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龄骨折筋伤秘方——接骨丹
2019-07-27 10:01:22
消肿止痛液:
生大黄20 元胡20 川芎20 青皮20 皂角刺20 浙贝20威灵仙20 徐长卿20 水蛭15 制川乌15 制草乌15 蒲公英30地丁30 车前草30 桑枝30,先用水泡1小时,煎浓缩至1000ML,先经手法整复.固定或牵引,1 次30~50ML.
日二次,将浸透药水的毛巾直接湿敷在骨折的肿胀疼痛处,受伤24小时内用冷敷,超24小时要热敷.
一盘珠 汤:
当归12 川芎12 赤芍12 生地12 川断15 木香6红花6 三七末6 泽兰12 苏木12 桃仁6 没药9
主治:急性软组织损伤,跌打,骨折,脱位,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防碍.
上肢加桑枝9 桂枝9 ;下肢加木瓜12 牛膝12 独活9;胸部加枳壳9 桔梗9 郁金9 木香9;背部加威灵仙9 狗脊9腰部加杜仲9 补骨脂10 巴戟天10 ;小腹加柴胡9 青皮9
腹部加大腹皮9 吴茱萸9 槟榔9 ;足跟加升麻9 苏木6 柴胡9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治疗骨折后肿胀:
当归9 白芍12 川芎12 苍术12 熟地15 茯苓15 泽兰15 桃仁6 红花6 桂枝6泽泻10 猪苓15 水煎服 6天91.6%
跌打骨折速效方
【组方】归尾9g 川芎9g 赤芍9g 生地9g 桃仁9g 红花9g 三七6g 鸡血藤12g 玄胡索9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土鳖虫6g 穿山甲1g 泽兰9g 骨碎补12g 川断12g 怀牛膝12g 自然铜12g(先煎)
【功效】活血祛瘀 理气止痛 接骨续筋
【主治】急性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用法用量】一天一剂,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剩下药渣可趁热外敷患处。
【方解】跌打骨伤早期治疗重视的是血气问题,因而方中当归、川芎活血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生地清热,凉血;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络;玄胡索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穿山甲、土鳖虫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祛瘀散结而不伤正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由此可见,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离不开肾所提供的"精气",川断补益肝肾,续筋骨,调血脉;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此方为朱曦琴中医师原创首发,私人微信号dk5475)乳香、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煅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续筋。随着年岁增长肾精亏虚和气血运行不畅,另骨折后久之亦会牵连到肝肾亏虚,筋骨经脉失养,直接影响到肾主骨生髓之功能,因而骨折不能顺利愈合。所以治法应在跌打骨折之早期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时兼益肝肾;而骨折后期宜给予益气活血、补益肝肾、接骨续筋之剂方可奏效。骨折后期秘方下次再跟大家分享。
跌打损伤(骨折、软组织挫伤)验方秘方
蒲辅周:百损丸。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
[通治方]
蒲辅周:百损丸。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我得此方已六十余年,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
破故纸(羊油炒微黄)85克 骨碎补(甜酒炒勿令焦)30克 肉苁蓉(酒洗)30克 黑穞豆30克 当归(酒洗)30克 鸡血藤膏(甜酒化开)15克 三七(另研)15克 血琥珀(另研)9克 麒麟竭(另研)15克 沉香(另研)15克
前8味共为细末,连同后5味和匀入鸡血藤膏,再入炼蜜,每丸重9克。早晚空服l丸,开水送下。
--《蒲辅周医疗经验》
钱峻:接骨仙方,治骨断粉碎者。
五加皮120克;雄鸡1只,重180克,黑者更妙,去毛,连骨、皮、血与加皮捣烂,敷患处用布包好。准贴一周时揭去,切不可太过时,内自完好,神效无比。再用五加皮150克,酒煎服,尽量饮,醉睡为妙。
--《经验丹方汇编》
钱峻:治闪腰、打伤、闪肭,并手足损伤不出血,但有青紫内伤者。
先以葱白捣烂炒热,将痛处擦遍,随用生大黄研末,姜汁调敷,尽量饮以好酒,即三月半年不愈者神效。
--《经验丹方汇编》
[辨证方]
1、寒 证
万潜斋:治妇人脚闪肿痛方。
当归尾6克 制乳没6克 白芥子3克 生半夏4.5克 肉桂子3克 生川乌4.5克
共为极细末。烧酒调敷,干湿得中,用布裹之。但不可服,以有生半夏故也。
此方得诸程友,据云授自一张老师,精于跌打,极为秘密,临危时始肯泄出,并嘱须到二药店分检,余试用之,价廉效速,敷上一夕,即痛止肿消,轻则一料,重则两料,必愈。即男子闪脚,及折抑手腕,用之亦效。此方药味不多,而活血散寂,行气化痰,无法不备,真仙方也。
--《寿世新编》
陈实功:花蕊石散,治跌扑伤损及金疮、刀、箭、兵刃所伤,断筋损骨,疼痛不止,新肉不生者并效。
乳香 没药 羌活 紫苏 细辛 草乌 蛇含石(便煅三次) 厚朴 白芷 降香 当归 苏木 檀香 龙骨 南星 轻粉各6克 麝香0.9克 花蕊石(童便煅七次)15克
上共研极细,罐收听用。葱汤洗净,用此掺之,软棉纸盖扎,一日一换神效。
--《外科正宗》卷四
2、虚 证
胡黎生:壮筋续骨丹,治损伤后期。
当归100克 川芎50克 白芍50克 杜仲50克 川断75克 五加皮75克 申姜150克 熟地200克 补骨脂100克 黄花150克 党参100克 熊骨50克 刘寄奴100克 木瓜100克 土虫150克 自然铜5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9克。成人每服1丸,日两次。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3、实 证
石春荣:武林治伤秘方三虫粉亦称三虫化瘀散,乃维玉公早年得益于武林师友。临证专治胸胁内伤,血瘀实证,或陈伤后患,滞痼难消者。
土虫 水蛭 臭虫三味等分
上三味各炮炙后等分研细混合备用乃成,单用或配他药应用。每服1~2克,每日3~4次,以山药粥或蜂蜜水送服。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
赵学敏:将军复战丹,治跌打损伤。
山芝麻620克(童便浸4次,烧酒浸3次,略炒) 乳香(炙去油) 没药(炙去油)各90克 血竭(煨)60克
共为极细末,火酒送下1.2克,随食白煮猪肉压之;如持斋者,食白腐干。服药后,切记避风。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
龚自璋:治跌打内伤并闪挫、风气一切疼痛,立效。
【处方】:
血竭75g、 黄瓜籽(炒)50g、 三七50g、 红花50g、 土鳖虫50g、自然铜(煅)50g、方海(本地螃蟹)50g、 龙骨50g、 骨碎补50、续断50、 补骨脂50、 陈皮50、 硼砂25g、 白及25g、儿茶25g、乳香25g、 没药25g、 琥珀25g, 朱砂10g、 冰片25g、麝香5g。
按法炮制,研细末,水泛小丸绿豆大,或者制成片剂。
【功能】:破瘀生新,接骨续新。
【主治】:骨折筋伤。
【用法】:每次服5--7.5g,每日3次。
【禁忌】:少儿需遵医嘱,孕妇忌用。
【方解】:方中
血竭入心、肝经,专入血分,“散血滞诸痛”,黄瓜籽主骨折筋伤,为君药;合三七、红花、土鳖虫、自然铜、方海、以活血化瘀、辽筋伤骨折为臣药;骨碎补、续断、补骨脂、龙骨入肝肾经,与君药臣药相伍,其接骨续筋之力益著,是为佐药;硼砂、儿茶、白及、化瘀生津止内出血有良效,益以乳没之通十二经分行气活血而止痛;琥珀、朱砂以安神;冰片、麝香之通关开窍皆为使药。于是君臣佐使诸药相伍,共奏接骨续筋之效。
【应用情况】:本方药应用近50年,骨折愈合快,疗程短,优于同类接骨药。
2016年5月4日摘抄于《国医大师刘柏龄.脊柱病精要》
-------------------------------------------------------------------------------------------------------------------------------------
个人疑问:麝香昂贵且难觅真货,可否用九香虫和白芷加量代替?
-----------------------------------------------------------------“麝香”不同功用时用什么药代替?
【1】民间:白芷有“植物麝香”之美称。虽其芳香透脑远不及麝香(当然效果也逊)。然因麝香药源难觅,故使用通窍活血汤时,可考虑用白芷代替麝香。我的老师常用量是21克,效果尚佳。
【2】傅文录经验:如入汤剂时石菖蒲、白芷、威灵仙三味代替麝香,疗效显著。石菖蒲30g、白芷30g、威灵仙10g。
【3】2016/05/4摘自 油麻菜(百度)吧
1、麝香 开窍、活血、催生、兴奋。——冰片、苏合香、安息香。
2、麝香——九香虫代替,此乃湘中名医彭坚教授之经验,用白芷替代,效果似赶不上九香虫;
3、麝香——试之以菖蒲、白芷、薄荷、细辛、皂角等研细冲服替代,治疗痰浊蒙闭清窍之神昏、嗜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4、麝香——用白芷、石菖蒲、郁金替代。名中医龚士澄认为通窍活血汤中的天然麝香可以用优质的白芷8克和石菖蒲6克二药同用来代替,效果颇佳。如果外用,可以“月桂氮酮”代替,此药的透皮能力远比麝香强。但不能内服,只仅外用。桂氮酮是做膏药常用药,主要用于渗透皮,引药进入人体,而其本身不会在体内发生反应。以原形排出。其渗透力比麝香强很多倍。一般医药公司都能买到。
5、麝香(外用)——用丁香、樟脑和冰皮研末代替。用细辛白芷葱白来代替麝香.葱白要用鸡腿葱。
6、麝香——白芷:冰片=4:1。
7、麝香——侧柏叶10g白芷10g。侧柏叶含麝香酮(现改名为侧柏叶酮)、白芷开窍。
8、麝香——用蟑螂代替《名老中医之路》。
9、麝香——威灵仙称草麝香,能通十二经脉。
-------------------------------------------------------------------------------------------------------------------------------------
附黄瓜籽有补钙,接骨,壮骨,强身的作用,对老年人的腰腿疼,骨质疏松,骨股头坏死都有很好的作用.
黄瓜子,别名:哈力苏
汉语拼音:huang gua z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
中药化学成分:黄瓜子含脂肪油,其中油酸(oleic acid)58.49%,亚油酸(linoleic acid) 22.29%,棕榈酸(palmitic acid)6.79%,硬脂酸(stearic acid)3.72%[1]。功效:续筋接骨;祛风;消痰
科属分类:葫芦科
主治:骨折筋伤;风湿痹痛;老年痰喘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功效分类:续筋接骨药;祛风药;消痰药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种子。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出处:《中华本草》
黄瓜子能促进人体的再生能力,民间用黄瓜子四两,研碎加白糖四两、猪板油四两混合,蒸熟后分成二十等分,早晚各服一份,十天为一疗程,治疗空洞性肺结核很有效,一般服三个疗程,肺空洞便能生长填满,尤以未经人工堵塞过的疗效佳。服用期间忌服四环素。