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膏药方
ED
蒙医
王琦经验集
体质验方
专利技术
阴阳八卦
万年历
男科
专利方剂
骨科神经
内科
外科
妇科
头痛
儿科
口喉鼻眼耳
肠胃泌尿
肝胆肛肠
呼吸皮肤
肿瘤
美容减肥
心脑血管
理疗保健
滋补延寿
偏方秘方
中医杂科
药酒食疗
中医疗法
性病
在线预约
十二经络病证及病机分析
急救方法
中医诊断
刘渡舟
八卦象数疗法
《中药学》教材目录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艾灸药粉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男科专治
首页
>>
通知公告
>>
特种治疗方法
>>
查看详情
祛湿的解决方案及专业联合用药
2019-07-16 17:36:09
祛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苦燥湿、芳香化湿、温化水湿和利水渗湿,按照这四种方法我们可以对相关的中成药进行一下梳理。
1
苦燥湿
苦味能燥,湿与燥是对立的两种气,类比于“热者寒之”的治则。“湿者燥之”自然成为祛湿的方法之一。
苦燥之法分为治疗寒湿和湿热两种。
寒湿停滞经络会出现关节不利、肿痛怕冷等症候;寒湿困脾可能出现畏寒肢冷、腹痛泄泻等症;寒湿下注则可能出现带下清晰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则症见脘腹胀满、呕吐、泻痢;
湿热壅滞大肠,传导失职,则症见泄泻、痢疾、痔疮肿痛;湿热蕴蒸肝胆,则症见黄疸尿赤、胁肋胀痛、耳肿流脓;湿热下注,则症见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湿热流注关节,则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湿热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湿疮。常用的应用苦燥湿法的中成药如下。
详情 ↓
药品名药物组成主治功能禁忌当归苦参丸当归,苦参,辅料为蜂蜜,玉米朊。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粉刺,酒糟鼻赤。禁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二妙丸苍术,黄柏。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湿疹,阴囊湿痒。禁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龙胆泻肝丸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孕妇、老年体弱,大便软者慎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六君子丸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孕妇忌服,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二陈丸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辅料为生姜。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足光散水杨酸、苯甲酸、硼酸、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独活寄生合剂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盐杜仲,川牛膝,党参,茯苓,甘草,桂枝,辅料为乙醇。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孕妇禁用。区别用药:(一)当归苦参丸和二妙丸都是以苦寒药为主药,燥湿清热,治疗湿热之邪引发的病症,应用范围不仅仅限于说明书中提到的皮肤方面的疾患,对于很多湿热引起的其他的疾病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二)龙胆泻肝丸是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药物。龙胆入肝、胆经,苦寒,燥湿,泻肝胆火,对于肝经湿热上攻和下注都有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此药大寒,辨证须准确,不可妄投。
(三)六君子丸和二陈丸燥湿健脾化痰,是燥湿化痰兼调理脾胃的代表药物。
(四)足光散是外用燥湿药,其中还添加了收湿敛汗的西药成分,对湿热浸淫导致的手足藓有效。
(五)独活寄生合剂中的独活辛温苦燥,既能燥湿,又能祛风散寒,此药是治疗风寒湿类疾病的代表成药,在祛风湿类的口服药以及诸如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中,祛湿的方法基本都是苦燥法。
2
芳香化湿
“土爱暖而喜芳香”,芳香类中药能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扶脾健运,代表药味有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等。同时,这类药还能行气通经,宣畅中焦之气机,气机通畅则湿郁得解。
芳香化湿药多数为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芳香化湿法的代表中成药如下。
详情 ↓
药品名药物组成主治功能禁忌藿香正气水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午时茶颗粒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桔梗、六神曲(炒)、紫苏叶、厚朴、红茶解表和胃。用于外感风寒、怕冷发热,内伤食积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藿香祛暑软胶囊广藿香、香糯、白芷、紫苏叶、苍术、丁香、陈皮、大腹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祛暑化湿,解表和中。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加味藿香正气丸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祛暑片广藿香、紫苏叶、茯苓、香薰、檀香、木瓜、丁香、甘草。祛暑散寒,止吐止泻。用于中暑感寒引起:恶寒发热,头痛身倦,胸腹胀满,呕吐泄泻。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香砂养胃丸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实(炒),豆蔻(去壳),姜厚朴,广藿香,甘草。温中和胃之功效。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区别用药(一)藿香正气系列、祛暑片、午时茶颗粒的组方中都既有散寒解表的药物,又有化湿和中的药物,都可用于在暑湿天气里感受风寒的暑湿型感冒;而午时茶颗粒的宣肺散寒之力更强,并有消食之功。
(二)藿香祛暑软胶囊较藿香正气水减厚朴,加丁香、生姜、香薰,换生半夏为法半夏。针对“內温湿滞”,加丁香、生姜、法半夏加强了燥湿温中止呕的作用;加香薰,
(三)加味藿香正气丸较藿香正气水减苍术,加白术,桔梗,生姜,大枣,调理脾胃的功效更强。
(四)与前几个药主攻暑湿热感冒不同,香砂养胃丸虽然也有不少芳香化湿药在其中,但其无祛风之药味,故总体功效是健脾和胃,化湿温中,与参苓白术丸相比,二者同为健脾利湿药,但前者偏湿,偏于治疗寒湿困脾,后者药性平,益气之功著,偏于治疗湿阻中焦导致的气虚便溏等症。
3
温化水湿法的代表中成分
详情 ↓
药品名药物组成主治功能禁忌萆薢分清丸粉萆薢,石菖蒲,甘草,乌药,益智仁分清化浊、温肾利湿。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忌食油腻、茶、醋及辛辣刺激性物。五苓胶囊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炒)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由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忌食油腻、茶、醋及辛辣刺激性物。区别用药(一)萆薢分清丸可以温暖下元,利湿化浊,可治疗由下焦虚寒,湿浊下注所致的白浊,肾阳不足,失于气化清浊不分,故小便浑浊,甚则凝如膏糊,治宜温肾利湿,分清化浊,方中益智仁和乌药温肾,粉萆薢和石菖蒲利湿化浊,此药应用淡盐水冲服,取其咸以入肾,引药直达下焦。
(二)五苓胶囊与古方“五苓散”略有区别,即桂枝改用了肉桂,由此其花气行水之力有所减弱,而温肾助阳之功略有增强。
4
利水渗湿法的代表中成药
详情 ↓
药品名药物组成主治功能禁忌参苓白术丸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复方金钱草颗粒广金钱草、车前草、石韦、玉米须。清热祛湿,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用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证者。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八正合剂瞿麦、车前子(炒)、萹蓄、大黄、滑石、川木通、栀子、灯心草、甘草清热、利尿、通淋功效。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区别用药(一)参苓白术丸以薏苡仁和茯苓利水渗湿,辅以其他健脾化湿药,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
(二)复方金钱草颗粒和八正合剂在利水渗湿功效之外,还有清热之力,故主要治疗湿热下注证。
觉得不错,请点赞↓↓↓
新朋友请到本文最上面键订阅我吧! 以后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文章↑↑↑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
相关文章
暂无信息
回顶部
中医中药养生网 ICP备888888888号
手机:13847698978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农畜产业园区金宸领地公寓颈复康大药房
技术支持:
云梦吧网络
首页
一键拨号
男科
我的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