱。辨证:肾虚不固,痰瘀互结。治以益肾调气,化痰消瘀。方药:乌药
15g
、益智仁
15g
、肉桂
6g
、覆盆子
15g
、山茱萸
10g
、五味子
6g
、穿山甲
12g
、海藻
30g
、浙贝母
30g
、沉香
3g
。水煎日服
1
剂。服
6
剂后排尿较前通畅,时间缩短,夜尿减少,腰酸膝软,四肢畏寒等症明显减轻。上方加莪术
12g
、黄芪
45g
,继服
20
余剂,排尿基本通常。本案患者年愈六旬,肾气虚亏则腰膝酸软,尿频畏寒;痰瘀互结,尿路阻塞则排尿滴沥不畅,时间延长难尽。方以乌药、益智仁为主,以温肾调气;肉桂、沉香一气一血,以补命门之火而纳肾气司开合;山茱萸、五味子、覆盆子助益智仁益肾固精而缩尿;穿山甲、莪术消瘀散结;海藻、浙贝母化痰软坚。诸药合用,使肾气得温,膀胱开合有度,痰化瘀消故病症得愈。
案例
4
患者王某,男,
30
岁,于
2011
年
7
月
16
日就诊。
滑精
2
年,少年时频犯手淫,常在无梦或劳累后夜间滑精,有时看电视或看小说有性刺激时发生尿道口渗液,伴
头晕
腰酸,疲惫不堪,记忆力减退,胃纳欠佳,畏寒怯冷,舌淡胖,脉沉细。证系脾肾两亏,精关不固。治宜健脾益气,固肾涩精。处方:菟丝子、枸杞子、党参、白术各
20g
,五味子、覆盆子各
10g
,龙骨、牡蛎、车前子各
30g
,炒芡实、金樱子、莲须各
10g
。每日
1
剂,水煎服,治疗月余,滑精渐止,诸证悉除。五子衍宗丸以益肾固精为主,兼以清热利湿,填精益髓,主要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症,亦可用于心肾不交或湿热内蕴所致的遗精症。
案例
5
患者丁某,男,
52
岁,自诉阴茎勃起不坚已
1
年余,
曾用补肾中药及阴茎海绵体注射罂粟碱和酚妥拉明等药治疗,勃起似有改善,但不能正常性交,自觉性歙一般,神疲易倦,经常
口腔溃疡
,手心热,寐差,口干,烦躁,尿黄,时有头痛,腰痛,舌红,苔白微黄,脉弦细数。证属肝肾
阴虚
,肝气郁结,方用五子衍宗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菟丝子
15g
、枸杞子
20g
、覆盆子
10g
、五味子
10g
、车前子
20g
、知母
10g
、黄柏
10g
、生地
12g
、赤芍
12g
、茯苓
30g
、露蜂房
15g
、郁金
15g
、柴胡
10g
、当归
8g
,蜈蚣
6g
,服药
7
剂,阴茎勃起较前坚硬,遂守法加减,服药
30
剂刺,已能正常性交。关于阳痿的病因,正如《类证治裁》所说:
“
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竭精,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
……
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者
”
。五子衍宗丸的配伍对阳痿的病因治疗是独到的。文献记载因命门火衰而致阳痿者首选药物就是五子衍宗丸
。
案例
6
李某,男,
35
岁,已婚,
2004
年
3
月初诊。诉婚后
3
年不育,妻子体检正常,现自觉腰腿酸痛,头晕耳鸣,身困乏力,恶寒,时有阳痿、早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精液检查示:精液量
2.3 ml
,精子数
6×106
/
L
,畸形精子占
35
%
,精子成活率
35
%
,液化时间
60 min
。治以温补命门,益肾填精,方用五子衍宗丸加减(菟丝子
20g
、枸杞子
20g
、覆盆子
15g
、五味子
10g
、车前子
15g
、附子
10g
、蛇床子
10g
、阳起石
12g
、淫羊藿
10g
、熟地黄
20g
、路路通
15g
、川芎
12g
、白芍
20g
)。水煎日
1
剂。患者服用此药
10 d
后,诉阳痿症状明显好转,上方加紫河车
20g
等制成水丸,每日口服
2
次,每次
12g
,淡盐水送服,
90 d
后复查精液:精子数
28×109
/
L
,
0
半年后复查精子数
80×109
/
L
,其余各项指标均已正常。临床上男性不育症虽有少精子症、死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等症之分,然其病机每多与肾虚精亏有关。肾虚精弱以致精虫量与质的异常,或精气不能满溢而致精液排泄异常,或因精亏火旺,煎灼津液以致液化异常。根据中医
“
肾藏精
”
、
“
肾主生殖
”
以及
“
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
的理论观点,以填精补髓为主,调肝为辅,采用五子衍宗丸化裁治疗男性不育每获良效。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实肾气,益精血,疏肝郁,通精道的作用。诸药协同,阴阳互济,气血兼顾,共奏补肾益精,调肝通经之功,药证合拍,故随手而应,其效甚捷。
案例
7
2011
年
6
月
23
日曾治疗一位患者,
42
岁,因
腰椎间盘突出
2010
年起出现阳痿,并伴有腰、腿、足跟灼痛,
两腋下及阴部疱疹长年不愈,吃发物及夏天加重,瘙痒渗液,口臭口苦,小便黄,大便臭秽,舌苔黄腻,脉弦。辨证属于典型的肝经湿热。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加川牛膝、蜈蚣等。药用:龙胆草
10g
,炒山栀子
12g
,黄芩
15g
,柴胡
15g
,生地
10g
,车前子
15g
(包煎),泽泻
15g
,当归
12 g
,通草
10g
,
蜈蚣
2
袋(免煎剂,水冲服),川牛膝
20g
,白芍
30g
,枳实
10 g
,炙甘草
6 g
。每日
1
剂,水煎服。服药
7
剂阴茎即可勃起,调治
1
月余而愈。
案例
8
于某,男,
40
岁,教师,初诊日期:
2011
年
7
月
6
日,因
“
尿频、尿急
2
年余,加重
10
天
”
就诊。患者曾自行口服
“
三金片
”
、
“
普乐安片
”
,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到我科就诊。现症见:尿频、尿急,夜尿
3~5
次,尿不尽感,尿线变细,伴腰酸痛,尿道口滴白,不欲饮水,纳眠可,大便调,尿色黄,舌暗红苔白滑,脉弦紧。既往史:有饮酒史已戒
1
年。
EPSRt
:白细胞
2+
,卵磷脂小体
3+
。诊断:西医诊断
—
慢性
前列腺炎
;中医诊断
—
精浊,证属湿瘀互结型。治法宜利湿解毒通瘀,应用经验方
CP1
号方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加味:茯苓
30g
、泽泻
10g
、石韦
15g
、灯芯草
6g
、蒲公英
30g
、红藤
20g
、虎杖
15g
、川牛膝
20g
、橘核
20g
、菟丝子
20g
、冬葵子
20g
、炒川楝子
15g
、竹叶
10g
、益智仁
20g
、金樱子
30g
、炒白术
20g
;
7
剂,水煎内服,每日
1
剂,每日
3
次。
7
月
14
日二诊:患者诉尿频、尿急、尿不尽感较前改善,夜尿
2-3
次,腰痛有所减轻,尿道口滴白消失,纳眠可,舌淡红苔白,脉弦缓。中药续前方减川楝子以防日久耗气伤阴,减益智仁、金樱子以防酸涩碍邪外出,
14
剂,水煎内服。
服药
2
月后,于
9
月
4
日复诊,症见尿频、尿急、尿线细明显改善,夜尿
1~2
次。
EPSRt
:白细胞
1+
,卵磷脂小体
4+
。继服上药巩固。
案例
9
刘某,男,
42
岁,经理,初诊日期:
2011
年
9
月
15
日,因
“
下腹部、耻骨会阴部疼痛
8
年,加重
3
个月
”
就诊。患者八年前出现下腹部、耻骨会阴部疼痛,始终未经系统诊治;
10
个月前曾口服
“
前列通瘀胶囊
”
无明显效果,后就诊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为
“
慢性
前列腺炎
”
,经过口服西药(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
3
个月前上症加重伴排尿时尿道刺痛、阴囊潮湿,遂到我科就诊。现症见:下腹部、耻骨会阴部疼痛,排尿时尿道刺痛,腰酸痛,神疲乏力,性生活次数减少,勃起硬度差,无法完成性生活,纳眠可,大便调,舌质偏黯苔微腻,脉涩。既往:
高血压
病病史
3
年,现稳定,有吸烟饮酒史。
EPSRt
:正常。西医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
—
精浊,证属气滞血瘀型。治法宜行气导滞通络,方用
CP2
号方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加味:白芍
40g
、醋柴胡
10g
、枳壳
10g
、三棱
10g
、莪术
10g
、白芷
30g
、皂角刺
15g
、泽兰
20g
、桃仁
15g
、红花
10g
、橘核
20g
、茯苓
15g
、菟丝子
20g
、黄连
10g
、小茴香
10g
、韭菜子
10g
、仙灵脾
10g
、五味子
10g
、炒白术
30g
;
14
剂,水煎内服,每日
1
剂,每日
3
次。
9
月
30
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下腹部、耻骨会阴部疼痛、尿道刺痛及腰酸症状均减轻,性功能较前改善,偶感神疲乏力,纳眠可,大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脉弱。中药续前方减黄连以防日久苦寒败胃,减五味子以防日久酸涩碍邪外出,服药
2
月后,于
11
月
9
日复诊,诸症均消失。
EPSRt
:正常。
案例
10
张某,男,司机,
35
岁,
2010
年
11
月
6
日初诊。
患者因半年前离婚后心情抑郁开始出现排尿灼热感,尿黄赤,大便干,会阴部及后尿道坠胀不适或疼痛,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早泄,曾服用
“
诺氟沙星胶囊
”
、
“
阿奇霉素
”
、
“
前列解毒胶囊
”
等,效果不显。既往史:有饮酒史。诊见:排尿灼热感,尿黄赤,会阴部及后尿道坠胀疼痛,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伴乏力,腰膝酸软,心烦口干,夜寐不安,大便干。舌质暗,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EPSRt
:白细胞
3+
,卵磷脂小体
2+
。诊断:西医诊断
—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
—
精浊,辨证为湿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祛湿。方药:蒲公英
30g
、败酱草
30g
、红藤
30g
、白花蛇舌草
30g
、土茯苓
30g
、虎杖
20g
、马鞭草
20g
、川黄连
10g
、石韦
15g
、桑寄生
15g
、菟丝子
20g
、炒白术
20g
、乌药
15g
、生黄芪
20g
,益智仁
10g
。
14
剂水煎服,每剂服
1
天,每日
3
次。
2
周后排尿灼热感、尿黄赤、大便干、后尿道坠胀疼痛及心烦、失眠好转,
EPSRt
:白细胞
1+
,卵磷脂小体
3+
。原方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马鞭草及川黄连等药以防日久苦寒败胃,加桃仁
10g
,红花
10g
,白芷
30g
加强活血通瘀之功,服
2
月。
2
月后复诊诸症均消失,
EPSRt
恢复正常。
1
年后随访未见特殊不适,未见复发。
案例
11
患者田某,
32
岁,于
2011
年
9
月初诊。
阴茎举而不坚不能性交
2
年。腰酸沉,全身畏冷,舌体胖大,薄白苔。曾服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黄丸、鸡血藤膏、男宝等治疗无效。有性生活过频史。检查前列腺正常;阴茎血压比值
0.79
(正常值>
0.65
);放射免疫法检查:促卵泡成熟激素
2.7U/L
(正常值
2~5.0
),促黄体生成素
6.6U/L
(正常值
2.5
~
9.8
),睾酮
65nmoL/L
(正常值
25±6
)。辨治:房劳伤肾,阴损及阳,命门火衰。治以温补肾阳命门之火:山药、山茱萸各
10g
,淫羊藿
15g
,桑螵蛸
15g
,九香虫
6g
,蜂房
12g
。进药
10
剂即告:阴茎能自动勃起,可勉强性交,五六天
1
次。又于前方加肉苁蓉
15g
,白蒺藜
20g
,服药
50
剂后,阴茎挺坚,性生活
5
天
1
次,持续
5
分钟。化验精液常规(
6
天未射精)精子数每毫升
0.48
亿,活动率
45%
。随访
4
个月,性生活正常。
阳痿
证属阳虚,但本病多由阴精先伤,后损及阳。阳虚补阳固当重要,但也必须注意配阴。总之,治法忌用凉润辛散,宜甘温益气之品,不可纯用补阳,若补阳太过,反使阳痿势重。《神农本草经疏》曰:
“
阳痿属命门火衰,下焦虚寒,忌下泄、破气、发散、辛寒、苦寒、淡渗、燥、补肾水苦寒药,宜益真阳之气,甘温,咸温,甘热,酸收。
”
案例
12
患者张某,
42
岁,于
2012
年
3
月初诊。
阳事不举
5
年余,先后服用育亨宾、万艾可,药后能举,停药复然,后经负压吸引治疗一段时间,仍无改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辨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治以温补肾阳。还少丹原方加桂附。
28
剂后,阳事已兴,夫妻感情改善,复诊改予金匮肾气丸口服半年病愈。本例为典型的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按肾阳乃人身之根本,若不足,势必未老而身先衰。肾阳衰微则生土无权,脾胃因之虚寒;由于肾阳温煦无力,气血就会生化不足而神无所养。还少丹源于《洪氏集验方》,历沿多年,屡用屡验。方中枸杞子、杜仲、牛膝能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山萸肉、巴戟天、肉苁蓉可补肾以助阳事;熟地补精益髓、养血滋阴;五味子滋肾涩精;山药脾肾两助。因脾胃虚寒,方中除补肾阳外,又用楮实、茯苓、小茴香健脾益气,理气和中;远志、菖蒲有宁神开窍之功效。因本例肾阳虚明显,故复入纯阳无阴之肉桂、附子,大增暖肾兴阳之力。肾阳温、脾胃暖、心神安而诸症自愈。
案例
13
患者杨某,
51
岁,于
2011
年
6
月初诊。
5
年前老伴早逝,后再婚,有
高血压
史,平时头晕耳呜,面色白光白,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短数,渴喜热饮,晨醒有勃起现象,但临事则痿,少腹阴冷,精液稀薄。方用熟地二香汤加减。处方:熟地、锁阳、阳起石、仙茅、仙灵脾、枸杞子各
10g
,公丁香、广木香各
6g
,露蜂房
10g
,干蜈蚣
2
条。治疗
2
周后无明显变化,但觉恶寒怕冷症状有所改善,前方加露蜂房
10g
,干蜈蚣
2
条,服药
4
周后阳物能举,并能同房,但时间较短,再以前方出入巩固治疗,症状基本告愈。本例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拟熟地二香汤加减。方中仙茅、仙灵脾、锁阳、阳起石、枸杞子温肾壮阳,以壮阳事之活动;熟地滋补阴精;公丁香、广木香以温通宗筋;加露蜂房、干蜈蚣使补中有通,以助其用。全方配合可使肾阴亏虚得以纠正,从而阳物得举。
案例
14
患者田某,
35
岁,
2012
年
3
月
9
日初诊。
患者
2
年前先有阴茎外伤史,后出现阳痿,屡服温肾补阳、活血化瘀等中药年余,未见好转,乃来就诊。诊得患者阳事不举,举而不坚,旋即痿软,不能行房。同时伴有午后潮热,口干喜饮,两下肢酸软乏力,脉平,舌质偏红略紫。辨证为阴虚火旺,兼有血脉瘀滞,宗筋失养而致。治拟滋阴降火为主,以验方二地鳖甲煎治之。处方:生熟地各
10g
,菟丝子
10g
,茯苓
10g
,五味子
6g
,枸杞子
10g
,金樱子
10g
,丹皮参各
10g
,天花粉
10g
,川断
10g
,桑寄生
10g
,鳖甲(先煎)
20g
,牡蛎(先煎)
20g
。进服
l0
剂,阳事渐兴渐坚,潮热告退,精神转振,唯牙龈易肿。原方加地骨皮
12g
。再服
10
剂,诸恙悉愈,每次性交达
10
分钟之久。再以原法续施,以资巩固疗效。阳化气,阴成形。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使。阴精亏损,阳无所依,阴虚及阳,
“
水去而火亦去
”
,此阴虚成痿必然之理。自制验方二地鳖甲煎,用生熟地、鳖甲、牡蛎、丹皮、天花粉、金樱子以滋阴降火,而不用龙胆草、黄柏等清泄相火之泻阳药,并配桑寄生、川断以补肾壮腰,再于大队滋阴降火药中少佐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温阳之品,而不用阳起石、锁阳等纯阳无阴之壮阳药,并佐五味子、茯苓以宁心安神,冀其心肾相交。如此,则阴助阳以兴,阳得阴而举,阳痿可愈。诚如张景岳说:
“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
再者,本方非但对阴虚阳痿有效,而且对
糖尿病
性阳痿和药物性阳痿(如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亦有效。此异病同治之理也。
案例
15
患者袁某,
28
岁,于
2012
年
4
月
9
日初诊。
阳痿
1
月。患者新婚半年,新婚当夜因过度紧张而勃起不能,后每临房事,均由于胆怯而不能挺举,自感无能,心理负担较重,夜寐不安,心悸易汗,遗精频频,偶有勃起但旋即痿软,久则腰酸无力,苔薄白,舌红,脉弦。方用起痿
3
号加减。处方:茯神、酸枣仁、炙远志、杜仲、巴戟天、怀牛膝、枳实各
10g
,山药
30g
,龙牡各
20g
,石菖蒲
3g
。同时解除精神负担,明确诊断为功能性阳痿,心理治疗
2
周,勃起成功,恢复信心,性生活正常,心情舒畅。胆气不足,易受惊恐,伤及肾精,肾气失助,难充其力,故而萎弱不举,选用起痿
3
号方加减,方中茯神、酸枣仁、炙远志、龙牡共奏宁神定志的作用;杜仲、巴戟天温肾壮阳;石菖蒲引诸药至患处;怀牛膝补益肾精。全方共奏补肾宁神之效。
案例
16
患者黄某,男,
48
岁,于
2011
年
11
月
9
日初诊。
患者于
1
年前,阵发性小腹冷痛,继而引至睾丸、阴囊上抽,
疼痛
难忍,有时发生于步行之时,蹲下用手捂压可缓,伴有性淡漠,阴茎举而不坚,一年仅有
3
次房事,房事后睾丸发胀,对性生活有恐惧感。舌正常,脉尺弱。证属:寒凝肝脉。处方:乌药
9g
,当归
l0g
,茯苓
15g
,小茴香
9g
,荔枝核
15g
,枸杞子
15g
,金铃子
15g
,肉桂
3g
。服上药
12
剂,无明显疗效,遂于上方加白芍
20g
,三棱、莪术各
9g
,萆薢
12g
,炙甘草
15g
,以缓挛急,破坚利水。服
6
剂,症大减,夜半后阴茎频举。又服上药
10
剂,症状基本消除,附睾略大于对侧,予以茴香橘核丸善后。寒凝肝脉,常是阳痿之因,故须早期防治。在就诊于男性门诊的阳痿患者中,有相当部分患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少腹、腹股沟、阴囊睾丸抽胀痛,遇冷加重,房事后症状发作。正如《灵枢.经筋》所说:
“
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
”
本证肝肾同虚是其根本,根据
“
肝肾同源
”
之生理病理关系,治疗时应祛寒暖肝,并佐以柔肝、益气、补肾温阳之品。
案例
17
患者史某,男,
71
岁。
2012
年
4
月
17
日初诊。
患前列腺增生症
10
余年,近
1
个月以来小便不通,点滴而下,小腹胀痛难忍,尿常规白细胞
30~40/HP
。西医诊为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终日导尿,痛苦不堪,曾静点多种抗生素,服八正散之
20
余剂,无明显疗效。现小便滞涩不畅,尿道灼热不适,小腹以及会阴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乏力,大
便秘
结二三日一次,舌质红,脉弦滑而稍数。辨证为肾阳衰微,下元虚寒,湿热痰瘀,阻塞水道之癃闭。治宜调补肾中阴阳,清热利湿。方用滋肾通关丸合八味肾气丸加清热利湿之品。处方:熟地黄
15g
,山药
15g
,茯苓
15g
,牡丹皮
15g
,泽泻
15g
,黄柏
15g
,知母
15g
,肉桂
10g
,附子
10g
,瞿麦
20g
,萹蓄
20g
,车前
20g
,石韦
15g
,大黄
10g
,薏苡仁
15g
,甘草
15g
。水煎服,日
1
剂,早晚温服。服药
21
剂,小便可以自行排出,但仍不甚通畅,尿道灼热感基本消失,腰膝酸痛,小腹及会阴部胀痛大减,大便日
1
行,但排出仍然不爽,尿常规白细胞
8~10/HP
(高倍视野)。嘱继服此方。再服
14
剂,尿常规恢复正常,排尿基本通畅,但仍有尿频、尿等待、尿线细、尿分叉现象,偶尔感觉小腹会阴部坠胀,大便日
1
次,排出顺利。舌质紫,脉沉弦。此为热邪已祛,湿浊痰瘀阻滞下焦,导致水道不畅。治宜补肾助阳,化瘀利湿。处方:知母
15g
,黄柏
15g
,肉桂
10g
,附子
10g
,熟地黄
15g
,山药
15g
,茯苓
15g
,牡丹皮
15g
,泽泻
15g
,三棱
15g
,莪术
15g
,桃仁
15g
,土鳖虫
6g
,瞿麦
20g
,萹蓄
20g
,橘核
15g
,荔枝核
20g
,川楝子
15g
,小茴香
15g
。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温服。连续
11
次复诊,以上方加减化裁,诸症消除,前列腺检查质地变软,小便基本正常,随访
1
年,无复发。
案例
18
王某,男,
35
岁。
2011
年
5
月
2
日初诊。
患慢性
前列腺炎
10
余年,时有发作。结婚已
4
年,一直未育,配偶体检一切正常。西医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曾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现尿道涩痛,每于尿后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流出,小腹部、会阴部以及睾丸冷痛坠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性欲减退,夜寐多梦,梦遗早泄,畏寒肢冷,虽时值初夏仍穿毛衣,得温则诸症有所减轻,舌苔白,脉沉而无力。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
3
+,卵磷脂小体(
+
);精子活动率为
42%
,畸形精子率为
35%
。辨证为肾阳不足,膀胱湿热,久病必瘀。治宜温阳利湿,清热化瘀解毒。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处方:附子
15g
,薏苡仁
30g
,败酱草
30g
,蒲公英
30g
,金银花
10g
,竹叶
15g
,瞿麦
15g
,熟地
20g
,山药
15g
,川楝子
15g
,橘核
15g
,茴香
15g
,鹿角霜
20g
,胡芦巴
15g
,芡实
15g
,金樱子
30
g
,丹参
15g
,桃仁
10g
,赤芍
15g
,甘草
15g
。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温服。服药
14
剂,尿道症状明显减轻,白浊消失,小腹、会阴部不适大减,夜寐改善,畏寒明显减轻,梦遗、早泄有所好转,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
3~5/HP
,卵磷脂小体(
+
)。先后复诊
7
次,前列腺液检查及精子常规均恢复正常,同年
10
月其妻妊娠。
案例
19
包某,男,
35
岁,已婚。
2011
年
9
月
20
日初诊。
患者于
3
年前出现遗精、阳痿,性欲减退,经外院诊断为慢性
前列腺炎
。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症见遗精,性欲减退,伴见左侧附睾隐痛,尿道有白色分泌物,小便淋涩不畅,盗汗、纳差、形体偏瘦,舌红、苔白腻而有裂纹,脉沉弦。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附睾炎。辨证为肝胃
阴虚
,湿热内郁。治则:滋肝和胃燥湿,理气活血止痛。方用加减正气散合金铃子散化裁。处方:藿香
15g
,厚朴
9g
,陈皮
15g
,荔枝
30g
,薏苡仁
30g
,佩兰
15g
,丹参
15g
,川楝子
9g
,当归
9g
,小茴香
9g
,橘核
30g
,赤芍
15g
,枸杞
15g
,延胡索
15g
,茯苓
30g
,青皮
15g
,柴胡
10g
。水煎服,
4
剂,每日
1
剂。上药服
4
剂,
10
月
5
日二诊时述其附睾疼痛消失,小便通畅,食欲增加,舌苔转薄,中部裂纹,脉沉。余症同前。表明其湿热之邪渐祛,肝胃阴虚,脏腑阴阳失调之本显露,故治宜涩精止遗、滋阴养胃、调理阴阳。方用金锁固精丸合二至丸化裁。处方:芡实
15g
,莲须
20g
,女贞子
20g
,墨旱莲
20g
,枸杞子
15g
,山药
20g
、莲子
30g
、菟丝子
20g
、生地黄
10g
、枣皮
10
g
、牡丹皮
10g
、炙甘草
10g
、生龙骨、牡蛎各
30g
、沙苑子
30g
。水煎服,
7
剂,每日
1
剂。上药服
7
剂后,
10
月
12
日三诊,患者述尿道分泌物消失,偶见遗精,仍自汗,舌脉同前。于前方去牡丹皮,生龙骨、牡蛎改为煅龙骨、牡蛎,再加糯稻根
15g
、浮小麦
30g
、大枣
15g
、陈皮
15g
,续服
10
余剂而愈。
案例
20
王某,男,
38
岁。
腰膝酸软
1
年,加重
7
天,伴见身重,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夜尿频繁,
3
洳夜,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辨证为下焦湿热。治宜清热利湿。方以四妙散加味:苍术
15g
,黄柏
10g
,牛膝
30g
,薏苡仁
30g
,蒲黄(另包)
15g
,
益母草
15g
,鱼腥草
15g
,败酱草
30g
,姜黄
15g
。
7
剂,
2
日
1
剂。中成药前列通瘀片
5
盒,每次
5
片,
1
日
3
次。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再以前方加减治疗
2
周而愈。
案例
10
患者田某,
35
岁,
2012
年
3
月
9
日初诊。
患者
2
年前先有阴茎外伤史,后出现阳痿,屡服温肾补阳、活血化瘀等中药年余,未见好转,乃来就诊。诊得患者阳事不举,举而不坚,旋即痿软,不能行房。同时伴有午后潮热,口干喜饮,两下肢酸软乏力,脉平,舌质偏红略紫。辨证为阴虚火旺,兼有血脉瘀滞,宗筋失养而致。治拟滋阴降火为主,以验方二地鳖甲煎治之。处方:生熟地各
10g
,菟丝子
10g
,茯苓
10g
,五味子
6g
,枸杞子
10g
,金樱子
10g
,丹皮参各
10g
,天花粉
10g
,川断
10g
,桑寄生
10g
,鳖甲(先煎)
20g
,牡蛎(先煎)
20g
。进服
l0
剂,阳事渐兴渐坚,潮热告退,精神转振,唯牙龈易肿。原方加地骨皮
12g
。再服
10
剂,诸恙悉愈,每次性交达
10
分钟之久。再以原法续施,以资巩固疗效。阳化气,阴成形。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使。阴精亏损,阳无所依,阴虚及阳,
“
水去而火亦去
”
,此阴虚成痿必然之理。自制验方二地鳖甲煎,用生熟地、鳖甲、牡蛎、丹皮、天花粉、金樱子以滋阴降火,而不用龙胆草、黄柏等清泄相火之泻阳药,并配桑寄生、川断以补肾壮腰,再于大队滋阴降火药中少佐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温阳之品,而不用阳起石、锁阳等纯阳无阴之壮阳药,并佐五味子、茯苓以宁心安神,冀其心肾相交。如此,则阴助阳以兴,阳得阴而举,阳痿可愈。诚如张景岳说:
“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
再者,本方非但对阴虚阳痿有效,而且对
糖尿病
性阳痿和药物性阳痿(如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亦有效。此异病同治之理也。
案例
11
患者袁某,
28
岁,于
2012
年
4
月
9
日初诊。
阳痿
1
月。患者新婚半年,新婚当夜因过度紧张而勃起不能,后每临房事,均由于胆怯而不能挺举,自感无能,心理负担较重,夜寐不安,心悸易汗,遗精频频,偶有勃起但旋即痿软,久则腰酸无力,苔薄白,舌红,脉弦。方用起痿
3
号加减。处方:茯神、酸枣仁、炙远志、杜仲、巴戟天、怀牛膝、枳实各
10g
,山药
30g
,龙牡各
20g
,石菖蒲
3g
。同时解除精神负担,明确诊断为功能性阳痿,心理治疗
2
周,勃起成功,恢复信心,性生活正常,心情舒畅。胆气不足,易受惊恐,伤及肾精,肾气失助,难充其力,故而萎弱不举,选用起痿
3
号方加减,方中茯神、酸枣仁、炙远志、龙牡共奏宁神定志的作用;杜仲、巴戟天温肾壮阳;石菖蒲引诸药至患处;怀牛膝补益肾精。全方共奏补肾宁神之效。
案例
12
患者黄某,男,
48
岁,于
2011
年
11
月
9
日初诊。
患者于
1
年前,阵发性小腹冷痛,继而引至睾丸、阴囊上抽,疼痛难忍,有时发生于步行之时,蹲下用手捂压可缓,伴有性淡漠,阴茎举而不坚,一年仅有
3
次房事,房事后睾丸发胀,对性生活有恐惧感。舌正常,脉尺弱。证属:寒凝肝脉。处方:乌药
9g
,当归
l0g
,茯苓
15g
,小茴香
9g
,荔枝核
15g
,枸杞子
15g
,金铃子
15g
,肉桂
3g
。服上药
12
剂,无明显疗效,遂于上方加白芍
20g
,三棱、莪术各
9g
,萆薢
12g
,炙甘草
15g
,以缓挛急,破坚利水。服
6
剂,症大减,夜半后阴茎频举。又服上药
10
剂,症状基本消除,附睾略大于对侧,予以茴香橘核丸善后。寒凝肝脉,常是阳痿之因,故须早期防治。在就诊于男性门诊的阳痿患者中,有相当部分患者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少腹、腹股沟、阴囊睾丸抽胀痛,遇冷加重,房事后症状发作。正如《灵枢.经筋》所说:
“
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
”
本证肝肾同虚是其根本,根据
“
肝肾同源
”
之生理病理关系,治疗时应祛寒暖肝,并佐以柔肝、益气、补肾温阳之品。
案例
13
患者史某,男,
71
岁。
2012
年
4
月
17
日初诊。
患前列腺增
10
余年,近
1
个月以来小便不通,点滴而下,小腹胀痛难忍,尿常规白细胞
30~40/HP
。西医诊为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终日导尿,痛苦不堪,曾静点多种抗生素,服八正散之
20
余剂,无明显疗效。现小便滞涩不畅,尿道灼热不适,小腹以及会阴部坠胀疼痛,腰部酸痛乏力,大
便秘
结二三日一次,舌质红,脉弦滑而稍数。辨证为肾阳衰微,下元虚寒,湿热痰瘀,阻塞水道之癃闭。治宜调补肾中阴阳,清热利湿。方用滋肾通关丸合八味肾气丸加清热利湿之品。处方:熟地黄
15g
,山药
15g
,茯苓
15g
,牡丹皮
15g
,泽泻
15g
,黄柏
15g
,知母
15g
,肉桂
10g
,附子
10g
,瞿麦
20g
,萹蓄
20g
,车前
20g
,石韦
15g
,大黄
10g
,薏苡仁
15g
,甘草
15g
。水煎服,日
1
剂,早晚温服。服药
21
剂,小便可以自行排出,但仍不甚通畅,尿道灼热感基本消失,腰膝酸痛,小腹及会阴部胀痛大减,大便日
1
行,但排出仍然不爽,尿常规白细胞
8~10/HP
(高倍视野)。嘱继服此方。再服
14
剂,尿常规恢复正常,排尿基本通畅,但仍有尿频、尿等待、尿线细、尿分叉现象,偶尔感觉小腹会阴部坠胀,大便日
1
次,排出顺利。舌质紫,脉沉弦。此为热邪已祛,湿浊痰瘀阻滞下焦,导致水道不畅。治宜补肾助阳,化瘀利湿。处方:知母
15g
,黄柏
15g
,肉桂
10g
,附子
10g
,熟地黄
15g
,山药
15g
,茯苓
15g
,牡丹皮
15g
,泽泻
15g
,三棱
15g
,莪术
15g
,桃仁
15g
,土鳖虫
6g
,瞿麦
20g
,萹蓄
20g
,橘核
15g
,荔枝核
20g
,川楝子
15g
,小茴香
15g
。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温服。连续
11
次复诊,以上方加减化裁,诸症消除,前列腺检查质地变软,小便基本正常,随访
1
年,无复发。
案例
14
王某,男,
35
岁。
2011
年
5
月
2
日初诊。
患慢性
前列腺炎
10
余年,时有发作。结婚已
4
年,一直未育,配偶体检一切正常。西医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曾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现尿道涩痛,每于尿后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流出,小腹部、会阴部以及睾丸冷痛坠胀,腰膝酸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性欲减退,夜寐多梦,梦遗早泄,畏寒肢冷,虽时值初夏仍穿毛衣,得温则诸症有所减轻,舌苔白,脉沉而无力。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
3
+,卵磷脂小体(
+
);精子活动率为
42%
,畸形精子率为
35%
。辨证为肾阳不足,膀胱湿热,久病必瘀。治宜温阳利湿,清热化瘀解毒。方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处方:附子
15g
,薏苡仁
30g
,败酱草
30g
,蒲公英
30g
,金银花
10g
,竹叶
15g
,瞿麦
15g
,熟地
20g
,山药
15g
,川楝子
15g
,橘核
15g
,茴香
15g
,鹿角霜
20g
,胡芦巴
15g
,芡实
15g
,金樱子
30
g
,丹参
15g
,桃仁
10g
,赤芍
15g
,甘草
15g
。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温服。服药
14
剂,尿道症状明显减轻,白浊消失,小腹、会阴部不适大减,夜寐改善,畏寒明显减轻,梦遗、早泄有所好转,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
3~5/HP
,卵磷脂小体(
+
)。先后复诊
7
次,前列腺液检查及精子常规均恢复正常,同年
10
月其妻妊娠。
案例
15
包某,男,
35
岁,已婚。
2011
年
9
月
20
日初诊。
患者于
3
年前出现遗精、阳痿,性欲减退,经外院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症见遗精,性欲减退,伴见左侧附睾隐痛,尿道有白色分泌物,小便淋涩不畅,盗汗、纳差、形体偏瘦,舌红、苔白腻而有裂纹,脉沉弦。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附睾炎。辨证为肝胃
阴虚
,湿热内郁。治则:滋肝和胃燥湿,理气活血止痛。方用加减正气散合金铃子散化裁。处方:藿香
15g
,厚朴
9g
,陈皮
15g
,荔枝
30g
,薏苡仁
30g
,佩兰
15g
,丹参
15g
,川楝子
9g
,当归
9g
,小茴香
9g
,橘核
30g
,赤芍
15g
,枸杞
15g
,延胡索
15g
,茯苓
30g
,青皮
15g
,柴胡
10g
。水煎服,
4
剂,每日
1
剂。上药服
4
剂,
10
月
5
日二诊时述其附睾疼痛消失,小便通畅,食欲增加,舌苔转薄,中部裂纹,脉沉。余症同前。表明其湿热之邪渐祛,肝胃阴虚,脏腑阴阳失调之本显露,故治宜涩精止遗、滋阴养胃、调理阴阳。方用金锁固精丸合二至丸化裁。处方:芡实
15g
,莲须
20g
,女贞子
20g
,墨旱莲
20g
,枸杞子
15g
,山药
20g
、莲子
30g
、菟丝子
20g
、生地黄
10g
、枣皮
10
g
、牡丹皮
10g
、炙甘草
10g
、生龙骨、牡蛎各
30g
、沙苑子
30g
。水煎服,
7
剂,每日
1
剂。上药服
7
剂后,
10
月
12
日三诊,患者述尿道分泌物消失,偶见遗精,仍自汗,舌脉同前。于前方去牡丹皮,生龙骨、牡蛎改为煅龙骨、牡蛎,再加糯稻根
15g
、浮小麦
30g
、大枣
15g
、陈皮
15g
,续服
10
余剂而愈。
案例16
王某,男,
38
岁。
腰膝酸软
1
年,加重
7
天,伴见身重,排尿无力,尿后余沥不尽,夜尿频繁,
3
洳夜,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前列腺液常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辨证为下焦湿热。治宜清热利湿。方以四妙散加味:苍术
15g
,黄柏
10g
,牛膝
30g
,薏苡仁
30g
,蒲黄(另包)
15g
,
益母草
15g
,鱼腥草
15g
,败酱草
30g
,姜黄
15g
。
7
剂,
2
日
1
剂。中成药前列通瘀片
5
盒,每次
5
片,
1
日
3
次。二诊:上述症状明显减轻。再以前方加减治疗
2
周而愈。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